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丘成桐:大部分中国小孩少有解决问题的狂热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6月25日 10点43分 PT
  返回列表
59911 阅读
27 评论
精英说



在中国年轻的科学家,很少愿意把全部精力放进去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且非要解决它不可。大部分中国小孩子很少有这个狂热,他们考虑的是要出国要赚钱。

本文为燕京书评对丘成桐的访谈,文章有删减。

在数学领域,丘成桐攻克了多个数学难题,并获得菲尔茨奖等多个世界级的数学大奖,其学术成就在世界上更得到了公认。在美国,他不仅提携中国的学术后辈,而且培养了多名杰出学生。

在中国,他成立了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中心,在“不拿一分钱”的情况下,以一己之力大大提高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水平。

另一方面,丘成桐个性鲜明,他曾经在媒体上公开批评自己的学生田刚以及北大数学系,在学术界引发轩然大波。对于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学术评价机制,丘成桐都公开表达过自己的想法。





大学问来自于

生命深处爆发出的精力

现在很多学生家里还算小康,他们没有什么道理念不好书,一些同学却往往抱怨念书困难。我出生于一个穷人家庭,在数学上也算是有所贡献,希望学生知道读书遇到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他们在学业上也可以出人头地。

对于有志于学的年轻人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一个真正有学问的学者。不仅仅要考试考得好,还要对学问有兴趣才行——我一辈子都对学问有兴趣,所以不怕困难,就算是有困难也能够克服。

很多学生读书的唯一目标就是考试时拿到好的分数,而一般的学者的目标则是赶快去拿个头衔,然后去追求更高的名誉,这些都不是做学问的主要目标。中国有不少学者的学问还是不错的,但跟世界上有名的大师还是有一段距离,大概是因为他们追求的都是一些小名小利,所以终究不能成大器。

多读几部科学家传记、数学科普书,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比参加奥赛训练更重要。“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点很重要。你受到启发,会花很多功夫,去思考,去用功。

如果对学问没有兴趣,勉勉强强懂一点点基本知识就以为够了,不会用生命深处爆发出来的精力去研究学问,很难成就大学问。有人很有钱,他还是喜欢冒险,爬很高的山,因为他觉得爬山挺有挑战感,就是要爬。

美国一些有钱人喜欢去太空冒险,自己花钱去做太空船,赚不赚钱他不见得在乎;他觉得去太空够刺激,他有兴趣;假如没有兴趣,他不会去做这些事。很多大学问,都是因为研究者有兴趣做出来的。



二十世纪最出名的生物学大师沃森写了一本书,叙述他和他的同伴怎么发现DNA的过程。开宗明义就说他当时很年轻,不到22岁就想去解决生物学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了解生命的基本结构。他认为他可以找到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他非要将它做出来不可,就把全部精力都花在研究这个问题上面去了。

他找了他的朋友一起做,花了很多功夫,终于在几年内做出来了。当时,和他竞争的对手是诺贝尔奖得主珀伦,他也不怕, 他和他的朋友抢先完成了这一研究。

沃森虽然只是很年轻的刚毕业的学生,但敢于闯敢于做大事,因为他觉得人类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揭示生命的结构,他认为这个问题的解答会让他青史留名。我想他做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想过要拿诺贝尔奖,而是很狂热的投入,非要将最重要的结果做出来不可。

我坦白讲,在中国年轻的科学家,很少愿意把全部精力放进去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且非要解决它不可。大部分中国小孩子很少有这个狂热,他们考虑的是要出国要赚钱。



人文学能够形成

科学研究的感觉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科学家都会受到人文科学的影响。但是,每个学者开始做学问时,都会花很多时间去学好大大小小的基本功夫。先要走一段打好基础的路,再走一段其他人没有走过的路。

我们在走没有人走过的路时,往往要做一些决策,这个决策受到人文科学很大的影响。在三岔路时,要选择走哪条路才比较丰富,得出更好的成果?人文科学带给你的修养,往往给你一个很重要的支持。

我们爬山爬到半路,遇到困难时,我们会不会放弃?这是个很重要的决定。做学问时,往往要走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我们走到半路时会不会不放心?这个决策是很重要的。

爬过一座座山后,你是不是继续走这条路或是走另一条路,其实这也是很重要的决定,因为有可能走下去,会到尽头了,要知所进退。但有时候,你晓得路径是对的,走过去还会有很丰富的前景,后边尽管有风险,你还是要往前走。



1979年,丘成桐游览北京颐和园

做重要的决策不见得是科学的,往往由一种感觉来决定——你对学问的感觉或是你对大自然的感觉,对你的研究极为重要。你的感觉对不对,能不能带给你好处,对前沿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这个感觉往往是从小训练出来的,是我们和大自然交流得出来的结果。为什么呢?因为诗词也是我们心灵跟大自然交流的一个渠道,假如和大自然交流得好,对科学就有感觉。

