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抄袭”中国,越南抄的是皮,而印度抄的是根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月8日 12点1分 PT
  返回列表
79269 阅读
31 评论
吴晓波频道

如果说越南的“革新开放”是全面照搬中国的“改革开放”,那么印度自身的天赋和整个产业发展思路,都能看到中国的影子。

文 / 巴九灵

对于中印两个超级人口大国来说,2023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人口有可能出现零增长,印度则预计在今年4月取代中国,成为人口第一大国。

而在2022年,印度的话题度更为火热。

首先是经济。2022年印度前3季度GDP同比增长7.7%,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中排名第一,而中国是3%。根据IMF预测,2022年印度GDP增速高达7.4%,远高于世界平均增速。

其次是产业。《日经中文网》报道,2022年印度的新车销量至少达到425万辆(最终预测是440万辆),超过日本的42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轻型车销售市场。

印度轻型汽车销量预测

在过去的两年里,印度汽车销量连续两位数增长,全球第一。在产量方面,印度去年首次生产超过500万辆车,全球第四。

除了印度的汽车产业狂刷存在感,还有电子制造产业。

由于中国疫情防控导致iPhone产能下降,苹果已将最新的iPhone14的部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产业界的一个巨大讨论:iPhone到底会不会离开中国?

目前iPhone在印度的实际产能约5%。根据摩根大通的预测,到2025年,印度生产的iPhone大概占全球产量的25%。另一家知名风投机构则认为,未来五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35%-40%。

假如印度吞下30%的产能增量,大头只能从中国的嘴里吐出来。

事实上,关于中印实力对比、制造业转移等话题,有些老生常谈了。但今天有必要再梳理一遍:印度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印度更值得中国警惕?

印度的进口替代

从2014年起,莫迪政府开始迎合国内的民族主义,通过上调进口关税,打压中国进口商品,并吸引国际企业落户,谋求进口替代。

是的,印度正在走中国通过进口替代崛起的老路。

对于一个后发工业大国而言,进口替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市场换技术”,或通过并购等形式完成进口商品的大规模本土化生产。二是发生在供应链领域。

很多人不明白一家高科技企业工厂落户本国的意义。除了创造数万就业,最大的意义在于能产生“外溢效应”,间接升级一个国家的供应链。

苹果是全球第一大科技企业,而想成为苹果“果链”的一员,首先供应商必须做到行业TOP5,还要面对苹果几乎“变态”的工艺要求,一些要求甚至超过行业顶尖量产工艺水平。其次,苹果会和供应商一起研发设备,二者之间的大量专利存在“交叉授权”。

在苹果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本土设备制造商被倒逼出巨大的创新潜力,从而完成细分领域的进口替代。

这一点,印度在中国身上看到了成功的案例:

京东方打破了三星对OLED面板的垄断,如今占据了全球1/4的液晶面板市场;舜宇光学超过大立光、玉晶光等中国台湾厂商,成为iPhone14最大的7P广角镜头供应商……

而中国供应商制造和研发能力的进步,又使得中国新兴科技企业有精力专注于高端产品的设计、渠道以及核心技术的研发。比如,不管是小米生态链上的智能手环、平衡车、空气净化器,还是大疆的无人机,产品中很多高质量零部件都是来自“果链”中的制造商。

所以在2014年,印度就提出了“分阶段制造计划(PMP)”,目的是通过高关税,让企业不得不将工厂逐步转移到印度,从组装到配件再到高价值器件。而产业规模最庞大的手机行业是PMP的第一步,然后扩展到家电、相机等领域。

比如在印度的新欧克拉工业发展区,已经集聚了OPPO、三星、传音等手机厂商以及庞大的供应链。产线也逐渐从简单的组装,升级到价值链较高的SMT贴片。三星、华星光电等手机面板的部分产线也已经转移到印度。

新欧克拉工业发展区里的手机工厂

印度手机和电子产业协会数据显示,PMP实施后,印度本土电子产业产值从2016年的371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750亿,翻了一番。

所以苹果从中国转移部分产能的机会,印度绝不可能错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印度最大的市场仍然以国内为主,出口额只占GDP总额的12%左右,而中国最高时期的出口占比超过30%,越南更是超过90%。通过进口替代让本国产品满足国内需求,然后逐步打破贸易壁垒,当出口豁开了口子,才是印度真正起飞的时候。

资本流向了印度

苹果在全球大约有610个供应链工厂,印度只占9个。如果要在5年内转移30%的产能,对于被贴上产业工人不勤快、基础设施落后、官僚腐败、营商环境恶劣等标签的印度而言,还是充满极大的挑战。

