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迪拜是一个“加热版”的深圳,正在成为新的打工人天堂。
这些年,在中东掘金的华人面孔增速惊人,从路边随处可见的奶茶店、美甲店,到大型商超的柜哥柜姐们,来自遥远神秘东方的普通创业者和打工人正在跑步进场,国企和大厂也在沙漠遍地开花。
提起中东,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挂着大金链子的白袍阿拉伯人,还是遍地林肯、法拉利的豪车之都,抑或是永远“取之不尽”的石油资源?
无论是哪种,在中文社交媒体上,中东两个字都已经成了“土豪”的代名词,阿拉伯人随手的小费是一块金条,一场直播可以打赏八百万美金,以至于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如果我老无所依,请送我去迪拜捡垃圾。”
这甚至不只是一个梗。
对于当下许多面临内卷压力的年轻人来说,到中东搞钱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选择,即便——真的“只是”过去捡垃圾。
阿联酋迪拜,野性与现代化兼具。(图/视觉中国)
“中东可能不适合生活,但绝对适合搞钱。”在迪拜待了一年多的麦麦说。这些年,在中东掘金的华人面孔增速惊人,从路边随处可见的奶茶店、美甲店,到大型商超的柜哥柜姐们,来自遥远神秘东方的普通创业者和打工人正在跑步进场。
除此之外,来自中国的大型国企、大厂们也集体奔向中东这片热土。迪拜商会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5月,仅在迪拜一座城市,就有626家中国企业注册落户,他们布局到MCN、房地产、制造业等领域,潜移默化间融入和改变当地。
凭借营销、宽松税收政策、自由化贸易三板斧,中东虹吸世界各地打工人,从而创造了商业奇迹——尽管当地频频被热议的劳工问题和电诈事件,已经挡下了一部分想要淘金的人。
真实的中东打工市场究竟是怎么样的?
新周刊采访了三个在中东生活工作的中国人,他们中有人放弃国企“铁饭碗”,来到中东当仓储管理员,看见了世界的参差;有人为搞钱而来,参与到火爆的房地产热浪,也瞥见了当地电诈产业的一角;有人则单纯为逃避国内内卷,却被在中东的印度人卷疯了。
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在中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豪车遍地的中东,
还有一群人在“讨生活”
为言,26岁
现中东某外贸公司仓储管理员,年薪13万元
跟身边的人不一样,有人是为了工作而出国,而我是为了出国而工作。
出国前,我有着一份通俗意义上光鲜体面、稳定且有“钱”景的工作。2020年,我从一所二本大学毕业,入职了中国500强私企的区域总经办。
白天工作,晚上开会,周末陪酒局……很长一段时间,我维持着这样的生活节奏,直到比我大两岁的总经理秘书查出癌症,我意识到再干下去无异于“燃烧生命”,匆匆提了离职。
回到老家后,我入职一家国企分公司当业务员。虽然这份工作代表着靠谱和稳定,但日子算是一眼看到头。正如《约翰·克利斯朵夫》所说:“有的人二十多岁就死了,只是七八十岁才埋。”我不希望我的人生终止于二十几岁。于是,在疫情解封后,我成了一个“灵活就业人员”。
(图/《好搭档》)
来中东是今年4月份决定的,纯属机缘巧合——因为在乱投了一番海外简历后,只有一家阿曼公司给了我offer。
出发前,我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中东生活,关键词包括“电诈”“黑帮”“热”,以及众所周知的“有钱”:在中文社交媒体的描述里,中东是一个连乞丐都能年入百万,土豪遍地走的淘金地。
直到十几天后,我坐在开往迪拜市区的出租车上,眼前渐次露出真容的城市和沙漠,终于把所谓“中东滤镜”砸得稀碎。
由于沙漠里打地基成本太高,除了阿布扎比和迪拜市中心外,阿联酋的多数地方都难见高楼,一眼看过去普遍是几层高的民居平房,连着一望无际的沙漠,街道的风貌更像中国的县城,只有呼啸而过的加长版林肯豪车在提醒我,这里是土豪遍地的中东。
航拍中东街景。(图/受访者供图)
我的实际工作地点在阿曼苏丹国,西北与阿联酋接壤。不同于后者的纸醉金迷,阿曼有清澈的海湾和出海娱乐,物资却极度匮乏,我所在片区,能找到的中国超市也只有2家。
