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药剂师:海关过不了 别抢Panadol不能寄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2月17日 8点50分 PT
  返回列表
72277 阅读
38 评论
澳洲红领巾/猫本吃货

昨天,有小伙伴在小红书发文表示,别强panadol了,寄不回国的。

她表示,当时去买药时听到有人在问药剂师,关于药品等邮寄问题。

药剂师表示,这两天下了文件,不让寄panadol回去了,海关过不了。

有华人快递公司近日也发文表示,不能邮寄未经许可的处方药及含咖啡因的药品。

如果寄了这类药品被查验,可能会被销毁!

据了解,在此前,就有许多快递都拒寄药品回国。

此前,小红书上也有人发文求助,怎么把药品寄回国。

要知道,panadol这类药品在部分快递中是明令禁止邮寄的。

而且由于快递速度有限,很多人担心,等收到快递,国内的小伙伴已经阳完了。

此前也有小伙伴表示,澳邮能寄,但是只管寄,不管清关,到了国内还得等海关查验。

据了解,个人自用的少量药品进出境,应当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并接受海关监督。也就是说,如果从澳洲邮寄药品回国,如果没有违禁成分,是可以邮寄的,但是需要保证数量不药太多,价格尽量在1000元以内。

不过,部分药品中含有违禁成分,那可千万不能寄回国哦,比如一些含有麻黄碱类药物、含土的宁类药物、含吗啡的药物等。

最近新政策一出,可能这类药物就更加不能邮寄了,小伙伴们也可以不用再抢药了···

此外,SBS网站报道称,在中国放宽了严格的防疫规定后,民众现在很难买到一些特定药物来治疗新冠症状。

家中的退烧、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药物的储备也较少,导致许多人从包括澳洲在内的其他国家寻求药物。

墨尔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店员工告诉SBS新闻:“我们的Panadol在过去几天里一直缺货。”“我们药店已经有了规定,每位顾客只能买一盒,因为这种药是药店专卖药品,但最近,我们每次都接近两三天没货。”

这位员工表示,她相信很多买家是中国留学生,他们买药是为了寄回国内。

与此同时,药房连锁店Chemist Warehouse在一些地区张贴出了通知,提醒顾客一次不能购买超过100粒Panadol。

报道称,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上,一些用户发布了药店“地图”,指导人们在哪里可以买到大量扑热息痛(paracetamol)。

这些帖子在网上招致了批评,网友们把这种抢购行为贴上了“不光彩”的标签,称抢药的代购“想发财想疯了”。不少华人也对这样的代购很愤怒。

代购Amanda告诉SBS新闻,她目前正在为中国大陆的顾客购买Panadol,但由于直邮延误了两周多,需求正在下降,因为人们“……不愿等那么久。”

她说,这种采购是双向的。“以前澳洲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也给这边的人代购连花清温等中国药品。”

但除了代购,也有很多在澳华人应国内家人的要求帮忙购买扑热息痛等药品。

新州华人Brynn表示,她接到了国内父母的电话,让她寄一些感冒药回中国。

她说:“家里也有一些药,比如连花清瘟、扑热息痛等,但我妈妈觉得国外的更好。”

Brynn表示,当她去当地购物中心Macquarie Centre时,注意到Panadol出现了短缺。

她认为这种药的突然短缺是由于代购的大量购买,他们以高价卖给中国国内的恐慌群众。

她说:“我认为这有点不道德。”

下文来源:ABC中文。

中国疫情政策大转弯,感染人数激增,医院人满为患,药店一药难求,这一切都牵动了海外华人的心。

在澳大利亚,部分华人购买退烧常用药Panadol或Nurofen以及喉片给中国的亲人朋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来自悉尼的范女士移民澳大利亚15年,现在是一名照顾孩子的家庭主妇。

今年早些时候上海疫情严重时,范担心家里没有药,往家里寄了些Panadol。最近中国疫情限制措施放松,她在这个月又寄了一些退烧药、维C泡腾片以及治咳嗽的药。

“我妈妈在上海,而且我妈妈已经70岁了,跟我爸爸两个人,”范在接受ABC中文采访时说,“一旦开放,我就担心他们家可能没有药,而且我妈妈是没有这个习惯家里面备药的。”

