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移民回上海工作2年后 纠结留下还是出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2月20日 1点53分 PT
  返回列表
88963 阅读
78 评论
加拿大和美国必读

转眼从多伦多回上海工作已经两年了。我现在面临一个选择:究竟要不要回加拿大?

16岁时,我被父母送到温哥华念高中,大学去了多伦多大学,研究生一拍脑袋去了香港学新闻,然后又辗转回到多伦多继续工作了两年,26岁拿到了移民身份,直到现在生活在上海又从事和教育相关的工作。

当时回国是因为一些私人原因,也因为当时在多伦多处于换工作阶段,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刚好国内有大学同学推荐了一份机会,聊的还不错索性就去了上海。

一、在国内,手机永远都在闪烁,有回不完的微信,做不完的工作

上海真的是比多伦多fancy国际化很多,国内的生活也非常便利,我好像没有经过太长时间就完全适应了。当然,早高峰的地铁,吃什么都要排队,空气不好,不能自己开车,租房质量严重下降这些因素还是让我时不时怀念多伦多的一切。主要是,我觉得在多伦多自己住一个小公寓,开着车想去哪去哪的这种自由感是国内给不了我的,至少在不是我家乡的上海,它给不了我。

多伦多CN Tower

我曾经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在北京上海的一些朋友总是工作到凌晨,手机永远都在闪烁,有回不完的微信,吃不完的饭局,总有推不掉的应酬社交,两个人坐在一张桌上吃饭,眼睛和手却从没离开过手机。

直到后来自己在国内的工作开始忙了起来,因为时差和工作性质的关系,我也不得不在休息的时间和美国的同事开会,接听客户的电话,7/24小时把工作手机带在身边。我猛然发觉,曾经在国外垂手可得的work-life balance,在国内竟然成了一种奢侈。

微信的普及让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工作没有了应该有的边界。我必须要很努力,才能让工作不进入到我的个人时间,但这几乎做不到。所以微信推出了联系人分组,推出了朋友圈三天可见,谢天谢地微信没有开发“已读不回”的提示,为想努力把工作挤出生活的都市人,挽回了一丝丝尊严。

转眼回国已经两年有余,如果再不回去住满时间,枫叶卡眼看可能就要保不住。

(编者注:枫叶卡要求5年内在加拿大住满2年才能延期,保住永久居民身份)

二、在上海遇到不少“回流”华人,活得魔幻又开心

父母还是希望我能回多伦多,因为爸妈两边的哥哥姐姐们早都已经在加拿大和美国定居多年。对于16岁就出国的我来说,上海可以,多伦多似乎也可以,这样的双城生活似乎已经成为和我背景相似的海归身上的烙印。我们卡在中间,可以在两座城市生活得开心,却又都少了些什么。

我有一段时间曾经非常纠结,到底是留在上海,还是回加拿大,甚至是选择回家乡成都呢?上海太大太繁华了,我时常会感觉“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但旖旎的外滩夜景,洋气的新天地,民国风的武康路,上海的一切却又实实在在地冲击着我,给我一种“the night is still young" ,给我一种只要我够拼够努力,我总还能得到更多的贪婪和野心。

上海

而且,在上海工作两年间,我看到除了留学生海归,还有不少拿着美国护照,绿卡,加拿大护照,澳洲永居,等等这些外国身份的“华裔华侨”们,也选择回到中国工作,创业,生活。之前跟公司的ABC和英国主管聊天,他们都觉得在美国还有英国的生活太过千篇一律,所以辞掉当时的工作,来中国继续念书或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当然,他们也承认中国的空气不好,人口太多,但他们也同样习惯了淘宝,快递,外卖,在上海这个“魔都”,活得魔幻又开心。像我的前ABC主管说的,她觉得在中国办事特别方便,因为人和人的关系很密切。许多时候要招聘新人,要谈新的合作,甚至都不需要大肆张贴广告和宣传,只要有认识的朋友和熟人互相引荐,就能得到想要的资源和结果。她觉得在中国生活,选择和可能性更多。

