美债殖利率冲高 反映美国预算赤字膨胀带来风险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5月22日 22点6分 PT
  返回列表
20002 阅读
7 评论
经济日报

美国总统川普主导的减税法案22日在国会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闯关成功,接下来将送交参议院。尽管接下来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但仍代表法案得以推进。此案将避免美国民众和企业年底税负上升,但代价是美国的债务负担会更沉重。

在川普猛烈攻势下,众议院以215票赞成、214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该法案,现已提交参议院审议,部分共和党议员正要求对其大幅修改。议员计划最迟8月进行投票表决。该法案的内容还包括把美国债务上限提高4兆美元,否则按照财政部的预测,美国可能最早会在8月或9月面临债务违约风险,这让法案的通过更显紧迫。

消息传出后,美国30年期公债殖利率22日一度升到5.12%,攀抵2023年10月以来盘中最高,并逼近2007年以来最高水准,10年期公债殖利率也离5%更近。债市严正警告川普和国会:预算赤字膨胀带来风险。

不只美国,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长期公债同时遭难,显示公债市场的“义勇军”已开始对政府强力挥鞭。美国30年期美债殖利率站上5%,绝对是一大震撼;英债30年期殖利率也升到1997年高点,日债殖利率更创历史新高,显示全球投资人都更不愿意借长期资金给政府。

美国财政部20日标售160亿美元的20年期公债,利率为5.047%,是美国2020年推出20年期公债以来最高,远高于一个月前的4.810%,且外国央行等间接投标者参与度降低,投标倍数从2.63倍降至2.46倍,使有义务买下公债主要经纪商采购其中16.9%,高于平均的15.1%。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基金经理人米斯拉说:“债市向决策者发出警告,财政难以为继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不仅是债市的问题,现在这些疑虑已经开始影响到风险胃口,股市和信用市场也在密切关注。”

从财政赤字来看,能理解为何债市感到焦虑:美国债务占比约为100%,去年光是利息支出就达约8,800亿美元,超过国防预算。

蓝靛厂
1 楼
接下来一个星期股市会跌咯。30年期国债不能升起来没完。到5.3估计老炮就出手干预了。如果再不干预就太说不过去了。
w
wang5zhao6
2 楼
如果说老川这个大漂亮法案不行,哪应该怎么办? 啥也不做,光印钱?
远方的湖
3 楼
“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该法案(美国总统川普主导的减税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内使美国国债增加约 2.3 万亿美元(1.7 万亿英镑),目前美国国债约为 36.2 万亿美元(27 万亿英镑)。BBC” 十年内使美国国债增加约 2.3 万亿美元,一年只不过增加2300亿美元左右,有那么可怕吗? 美国主流媒体逢川必反,谁也不提川普为什么要给美国人减税,就是希望老百姓用减税的钱来消费,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带动生产供给的增加,促进经济发展;有钱人用减税的钱来投资,建设生产设施,增加招募工人,增加生产,满足人们需求。所以这一切,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长,并导致国家税收的增加,甚至完全有可能超过减税的数字。 减税效果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a
ajaychen_2024
4 楼
对等关税如果全面实施,个人减税的效果将被完全抵消,或者民众负担更多。进口关税想要将制造业带回美国,这需要长时间,民众的收入还没有增加多少,关税引起的通胀经济萎缩的冲击波就会马上到来。 远方的湖 发表评论于 2025-05-22 15:45:34“无党派的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该法案(美国总统川普主导的减税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内使美国国债增加约 2.3 万亿美元(1.7 万亿英镑),目前美国国债约为 36.2 万亿美元(27 万亿英镑)。BBC” 十年内使美国国债增加约 2.3 万亿美元,一年只不过增加2300亿美元左右,有那么可怕吗? 美国主流媒体逢川必反,谁也不提川普为什么要给美国人减税,就是希望老百姓用减税的钱来消费,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带动生产供给的增加,促进经济发展;有钱人用减税的钱来投资,建设生产设施,增加招募工人,增加生产,满足人们需求。所以这一切,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长,并导致国家税收的增加,甚至完全有可能超过减税的数字。 减税效果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l
laokanrenao
5 楼
說明城裡普吹的燈塔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啊!
J
JasonRSM
6 楼
早晚要玩完
P
Paenia1
7 楼
个人减税是给川普这样的少数富人减,绝大多数人并未受益。 川普上台砍掉穷人福利,扔抵消不了极少数富人减税的亏空,赤字不降反升。这种劫贫济富的操作行不通。 ajaychen_2024 发表评论于 2025-05-22 15:59:58对等关税如果全面实施,个人减税的效果将被完全抵消,或者民众负担更多。进口关税想要将制造业带回美国,这需要长时间,民众的收入还没有增加多少,关税引起的通胀经济萎缩的冲击波就会马上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