药物抢购潮席卷海内外

在中国,各地发热门诊外排长队,人们在线上线下抢购药品。

来自北京的42岁的Chang在接受路透社采访说,她请她在澳大利亚的朋友给她年幼的儿子买退烧药,因为北京的药店已经卖完了,代购的要价又太高。

“我想买两瓶Panadol和两瓶Nurofen......[但是]我的朋友告诉我,她在墨尔本的家附近的药店退烧药都没货了,因为太多中国代购也在买,”chang说。

在墨尔本的华人聚居区Box Hill,一名药剂师说,几家药店都没有Panadol了。

在香港,一家药店的两名销售人员表示,Panadol的库存非常低。

香港一位姓罗的30岁女士说,她在帮国内的朋友购买流感和退烧药以及快速检测试剂。

“我在北京的朋友让我寄一些流感药物和快速检测试剂。他们在北京根本买不到,他们在网上下了订单,但什么都没有送来,” 罗女士说。

在澳门,卫生当局对用于治疗新冠症状的抗病毒药物实施限购。

悉尼的范买了药之后会通过快递公司寄回上海。她说明显感觉到最近几天快递公司的业务量大增。

“我明显感觉我们这边的快递公司,就是打包点,他工作业务压力好大,中午简直就像下馆子一样,你根本都挤不进去,蹲在地上打包,”范说,“全都是寄药品的。 ”

专家建议民众谨慎行事

按照范以往的经验,从悉尼寄包裹到上海一般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不过她担心现在圣诞新年假期来临,寄送时间不知道会不会延长,这些药能否及时送到父母手里。

不过,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专家杨辉副教授提醒大家,在向家人朋友寄药方面还需谨慎行事。

“首先是正确用药和安全用药,即便是对看起来最普通的药物,也应该避免盲目使用药物,特别是避免滥用,”杨辉副教授在接受ABC中文采访时说。

“药物短缺是暂时的,需求会激发出对供应的提高,万里寄药的方式并非是有效的。澳大利亚的药物,特别是零售药物,应该首先保证给当地人使用,”他说。

此外,墨尔本长江快递公司负责人赵丹青在接受ABC中文采访时提醒,是否可以邮寄药物需要了解中国的政策。

他介绍说,在过去两周中,希望邮寄Panadol以及维生素C泡腾片的客户询问量增加了20%到30%,但是该公司并不允许邮寄药品。

“询问的顾客主要想寄到北上广人口密集的城市,还有疫情没有很严重的城市,为了提前预防,也想寄一些药品回去,”赵丹青告诉ABC中文。

“药品是国家管理的东西,理论上来说就是都是不能寄的,” 他说,“我们主要是以保健品为主的,药字开头的都不能往国内随意的寄。”

中国一些大型制药公司表示,正在“全力以赴”增加产量,解决药物短缺问题。

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由于治疗发烧和咳嗽症状的药物需求骤增,政府支持的国药集团已将关键药物的日产量提高了两倍。

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12月15日,中国报告了2157例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但是随着检测点越来越少,同时当局也不再报告无症状病例数,这些官方数字已经无法真实反映疫情的严重程度。

中国正在加紧对老年人群体的疫苗接种,高危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接种第二剂加强疫苗。

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周二注射了143万剂疫苗,远高于11月份每天约10万至20万剂的水平。截至12月13日,中国有92.73%的人接种了新冠疫苗,90.37%的人接受了全程接种。

然而,随着疫情在中国全国不断蔓延,多个大城市的医院已经出现资源紧张迹象,发热病患无处寻医问药的难题越来越普遍。

“我们医院挤满了病人。每天有七八百人发烧,”四川一家三甲医院一位姓李的医生说。

北京一家大型公立医院的一名医生告诉路透社,北京一些医院有高达80%的员工受到感染,但由于人手短缺,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需要工作,他所在医院的所有手术和外科手术都已取消,除非病人“明天就要死了”。

近日有网传消息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名医学生带病上班猝死,该医院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该学生在突发不适当天的“每日健康打卡报告正常”,“初步诊断为心源性疾病引发的呼吸心跳骤停”。

澳洲有何借鉴经验?

