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冲击全球秩序,盟友面对强权压力选择暂时退让。但世界不会永远让川普予取予求,欧洲已有人低声议论,认为应与中国拉近关係。
川普支持者迎来了振奋人心的时刻。按照他们的说法,这场胜利为新时代揭开序幕。在这个新时代裡,美国将毫无顾忌地运用自身实力来维护自身利益,而世界各国将陆续屈从。
对于川普阵营的核心成员而言,他国迅速让步完全在意料之中。在他们看来,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全球化的世界秩序早已经沦为一场骗局。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美国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历任总统居然放任无能的盟友和贸易伙伴搭便车享受美国安全保障,还掠夺美国人的工作机会。如今这些外国人就像被逮个正着的小偷一样,感受到了川普那正义凛然、「美国优先」的怒气,也明白局势已经无法挽回。
曾任共和党参议员的卢比奥(Marco Rubio)多年来始终推崇雷根的强人外交政策。在转而拥抱川普主义之后,他成为现任国务卿。接受福斯新闻採访时,卢比奥表示他曾告诉其他国家的外交部长,「我知道你们在外交政策上已经习惯了按照自身的国家利益行事,而我们则多少要考虑全球或全球秩序的利益。但现在我们由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领导。」
卢比奥甚至指出,那些利用非对称性市场开放来对美国创造贸易顺差的国家一直觉得奇怪,「我们怎麽这麽久」才看穿他们的花招。
「强权即公理」还能走多久?
从华府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富有且自豪的盟友看起来也选择退让。以欧洲为例,川普要求美国从丹麦手中购买矿产资源丰富的格陵兰岛。丹麦并未正面对决,而是请求欧洲领导人避免发表可能激怒川普的言论。
难怪上个月川普在接受记者採访时声称「我们一定会得到」格陵兰时,语气显得从容。川普坚称,美国必须控制这座岛屿,因为丹麦无法保卫北极圈免受中国和俄罗斯的侵扰,他还嘲弄丹麦加强北部防御的计划只不过是「增添了两辆雪橇」。(川普没说的是美国已经在格陵兰驻军。)
然而事实是,如果川普认为其他政府会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束手就擒,并自愿顺从这个「强权即公理」的新世界秩序,那他就大错特错了。
大多数盟友仍坚信他极力鄙视的战后体系,并希望捍卫这套体系的基本要素。避免冲突只是初步的战术反应。布鲁塞尔的高层官员解释,第二步骤的计划是要以金钱收买美国。儘管欧盟贸易官员已经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模拟川普加徵各种关税对出口的冲击,以及採取报復性措施的成本,但欧盟真正想达到的目标是避免全面性贸易冲突。这也是为什麽欧盟执委会的高层会提出讨好川普的建议──购买更多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理想状况下,此举可以终结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多个北约成员国承诺增加国防预算,并将多出来的数十亿美元用于购买美国战斗机及其他昂贵装备,也是出于相同理由。
然而,对于小问题採取安抚姿态和战术性让步能够争取到的时间有限。欧洲逐渐意识到更艰难的抉择步步逼近。欧盟安全研究所所长埃弗茨(Steven Everts)指出,川普的攻势比预期中来得更广泛且深远。「我们原本以为攻击会集中在贸易和经济领域,也对此做好准备,」埃弗茨说。欧洲的计划原本是藉由分散风险以维持全球化运作。「世界上有75亿非美国人的人口,我们应该加强与他们的贸易往来,」他补充道。
但川普选择的战局触及了欧洲的核心利益。马斯克与其他美国科技巨头共同对抗欧洲《数位服务法》(Digital Services Act)掀起的纷争,使许多欧盟官员感到忧心。这项法案要求社群媒体公司必须管控平台上的错误资讯、仇恨言论及非法内容。欧洲官僚正在调查X(原Twitter)及其他公司如何审核内容,并可能对违规企业处以巨额罚款。X的老闆马斯克直指这项审查制度令人髮指。(但他同时间也藉由社群媒体推崇极右和反移民的民粹煽动者,捲入了欧洲的文化战争。)
某位欧洲官员坚称,网路上「赤裸裸的不实言论」──包括部分由俄罗斯和其他敌对势力散佈以影响选举的内容──正危及「欧洲的生活方式」。但马斯克的抗议似乎得到了川普的注意。那位官员抱怨:「我们陷入了僵局。我们不能就这样宣称不会执行《数位服务法案》的条款。」
欧盟内部对于川普支持欧洲民粹民族主义者(尤其是匈牙利总理奥班)的做法,极为不满。奥班的立场亲俄又亲中,经常促使他阻挠欧盟对这两大势力採取强硬政策。对于中间派的欧洲人来说,川普拥抱奥班严重影响整块欧洲大陆的团结,进而冲击欧洲的安全。
目前,欧洲领导人试着暂时迁就川普。少数民粹派领袖与他志同道合,但有更多人是盘算着他很快就会分心并转向其他目标。也有人纯粹希望能熬过川普任期。但一旦川普让盟友相信他们偏爱的世界秩序已经死去,盟友的立场和动机就会彻底改变。届时,无所顾忌的欧洲友邦也会试图欺瞒、抵抗并对抗这个充满敌意的美国。现在,布鲁塞尔、柏林以及其他欧洲政权中,已有人低声议论,认为欧洲应该与中国拉近关係。
川普热爱胜利。然而,许多盟友和对手仍希望他最终会失败。一旦他们真正相信他的影响力无法逆转,川普将发现这个世界不会再轻易屈服于他的意志。
川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冲击全球秩序,盟友面对强权压力选择暂时退让。但世界不会永远让川普予取予求,欧洲已有人低声议论,认为应与中国拉近关係。
川普支持者迎来了振奋人心的时刻。按照他们的说法,这场胜利为新时代揭开序幕。在这个新时代裡,美国将毫无顾忌地运用自身实力来维护自身利益,而世界各国将陆续屈从。
对于川普阵营的核心成员而言,他国迅速让步完全在意料之中。在他们看来,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全球化的世界秩序早已经沦为一场骗局。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美国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历任总统居然放任无能的盟友和贸易伙伴搭便车享受美国安全保障,还掠夺美国人的工作机会。如今这些外国人就像被逮个正着的小偷一样,感受到了川普那正义凛然、「美国优先」的怒气,也明白局势已经无法挽回。
曾任共和党参议员的卢比奥(Marco Rubio)多年来始终推崇雷根的强人外交政策。在转而拥抱川普主义之后,他成为现任国务卿。接受福斯新闻採访时,卢比奥表示他曾告诉其他国家的外交部长,「我知道你们在外交政策上已经习惯了按照自身的国家利益行事,而我们则多少要考虑全球或全球秩序的利益。但现在我们由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领导。」
卢比奥甚至指出,那些利用非对称性市场开放来对美国创造贸易顺差的国家一直觉得奇怪,「我们怎麽这麽久」才看穿他们的花招。
「强权即公理」还能走多久?
