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has beaten the U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attle to win people's favou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ccording to a recent poll by the Centre for the Future of Democracy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With the declining trend of faith in the world's liberal democracies, the poll shows 62% of peop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now favourable towards China, while 61% see the US positively, Newsweek reported.'
别抱幻想了!美国政府与中国走得更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平和的会晤并没有改变两国之间的敌意。这是法国《世界报》北京通讯员勒梅特(Frédéric Lemaître)周二在其专栏中所表述的意思。
勒梅特在其专栏中表示,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中国后不到三周,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就前去访问北京了。耶伦于7月6日星期四下午抵达北京,随后于周日离开中国。期间,耶伦与中方对话者进行了大约十多个小时的会谈,与耶伦对话的有:总理李强、主管财政的副总理何立峰、财政部长刘昆和新近获得任命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耶伦此行对美国的重要性从《纽约时报》的报道方式中就可见一斑:《纽约时报》周日毫不犹豫地在其网站上以直播的形式对耶伦的北京之行进行了追踪报道。在耶伦之后,美国总统拜登的“气候先生”约翰·克里也将很快访问中国。
勒梅特写道,耶伦中国之行的主要好消息是……耶伦的中国之行实现了!在拜登和习近平2022年11月在巴厘岛会晤后八个月,中美两国终于再次对话了。今年早些时候飞越美国上空的中国间谍气球事件似乎也正在逐渐平息。根据五角大楼,中国间谍气球最终是什么也没有偷看到的。美国财长的“魅力行动”似乎奏效了。在其访问中国的四天时间内,没有任何事件发生。中国人甚至对她使用筷子的灵巧程度赞不绝口。
勒梅特表示,耶伦女士有一个优势。在美国政府机构中,财政部长的职位是需要中国来维持收支平衡的,财政部长是美国政府团队中的“好人”。与此同时,需要指出美国对北京贸易巨额逆差的美国贸易部长则是团队中的“恶人”。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吴心伯(音)说,“我们主要的担心是,特朗普政府设置并仍然存在的关税壁垒,以及被列入“实体名单”的1300家中国公司。一个公司如果被列入“实体名单”,其活动就要被华盛顿禁止或受到限制。但是,这些争议不归珍妮特·耶伦管理。周六,新华社形容耶伦的这次访问“具有建设性”,但新华社也表示,“国家安全的滥用不利于正常的经济和商业交流”。
在军事问题上失灵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强调要把“经济脱钩”和“去风险”区分开来,她说,“脱钩与关键供应链的多元化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我们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但是,北京认为这两个词是同义词。而且,由于美国并不只是满足于减少自己对中国的暴露,而是要阻止最敏感的技术出口到中国,所以,耶伦的话更是不可能说服中国人。
勒梅特还表示,在美国财政部长的讲话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美国准备改变自己的政策。因此,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没有将会改善的理由。在布林肯访问北京后,中美双方同意的是“稳定关系”,仅此而已。别抱任何幻想。就连美国人也认识到,在选举年即将来临之际,美国政府与中国走得更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王缉思表示:“中美两国都将对方视为主要的威胁。”此外,即使北京和华盛顿就经济和气候问题恢复了对话,但是,仍然有一个领域处于失灵的状态:这就是军事问题。中国国防部长因为在前一个职务上购买军事硬件而受到美国的制裁,只要美国不解除对中国国防部长的制裁,中国就不会恢复与五角大楼的传统沟通渠道。
勒梅特强调,我们不应该对珍妮特·耶伦的中国之行抱幻想: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恶劣的,而且似乎两国都没有准备好做出丝毫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