但这都不是中国制造掉以轻心,甚至嘲笑印度的理由。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基建、制度、文化,甚至信仰都有可能被重塑。如果回归本质,还是离不开更“硬核”的因素,即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

劳动力和土地不必多说。虽然印度土地私有化问题严重、产业工人素质有待提升,但基数摆在那里,这就是天赋。我们很难用一两个观点去彻底否定印度的巨大潜力。

技术方面,进口替代作为莫迪政府的基本工业政策进展得如火如荼,其中一个被忽略的地方是,印度在收购高科技海外资产时的阻力相对于中国要小得多。一旦印度加速海外收购,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会迅速缩小中印之间的产业和技术上的差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对印度产业的影响。

近两年印度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外商投资的猛增。2021年,印度吸收外资额为836亿美元,创下纪录,同比增速高达76%。

这些资本流入哪些行业?主要有计算机、通信、汽车、制药等新兴产业。印度最近还提出要吸引10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目标,在2026年打造3000亿美元的电子制造中心。

资本的涌入,首先推动了印度高速网络的建设,导致印度网民激增,目前已超过7亿。预计在2025年,印度网民将突破8.5亿。

印度互联网渗透率

这意味着什么?和当年中国一样,网民的激增意味着数据资产的爆炸,带来的是互联网、硬件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创投热潮。

根据《2022-2030年印度电商市场报告》,2030年印度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如此惊人的发展前景自然让印度受到了风险投资的青睐。

2014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印度电商总共获得300亿美元的投资。而在过去的五年里,印度的“创业生态系统”已经获得了约10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这让印度成为拥有独角兽公司第三多的国家,同时也成为第四大风险投资市场。

如果中国的大数据和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基础之一是网民基数,那么印度也有同样的优势。要知道,当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突破7亿时,迎来了互联网行业和智能硬件设备的发展高峰。

印度的“自力更生”

2020年,莫迪政府又提出了“生产关联激励(简称PLI)”政策。简单来说,印度继“进口替代”之后又开辟了一条战略路径,即“自力更生”,扶植本土的制造业冠军,以减少对中国等国的依赖。

在PLI政策下,印度政府拿出260亿美元支持14个关键行业,包括汽车、半导体、光伏、医疗器械等等。尤其是颁布了《电子元件和半导体促进方案》,吸引半导体赴印建厂,向价值链和资本更密集的环节进军。

印度敢于提出“自力更生”的底气,在于拥有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

“自力更生”曾是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基本思想。当时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大力发展重工业,这也为改革开放时期能够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印度在建国初期也接受过苏联的援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今天,印度钢铁产量是世界第二,汽车产量是全球第四,化工和医药更是闻名全球。印度在打造工业体系上一直是个明白人,尽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高,但并未跌入拉美过早去工业化的陷阱。

事实证明,先立足于重工业和资本密集型的基础工业,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经济,最后向高科技领域冲击,中国已经提供了成功范式。

有两个侧面可以一窥印度现状。近十年来,印度八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失业率从3.8%攀升到8%左右,陷入了“高增长、无就业”的困局,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无法转化为工业劳动力。根本原因是,由印度政府牵头招商引资的大型项目,基本以钢铁、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

印度的汽车工厂

而印度前十的富豪,有七位从事能源、钢铁、有色、生物技术等门槛较高的资本密集型工业。

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高新技术到IT服务业,你可以说印度发展得有些跛脚,嘲笑它的航母是拼起来的,但至少它能站着。“有”和“没有”,就是两条完全不一样的发展路径。

