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条件移民的香港人,为什么最后选择了留下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2月20日 1点30分 PT
  返回列表
90294 阅读
42 评论
港漂圈

近几年移民之风再起,移民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然而,似乎也有这样的群体:他们有充足条件移民,却选择了安静地留下。他们经历过什么?他们的想法是什么?让我来讲讲他们的故事吧。

彼得:人离乡贱是一个事实

彼得曾负笈加拿大。这段时光让他不断细味。彼得谈起过去:“我英语特差,还被送到加拿大读书,只有每天学英语恶补。”现在的彼得,操着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这也让他在外资企业里如鱼得水。

“我亲戚在那。所以留学的事情不怎么需要操心。亲戚住的是洋楼,每层有单独洗手间。他们让我自己挑了一层住下。年纪轻轻就可以脱离父母的管制,我开心得不得了。结交了很多朋友,也非常喜欢加拿大。”

谈到为什么不选择留在那边,彼得吞吞吐吐,分享了一段个人经历。“有一次亲戚不在家,我和朋友开派对到深夜。我朋友想留宿一晚,第二天再走。朋友很多,房间不够用。作为主人家,我只有挑没有人想住的地下室睡下。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当地的暖气也不够。地下室原来也没有灯。更糟糕的是,周围放了很多镜子。在黑夜中,此情此景特别让人害怕。我年轻,死要面子。朋友问我怕不,我当然说不怕!不过心里那种毛毛的感觉一直挥之不去,我开始坐立不安。我想了很多办法,祷告了很多神灵。最后,我找了从没读过的《观音心咒》。读了两三次,我竟然睡着了。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中国文化其实住进了中国人的心里。那才是我们在异乡安心立命之所在。我之后结交的朋友越多,越意识到人离乡贱这个事实。”

彼得最后笑了笑:“不过,也有福利哦。原来在加拿大的地铁里还能偶遇到香港明星!”

玛丽:一碗面让我热泪盈眶

玛丽是一名大学讲师。年轻的时候,她很喜欢说英语、吃西餐。她曾经远赴剑桥深造,后来定居过瑞士。“在国外这几年的人生经历,彻头彻尾打醒了我。”她说道。

“在外国,只要你是黄种人,英语说得再好,歧视都会存在。这是一种命运,和英语水平高低完全一点关系都没有。我的工作需要接触到很多年轻的香港学生。我知道他们当中有些人的想法。我只能说,这些人是井底之蛙。这些人,出去走一圈,就知道他们向往的生活到头来究竟是什么。”

玛丽谈及自己被歧视的经历,继续说:“在瑞士,当地的人种分为几个等级:最高是瑞士人,其次是西欧人。中国人的地位排在东欧人之下,最低,最垫底。一次,我一个人在瑞士搭地铁。因为说的不是当地语言,坐在我旁边的老女人甚至站起来咒骂我。对我凶道为什么在瑞士都不说德语!即使我尽量压低自己的声线,还是被她听到,之后还要忍受这样的辱骂。”

玛丽觉得现在的她更喜欢中国文化,更喜欢吃中餐。“香港是我的福地,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在瑞士的三年,忍受过糟糕的食物、高昂的物价和少之又少的中国餐厅。我回到香港,第一件事就是喂饱自己的胃。我回到观塘我喜欢的那家传统的牛腩面餐厅。这碗久违的牛腩面,一直暖到了我的心里。

我第一次吃到如此爽滑的牛腩、如此新鲜的芥兰、如此好喝的汤底。我一边吃,一边忍不住热泪盈眶。我拿着纸巾不停擦拭,把老板娘都吓了一跳。她走过来问,你还好吗?我说,我没事,只是三年了,我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一碗面。”

安迪:香港有我四世同堂的家

安迪五岁就从香港来到英国读书。操着一口流利英腔的他,很谦虚地说:“我不是在英国长大,所以英文底子还不太好。”他所学的科目是香港人所称的“神科”——医科。他是英国执业医生。

谈及当年在英国执业的往事,他也有不少回忆:“我主修内外全科。身体病痛我了解,但我不是心理医生。有位女病人,来了两次,一直声称周身病痛。但是我知道,她应该是心病。果不其然,到了第三次,她目光哀伤地看着我说:‘Doctor, how to mend a broken heart?’(医生,怎么医治一颗破碎的心?)”