三、回加拿大朋友:她的职业在加拿大才真正受到尊重和需要

有一次跟朋友通话聊起最近的困惑,我应该选上海还是加拿大,我朋友夸张地在电话那头惊呼:天呐!她说,Nancy我问你,你在上海是有月入10万的工作吗?还是你有一个稳定的可以结婚的男朋友,还是你在上海有房子了?如果你三项有其中一项,我都能理解你的纠结。但拜托,你一个都没有,为什么不去选择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有很多人倾尽一生,就是为了换取另一种可能啊。

听完我朋友夸张的言辞,我有些哑然失笑,竟然又觉得有一丝道理。没有选择的时候孤注一掷,有了选择,反而退缩和胆小了起来,因为怎么选,都怕选错。

我有一个已经入籍加拿大的上海朋友,她是一名幼儿行为治疗师,读完书之后就一直留在了那边工作直到现在。她一个人,单身,每天的工作排得很满,累,并充实。

并不是所有在加拿大的工作都像我们想的那样,朝九晚五,没有挑战。她仍然需要不停地上课,充实自己,去考证去见客户,甚至周末也没办法休息。她经常向我感叹,加拿大政府对于需要特殊关注的家庭和孩童,政策和支持力度都做得非常完善。她接触到的自闭症家庭的小孩,因为政府的保护还有社会的高容忍度,他们并没有与世隔绝,或觉得自己和正常小孩有不一样的地方,仍然可以自由地长大,接受如她一样的治疗师,每周一次的上门问诊服务。

我还有一位朋友,在加拿大从事护士工作。她说在国内,即使在一线城市的私立医院,护士的工资都并不高,不会因为她是海归就高看她一眼。在国外,虽然工作一样辛苦,但她却能拿到不错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她觉得她的职业在加拿大是真正受到人尊重的,也是被人需要和重视的。她是我认识的回流一年左右,又继续回到加拿大工作的人之一。

当然,也有坚定从加拿大回国的人,为了内心的一种安定感和归属感,为了家乡的那一口美味。毕竟,圣诞节再神圣,也比不上春节这样世俗的人间温暖。国内巨大的人口红利让不少海归都发现了新的职业机会。比如进驻抖音小红书做主播做博主、比如投资线上教育、比如参加网络和电视节目,在国内职场一年的成长速度,可能会抵上在国外三五年的时间。因为中国发展得太快了,今天还出现的产品,可能第二天就立马被新的公司所替代。

这种情况,让人觉得一切热气腾腾,又心慌。我必须做出选择,究竟要什么,不可能两者都得。

四、我们想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我妈妈的姐姐一家人1998年就移民温哥华,他们在加拿大很适应,工作也都很不错,培养出的女儿去了藤校的法学院。还有一对我很喜欢的中年夫妻,在英国读了硕士,在北大完成了MBA,最后也是选择在加拿大安家落户。现在儿女双全,摒弃了国内的纷纷扰扰,也庆幸自己移民了不用像国内的父母如此焦虑孩子的教育。不做顺义海淀的家长,他们觉得让孩子在冰球场、在自家后院的草地上长大也挺好。

图:Viwen.Go

可能因为回国一直在做教育行业,接触了不少一线城市中产家庭的父母,看到他们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和担忧,我时常觉得不可思议,却又有些同情。

这些焦虑的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计划要把他们送出国接受本科,甚至高中的教育。我不禁在思考:国外的教育究竟哪一点吸引着中国中产家庭,愿意忍受家庭分离和金钱的压力,将还未成年的孩子推到不被保护的世界之外?

看了周轶君《他乡的童年》纪录片之后,我也常常在想,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会想要他接受怎样的教育?