我在当地一家外贸公司负责仓储管理,日常是监督外国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人)干活,每天平均花费一小时就能完成手头工作,剩下的时间就是研究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都说中东适合搞钱,但我来了之后才发现,大多数人也一样需要“讨生活”。我身边的同事大多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构成中东廉价劳动力的基础。我的年薪是13万元人民币,放在国内不算高,但已经是阿曼当地的中等水平。
我监工的印巴人大多拿着低于1500迪拉姆的月薪(1迪拉姆≈1.9人民币),除了要在50℃的室外高温下工作外,还不得不付出相对高昂的生活成本:在阿曼吃一顿快餐大约40块人民币,超市的商品价格基本是中国国内的两倍。
在中东“讨生活”,需要扛得住高温,还需要耐得住寂寞。
我们公司的办公地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平时我都是一个人默默开车去上班。虽然在国内已经习惯一个人做饭、逛街、看电影,但感受是不一样的。
荒芜沙漠下的余晖 。(图/受访者供图)
在国内的大城市里漂泊,孤独是下班后一个人回到出租屋里玩着手机,日子久了,好像被困在出租屋里,即便与朋友、同事一起吃饭,最后都要回到岀租屋,走不出去这个小小空间。
但在国外,孤独是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你仿佛被真空隔绝。你很想与人聊天,但是下班时国内已经是凌晨,国内的朋友都睡了;与周围的人聊天,语言都不一样,能聊的话题也不多。这是一种很难释放的孤独。
奔着滴水兽而来,
却瞥见黄金之城的“阴暗面”
张博超,35岁
现迪拜房地产中介,收入未透露
第一次到迪拜,来自现实的感官冲击和对沙漠国家的刻板印象,在我脑内打架:
明明是一座沙漠城市,迪拜却几乎每条道路都种满了棕榈树、椰枣树,满眼的绿意盎然;日常饮用水也不是问题,餐厅会免费提供饮用水,当地商超里最便宜的瓶装水也只要2元人民币;物价比加拿大“亲民”得多,身处亚欧枢纽地带,白菜、柠檬的价格甚至跟我老家山西大同差不多。
沙漠中的绿洲,迪拜的城市街景。(图/视觉中国)
和大多数打工人一样,我到迪拜的原因一是低税收,二是搞钱容易。此前,我在加拿大待了十几年,干过汽车销售,也炒过房,赚了些小钱,后面因持续上涨的税收和物价水平选择离开。
相比之下,迪拜作为当下全球少有的存量市场,确实值得创业者和打工人来一趟。我认识两个在迪拜当奢侈品柜哥柜姐的国人,两年前因为中国游客锐减而离开,今年又从国内回来迪拜,原因是“找不到比迪拜赚钱更舒服的地方”。
我在迪拜的工作是房产置业顾问,听起来高大上,实际跟国内售楼部里的接待差不多。迪拜有一句话叫“十个迪拜华人九个房产销售”,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地房地产需求旺盛。
尤其是对于土豪们来说,同样的100万美元,相似地段和档次的豪宅,在伦敦只能买到33平方米,上海能买到42平方米,而在迪拜则是91平方米,主打一个高性价比。今年以来,迪拜售价超过1000万美元的豪宅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纽约、伦敦等老牌房地产市场。
迪拜市中心的豪宅群。(图/受访者供图)
和国内不同,迪拜的房子交易方式“简单粗暴”,买房甚至可以直接用加密货币进行交易。之前,迪拜本地开发商跟奔驰联名的奔驰大楼,就定向给赵长鹏的币安做了专题宣讲,吸引了不少币圈人士购买,开发商直接收虚拟货币,再经过某些渠道兑换成法定货币。
另一方面,在迪拜买卖房产跟炒股的T+0一样,只要完成手续,拿到房产证,就能立马跟下一个卖家产生一次新交易。也正因如此,迪拜这几年涌进大量炒房团,导致当地房价水涨船高,目前迪拜房价已经超越2014年峰值近10%。
事实上,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其他行业,迪拜服务的都是全球高精尖人群。阿联酋地产数据平台Property Monitor的预测数据显示,迪拜的高净值人口将以每年24.6%的速度增长。
高净值人口来迪拜的原因,和我们这些普通打工人也差不多,比如吸引力十足的税收政策。
在迪拜,个人所得税是0,企业税是9%,而后者起征点是35万迪拉姆的净利润,相当于你的净利润达到70万元人民币才需要缴税。我认识一个二手车老板,他是叙利亚人,自己做海外贸易——把巴西的粮食卖到中国。但他把公司的财务、签单交易通通放在了迪拜,目的就是为了避税。
迪拜成为有钱人的避税天堂。(图/视觉中国)