做决断的时候,一个好的科学家跟第二流的科学家往往不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和科学家受到哲学的培养,对学问的了解都有关系,不是完全孤立的。假如没有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就做不好,这些都不是科学的决定。怎么往前走,和人文的修养有密切的关系。

无论在历史上或者文学上,都有很多人类宝贵的经验记录下来,比如霍去病跨越沙漠去打匈奴,他决定要向前冲,去攻打匈奴单于,为什么他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有些人会怕,因为从来没有人在大漠上奔驰千里去攻打匈奴,但霍去病决定要做,结果打了胜仗,但不是会打胜仗。

他开始时不见得清楚,得要靠他自己的直觉,他要知彼知己,也要晓得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这种种经验都是训练出来的,不是随便得到的。

有些小孩子志气大得很,他说我要解决大问题,否则我就不算伟大。话很动听,但他有这个能力吗?他可能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夸口可就没有意思了。假如他要爬珠穆朗玛峰,赤手空拳就准备去爬,这不可能的事。对吧?总要拿一大堆工具。

这些都是人生的经验,所以人文的修养辅助上科学的修养。归根到底,最重要还是要学习基本的工具,不懂加减乘除就不可能懂得微积分,就像你爬山的时候没有好的鞋子好的手套,你想爬上珠穆朗玛峰是不可能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都很重要

我父亲是有学问的学者,他重视的是教导我一个学者应当做的事情,而不是去做一个商人。我有很多朋友都是商人,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够赚钱,不在乎孩子学习到什么新的学问,也不在乎孩子对大自然有什么了解,也不在乎孩子在学术上有什么贡献,而是希望小孩子以后一辈子无忧无虑,能够过着好的生活,无灾无难到公卿!



▲1941年,丘成桐的父亲丘镇英和母亲梁若琳的结婚照

很多小孩子都会迎合家长的要求,他们明明对某些学问有很大的兴趣,但他往往会受到家长的影响,慢慢地也不会把这些兴趣看得重要。毕竟人在年轻的时候,思想还没有稳定下来,会受到大人的影响。

大人往往劝导你感兴趣的这些东西念了也对你以后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对社会没有什么好处,你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赶快去念金融,研究投资,以后可以开公司,小孩子听多了就很容易改变态度。

现在媒体常常描述,某一个商业成功者怎么赚到第一桶金,怎么成功创业,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天天讲这些事情,所以小孩子就不会觉得念书本身有价值,对学问的兴趣也少了很多,因为他不认为做学问是一个高尚、高雅的活动。

每一个时代有不同的想法,每一个团体也有不同的想法。假如你在唐朝的时候,你会觉得写诗写得好,是件很风雅的事,现在我们的社会认为做生意重要,所以有不同的风气。可幸我父亲跟我母亲从来没有认为念书是为了赚钱的,就算我家里最艰苦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说我以后要赚大钱,甚至没有要求我赚钱来维持家计,他们觉得我好好地念书就一定有前途,不用管其他的事。

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小孩很多,他工作很辛苦。当时,我父亲一年的薪水才2000块港币,一个月的房租是100块钱,剩下的钱就很少了,但他还是维持下去,坚持我们要念书,他觉得念书很重要。同时,我父亲搞哲学,他常常会把学生召集到我们家里来讨论学问,这种做学问的态度跟风气对我影响很大。

我母亲在我父亲去世以后,希望我很快成长。因为生活很艰苦。但是,就算在生活艰苦的时候,我母亲也没有要求我去念电子工程或者金融,她觉得我念数学也没什么不好,只要我喜欢,只要成才,懂得这门学问,她就觉得很满足。

这对我很重要,让我有胆量去念一般人家认为不重要的科目。我中学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想念电机工程,我就对数学有兴趣,这是我父母对我的最大最重要的教育,放任我去念我喜欢的东西,使我一生受益。



中国的小学教育,从前经费是不够的,现在比较好了。中学教育也开始大改变了,不是从前的光景了。20年前中国的中学教育实际上是不行的,但现在有很多很不错的中学,比从前好多了。

所以,教育的发展跟经济还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现在政府也愿意投资教育。同时,政府对中学教育的管制也慢慢放松不少。当年香港政府对培正中学管得不多,主要是学校自己管理,比较自由。薪资高了,老师也愿意多花功夫去教学生;如果薪资不够,学校请不到第一流的老师,素质就不大行。



为兴趣而做学问的学者

在中国并不多见

数学家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有一定的资产,否则就不能维持生计,这是一个基本的衣食问题。

我那个朋友、石溪大学数学系主任吉姆·西蒙斯赚了几百亿美金,但他是个很出色的数学家。他和我相当熟悉,他一辈子喜欢数学。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对数学的兴趣,但他也喜欢钱。

