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汽车制造巨头,如何完成转型?传统汽车制造业正面临考验。
日前,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正考虑关闭“至少”一家较大的本土汽车制造厂和一家本土零部件厂,并将终止自1994年以来实施的就业保护协议。如果这一计划最终得以落实,将是大众集团87年历史上首次关闭位于德国本土的工厂。
作为老牌工业国家,汽车工业一直是德国经济的支撑力量之一。但如今,德国汽车工业巨变正悄然发生。
不只是德国,汽车产业同样在日本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是日本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目前,日系车在中国市场正处于收缩状态。本田计划关闭广汽本田产能为5万台的第四生产线和东风本田年产能为24万台的第二生产线。调整后本田在中国的汽车总产能由149万台变为120万台。
目前,传统汽车工业普遍面临销量和利润下滑、电动化转型困境、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供应链危机等多重挑战。
昔日的汽车制造巨头,又将如何在调整中完成转型?
大众动刀“大本营”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决定关闭“至少”一家较大的本土汽车制造厂和一家本土零部件厂,意味着与工会达成的保证工作岗位的协议也将中止。
这份协议可追溯至1994年,其核心条款是为六家德国工厂的工人提供了不因公司单方面倡议而被解雇的保障。原本,这份协议的有效期将延伸至2029年,为工人们提供了长期的职业安全感。但随着协议的终止,这份保障将仅维持至2025年中期。在此之后,大众汽车所承诺的工厂关闭与裁员计划预计将正式付诸实施。
图片来源:大众汽车
当地时间9月4日,数万名大众工人、工会代表及大众汽车高层在沃尔夫斯堡总部参加员工大会时,有工人举起标语高呼“我们是大众,而你们不是”。9月12日,大众汽车劳资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大众集团与德国最强大的工会IG Metall将于9月25日开启谈判。
大众汽车劳资委员会表示,本周早些时候,大众集团取消了在6家工厂实施了数十年的就业保障,对劳工协议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此前,IG Metall已承诺坚决抵制任何裁员和关闭工厂的行为,并且警告称,从理论上讲,从11月底开始罢工是可能的。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营收达到1588亿欧元,同比增长1.6%,但营业利润约为101亿欧元,同比下降11.4%。同时,全球销量约435万辆,略低于去年同期的437万辆。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的主力军,大众品牌2023年的利润率为3.8%,2024年上半年下降至 2.3%。
大众预计欧洲未来每年将售出约1400万辆汽车,并预计汽车年销量不会恢复到 2019年的1600万辆的水平,这导致该公司面临约50万辆汽车需求缺口,相当于两家工厂的产能。
与此同时,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市场规模也在收缩。今年上半年,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34.5万辆,同比下降7.4%,市场占比从巅峰时期的接近40%下降至30.9%,而其在中国市场的利润为8.01亿欧元,同比下跌30%。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大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德国在竞争力方面逐渐落后,“我们现在必须加大力度,以创造长期成功的条件”。奥博穆在8月初的财报会上称,大众现阶段的主要行动是削减成本,他特地提到了削减工厂、供应链和劳动力开支。“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需要的组织步骤。现在的问题是成本、成本还是成本。”
在降本、转型的压力之下,裁员已不可避免。大众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在全球拥有近68.3万名员工,其中德国约有29.5万名。
事实上,传统汽车制造业转型震荡已经波及多家车企。今年8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对其“软件和服务部门”进行精简评估后,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掉超过1000名受薪员工,原因系削减成本。
同样是在8月,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也有裁员消息传出。公开报道显示,该公司考虑在欧洲和美国裁减超过1200个工程师职位,并计划向美国受薪员工提供新一轮的自愿买断工龄计划,以应对利润下滑和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多家车企调整中国业务