当然,商业上的自由开放,让任何行业都能在迪拜扎根,但同时也滋生了不少问题。
比如此前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迪拜电诈事件。我刚到迪拜时,也曾误入电诈组织内部,他们把某项目称为“盘”,项目经理就叫“盘哥”。当时一个“盘哥”就跟我说:“如果同胞下不去手,你英文好的话,可以去骗老外”。
某种意义上,开放、包容和活力是迪拜向阳的一面,诸如电诈、博彩等产业则是迪拜奇迹背后的阴暗面。
迪拜打工一年,
我来到了“加热版”深圳
麦麦,26岁
现外派迪拜销售,月薪2万元
我是一个典型的“世界街溜子”。
2020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物流行业,先是被派驻到非洲待了一年,后来回国做3C电子类的海外销售,虽base在国内,但经常到东南亚的缅甸、越南出差。去年,实在憋不住向外走的冲动,我又换了一份外派迪拜的工作,月薪大概有2万人民币。
来迪拜,我纯粹是想找一个还没那么卷的地方,但渐渐发现,虽然迪拜没有996,也不提倡加班文化,可内卷并没有因此消失。
迪拜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加长林肯。(图/受访者供图)
特别是身边众多的印度人,干活拼命程度不比中国人差,有时候真会被卷到。有一次,印度同事发来核对需求。我说业务需要国内同事确认,因为两地时差对方已经下班了,得等明天。印度同事直接回复:“那你不能自己确认吗?”
我经常跟国内朋友吐槽,迪拜就是一个“加热版”的深圳。
在迪拜,白袍阿拉伯人只占10%,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打工人组成了剩下的90%,他们为了金钱与财富汇聚于此,不过分讲究人情,只追求足够的产出和回报。另一方面,迪拜有很多对于商业利好的政策,比如说没有外汇限制,从迪拜港口进口转出口零关税。
这两点都跟深圳很像,唯一的区别在于,迪拜的室外温度45℃左右是常态,每天我兜里都必须揣着几瓶藿香正气水,预备随时救命。
迪拜市中心的高楼,像极了90年代的深圳。(图/受访者供图)
因为工作性质是电子产品销售,我经常需要和本地阿拉伯人打交道,开始会觉得,伊斯兰国家对于女性态度真的很微妙:他看似尊重你,但又好像不太尊重你。
有一次我和一名男性巴基斯坦店员,去拜访阿拉伯客户。现场三个人都面对面了,阿拉伯客户就是不直接跟我对话,只跟我的员工聊,再让我的员工跟我传达,即便他知道我才是做决定的那个人。
后来店员告诉我,阿拉伯本地人对女性其实很尊敬,不过这里的尊敬更多是一种敬而远之,就像是不要动别人的黄金、不要动别人的私有物。这让我有些不舒服,感觉被忽略了,当时就很想对阿拉伯客户说句“Hello!I'm here.”。
即便有着不少文化差异,我还是认为中东是一个适合任何人前来掘金的蓝海。这个地方很神奇,它承接了大量社会上中下层的人,无论你会不会说英文,是中专还是大学学历,都可以在中东找到生存的位置。
举个例子,在迪拜的德拉电子批发市场内,有大量搬货、发货的工人。他们没读过书,英文只能说一两句,但光靠帮店家搬货,一次能赚50迪拉姆,一晚上至少能赚200迪拉姆,相当于人民币400元,像他们这样的人也可以在迪拜生活得很好。
另一方面,迪拜对于服务业给出的回报也高。我认识在商场里当香水柜姐的中国人,月薪是8000迪拉姆,乘以2就是16000元人民币。还有一个小姑娘从国内到迪拜开美甲店,只有大专学历,新店开业打折,做一次美甲都要150迪拉姆起步。
在异国他乡看到中国特色标语,有种基建还得看中国的爽感。(图/受访者供图)
现阶段,大部分中东国家为了摆脱自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对于商业都非常鼓励,属于“我手里有钱,赶紧过来投资”的节奏。
而商业活泛的地方,公司开过来,打工人也会涌进来,但也因此会衍生监管的灰色地带。特别提醒计划到这边来的国人,千万不能把护照交给雇主,如果后续想要涨薪或者不干了,可能成为卡住你的命脉。中东的劳工问题可是一直存在的。
有人说,迪拜是一个“加热版”的深圳,正在成为新的打工人天堂。
这些年,在中东掘金的华人面孔增速惊人,从路边随处可见的奶茶店、美甲店,到大型商超的柜哥柜姐们,来自遥远神秘东方的普通创业者和打工人正在跑步进场,国企和大厂也在沙漠遍地开花。
提起中东,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挂着大金链子的白袍阿拉伯人,还是遍地林肯、法拉利的豪车之都,抑或是永远“取之不尽”的石油资源?
