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型肺炎正在全球肆虐,各国都在积极应对这一次的疫情。尽管从数据上来看,日本的疫情已经慢慢得到控制,但还是有不少小伙伴对于日本新型肺炎疫情的控制感到担忧。然而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理由。世界新型肺炎感染疫情增长曲线图中,其他国家的曲线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唯独日本感染患者数的增长曲线比较特别,脱离了大部队。
因此不少人对此产生了质疑,认为日本没有像欧洲那样疫情爆发是在“捂着被子”,这质疑声主要是以下两点。
1. 日本很早就发现了疫情,但是轻症不隔离,公共场所不关闭,疫情到现在还没有爆发这不科学。
2. 日本检测数量低。在日本想要得到有一次检测很难,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得到一次检测机会。很多人希望检测但是只要医生不同意就无法检测。所以不检测,当然就没有确诊,没有确诊有何来的的爆发呢。
那么日本的疫情真的只是“捂着被子”吗?
小编觉得日本之所以没有像欧洲那样大规模的爆发,一部分要归功于全社会在公共卫生上做出的努力。
国民根深蒂固的卫生意识
众所周知,日本的公共卫生意识可以说是世界领先的。国民的卫生意识不是因为此次新型肺炎疫情才产生的,而是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日积月累慢慢养成的。
国民根深蒂固的卫生意识和社会各行各业在公共卫生上的努力、以及一些细微的生活习惯是日本疫情没有爆发的原因之一,它减缓了日本疫情的扩散。
口罩使用大国——日本
有过旅日经历的小伙伴一定会发现日本有很多“戴口罩”的人。在日本“戴口罩”是司空见惯的事,一年四季,不论场合。
那么日本民众对于口罩的需求量到底有多大呢?
根据日本卫生材料生产联合会的统计,2018年度日本一年口罩生产数量约为55亿3800万枚,其中家庭用普通口罩为42亿8400万枚。
2009年由于当时流感的大肆流行,口罩出现全国断货的情况。同年口罩开始大量生产。民众大量囤货,导致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口罩需求降低。2012年逐渐恢复正常后,家庭口罩的需求量开始逐年提高。按日本1亿人口计算,到2018年平均每人一年消耗42个口罩。
2019年11月也就是在新型肺炎疫情出现以前,日本《マイボイスコム株式会社》针对民众的口罩使用率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医疗工作者,或是工作中必须使用口罩的人群不在调查范围中)。
八成民众一年中有过佩戴口罩的经历
根据调查,超过80%人(其中女性占9成,男性7成左右)一年中有戴口罩的经历,33.7%的人积极佩戴口罩,而一年中从来不戴口罩的只有20%不到。
超一成民众会长期佩戴口罩,六成民众冬天会佩戴口罩
超过1成的民众一年四季都会选择佩戴口罩。由于春天的花粉、冬天跨度到春天的流感高发期,民众戴口罩的比例非常最高接近6成。
根据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大致估算一下,日本新型肺炎初期在冬天,在民众对于信息不知情的情况下,至少有7成的民众(冬季加上一年四季的佩戴者)已经有佩戴口罩的习惯。
佩戴口罩的人群中,6~7成的人会因为感冒、出现咳嗽之类的症状、流感高发期而选择佩戴口罩。5成的民众作为疾病预防等原因佩戴口罩。约4成佩戴口罩预防花粉症。
口罩对于日本人来说,可以说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大家都有家里备着口罩的习惯。
小编相信新型肺炎疫情在日本登陆后,口罩的佩戴率会更高(当然啦也会有很多不愿意戴口罩的)。那么很多小伙伴会问,口罩现在买不到啊,不是都断货了吗?没有口罩,想戴也没办法吧。
根据调查,佩戴者里接近5成的民众会作为储备购买50枚或100枚的大容量包装。只有3成的民众选择购买少于50枚的小容量包装。
另外,目前很多面向大众的贩卖公司都会自行采购口罩,以保证在疫情时期员工的每天一枚的使用量。同时政府也优先保证公共机关,医疗机关的口罩使用。
大卖场、商场等公共场合——门口常年放置消毒酒精
日本很多大卖场、商场等公共场合的进门口有放置消毒酒精的习惯。当然这不是针对这一次新型肺炎疫情才有的,起初是为了提高卫生质量同时预防流感时期的传染而放置的。
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后,小编观察了家附近的商场、银行、超市、餐厅几乎所有的公共场合的进出口都放置了酒精消毒喷雾或是含有酒精的消毒湿纸巾。
厕所的标配——卫洗丽、坐垫消毒、洗手液、酒精喷雾、定时清扫
这是一个商场“洋式”厕所的标准配置(日本厕所分“和式(蹲坑)”和“洋式(马桶式)”两种)。为了保证马桶坐垫的公共卫生,厕所一般会提供“一次性坐垫纸”或是坐垫消毒用的酒精凝露或是酒精喷雾,后者使用率更为广泛一些。
另外部分马桶坐垫也会采用抗菌材料制作。日本公共设施的厕所大部分使用的是卫洗丽马桶,有自动的烘干和消臭功能,也能清除一部分细菌。
厕所间的洗手台一般会放置洗手液以及消毒酒精喷雾两种供大家使用。
很多餐厅为了节约空间,会使用一体式的洗手台。去过“一岚拉面”的小伙伴对于下面这个洗手台一定不会陌生。
而这样的配套设施在机场、公务大楼、商场、超市、餐厅、便利店哪怕是再小的私人饭馆都可以看到。
同时,厕所的入口处会有一张执勤表,一般要求2小时左右清洗一次并要求当班的清扫人员签字并记录具体的清扫时间。小编读书时在餐厅打工有时会轮到厕所当班。按时打扫厕所,真的是一刻都不能马虎,所以想要偷懒?那是不可能的。
餐厅——亲爱的客人,餐前请擦手
相信很多小伙伴对这个一点不陌生。餐厅就餐前,服务人员一定会先给客人一条毛巾,让客人先擦手。很多人也许会说,餐前擦手这也就是好一些的餐厅才有吧。
在日本很多餐厅、饮食店都会提供。即使你在便利店买了吃的,他们也会提供给你擦手巾。当然啦毛巾费时费力成本高,所以很多店家选择使用一次性的湿纸巾。
日本人问候时不爱拥抱也不爱握手
和欧洲以及很多亚洲国家不用,日本人在问候时只鞠躬,不爱拥抱,也不爱握手。鞠躬自然而然需要隔开1米的距离,避免了手部接触。
为什么他们不爱握手呢?有人就在雅虎的知识袋里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日本人在问候的时候不握手啊?握手时基本的礼仪不是吗?