如今,中国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先锋,也为传统汽车制造业带来明显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资品牌销量下滑的趋势愈发明显,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出现剩余产能。
本田汽车正在中国进行一系列战略调整。为了减少库存,自8月26日起,本田三家工厂已经暂停生产约两周。
图片来源:本田中国
根据本田中国官方信息,本田在中国拥有7条汽车整车生产线,合计年产能为149万辆。广汽本田计划于2024年10月关闭年产能为5万辆的第四生产线,东风本田计划2024年11月将年产能为24万辆的第二生产线停产休业。调整后本田在中国的汽车总产能由149万辆变为120万辆。
数据显示,今年8月,本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5.69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3%;7月,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5.26万辆,同比下滑了41.4%。过去两个月,本田汽车在中国均出现超过四成的销售跌幅。
一直以来,本田以其燃油车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闻名,然而在电动化的浪潮下,这些优势似乎不再突出。
与此同时,日产汽车(Nissan)此前也宣布,将关闭其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的制造工厂。这一决定标志着该工厂自2020年投产以来,仅运营不足四年便面临关闭的命运。
2018年,日产曾在华创下销量巅峰,全年销量156.40万辆,同比增长2.9%,超越丰田中国和本田中国。2020 年,东风日产常州工厂正式投产,主要生产逍客SUV车型。日产汽车在中国的总产量达到160万辆,常州工厂年产能约为13万辆,占其产量的8%,面对市场压力和行业转型,公司决定将逍客SUV的生产转到大连工厂。
如何转型?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中,传统汽车制造工厂的关停不可避免,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对于关闭部分中国工厂,本田公司发言人表示,这些调整是本田响应中国市场变化的一部分。“加速向电动汽车的稳步转变,并优化生产能力,以实现我们在中国四轮车业务的可持续增长。”本田发言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是调整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而非单纯收缩。本田计划通过正在建设的两家新的新能源车工厂,分别与广汽和东风的合资企业生产电动车型来弥补这一缩减。本田的目标是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在这两家新工厂生产,预计恢复产能至144万辆。该公司也强调,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依然是本田等日本汽车厂商的重要市场。
大众在宣布关闭德国工厂之前,曾在今年4月宣布在中国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以强化本土研发。同时,大众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两款大众汽车品牌智能电动车型的生产也在提速。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通过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新技术走向市场的速度将提高约30%,对该中心的持续投资,体现了集团迅速强化本土创新实力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总量为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
一边是传统汽车制造产业的关厂裁员,一边是新工厂、新合作模式下吸纳全新人才,这些产业变革期常见的景象,或将在汽车产业的转型中持续数年。
昔日汽车制造巨头,如何完成转型?传统汽车制造业正面临考验。
日前,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正考虑关闭“至少”一家较大的本土汽车制造厂和一家本土零部件厂,并将终止自1994年以来实施的就业保护协议。如果这一计划最终得以落实,将是大众集团87年历史上首次关闭位于德国本土的工厂。
作为老牌工业国家,汽车工业一直是德国经济的支撑力量之一。但如今,德国汽车工业巨变正悄然发生。
不只是德国,汽车产业同样在日本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是日本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目前,日系车在中国市场正处于收缩状态。本田计划关闭广汽本田产能为5万台的第四生产线和东风本田年产能为24万台的第二生产线。调整后本田在中国的汽车总产能由149万台变为120万台。
目前,传统汽车工业普遍面临销量和利润下滑、电动化转型困境、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供应链危机等多重挑战。
昔日的汽车制造巨头,又将如何在调整中完成转型?