无论是哪种,在中文社交媒体上,中东两个字都已经成了“土豪”的代名词,阿拉伯人随手的小费是一块金条,一场直播可以打赏八百万美金,以至于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如果我老无所依,请送我去迪拜捡垃圾。”
这甚至不只是一个梗。
对于当下许多面临内卷压力的年轻人来说,到中东搞钱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选择,即便——真的“只是”过去捡垃圾。
阿联酋迪拜,野性与现代化兼具。(图/视觉中国)
“中东可能不适合生活,但绝对适合搞钱。”在迪拜待了一年多的麦麦说。这些年,在中东掘金的华人面孔增速惊人,从路边随处可见的奶茶店、美甲店,到大型商超的柜哥柜姐们,来自遥远神秘东方的普通创业者和打工人正在跑步进场。
除此之外,来自中国的大型国企、大厂们也集体奔向中东这片热土。迪拜商会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5月,仅在迪拜一座城市,就有626家中国企业注册落户,他们布局到MCN、房地产、制造业等领域,潜移默化间融入和改变当地。
凭借营销、宽松税收政策、自由化贸易三板斧,中东虹吸世界各地打工人,从而创造了商业奇迹——尽管当地频频被热议的劳工问题和电诈事件,已经挡下了一部分想要淘金的人。
真实的中东打工市场究竟是怎么样的?
新周刊采访了三个在中东生活工作的中国人,他们中有人放弃国企“铁饭碗”,来到中东当仓储管理员,看见了世界的参差;有人为搞钱而来,参与到火爆的房地产热浪,也瞥见了当地电诈产业的一角;有人则单纯为逃避国内内卷,却被在中东的印度人卷疯了。
但无一例外,他们都在中东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豪车遍地的中东,
还有一群人在“讨生活”
为言,26岁
现中东某外贸公司仓储管理员,年薪13万元
跟身边的人不一样,有人是为了工作而出国,而我是为了出国而工作。
出国前,我有着一份通俗意义上光鲜体面、稳定且有“钱”景的工作。2020年,我从一所二本大学毕业,入职了中国500强私企的区域总经办。
白天工作,晚上开会,周末陪酒局……很长一段时间,我维持着这样的生活节奏,直到比我大两岁的总经理秘书查出癌症,我意识到再干下去无异于“燃烧生命”,匆匆提了离职。
回到老家后,我入职一家国企分公司当业务员。虽然这份工作代表着靠谱和稳定,但日子算是一眼看到头。正如《约翰·克利斯朵夫》所说:“有的人二十多岁就死了,只是七八十岁才埋。”我不希望我的人生终止于二十几岁。于是,在疫情解封后,我成了一个“灵活就业人员”。
(图/《好搭档》)
来中东是今年4月份决定的,纯属机缘巧合——因为在乱投了一番海外简历后,只有一家阿曼公司给了我offer。
出发前,我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中东生活,关键词包括“电诈”“黑帮”“热”,以及众所周知的“有钱”:在中文社交媒体的描述里,中东是一个连乞丐都能年入百万,土豪遍地走的淘金地。
直到十几天后,我坐在开往迪拜市区的出租车上,眼前渐次露出真容的城市和沙漠,终于把所谓“中东滤镜”砸得稀碎。
由于沙漠里打地基成本太高,除了阿布扎比和迪拜市中心外,阿联酋的多数地方都难见高楼,一眼看过去普遍是几层高的民居平房,连着一望无际的沙漠,街道的风貌更像中国的县城,只有呼啸而过的加长版林肯豪车在提醒我,这里是土豪遍地的中东。
航拍中东街景。(图/受访者供图)
我的实际工作地点在阿曼苏丹国,西北与阿联酋接壤。不同于后者的纸醉金迷,阿曼有清澈的海湾和出海娱乐,物资却极度匮乏,我所在片区,能找到的中国超市也只有2家。
我在当地一家外贸公司负责仓储管理,日常是监督外国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人)干活,每天平均花费一小时就能完成手头工作,剩下的时间就是研究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都说中东适合搞钱,但我来了之后才发现,大多数人也一样需要“讨生活”。我身边的同事大多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构成中东廉价劳动力的基础。我的年薪是13万元人民币,放在国内不算高,但已经是阿曼当地的中等水平。