90后这一辈,父母总是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好哥哥,好姐姐,好学生,好孩子,要懂得谦让,要有礼貌,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要先付出再去获得。我不能说这是错的,但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没有勇气去说不,害怕让别人失望,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在国外的那九年,包括回国的这两年,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和自己相处,去感受孤独,去找到“我究竟是谁”,去确认我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有孩子,我希望他接受的教育是,他能从内心接纳自己,爱自己的每一面。有一个不在乎是否赚钱但可以持续下去的兴趣爱好。不要那么世俗,虽然世界很现实,但内心仍然怀抱一丝天真的理想主义火苗。

我希望他多经历一些挫折,拥有反思的能力。如果她是女生,我希望她不要不食人间烟火,希望她被爱,更希望她学会爱;如果他是男孩子,我希望他不卑不亢,内心坚定。

我希望他在成为别人的另一半、员工、父母等任何身份之前,先成为他喜欢的自己。

写这篇文章,我无意评判国内和加拿大,哪个选择更好。我28岁做的决定,并不代表我在38岁仍旧会做同样的决定。

纠结的时候,索性就放下挣扎吧。当需要选择的日子逼近,你的内心会告诉你最真实的答案。

我想,我已经知道我自己的回答了,你呢?

c
cnmxk
1 楼
没错 典型吃着碗里看着 锅里, 拿着外国护照回国享受着普通大众带来的便利 又嫌工资低,环境差, 无病呻吟。 看看中国贫穷地区 民工都是没办法, 来大城市打工,一步一个脚印,凭辛勤劳动赚钱, 外国小资,没有关系 快走, 赚不到便宜。
s
ssbbss
2 楼
混得不如意回国的,到哪里都一样。 你是国家猎头回去,跪求你出国你都不肯。
g
givetome
3 楼
多伦多带游泳池的房子好贵的!狗粮肯定买不到。
g
givetome
4 楼
几百平方米,3000平方尺的房子,多伦多得两百万加币。狗粮呆了
对不起我是警察
5 楼
中国带游泳池的房子都没几万人能住上
d
djtg
6 楼
我买得早,不过3000尺的现在在北边也就100万出头。
f
flyingforce
7 楼
拿着加拿大护照的还可以纠结一下,拿个枫叶卡看不出来有啥好纠结的,还是对国内理解得太简单。 无权无势无人脉的一人要想在魔都混到多伦多的生活水平,那可真不是常人。
g
genki_l
8 楼
我沒覺得國外真的work life balance.你想爬上去也要犧牲
w
www点com
9 楼
有本事的人在哪都能生存,其它都是借口
g
givetome
10 楼
ha
爱天蝎的巨蟹
11 楼
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外工作,是按小时给你计费的,到家可以不理邮件信息,当然一些特殊的it行业除外,在国内的月薪是不管你干嘛,随时微信锁住你。在加拿大这样,作者早发了
g
givetome
12 楼
学教育的华人在加拿大很难找到工作。学工科的好点。多伦多的收入不怎么样。扣掉可怕的税,到手没几个钱。生活成本也高。其实国外的生活没有国内的学像的那么好。
g
givetome
13 楼
加拿大,我想多干点也不行。第二职业给老板知道了,找死。炒你
p
parrot
14 楼
上海人,不在上海发展,去到多伦多? 多伦多只适合半身不遂,365蜗居在家里的残疾人。 多伦多竞争极其残酷,工资低,没有任何机会的傻逼地方。。。。。
E
Enrica
15 楼
原來如彼
B
BTY2684
16 楼
26岁,2年经验,收入也低,纠结个屁
y
yxqp
17 楼