大众动刀“大本营”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决定关闭“至少”一家较大的本土汽车制造厂和一家本土零部件厂,意味着与工会达成的保证工作岗位的协议也将中止。
这份协议可追溯至1994年,其核心条款是为六家德国工厂的工人提供了不因公司单方面倡议而被解雇的保障。原本,这份协议的有效期将延伸至2029年,为工人们提供了长期的职业安全感。但随着协议的终止,这份保障将仅维持至2025年中期。在此之后,大众汽车所承诺的工厂关闭与裁员计划预计将正式付诸实施。
图片来源:大众汽车
当地时间9月4日,数万名大众工人、工会代表及大众汽车高层在沃尔夫斯堡总部参加员工大会时,有工人举起标语高呼“我们是大众,而你们不是”。9月12日,大众汽车劳资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大众集团与德国最强大的工会IG Metall将于9月25日开启谈判。
大众汽车劳资委员会表示,本周早些时候,大众集团取消了在6家工厂实施了数十年的就业保障,对劳工协议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此前,IG Metall已承诺坚决抵制任何裁员和关闭工厂的行为,并且警告称,从理论上讲,从11月底开始罢工是可能的。
今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营收达到1588亿欧元,同比增长1.6%,但营业利润约为101亿欧元,同比下降11.4%。同时,全球销量约435万辆,略低于去年同期的437万辆。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的主力军,大众品牌2023年的利润率为3.8%,2024年上半年下降至 2.3%。
大众预计欧洲未来每年将售出约1400万辆汽车,并预计汽车年销量不会恢复到 2019年的1600万辆的水平,这导致该公司面临约50万辆汽车需求缺口,相当于两家工厂的产能。
与此同时,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市场规模也在收缩。今年上半年,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34.5万辆,同比下降7.4%,市场占比从巅峰时期的接近40%下降至30.9%,而其在中国市场的利润为8.01亿欧元,同比下跌30%。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大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德国在竞争力方面逐渐落后,“我们现在必须加大力度,以创造长期成功的条件”。奥博穆在8月初的财报会上称,大众现阶段的主要行动是削减成本,他特地提到了削减工厂、供应链和劳动力开支。“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需要的组织步骤。现在的问题是成本、成本还是成本。”
在降本、转型的压力之下,裁员已不可避免。大众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在全球拥有近68.3万名员工,其中德国约有29.5万名。
事实上,传统汽车制造业转型震荡已经波及多家车企。今年8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对其“软件和服务部门”进行精简评估后,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掉超过1000名受薪员工,原因系削减成本。
同样是在8月,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也有裁员消息传出。公开报道显示,该公司考虑在欧洲和美国裁减超过1200个工程师职位,并计划向美国受薪员工提供新一轮的自愿买断工龄计划,以应对利润下滑和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多家车企调整中国业务
如今,中国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先锋,也为传统汽车制造业带来明显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资品牌销量下滑的趋势愈发明显,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出现剩余产能。
本田汽车正在中国进行一系列战略调整。为了减少库存,自8月26日起,本田三家工厂已经暂停生产约两周。
图片来源:本田中国
根据本田中国官方信息,本田在中国拥有7条汽车整车生产线,合计年产能为149万辆。广汽本田计划于2024年10月关闭年产能为5万辆的第四生产线,东风本田计划2024年11月将年产能为24万辆的第二生产线停产休业。调整后本田在中国的汽车总产能由149万辆变为120万辆。
数据显示,今年8月,本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5.69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3%;7月,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5.26万辆,同比下滑了41.4%。过去两个月,本田汽车在中国均出现超过四成的销售跌幅。
一直以来,本田以其燃油车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闻名,然而在电动化的浪潮下,这些优势似乎不再突出。
与此同时,日产汽车(Nissan)此前也宣布,将关闭其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的制造工厂。这一决定标志着该工厂自2020年投产以来,仅运营不足四年便面临关闭的命运。
2018年,日产曾在华创下销量巅峰,全年销量156.40万辆,同比增长2.9%,超越丰田中国和本田中国。2020 年,东风日产常州工厂正式投产,主要生产逍客SUV车型。日产汽车在中国的总产量达到160万辆,常州工厂年产能约为13万辆,占其产量的8%,面对市场压力和行业转型,公司决定将逍客SUV的生产转到大连工厂。
如何转型?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中,传统汽车制造工厂的关停不可避免,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对于关闭部分中国工厂,本田公司发言人表示,这些调整是本田响应中国市场变化的一部分。“加速向电动汽车的稳步转变,并优化生产能力,以实现我们在中国四轮车业务的可持续增长。”本田发言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是调整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而非单纯收缩。本田计划通过正在建设的两家新的新能源车工厂,分别与广汽和东风的合资企业生产电动车型来弥补这一缩减。本田的目标是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在这两家新工厂生产,预计恢复产能至144万辆。该公司也强调,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依然是本田等日本汽车厂商的重要市场。
大众在宣布关闭德国工厂之前,曾在今年4月宣布在中国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以强化本土研发。同时,大众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两款大众汽车品牌智能电动车型的生产也在提速。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通过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新技术走向市场的速度将提高约30%,对该中心的持续投资,体现了集团迅速强化本土创新实力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总量为12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103万人。
一边是传统汽车制造产业的关厂裁员,一边是新工厂、新合作模式下吸纳全新人才,这些产业变革期常见的景象,或将在汽车产业的转型中持续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