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尴尬了!高调展示的“美国雄心”,竟是中国制造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3月19日 0点10分 PT
  返回列表
72177 阅读
31 评论
观察者网

在精心布置的表演舞台下,美国马赫工业公司(Mach Industries)近日意外地成为了喜剧主角。

这家被视为明星的美国军工初创企业,在最新宣传片中高调展示了其垂直起飞巡航导弹制造过程。画面显示,这个获得美国陆军应用实验室青睐,号称将颠覆连级部队作战方式的垂直起飞巡航导弹,竟赫然搭载着一台来自中国的玄云SW800pro涡喷发动机。

这出闹剧不仅让马赫工业颜面扫地,更引发了外界对美国制造业基础的再度审视。

马赫工业,曾是硅谷投资圈的宠儿,由红杉资本华裔合伙人、毕业于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的斯蒂芬妮·詹(Stephanie Zhan)一眼看中,成为红杉投资美国国防初创企业的第一单。

公司创始人伊森·桑顿(Ethan Thornton)深谙如何取悦五角大楼的艺术,甚至在公司总部悬挂了一个巨大的计时器,煞有介事地倒计时台海冲突的爆发时刻——这种近乎戏剧化的表演,无疑是为了彰显公司对美国“战略竞争对手”的关注度。

然而,正如朴素的社会直觉告诉我们的,会说不一定会做,一个人往往很难同时做到善于包装又善于干活。

为桑顿拉来大笔投资的革命性氢动力技术蓝图,在工程研发过程中事故连连,最终不得不推倒重来。面对故事讲不下去的窘境,公司急需在短时间内拿出成果,于是就有了号称14个星期从图纸飞上蓝天的垂直起飞巡航导弹项目,显然,这样的开发节奏是与美国国内小航发供应商洽谈签约订货所无法满足的,海淘中国发动机拼装无疑是唯一的办法。

这尴尬的一幕,不仅暴露了马赫工业本身的“草台班子”底色,也折射出某些美国军工初创企业的共性特质。

这些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西海岸硬科技创业极客,在美国政府的“复制者计划”(Replicator)等国防项目巨额资金诱惑下,正快速演进为一个新的“军工复合体”,但这些企业能否真正做到“言行如一”,交付符合其宣传的产品,却是一个大问题。

心智观察所对中国大陆和台湾省海关数据的追踪分析,揭示了一些颇具讽刺意味的事实:

对于小涡喷、航空活塞机这些两用产品,以俄乌冲突爆发为分水岭,中国产品出口量的确有迅速增长,而且与很多“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想象截然不同,最大出口目的地并非俄罗斯或者乌克兰,而是美国,位于第二位的则是英国。

以美国为例,其从中国进口小航发在最近几年堪称井喷,2021年全年进口尚不到100台,和往年水平相近,主要是满足其国内的动力航模玩家需求。可2022到2024这三年,美国平均每年自中国进口小航发数量飙升到了1800台以上,2022年8月,甚至有注册地位于上海的贸易商,一次性通过零包方式向美国出口4600台大马力航空活塞发动机。

与之类似的还有英国,从2021年及之前全年进口十几台的水平,飙升到过去三年年均进口600台以上。

增长的需求从哪里来,读者尽可自行推理。

这一现象不禁让人发出疑问:“美国梦,中国造”,到底是玩笑还是现实?

对于追求通过无人自主武器系统重新确立军事霸权的美国新军工复合体而言,小型航空发动机暴露的短板或许只是冰山一角,甚至于已经可以算是最小的问题。毕竟,美国本土仍有惠普、威廉斯、TDI等活跃的无人机、导弹用小航发供应商。

然而,当我们将视线转向更广阔的新兴无人自主平台,例如四足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问题的严重性就更加凸显—这些平台的关键核心部件如作动器等,几乎完全依赖于中国制造,业内人士戏称,99%的该赛道美国初创公司,只能制造一个炫目的壳子。

这种依赖性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长期以来,美国在追求高附加值产业的同时,逐渐放弃了对制造业基础的维护与投入。当硅谷的创业公司们满怀雄心地描绘未来战场蓝图时,他们却发现实现这些愿景所需的基础零部件供应链已远在太平洋彼岸。

在美国国防战略越来越依赖无人自主系统的背景下,这种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无疑构成了阿喀琉斯之踵。马赫工业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透过它,我们得以窥见美国军工体系面临的更广泛挑战。

从更宏观的地缘政治视角来看,马赫工业的“玄云事件”揭示了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与大国博弈之间的复杂互动。

随着战略竞争的深入,美国政府一方面试图通过各种政策手段重振本土制造业,另一方面又积极推动“友岸外包”等战略,试图构建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网络。然而,现实却是:在军工领域的诸多环节,美国企业仍在大量采购中国制造的零部件。

这种矛盾状态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美国可以在政策文件中描绘“去中国化”的宏伟蓝图,却无法在短期内填补其制造业体系中的巨大空白。更讽刺的是,那些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对抗中国为己任的军工初创企业,往往是对中国制造依赖最深的群体之一。

马赫工业的闹剧终将落幕,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却值得深思。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试图完全摆脱国际分工、构建自给自足的国防工业体系,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对美国而言,重建制造业基础不仅需要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更需要时间积累和现实主义态度。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与经济效率、政治理想与市场现实,将是一道难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制造业较量中,最终的胜者或许不是那些靠资本运作和包装营销取胜的“明星企业”,而是那些脚踏实地、专注于核心技术突破的实干家们。

可是今天的硅谷名利场中,还能找到这样的人么?