蒙纳士大学的杨辉副教授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近期疫情限制措施放松后的情况。

他说,作为“过来人”,非常理解这个阶段民众的焦虑和恐慌心理。

澳大利亚一年前甚至直到最近两个月也出现过跟现在中国类似的感染病例数量激增的情况,有的人感染第二次或第三次,现在澳大利亚的情况已经没有那么严重,而且人们的心态普遍都很“从容淡定”。

杨辉副教授表示,病例激增阶段的策略,是保护重点人群,尽量维护医疗和急救系统的运转。

“对居家和养老机构的老人(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老人)的重点保护和支持,是关键的做法,这既包括疫苗接种、物理距离、清洁消毒、口罩手套等措施,更包括对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支持。”

“对医疗资源的维护,特别是对医护和急救人员的保护和支持非常重要。”

目前中国官方的指引与澳大利亚当时的做法一样,也是建议症状轻微者在家隔离。中国方面表示现在大多数病例都是轻微或无症状。

香港大学流行病学家本·考林(Ben Cowling)表示,今年早些时候香港疫情高峰时,根本没有足够的医院资源来应对病例激增,他警告称中国大约一到两个月后可能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的分析师周四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可能会有超过100万人死于新冠”。

其他专家认为可能的死亡人数超过200万。迄今为止,中国仅报告了5235例与新冠相关的死亡病例,以全球标准衡量,这一数字非常低。

而在接受外部援助方面,迄今为止,北京在很大程度上对西方的疫苗和治疗方法持抵制态度,一直依赖于本土制造的疫苗。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昨天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说:“我们有制度优势,我们一定能顺利度过疫情高峰期。”

中国掀起“囤药潮”,澳洲“神药”被一抢而空!华人:代购高价转售“不道德”

SBS网站报道称,在中国放宽了严格的防疫规定后,民众现在很难买到一些特定药物来治疗新冠症状。

家中的退烧、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药物的储备也较少,导致许多人从包括澳洲在内的其他国家寻求药物。

墨尔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店员工告诉SBS新闻:“我们的Panadol在过去几天里一直缺货。”“我们药店已经有了规定,每位顾客只能买一盒,因为这种药是药店专卖药品,但最近,我们每次都接近两三天没货。”

这位员工表示,她相信很多买家是中国留学生,他们买药是为了寄回国内。

与此同时,药房连锁店Chemist Warehouse在一些地区张贴出了通知,提醒顾客一次不能购买超过100粒Panadol。

报道称,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上,一些用户发布了药店“地图”,指导人们在哪里可以买到大量扑热息痛(paracetamol)。

这些帖子在网上招致了批评,网友们把这种抢购行为贴上了“不光彩”的标签,称抢药的代购“想发财想疯了”。不少华人也对这样的代购很愤怒。

代购Amanda告诉SBS新闻,她目前正在为中国大陆的顾客购买Panadol,但由于直邮延误了两周多,需求正在下降,因为人们“……不愿等那么久。”

她说,这种采购是双向的。“以前澳洲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也给这边的人代购连花清温等中国药品。”

但除了代购,也有很多在澳华人应国内家人的要求帮忙购买扑热息痛等药品。

新州华人Brynn表示,她接到了国内父母的电话,让她寄一些感冒药回中国。

她说:“家里也有一些药,比如连花清瘟、扑热息痛等,但我妈妈觉得国外的更好。”

Brynn表示,当她去当地购物中心Macquarie Centre时,注意到Panadol出现了短缺。

她认为这种药的突然短缺是由于代购的大量购买,他们以高价卖给中国国内的恐慌群众。

她说:“我认为这有点不道德。”