纠结个JB,这还要想啊。上海是世界第二强国、宇宙第一强国的最牛逼的城市,每年在最宜居城市排行榜上都在前几十名,最次也都在100多名。
曾祖爷爷
18 楼
这妹子是在是躲婚,你们哪里明白。
C
Clearbag
19 楼
眼界是你人生的上限,看个人的选择
小可爱可爱
20 楼
别人的意思是不想过劳死
8
88108081
21 楼
回去吧 26岁 能回去赶紧呢
燕超尘
22 楼
对美食无所谓的人两边都可以吧,如果喜欢美食又不喜欢自己做饭的就只能选上海了。国外最不好的一点就是什么家务都要自己做,不光做饭,还要割草铲雪刷外墙油漆,甚至有的中国人自己种菜理发
g
givetome
23 楼
加拿大最不好的是找不到稳定的专业的工作。收入也不高,一大把的税。
p
pipilu99
24 楼
这个作者好傻逼,当初回来不是因为多伦多没有工作吗?不知道纠结啥。
Z
Zhilitang
25 楼
国内屄多屄贱,趁年轻多捣几个屄倒是实实在在的。
a
azkaban
26 楼
没图没真象。看描述,长得中等偏下,有多偏不好说,又没房又没身份,哪有什么选择。
特勒习
27 楼
🦌瑟
D
DOD13
28 楼
矫情,为了生活很多人来到伊拉克阿富汗讨生活
美籍評論員
29 楼
看來作者還是太嫩了!衹看到眼前的事物,不知道深藏著的危機會隨時爆發!一旦爆發則眼前的一切都將化為烏有。但總要給他個建議的:回加拿大!( 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
d
dqn2006
30 楼
七年来今年第一次回国,刚开始有点后悔为啥留在加拿大,回来多伦多后就没想过这个问题了,因为太忙了,估计这辈子也就这样吧。
g
going
31 楼
在上海抓紧时间找个男朋友,多伦多女多男少,一不小心就耽误了。
A
Aria
32 楼
不要纠结了,马上回多伦多!把魔都的工作机会留给那些真心实意想在魔都发展的和那些最终没有办法合法留在加拿大到期不得不回魔都的年轻人
哈巴狗
33 楼
就上海也很好的,死在那里把,多想什么,去死吧
p
parrot
34 楼
大哥劝你, 一定回中国发展。 最多搞定加拿大国籍,就马上回去。 加拿大毫无机会,也毫无发展。 10年以后也这样烂!
p
parrot
35 楼
一些劝他留在多伦多的垃圾,我操你祖宗, 误人子弟。你们是什么货色, 我不知道吗? 加拿大gdp零点几的国家,有什么机会!
l
liwuwei
36 楼
嗯,适合我这种无专业的人,就不用担心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反正干撒都不专业。
c
cjk
37 楼
从小就要脑子与中央保持一致的男孩,能成为一个有自尊、不卑不亢、思想活跃、有爱心的男子汉嘛?
l
liwuwei
38 楼
最近两年有2-3%吧?
距离产生卡
39 楼
中国人在国外大部分都是比较低端的工作 当然没有那么多应酬
自思的脑袋
40 楼
阿弥陀佛,人生如浮尘,等找到另一半,有了孩子就知道家在哪,该呆在哪了!
望京西
41 楼
出国是暂时的,回国是必然的。 中国大陆是在一个14亿华人种群包裹的环境里生活的,离开熟悉安全有归属感的海外华人几乎都会辗转回国。岁数小点的,觉得中国商机无限,中年有家庭有孩子的人,这些年想想家庭在美国墨黑穆杂居社会里的恶劣结果,大批华人为了子女的未来,陆陆续续的都回到深圳北京上海,即便生活在人群文自然环境较好的欧洲,加拿大,澳洲的华人,随着年龄增大,回国寻亲寻根,来来回回的回国都是退休养老追海外华人最关注的话题。无论出国当初为了工作旅游移民等等原因,那只是一种暂时的生活状态,大民族国家的人口很难接受客死他乡和无招无落的漂泊。
l
liwuwei
42 楼
大师,我就很矛盾,一个家在中国,一个家在国外,我该怎么办?
k
karmaboy
43 楼
是温拿,哪里都是温拿,是卢瑟,哪里都是卢瑟,不要用所在的地方作借口
l
liwuwei
44 楼
没道理。契合度很重要
p
phineas
45 楼
多伦多要游泳池干什么, 冰天雪地的。
任艾嘉
46 楼