S
Sinoroc
1 楼
欢迎美国付款使用。我们就不会说美国是“偷的” [1评]
文学少年
2 楼
已经竭尽全力了,但还是没藏得住。
N
NBC111
3 楼
这个获得美国陆军应用实验室青睐,号称将颠覆连级部队作战方式的垂直起飞巡航导弹,竟赫然搭载着一台来自中国的玄云SW800pro涡喷发动机 ================ 这没什么, 这种的小型涡喷发动机,基本在美国都已经不制造了 就好像螺丝钉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东西 基本都向中国或是其他落后国家进口台湾也向中国进口这些低端产品 出口的高端芯片到墙内,一片可以的顶一百个涡喷发动机 [2评]
N
NBC111
4 楼
墙内韭菜真正的天真无邪 [1评]
b
bigsloth
5 楼
还是闷声发财吧,不要忘了基础技术理论从哪里来,小心君子豹变。 [1评]
j
jxxy1234
6 楼
毕竟,美国本土仍有惠普、威廉斯、TDI等活跃的无人机、导弹用小航发供应商。 ************* sb,美国造的小航发都被你当屎吃了?
o
oldoldcandy
7 楼
😂
j
jingfei05
8 楼
你脑子进水了啊?如果开战,中国禁运你临时找替换测试用啊
灯塔路
9 楼
西方世界 要学会并接受并习惯并愉悦于“以仰望星空的角度看待中国”
c
caodibian
10 楼
世界正在发生变化,近年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的关于航空发动机的论文,有60%来自中国。
.
.小花猫520
11 楼
傻逼,你又开始献丑了。😂
顽童在线
12 楼
狗逼大外宣,吹牛逼的章法都乱了?
c
crunchtime
13 楼
无骨舔腚拴脖牲畜金三诚聘腿毛贵军青蛙,如丧考妣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S
Sinoroc
14 楼
阁下不愧是Nonsense Bushitting Cunt~~~ WOC,还一次被插了三根111
角落
15 楼
国产率50%以上就行
c
ceewei
16 楼
美国基本上都是吹牛吹出来的 [1评]
雁过留言机
17 楼
新闻来源: 观察者网
雁过留言机
18 楼
五毛基本都是吃屎吃出来的
意见没
19 楼
五分基本都是吃五毛的屎吃出来的🙄(骂人谁不会?!) [1评]
浪尖
20 楼
确实,骂人是最无能的表现。
s
sophrosyne
21 楼
c919用的还是进口发动机呢。别急着嘲讽
b
bluej
22 楼
说的很NB的样子,但为啥美国卡芯片就卡了中国的脖子。中国这个那么厉害又垄断,怎么却不能卡美国脖子?
爬墙党007
23 楼
大内宣吹牛逼摆显的结果就是美国佬取消供应商资格另寻下家,实质受损的是国内企业,低智五毛们只知道意淫其他卵用没有,包子也无能得能只会口炮,制裁了那么多企业维护个屁的企业利益,都是让企业自生自灭
a
aikaida
24 楼
只要是必需但又自己造不出的东西,那就都是高端。 比如你吃屎的时候用铁勺比用芯片吃的方便吃得快,那对你吃屎而言铁勺就比芯片高端,这逻辑能懂吗?
龙起卷
25 楼
: 很快就不是
五十而立
26 楼
我倒是觉得“美妙蓝图”、“产品创意”、“酷炫外壳设计”、“包装推广”,这都还是中国工业目前的弱点所在。不如中美企业私下商量一下共同推动合作,你出点子我来实现,产品做出来了卖给全世界包括中美,赚了钱大家分好呗?
s
sophrosyne
27 楼
之前20年一直是这么玩的啊 但川普认为这样中国占大便宜了啊
s
sophrosyne
28 楼
嗯。说不定没几年震爆发动机在中国量产了呢
N
NBC111
29 楼
你脑子进水了啊?如果开战,中国禁运你临时找替换测试用啊 ============ 墙内韭菜脑袋空空如也 中共被美国禁运那么久,怎么没死呀????????????
N
NBC111
30 楼
墙内韭菜能够长大就是吃屎 韭菜不浇屎早就饿死了
w
wilburwang
31 楼
狗粮装啥中立路人啊。民用和军用是一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