周星驰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

之后,安迪因为香港的工作机会回流。最近,他决定退下火线。正当旁人揣测,他可能会回英国继续执业的时候,他给了一个大大的No。“我不会回去的,香港才是我的家。”他说。“在英国,只有我一个人。在香港,我有一个四代同堂的家,还有相知相识多年的伴侣。我准备在香港开枝散叶。这也是我奋斗多年之后,对家人的责任和承诺。”寡言的他,对将来的路,眼神坚定又执着。

“香港是亚洲国际城市”的宣传巴士

有人说,紧随着这次移民潮的,会是几年后的回流潮。移民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遭遇的歧视、动荡的局势和高昂的生活成本……都可能是年轻一代回流的因素。“回到香港,我说话的底气都足一点。”玛丽如此说道。

正如有人所说:有无一个城市的身份证,没有身边陪伴的家人重要;收入的高低,没有出门陪你吃大排档的朋友重要;房子的大小,没有身边一个真正爱你的人重要。那些现实被洗涤的,那些被快节奏遗忘的,是否,才是我们真正该珍借的?回头望望这个熟悉的地方,其实窝在这个地方还真不赖。

催你明白交粑粑
1 楼
香港人在赵国有三等屁民垫底还好,只有有香港人抗争就不会彻底沦为三等屁民。 [2评]
j
junkuso
2 楼
这些下贱的大英帝国骄傲的殖民地的残渣余孽还是【自生自灭】的好!
陷疯稻谷
3 楼
我很好奇你之前在国内混的有多惨啊
E
Ekins
4 楼
看看港币,能跑的都跑了。
v
vivs
5 楼
很对赞你!实属被五毛独裁党强迫留下,现也不易转钱出境
其实早知道
6 楼
因为1997年回归时都被耍过一次了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 但来加拿大的都后悔了 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的都后悔了 没人气没市场 也就那几个华人行当 而且还不如以前了 现在普通话的人远超过当时的港陆比例了 港式餐厅关了不少 都是内陆人吃烧烤的居多 那时回归都没啥现在更没有理由移民了 当然除了古惑仔需要出来避避风头啥的那种需要和洗钱。。
翻墙是犯法的
7 楼
拿数据说话。不要老拿故事骗墙国韭菜! 香港政府统计处今年2月16日刚公布的数据:香港人口连续三年下降,累计流失18.73万人,而跌至去年底的733.32万,成为2016年以来新低。而去年流失的人口中,绝大部分由净移出人口做成,达6万人,是31年来新高。当中,劳动人口跌幅更大,按年下跌1.5%。
m
monkeyfan
8 楼
实话实说 港台第一代移民 没啥竞争力 好点的到现在也就是个房产经纪或者银行 剩下的就算不错的现在就是个小餐馆小面包房的小老板 做的也就那么回事的那种 也未必是能力不行 确实是早期的时候没什么像样的产业链让他们做任何事情
文学少年
9 楼
年轻人一时冲动,现在在品尝苦果。没有案底的可以回去了。 [2评]
崩世光景
10 楼
港怂大部分都是罪犯
陷疯稻谷
11 楼
22岁以下的可以原谅,再老的就没救了,也不必再救
牛皮方糖
12 楼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香港人好喜欢
灯塔路
13 楼
未来100年内 中国澳洲新西兰 以及东南亚新马泰 会是地球上比较适合正常人类居住的土地
o
orcface
14 楼
香港历史上有过几波移民潮,80年代初中英谈判之后算其中之一,97年前后又是一波,现在又有一波。 也接触过98年移民去欧洲的港人,对当年如果不移民能否有更好的出路也没有答案。换句话说,在英国开外卖店和在港打拼,他不认为有什么差异。 香港的症结在于阶级固化,几大家族长期包揽和占据富豪榜。这样的社会结构如果不改革,普通人是没有希望的。反过来看大陆,最近10年超级富豪已经更新了一半了,全新的企业催生出了新的成功者。给香港的普通人带来希望和上升通道,才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小P孩儿
15 楼
我六年没回国了 我嘴硬说我不需要
吕德水
16 楼
扯淡,最近今年有条件的港人都润出来了
键盘虾
17 楼
我觉得能不移民就不移民,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躺赢,重新开始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能力。 [1评]