如果说越南的“革新开放”是全面照搬中国的“改革开放”,那么印度自身的天赋和整个产业发展思路,都能看到中国的影子。

在这个意义上,印度不可能像越南那样优先发展依附性极强的外向型经济,越南甚至都没有和印度比较的资格。二选一的话,新的“世界工厂”只可能出现在印度。

而在国内,在被娱乐化、观点割裂的互联网语境下,我们反而看不到最本质的东西,让“印度段子”成为了自我沉湎的麻药。

印度很厉害,我们不能轻视。一旦起跑,有时候可是收不住脚的。

W
Wuyueshanren
1 楼
越南🇻🇳好
W
Wuyueshanren
2 楼
印度🇮🇳好
沙拉维
3 楼
印度很大,我接触过不少印度人,多数不讨人喜欢,但也有很好的,惊艳。 这个国家的人智商不低,发展圈起来绝对是中国的强劲竞争对手。 越南也是不能小看的,不过毕竟体量小,以后能和韩国差不多。
巫师
4 楼
2050年中国全面超越美国。然后,就是中印之争了。
a
assvenger
5 楼
你觉得西方会第二次犯错吗?
j
jujubi
6 楼
中国犹如如来佛手中的孙悟空,跳来跳去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1评]
雅痞士
7 楼
印度复刻中国奇迹的可能性不大 现在居然还有人觉得,印度14亿人是人口红利?印度种姓制度后果严重,低种姓的那10亿人,简直就不能用“人”的标准来衡量;印度教一直宣传,贫穷是福气,是修行,要享受贫穷。所以印度穷人再穷也不反抗,饿死都没事,因为认为这是修行,下辈子能得到福报,这样的宗教怎么可能激发奋斗。怎么可能成为人口“红利”? 说白了,这10亿人,就是虚无的等待消耗着一辈子,希望下一辈子投胎到高种姓的家庭;而印度的高种姓,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殊利益,在教育上更加愚弄低种姓的人,不然怎么能用喝恒河水来忽悠洗脑? 这样种姓制度下,被印度教愚弄的人民,怎么可能是“红利”?还想复刻中国奇迹? 除非印度再爆发一次深刻的革命,彻底推翻这种愚弄人民的制度。 [2评]
h
ha123
8 楼
一点没错。越南只是承接了血汗工厂。一群群卑微的小蚂蚁,喂养着一头头肥猪。他们根本没有技术和人才储备。最终就是东莞的复制品。 [1评]
雅痞士
9 楼
为什么要小看血汗工厂? 人家越南人也不傻,有小工厂就有技术进步,就会有一部分迈向大工厂,我倒是觉得,越南人比印度人更有希望。
m
minihead
10 楼
只要在制造业里和印度人合作过,一定知道印度搞制造业就是烂泥扶不上墙。西方人拉印度来打压中国的美好愿望只是用来欺骗本国老百姓的。
i
iwill
11 楼
别国抄中国,中国咋学的?中国是基因突变?
专爆洋妞菊
12 楼
看好印度
b
biglordlolol
13 楼
同意。印度有很多悲催的地方,语言不统一。它的人口都是分裂的。民族和社会阶级的差距太大了。北边几个邦压根儿都不买印度人的帐。
l
lazysunleo
14 楼
这些都可能会改变。最重要的是这些数据及其增长率
s
sgchn81
15 楼
拿阿三比不合适,对中国危害最大的对手是美国,其次是日本! 印度各邦就跟欧盟各国一样,永远不能拧成一根绳!
回一个
16 楼
隔离印度先从阿三留学生开始
f
frschung
17 楼
一個人奴隸當久了精神自然也被奴化, 可憐了你的子子孫孫, fetch the ball, good boy!
筆太忠
18 楼
敬致15樓 乾隆大帝封建自閉又患上了 印度山寨中國的根“低階科技美而廉”有西方加持灌頂 而中國追趕美國的根“高階科技”屢被制裁禁止 美國仍保有全世界前百大大學學術研究 諾貝爾獎等
c
chigou
19 楼
又是个iteresting软文罢了
6
6paker
20 楼
你先去高中回个炉再来评价 否则太掉价
g
gdby
21 楼
又不是买股票,慢慢看吧。我是不看好奴隶制。
杜汉
22 楼
产品组装只是低端产业,根何在?
n
neophoenix
23 楼
如果印度真的超过中国那应该是因为中国抛弃了中间路线而在反美的路线上越走越远,以前是左右逢源,多头获利,现在如果少了一个大头自然就差多了,看看就知道了
飞翔的鱼头
24 楼
印度这种 穷光荣 的洗脑宣传也真是醉了,居然有人信
德国白吧
25 楼
印度神奇的地方。外资进去可以,出来难。能在印度活过10年的外国公司,除了东印度公司,还没有第二个。
射刁英雄
26 楼
中国被别人追赶模仿是值得骄傲的事儿,将激励中国更加进步。 至于赶不赶得上,会不会东施效颦,关狗粮屁事,在这儿胡乱预测正是别有用心。
27 楼
东南亚大有希望 印度绝对没戏 凡是觉得印度能取代中国的人都不了解印度
钟馗捉妖
28 楼
印度如果想真正成为强国,必须得进行社会革命,打碎种姓制度的枷锁,用国家意识将各民族联合起来。现在这情况,就他妈一盘散沙,也就狗粮喜欢舔咖喱味的屎,哈哈😅😅
d
dong8788
29 楼
中国未富先老 加上包子的折腾 民企 商家的倒闭 世界经济老二的地位摇摇欲坠 人民收入减少 包子祸国殃民
南方兔儿爷
30 楼
印度发达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才有实际意义上的脱离苦难的可能,所以衷心祝福印度,希望他们能和中国一样富裕起来。
c
chigou
31 楼
: 傻屄别秀智伤了,给你那被你白皮野爹赏给印度贱民轮的娘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