从华府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富有且自豪的盟友看起来也选择退让。以欧洲为例,川普要求美国从丹麦手中购买矿产资源丰富的格陵兰岛。丹麦并未正面对决,而是请求欧洲领导人避免发表可能激怒川普的言论。
难怪上个月川普在接受记者採访时声称「我们一定会得到」格陵兰时,语气显得从容。川普坚称,美国必须控制这座岛屿,因为丹麦无法保卫北极圈免受中国和俄罗斯的侵扰,他还嘲弄丹麦加强北部防御的计划只不过是「增添了两辆雪橇」。(川普没说的是美国已经在格陵兰驻军。)
然而事实是,如果川普认为其他政府会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束手就擒,并自愿顺从这个「强权即公理」的新世界秩序,那他就大错特错了。
大多数盟友仍坚信他极力鄙视的战后体系,并希望捍卫这套体系的基本要素。避免冲突只是初步的战术反应。布鲁塞尔的高层官员解释,第二步骤的计划是要以金钱收买美国。儘管欧盟贸易官员已经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模拟川普加徵各种关税对出口的冲击,以及採取报復性措施的成本,但欧盟真正想达到的目标是避免全面性贸易冲突。这也是为什麽欧盟执委会的高层会提出讨好川普的建议──购买更多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理想状况下,此举可以终结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多个北约成员国承诺增加国防预算,并将多出来的数十亿美元用于购买美国战斗机及其他昂贵装备,也是出于相同理由。
然而,对于小问题採取安抚姿态和战术性让步能够争取到的时间有限。欧洲逐渐意识到更艰难的抉择步步逼近。欧盟安全研究所所长埃弗茨(Steven Everts)指出,川普的攻势比预期中来得更广泛且深远。「我们原本以为攻击会集中在贸易和经济领域,也对此做好准备,」埃弗茨说。欧洲的计划原本是藉由分散风险以维持全球化运作。「世界上有75亿非美国人的人口,我们应该加强与他们的贸易往来,」他补充道。
但川普选择的战局触及了欧洲的核心利益。马斯克与其他美国科技巨头共同对抗欧洲《数位服务法》(Digital Services Act)掀起的纷争,使许多欧盟官员感到忧心。这项法案要求社群媒体公司必须管控平台上的错误资讯、仇恨言论及非法内容。欧洲官僚正在调查X(原Twitter)及其他公司如何审核内容,并可能对违规企业处以巨额罚款。X的老闆马斯克直指这项审查制度令人髮指。(但他同时间也藉由社群媒体推崇极右和反移民的民粹煽动者,捲入了欧洲的文化战争。)
某位欧洲官员坚称,网路上「赤裸裸的不实言论」──包括部分由俄罗斯和其他敌对势力散佈以影响选举的内容──正危及「欧洲的生活方式」。但马斯克的抗议似乎得到了川普的注意。那位官员抱怨:「我们陷入了僵局。我们不能就这样宣称不会执行《数位服务法案》的条款。」
欧盟内部对于川普支持欧洲民粹民族主义者(尤其是匈牙利总理奥班)的做法,极为不满。奥班的立场亲俄又亲中,经常促使他阻挠欧盟对这两大势力採取强硬政策。对于中间派的欧洲人来说,川普拥抱奥班严重影响整块欧洲大陆的团结,进而冲击欧洲的安全。
目前,欧洲领导人试着暂时迁就川普。少数民粹派领袖与他志同道合,但有更多人是盘算着他很快就会分心并转向其他目标。也有人纯粹希望能熬过川普任期。但一旦川普让盟友相信他们偏爱的世界秩序已经死去,盟友的立场和动机就会彻底改变。届时,无所顾忌的欧洲友邦也会试图欺瞒、抵抗并对抗这个充满敌意的美国。现在,布鲁塞尔、柏林以及其他欧洲政权中,已有人低声议论,认为欧洲应该与中国拉近关係。
川普热爱胜利。然而,许多盟友和对手仍希望他最终会失败。一旦他们真正相信他的影响力无法逆转,川普将发现这个世界不会再轻易屈服于他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