SBS新闻已就此事向澳洲邮政和澳洲药品管理局寻求置评,但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任何回复。

g
greentee
1 楼
澳洲才两三千万人。哪里招架得住中国抢购奶粉或者退烧药。。。
学术大湿
2 楼
最烦那些中国人,特别是那些代购,到哪里都抢抢抢。这几年新冠,出国旅游的中国人少了,景区看不到什么中国人了,感觉真好。中国人待在国内好好爱党爱国就对了,出来跑什么跑 [1评]
r
rally
3 楼
澳洲政府已经表示,中国如提出要求需要帮助,澳洲会出手帮。去药房买药寄回中国符合澳洲政府帮助中国的精神。
r
rally
4 楼
架得住,想买的尽管买,住澳洲的人如果真的需要退烧买不到药的话,去医院急诊不会没有退烧药。
树枝孤鸟
5 楼
代购死全家
老色
6 楼
你妈了个B不是中国人就不要看中文,混远点。 [2评]
学术大湿
7 楼
老子看什么关你鸟事。不想看我回复就滚远点,傻逼一个。你自己都不遵守中国法律,来翻墙上外网,你还谈什么中国人不中国人的。
g
greentee
8 楼
第一,粪坑国人就要遵守粪坑国的法律。留园是禁止网站。 第二,新加坡台湾马来泰国华人多了去了,用中文有什么问题吗?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文是宝贵文化遗产,为何不用?五毛是反动势力,为何不反对?
似水牛年
9 楼
去你妈的连花清瘟!是澳洲的禁药,而且瑞典已经测试过完全没有治疗作用,只是其中的薄荷醇成分,会让喉咙痛的人感受舒服些,但那个吃澳洲药房的薄荷糖一样解决。
w
wahaha_0
10 楼
吃里爬外的粉红们傻逼了 [1评]
A
AJ
11 楼
对乙酰氨基酚国内药房以前超级便宜。通常都推复方
r
rally
12 楼
要相信海关里也有好人,非常时期,会有人假装查不到的,寄10个包有一个冲破封锁能让一个需要的人用上就值了。 [1评]
知情人士
13 楼
: 本来的嘛,退烧药又不是处方药,不明白为什么不让寄
光光大脚丫
14 楼
Panadol是处方药?没看出来。 [1评]
c
collins
15 楼
抢 奶粉,抢 口罩,抢 退烧药。真是蟑螂
p
pmnedc
16 楼
: 比你昂撒野爹当年用军舰往中国贩毒强一百倍。
r
rally
17 楼
刚刚的澳广新闻,专家的看法是中国疫情到四月份才是高峰,退烧药的需求还没那么快能退烧。
r
rally
18 楼
不是,超市就有卖。 [1评]
光光大脚丫
19 楼
对呀,所以可以寄的呀。 [1评]
r
rally
20 楼
据物流的说法是所含的成份有海关禁品。 [1评]
光光大脚丫
21 楼
没有啊,我就寄过Panadol两盒40粒。已经收到啦。Panadol就是单纯的扑热息痛,里面能有什么违禁成分呢?我们这边物流只要在淘宝上面找得到的开价药,不多余6盒,价值不超220纽币,都管寄。
似水牛年
22 楼
滚回去中国看人民网。 [1评]
大师画拾苟奴
23 楼
狗粮三姓家奴:似水牛年 滚回你狗爹那里去看鸟文
出自网络
24 楼
最烦那些中国人,特别是那些代购,到哪里都抢抢抢。。。 ======================================================================================================================================== 不是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么?怎么抢抢抢?
e
elseye
25 楼
: 你能这么说,也足以看出来,你在某些方面也很狭隘!
e
elseye
26 楼
问题是狗粮更恶心,所以也要反对,有何问题?
飞腿
27 楼
听说有些华人负责通关的公司可以走漏洞,能把药运回国。话说回来,没有中国人运作不了的事。
d
dreamtion
28 楼
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信息
w
welcommen
29 楼
有利于老百姓的事 我党一律禁止
r
rally
30 楼
不要轻信你这网上发的信息。
英国流氓
31 楼
呵呵 现在知道着急了 晚了 多喝热水 一不小心就康复了
b
bullapex
32 楼
其实最不要寄。你不知道海关会不会 把好的药 变成病毒的药 寄出你的家人。美国有这样 林疤痕疮。70 或80 年的时间。 西方国家说是自由 其实 非常歧视 打压
望和平
33 楼
1450詐騙畜繼續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