他今年84岁了,但他还在研究数学。坦白讲,他现在这个年纪做数学,就算花很多时间,也不见得能够得到第一流的前沿结果。但是,他就是喜欢数学,他还在花很多功夫去研究数学。



吉姆·西蒙斯,世界级数学家

我去年暑假时做过一个演讲,他很感兴趣,就给我写封信说,这个问题我有兴趣,很想跟你谈谈。我吓了一跳,因为他80多岁了,不要说是做生意的人,一般的老人到了80岁的时候,应当不大做数学研究了。我没有想到,他有很好的想法——不是普通的想法。

我很佩服他,他是真的为学问而做学问,其实他现在做研究无论做得好还是做得不好,他的生活都无关紧要,他生意已经做得很大了,也做了美国科学院的院士。所以,他不再需要额外的功名利禄,但他愿意花时间在数学上。

做数学的研究是比较困难的,如果离开时间太久,中间有很多重要的工具不一定能够记得住。数学确实有非常实用的一面,任何有规律的东西都需要数学,赌博也好,工程也好,物理也好,都要用到数学。



做数学研究,问题就是你心里有多大的好奇心,有多大的决断力,有没有畏难,这是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你得有计划有信心的要去做。做学问,常常会发现我们需要有计划去找有意义的问题,找的时候我不晓得是走哪条路才对,这是最困难的时候。