我监工的印巴人大多拿着低于1500迪拉姆的月薪(1迪拉姆≈1.9人民币),除了要在50℃的室外高温下工作外,还不得不付出相对高昂的生活成本:在阿曼吃一顿快餐大约40块人民币,超市的商品价格基本是中国国内的两倍。
在中东“讨生活”,需要扛得住高温,还需要耐得住寂寞。
我们公司的办公地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平时我都是一个人默默开车去上班。虽然在国内已经习惯一个人做饭、逛街、看电影,但感受是不一样的。
荒芜沙漠下的余晖 。(图/受访者供图)
在国内的大城市里漂泊,孤独是下班后一个人回到出租屋里玩着手机,日子久了,好像被困在出租屋里,即便与朋友、同事一起吃饭,最后都要回到岀租屋,走不出去这个小小空间。
但在国外,孤独是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你仿佛被真空隔绝。你很想与人聊天,但是下班时国内已经是凌晨,国内的朋友都睡了;与周围的人聊天,语言都不一样,能聊的话题也不多。这是一种很难释放的孤独。
奔着滴水兽而来,
却瞥见黄金之城的“阴暗面”
张博超,35岁
现迪拜房地产中介,收入未透露
第一次到迪拜,来自现实的感官冲击和对沙漠国家的刻板印象,在我脑内打架:
明明是一座沙漠城市,迪拜却几乎每条道路都种满了棕榈树、椰枣树,满眼的绿意盎然;日常饮用水也不是问题,餐厅会免费提供饮用水,当地商超里最便宜的瓶装水也只要2元人民币;物价比加拿大“亲民”得多,身处亚欧枢纽地带,白菜、柠檬的价格甚至跟我老家山西大同差不多。
沙漠中的绿洲,迪拜的城市街景。(图/视觉中国)
和大多数打工人一样,我到迪拜的原因一是低税收,二是搞钱容易。此前,我在加拿大待了十几年,干过汽车销售,也炒过房,赚了些小钱,后面因持续上涨的税收和物价水平选择离开。
相比之下,迪拜作为当下全球少有的存量市场,确实值得创业者和打工人来一趟。我认识两个在迪拜当奢侈品柜哥柜姐的国人,两年前因为中国游客锐减而离开,今年又从国内回来迪拜,原因是“找不到比迪拜赚钱更舒服的地方”。
我在迪拜的工作是房产置业顾问,听起来高大上,实际跟国内售楼部里的接待差不多。迪拜有一句话叫“十个迪拜华人九个房产销售”,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地房地产需求旺盛。
尤其是对于土豪们来说,同样的100万美元,相似地段和档次的豪宅,在伦敦只能买到33平方米,上海能买到42平方米,而在迪拜则是91平方米,主打一个高性价比。今年以来,迪拜售价超过1000万美元的豪宅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纽约、伦敦等老牌房地产市场。
迪拜市中心的豪宅群。(图/受访者供图)
和国内不同,迪拜的房子交易方式“简单粗暴”,买房甚至可以直接用加密货币进行交易。之前,迪拜本地开发商跟奔驰联名的奔驰大楼,就定向给赵长鹏的币安做了专题宣讲,吸引了不少币圈人士购买,开发商直接收虚拟货币,再经过某些渠道兑换成法定货币。
另一方面,在迪拜买卖房产跟炒股的T+0一样,只要完成手续,拿到房产证,就能立马跟下一个卖家产生一次新交易。也正因如此,迪拜这几年涌进大量炒房团,导致当地房价水涨船高,目前迪拜房价已经超越2014年峰值近10%。
事实上,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其他行业,迪拜服务的都是全球高精尖人群。阿联酋地产数据平台Property Monitor的预测数据显示,迪拜的高净值人口将以每年24.6%的速度增长。
高净值人口来迪拜的原因,和我们这些普通打工人也差不多,比如吸引力十足的税收政策。
在迪拜,个人所得税是0,企业税是9%,而后者起征点是35万迪拉姆的净利润,相当于你的净利润达到70万元人民币才需要缴税。我认识一个二手车老板,他是叙利亚人,自己做海外贸易——把巴西的粮食卖到中国。但他把公司的财务、签单交易通通放在了迪拜,目的就是为了避税。
迪拜成为有钱人的避税天堂。(图/视觉中国)