键盘虾
18 楼
不要说一个陌生的国家,同一个国家你北漂深漂一个试试,哪那么容易。 [1评]
c
cloct
19 楼
香港本来就是个小渔村,大部分都是移民,所以能移民的都移民了,特别是那些有点钱的,就算留在香港,也可能已经拿到外国身份了,随时可以润。
键盘虾
20 楼
我个人经验是,年轻人不要去那些发达的国家和城市,要去那些国家重点发展才起步的地区找机会,不然你吃不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红利,还会被资本割韭菜。 [2评]
键盘虾
21 楼
所有房价高的地方,都不要考虑,这种地方已经被资本提前套利了,只适合有钱人来享受生活的,年轻人应该去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奋斗。
键盘虾
22 楼
年轻人要从“哪里机会多”转变成“哪里需要我”的思维模式。
清醒未?
23 楼
總有許多明白事理的人、在此暫時不談政治,正所謂人離鄉賤、物離鄉貴,在你們出生的地方一定要珍惜哋搞好它,為己先、而後為人是人之常情,所以希望以後大家為了先愛港、而後愛國,繼續為這-塊福地努力加油,更為下一兩代人做福、社會繁榮、穩定安居樂業、國泰民安,真正的香港人我睇好你,加油、加油再加油👏👏👏👍👍👍✌️✌️✌️
大树
24 楼
不会说英语
t
tiger500
25 楼
因为他们的希望在香港。
g
great!
26 楼
有案底的,过几年就可以回去了。 但不要是刑事就好办了
a
ak47a
27 楼
这是一种觉悟,一种民族意识的提高。
c
coroner3164
28 楼
你看看最近澳洲的气温; 我来新西兰12年,赶上了三次国家紧急状态,一次恐袭,我现在还在等保险公司的人来给我一楼做干燥呢。 最近又到地震活跃期了,我还是闭嘴吧
h
hyperziz
29 楼
:
h
hyperziz
30 楼
惨到被活摘了器官😁
键盘虾
31 楼
我不觉得。我们这最屌的还是港台第一代,港商圈地盖楼的,盖商场搞娱乐传媒的,议员部长,市长局长。美加餐饮业最牛皮的是港台,后来大陆的才多起来,玩人家玩剩的。我20几年前去美国探亲,就认识台胞在美国搞一大堆大型连锁餐饮,一个洲搞5,6间,每间月入10-20万美元,当时美元什么购买力。加拿大最早的大型华人超市就是台胞开的,大统华,加拿大华人都知道。 [1评]
键盘虾
32 楼
还有台胞在加拿大搞大型农场,酒庄等,在中国被卡住的那个鹿岛酒庄,不就是台胞搞得。说实话,大陆移民确实落后人家,别光会吹牛b,港星台星,港商台商在大陆捞了多少钱? [1评]
键盘虾
33 楼
我不是长他人志气 灭自己威风,我是觉得不了解别人,自己麻木自大瞎吹牛很丢人。加拿大狗头加油站,加航空,也被李嘉诚收购。李兆基,盖了一堆的楼在温哥华。冯景禧家族,在列治文盖商场搞地产,时代广场中文媒体,都是他们搞得。
灯塔路
34 楼
: 近年来的“地理气候环境灾难”是全球性的 对于人类来说是灾难 对于地球自然来说 是一种调整 [1评]
键盘虾
35 楼
我劝你一句,澳洲没有未来。整个澳洲经济体量太小了,人口又少,去澳洲直接远离人类中心,跟发配边疆没撒区别。我要不是看在留园两位哥们的面,真不会这么保守说两句。 [1评]
键盘虾
36 楼
人类的中心,只会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倾斜。 [1评]
键盘虾
37 楼
我最讨厌的白人就是澳洲的,给我印象非常差。反而因为留园里两个哥们,才对澳洲少说几句。 [1评]
键盘虾
38 楼
又没东西又叼,唯一在中国机场被我叼过白人就是澳洲的,跟没见过世界一样。 [1评]
键盘虾
39 楼
美加华人,真不叼你是什么颜色的,该干你,就干你。干不干的过一说,反正不会因为肤色惯着你。 [1评]
键盘虾
40 楼
你不觉得在留园里的澳洲华人都很极端吗?不论是狗粮或五毛,仔细想想为什么。😮‍💨。再看看美华加华的状态。哪里出了问题? [1评]
键盘虾
41 楼
加华多数中庸,与世无争比较多。美华,更放松更自由富有幽默感,带着些高傲。澳华呢?是什么样的处境,让你们走了两个极端?好像放松不下来 [1评]
键盘虾
42 楼
华人都是一样的华人。肯定是地方出问题了 [1评]
键盘虾
43 楼
我劝你们赶紧换地方,这地方有毒,有钱在那段时间度个假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