不要误导别人,我去过很多国家很多地方,告诉大家真相是:当你考虑要不要移民的问题时,除了有一博的心态外,最靠谱的是衡量自己是否有实力发展到那个地方的中上水平生活能力,否则最好还是留在原地努力吧。
任艾嘉
47 楼
多伦多其实很多好的公寓里都标配有室内和室外的游泳池,有些少数高级别墅里也有室内泳池,加拿大人锻炼运动是流行的常态
任艾嘉
48 楼
多伦多有混的不好的,50 岁左右没有房(那些随便跟风出国的没有竞争的学历)而有些高级专业人士,金融专才甚至是女孩子,不到30 岁,有房年薪20万,每年出行左商务仓(远)客观的说,混成当地10/100 以上的都好。发现国内各行各业都有精英,反倒是跟学历关系不大。
特勒习
49 楼
危险 很多有病 尤其上海的外地鸡
c
cooltree
50 楼
年轻的话还是呆在国内好,中年可以考虑移民。
C
Cup3
51 楼
到了多伦多你就知道了,游泳池恒温无论东西春秋,冰球夏天照样打,所有运动只要你想玩一年四季都能找到专业水平的场所。
d
djtg
52 楼
回复63楼:不确定你来没来过加拿大,这边金融业不一定比普通技工挣得多,这边装修的,花园的,换屋顶的,水管工,电工,暖气的,建筑工,修车的,开卡车的,只要你技能过硬,有牌照,一年10多万的多的是,而且还有方法合法省税。
q
qiaoba
53 楼
我的情況類似,只是不要泳池,因為冬天多倫多冷,時間長,不好處理,所以做成后花園加燒烤,天文平台。很享受多倫多的生活方式,國內沒法比。
l
liwuwei
54 楼
我觉得不是,混的好的尽量别出国,混不好才换个地方试试。很多在国内好赚钱的出国赚不到钱,很多在国内没生活的出国反而混的有模有样。只是有些混的好的觉得出国也能混的好或者混的更好,其实多数不如在国内如意,后来又回流赚钱了。
l
liwuwei
55 楼
社会环境和个人的配合非常重要,并没有人能在所有地方都混的很好,即使有也是极少数。所以马云才说,去适合你发展和生存的地方。
l
liwuwei
56 楼
我知道太多老乡,包括我几个亲戚,在国内连肉都吃不上的,到了美国英国赚到钱,有车有房有店的。我认识朋友里出国前挺富裕的,往往到国外一直再花钱赚不到钱,最后工作在国内,老婆小孩扔国外的。
l
liwuwei
57 楼
在国内混的顺风顺水,放弃国内工作事业出国的,不是怕被抓就是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当然学生和养老例外。
l
liwuwei
58 楼
移民部的常规操作和套路很有连贯性,把一群国内精英先通过各种广告骗过来,然后通过移民监,让你们和原居地脱节。你以为你混不好是因为不适应,当你适应了发现真相了又太晚了,回不去了进退两难。移民部希望你来的人,千万不要来,移民部不希望你来的,一定要来。一个是他占你便宜,一个是你占他便宜,移民部聪明的很。
l
liwuwei
59 楼
也就是说什么人出国最合算,老人和偷渡和难民。这种类别移民都属于政府送爱心送温暖。留学生家境好的,第一时间果断回流,不要等拿了身份再回去,如果是家里钱花完的留学坚决留下来办移民工作,回去大概率是底层。
l
liwuwei
60 楼
两种多见的失败回流者类别,一种全家在国外,对国内不熟悉了没背景没钱了,以为仅靠着满腔热血和青春怀揣着梦想回国的,基本最后被打击完灰溜溜的又出国了。一种勤工俭活的,以为存了一笔钱回国有更好的发展,多数回去被割完韭菜,被打回原型带着教训又出国了。
l
liwuwei
61 楼
哈哈,我说的这些话得罪了两边的人,想骗你出国的不爱听,想忽悠你回国的也不爱听。
p
parrot
62 楼
你如果不是白痴, 就收回你喷的. 哪都有精英, 哪都有年薪100万的, 但所占比例是多少? 99.9999%都在喝西北风, 苟延残喘, 那就不是沃土
自思的脑袋
63 楼
liwuwei 没办法,人欲无限,贪心不足撑死象!一个家分成两个家,人无分身术,你就只能来回飞了,等到飞不动时,就自然找到自己的归宿,自己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