当然,商业上的自由开放,让任何行业都能在迪拜扎根,但同时也滋生了不少问题。
比如此前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迪拜电诈事件。我刚到迪拜时,也曾误入电诈组织内部,他们把某项目称为“盘”,项目经理就叫“盘哥”。当时一个“盘哥”就跟我说:“如果同胞下不去手,你英文好的话,可以去骗老外”。
某种意义上,开放、包容和活力是迪拜向阳的一面,诸如电诈、博彩等产业则是迪拜奇迹背后的阴暗面。
迪拜打工一年,
我来到了“加热版”深圳
麦麦,26岁
现外派迪拜销售,月薪2万元
我是一个典型的“世界街溜子”。
2020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物流行业,先是被派驻到非洲待了一年,后来回国做3C电子类的海外销售,虽base在国内,但经常到东南亚的缅甸、越南出差。去年,实在憋不住向外走的冲动,我又换了一份外派迪拜的工作,月薪大概有2万人民币。
来迪拜,我纯粹是想找一个还没那么卷的地方,但渐渐发现,虽然迪拜没有996,也不提倡加班文化,可内卷并没有因此消失。
迪拜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加长林肯。(图/受访者供图)
特别是身边众多的印度人,干活拼命程度不比中国人差,有时候真会被卷到。有一次,印度同事发来核对需求。我说业务需要国内同事确认,因为两地时差对方已经下班了,得等明天。印度同事直接回复:“那你不能自己确认吗?”
我经常跟国内朋友吐槽,迪拜就是一个“加热版”的深圳。
在迪拜,白袍阿拉伯人只占10%,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打工人组成了剩下的90%,他们为了金钱与财富汇聚于此,不过分讲究人情,只追求足够的产出和回报。另一方面,迪拜有很多对于商业利好的政策,比如说没有外汇限制,从迪拜港口进口转出口零关税。
这两点都跟深圳很像,唯一的区别在于,迪拜的室外温度45℃左右是常态,每天我兜里都必须揣着几瓶藿香正气水,预备随时救命。
迪拜市中心的高楼,像极了90年代的深圳。(图/受访者供图)
因为工作性质是电子产品销售,我经常需要和本地阿拉伯人打交道,开始会觉得,伊斯兰国家对于女性态度真的很微妙:他看似尊重你,但又好像不太尊重你。
有一次我和一名男性巴基斯坦店员,去拜访阿拉伯客户。现场三个人都面对面了,阿拉伯客户就是不直接跟我对话,只跟我的员工聊,再让我的员工跟我传达,即便他知道我才是做决定的那个人。
后来店员告诉我,阿拉伯本地人对女性其实很尊敬,不过这里的尊敬更多是一种敬而远之,就像是不要动别人的黄金、不要动别人的私有物。这让我有些不舒服,感觉被忽略了,当时就很想对阿拉伯客户说句“Hello!I'm here.”。
即便有着不少文化差异,我还是认为中东是一个适合任何人前来掘金的蓝海。这个地方很神奇,它承接了大量社会上中下层的人,无论你会不会说英文,是中专还是大学学历,都可以在中东找到生存的位置。
举个例子,在迪拜的德拉电子批发市场内,有大量搬货、发货的工人。他们没读过书,英文只能说一两句,但光靠帮店家搬货,一次能赚50迪拉姆,一晚上至少能赚200迪拉姆,相当于人民币400元,像他们这样的人也可以在迪拜生活得很好。
另一方面,迪拜对于服务业给出的回报也高。我认识在商场里当香水柜姐的中国人,月薪是8000迪拉姆,乘以2就是16000元人民币。还有一个小姑娘从国内到迪拜开美甲店,只有大专学历,新店开业打折,做一次美甲都要150迪拉姆起步。
在异国他乡看到中国特色标语,有种基建还得看中国的爽感。(图/受访者供图)
现阶段,大部分中东国家为了摆脱自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对于商业都非常鼓励,属于“我手里有钱,赶紧过来投资”的节奏。
而商业活泛的地方,公司开过来,打工人也会涌进来,但也因此会衍生监管的灰色地带。特别提醒计划到这边来的国人,千万不能把护照交给雇主,如果后续想要涨薪或者不干了,可能成为卡住你的命脉。中东的劳工问题可是一直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