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无奈:有良心的中小学老师正在苛责中挣扎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3月15日 8点30分 PT
  返回列表
21705 阅读
3 评论
腾讯教育

社交平台上一个热帖“我是教师,我拒绝被歌颂“引起无数教师网友的共鸣和跟帖,另一方面,近年来家长举报教师的负面新闻屡见不鲜,究竟是现在的教师已不再似过去一样有师德?还是现在的家长对老师的恶意太大苛责太多?教师是否成了弱势群体?

本期腾讯新闻《文话教育》特别策划《再塑生命力》,邀请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永谋,一起探讨逐渐成为“弱势群体”的教师群体。

某社交平台“我是老师 我拒绝被歌颂”热帖

01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18.77%,远高于其他社会职业群体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院的俞国良团队对1998年至2022年间的中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参与调查的教师人数为573609名,根据研究结果,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8.77%(包括幼儿、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其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医生、公务员、企业职工等社会其他职业群体,且自2000年以来,中国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较高且逐渐呈上升趋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超负荷运转。除了基础的教学工作外,教师还往往要承担大量的教研报告、资料表格整理、学习心得反思、成绩分析、培训会议等等工作。有县城高中老师曾在社交平台抱怨“每天上班时间长达17个小时,全天无休”。

“仅有9.04%的教师每日工作时长在法定8小时范畴内,其余有47.36%的教师每日工作时长在8~10小时(不含10),有28.12%的教师每日工作时长在10~12小时(不含12),有10.54%的教师每日工作时长在12~14小时(不含14),甚至有4.94%的教师每日工作时长达14小时及以上。”来自《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现状及纾解策略——基于对福建省3197名在职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分析》

尽管教师群体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工作压力,但这一现状却未能赢得部分家长的理解与共鸣,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教师的付出反而成为了家校矛盾的导火索。部分家长甚至将教师视为“服务者”或“乙方”。在家校互动中,家长的“消费者心理”逐渐显现,认为自己支付了教育费用,教师便应满足其所有教育需求。一些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成果不满时,往往选择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施压。

02

现在的家长恨不得拿放大镜看孩子,老师成为无限责任人

当谈到家校矛盾为何频繁出现,陈志文认为,在过去,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生存问题,因为那时候物质匮乏,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家长的重心是保障生存;而现在,家长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的教育和发展,他们高度紧张、焦虑,甚至用“放大镜”来观察孩子的一切,这种过度关注往往导致他们越界,把手伸到学校和老师的事务里,过分放大对孩子的任何所谓“伤害”或“影响”。

陈志文说:“学校正在变成无限责任公司,校长是无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老师是无限责任公司的职员。”

“西南某基层教育局提供的台账显示,今年1至8月,该局共收到128条举报教师的信息,经调查,仅7起举报基本属实。”来自《半月谈》杂志记者2024年调查

当教师被举报的负面新闻频繁爆出时,与教师职业体面形象的强烈反差成为最博人眼球的新闻。陈志文认为,虽然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好的,但总有少数家长纠缠不休,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投诉、申诉甚至极端举报,这些行动往往会造成“寒蝉效应”,即个别家长的行为逐渐影响整个学校和教师群体,带来恐慌和压力。

当一个孩子在课间打闹磕碰了,原本很正常的事,却会被个别家长无限上纲上线,举报、拉横幅甚至闹到学校。这就迫使学校采取“退缩性防守”的做法,比如在课间严格限制学生活动,导致出现所谓的“安静课间10分钟”。陈志文解释,教育中存在很多不正常甚至错误的现象,而这些往往是学校和教师被迫采取的无奈之举。在个别家长过度干预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和学校为避免麻烦,不得不选择过分谨慎的方式,这不仅影响了教育环境,也挫伤了教师的信心与积极性。

03

中小学老师是个良心活,家长苛刻刁难,老师只能躺平

某社交媒体热帖中的家长聊天记录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承担的是一份良心事业,他们需要家长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难免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家长自己照顾一个孩子尚且会有磕磕绊绊,更何况老师要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陈志文希望家长能够更加理解教师的工作。

陈志文说道,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逐渐社会化和规范化,社会化意味着孩子要学会遵守规则、控制自己、忍耐。成长的过程本就是在经历一次次挫折和伤害中不断修复、变得强大,最终能够面对复杂的社会和挑战。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避免任何批评或挫折,那么当孩子进入社会时,面对复杂环境和压力就可能不知所措,甚至崩溃。社会不会像老师一样包容孩子,现实中,同事和领导也不会一味体谅和照顾。

近年来,一些极端现象频繁发生,从学生因为批评而采取极端行为,到刚毕业的年轻人面对工作压力崩溃,甚至发生悲剧。2023年郑州一位23岁的小学老师留下遗书后自杀,她在遗书中多次表示工作累,每天都提着最后一口气上班。家长过度放大批评和挫折的影响,不仅让孩子无法承受压力,也让老师在教育中失去了应有的空间。

陈志文希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能够更包容一些,相对“粗放”一些,不要用放大镜去审视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放开手脚去教育和培养孩子,而不是因为害怕投诉和纠缠而退缩、躺平。如果老师因为家长的苛责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和管教,这才是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适应社会,而不是让他们在过度保护中失去面对挫折的能力。

清如许1
1 楼
拒绝被歌颂,说明了教师的伟大。 啥时习主席拒绝被歌颂,那就有救了。
糖醋鲤鱼
2 楼
老师有每年相当于2-3个月的带薪假期也可以了,再说现在老师待遇不差了包括退休金都挺高的。。。
X
XYZ101
3 楼
打油诗-历史老师没法当 历史老师没法当, 跪求校长欲改行。 学生人人会上网, 当堂撒谎愧得慌。 也想照本来宣科, 也想锅里盛碗汤, 毕竟孩儿正上学, 还有老娘要赡养。 看看满室期待眼, 怎忍说谎骗儿郎。 太平天国没法讲, 历史动力咋这样。 义和团也没法讲, 杀戮平民黑心肠。 抗日战争没法讲, 中流砥柱捉迷藏。 解放战争没法讲, 长春市民遭了秧。 反右斗争没法讲, 阳谋无信似流氓。 三面红旗没法讲, 饿死农民冤魂荡。 庐山会议没法讲, 正直没有好下场。 文化革命没法讲, 祸首至今供庙堂。 如果什么都不讲, 怎么熬到铃声响? 如果真把实话讲, 也许明天就下岗。 也许后天被约谈, 不定哪天进班房。 思来想去夜难寐, 怎用良心去换粮? 只有跪求好校长, 换门课程试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