海之尘HZC
1 楼
可是本来大部分,实际上是绝大部分小孩本来就应该思考怎么生活赚钱的事情啊,能够达到邱教授“解决问题”这个标准的,都是天才中的天才了,一般的天才都不够。
不允许的笔名
2 楼
大部分小孩都没有这种狂热。需要一定的自闭症和强迫症才行。
诚信
3 楼
"大部分中国小孩子很少有这个狂热,他们考虑的是要出国要赚钱。" "要出国要赚钱" 是对的, 正当的, 就是所有, 而不是大部分,中国小孩子刻苦读书,应该有的目标和动力来源。 玩兴趣根本就是 “赚钱”后才有能力,才应该想做的事。 “美国一些有钱人喜欢去太空冒险,自己花钱去做太空船,赚不赚钱他不见得在乎”。不明显矛盾吗? 这篇文章满篇胡说, 不仅说法矛盾错误,还荒谬异常。
j
jw2009
4 楼
这和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而性格是没有办法教育的。要人的执着受得起穷则更难,当时的爱因斯坦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同学介绍了一份能让他维持生活的工作,他可能早就崩溃了,因为他当时的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在圈子里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很小。
简单一点好
5 楼
这是高标准要求。
老柏树
6 楼
绝大多数人肯定是要赚钱的,没有问题。 主要是要让真正有能力的少数几个人能真正静下心做他们想做的事。
7 楼
天才的另一面是疯子
4
401.king
8 楼
哪个数学家赚过几百亿美金?
澳哭死
9 楼
希望丘教授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f
fk50c
10 楼
中国根本就没人能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钻研技术,精心设计,搞不出来就去抄袭剽窃。赚钱也是热衷于赚快钱,黑心钱,或者通过权力捞钱…… 这样的民族还想引领世界发展方向?!
山乡不仕老了
11 楼
绝大部分人这样就对了。
t
true?
12 楼
大部分是多少?如果是百分之九十,那其他愿意解决数学问题的人也很多。 在美国愿意学数学的恐怕连百分之十都没有,更不用说愿意执着地解决问题的了。 关徤不在于让更多的人为数学而执着,不管在哪个国家这都是不可能的目标, 而是在于怎样能让有才能且愿意的人有条件去执着。
长剑倚天
13 楼
丘成桐大半生是在美国度过的,有没有对美国数学教育的评论? 对中国,他呆的时间最短,了解的很肤浅。 我只看到他把美国比做苏联的政治评论,这是促使他离开哈佛大学,回中国的原因的
w
whaled
14 楼
赞。
a
anywhere111
15 楼
He needs to understand he is not allowed to speak what he wants in China... even what he said is true.
长剑倚天
16 楼
另外,相比美国,中国的学术环境更好,特别是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 他在美国搞成了数学中心吗?不可能嘛,美国根本没有这样的学术气氛,美国大学教育才是以赚钱为第一目的的。中国大学,特别是有点名气的大学,是很清高的,因为国家基本包了费用! 很奇怪,他自己在美国大学工作几十年,中国大学则工作不过两三年而已。 你不是说中国学生追求出国吗?那你应该如实告诉他们国外大学的教育情况,才能让他们打消出国念头啊!
弯刀月
17 楼
首先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要向曾经的美国靠拢
长剑倚天
18 楼
曾经的美国制度和现在有何区别? 从教育来讲,美国依然是公立教育为主体,不论义务教育还是大学高等教育,公立是主流! 什么是公立?能拿到政府补贴的大学,中小学。 但美国教育系统,如果没有外国人才的进入,靠本地教育资源,会下降得更快! 原因很简单,薪资低于市场价,吸引不到本地优秀人才,目前还能吸引外国人才(要拿工作签证,教育系统是最快捷的),长久就不好说了。毕竟薪资低于市场一大截呢!
长剑倚天
19 楼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曾经流行,买茶叶蛋的比做导弹的钱多。。。 所谓脑体倒挂,这是中国人的观念,做学问的怎么能比大字不识一箩的赚得少呢,这一定不合理。。。 但在美国,脑体倒挂,一直存在,而且美国人不认为是个事儿,好吧,美国文化和咱们不一样,人家不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大事。 我奇怪的是中国人,譬如这位丘成桐,或者千千万万在美国教育系统工作的,他们就没发现脑体倒挂现象吗?!好像只有我一人,在说真话!
长剑倚天
20 楼
譬如说,大学教授,中国原籍的,为什么热衷于和中国院校搞合作,热衷于在中国大学挂名当教授? 根本原因不就是囊中羞涩嘛! 为了补贴家用,利用3个月飞回中国,赚点钱补贴家用。。。 为什么这些美国教授不敢说真话呢?羞耻于露穷,在中国卖不出好身价?
h
humimm
21 楼
中国人从小就知道长大了要有出息, 而不是要寻求快乐。 有出息是啥意思, 不就是做人上人么。 你喜欢啥是次要的, 让人尊重你, 高看你, 这才是主要的。所有在某方面有成就的人, 都是从中寻求到乐趣的人, 有多少人会为人好玩而无视名利呢? 美国有是因为美国人生存比较容易, 也没有太多的出息的压力, 老百姓有玩的底气
l
llarry
22 楼
天朝大人小孩最大的狂热就是捍卫专制独裁!
R
Robinson03
23 楼
我觉得这位老先生还发表这样的言论,明显过时了。 由于家境特殊,我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没地方睡觉,吃饭成问题,饿肚子是常事,天天吃稀饭没肉,上一节课肚子就饿了,没东西吃。父母辛苦劳作,也满足不了基本的家里胃口,周围所有的人都瞧不起,生活非常没有面子。在这种情况下,温饱和社会地位就是最大的问题,能解决这个大问题就是狂热,我就是有这个狂热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解决这个大问题。我数学很好,但读数学意味着我前途不确定,挣钱少,没法解决我家的大问题,所以就读实用的专业,然后出国,进入工业界,挣美元给我家解决基本的生存和社会地位问题。现在生活稳定,父母不会被人家瞧不起,兄弟姐妹也有面子。 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他说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其他小孩的问题。中国小孩有解决问题的狂热,只是不同家庭、不同状况有不同的问题让小孩去解决就是。象我的情况,我就是有解决问题的狂热,但成不了数学家,当然这位先生肯定骂我没有解决问题的狂热。如果大家没有基本生存问题,那么就会有狂热解决这位老先生所说的问题。
周老大
24 楼
楼下,这位老先生只是个数学家。一首老歌“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你爱你爱你,也不管家中米缸里有没有米…”,这样的人少一些是人类的福气。
t
tesuji
25 楼
不知道“大部分中国小孩少有解决问题的狂热”是不是丘成桐的原话/原意,但“解决问题的狂热”本来就不属于小孩,而且“解决问题的狂热”从来都只是属于少数人的,在美国也是这样,至于“美国一些有钱人喜欢去太空冒险,自己花钱去做太空船,赚不赚钱他不见得在乎”,前提是“有钱人”,而且是钱多到“赚不赚钱他不见得在乎”了。Anyway,相对而言,中国人确实喜欢自我检讨,虽是美德,但对有的检讨还是有点不习惯。
z
zzbb-bzbz
26 楼
专家本身就是问题,需要被解决
j
jeany88
27 楼
我对邱教授虽然不像网友评论的 "这篇文章满篇胡说, 不仅说法矛盾错误,还荒谬异常", 但是还是同意许多网友的评述 --- 邱教授可以休息了。因为, 首先, 不能以点盖面. "大部分中国小孩子很少有这个狂热,他们考虑的是要出国要赚钱。" 根本就不是事实. 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 不同的历史背景, 赋予了中国学者(不是孩子)一定的(不是全部)热衷的烙印. 就拿留学生来说, 别说当代的多数留学生都是拿着家里的钱来给美国做贡献的,二三十年前的留学生多数也都是为了对学术上的追求而来美的. 另外, 邱教授发表了许多对其他领域的高谈阔论, 似乎是无所不知. 事实是, 数学仅仅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基础之一, 而不是钥匙. 是的, 没有中小学的数学基础就没有微积分, 但是没有微积分, 也可以有DNA, RNA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