因为日本位处东亚,湿度比较大会有点黏黏的感觉,所以在和别人握手时手掌会感受到湿气。日本人很喜欢干净,和人握手会让手变得不干净,所以就不握手了。
成熟的家庭用消毒类产品市场
日本的除菌产品市场可以说是相当成熟了,这归功于民众爱干净的习惯(虽然小编有时会觉得干净过头了)。
商场里不同品牌,各种功能的除菌湿纸巾一直是妈妈们的最爱。另有含酒精以及不含酒精两种。
多种品牌和香味的除菌消臭喷雾(用于衣服、床单、地毯、窗帘、毛绒玩具等),能去除99.9%的细菌和异味。
另外还有各种功能和用途的消毒类产品以及各类含有次氯酸成分的空间除菌产品等。
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注重公共卫生的细节,这里小编就不再多说了。看了这些的是不是能解答你心中对于日本疫情扩散速度缓慢的疑惑了呢?
接下来让我们说说第二个质疑——那个“过五关斩六将“的PCR检查。
3月15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就PCR检测的做了一些解释。
下面说明没什么国内没有汽车式的PCR检测方式。
对于发热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需要通过医生检查并考虑患者过去的行动路线、年龄、症状和检查出的症状来判断是否有感染新型肺炎或者是其他疾病发可能。如果怀疑是患上新型肺炎的情况下,进行PCR检查。
由于正值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所以患上流感或是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很高,所以在没有医生检查的情况下,PCR检查阳性的比例会变得很低。另外,已经感染新型肺炎的患者有假阴性的情况,这样的话反而会有感染扩大的可能性。
以上理由,所以我们是以有无和已经确诊的新型肺炎患者亲密接触的经历以及是否有相应症状来判断是否进行PCR检测。
总得来说,就是为了避免过度消耗医疗资源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的确,因为病毒是大家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一旦自己居住城市或者区域发生了病例,大家都会变得恐慌,生怕自己已经感染了。如果纷纷去医院要求检查,那么医疗系统势必会瘫痪,甚至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可能,而这也是大部分在职医生所担忧的。
目前日本对于PCR的检测流程是这样的。
那么效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张表。
这是由厚生劳动省公布的 2月1日至3月13日由通过咨询中心接受PCR检查情况。
也就是说,1个多月中,全国有18万4千人致电咨询,其中被介绍到定点医院检查的有7861人,最后被实施PCR检测的只有5734人占咨询人数的3.1%。
再来看另一张由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截至至3月20日12:00新型肺炎阳性结果统计表。
截止到3月20日中午12时,日本总共检测了18844人,其中确诊943人,阳性率5%。另外,3月19日12:00至3月20日12:00共检测了3943人,确诊36人,阳性率0.9%。
很多人会觉得检测数量是不是太少了,那我们不妨结合这几张图一起反过来想一下。
理论上,经过咨询中心和医生的临床判断这样的层层检查之后,阳性的准确率应该很高。然而这严格繁琐的判断程序,还是只有不到5%的阳性率。
所以也许现实并没有大家担心的那么糟,日本的疫情有可能确如政府所说的在可控的范围内。从目前来看,虽然看着“过五关斩六将”很死板,但是这的确保护了日本有限的医疗资源。
尽管日本的防疫措施看起来很迷,但是小编想说的是,全国人民“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的中国力量并不是其他国家都能够轻易复制的。每个国家的国情、文化不同,生搬硬套不一定是有效的方法。被子再捂也会有掀开的一天,感染的是人不是数字,我相信没有一个政府会放弃自己的人民。而我们普通大众不是传染病学的专家,我相信每个国家出台的政策都是通过专家讨论、综合各方面因素根据实际国情而制定的。
相关报道:疫情之下,我们真的在同一个日本吗
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后,各国应对的好与不好,疫情严重与否,每天光看看微博热搜也能有个基本判断。而在这么多出现疫情的国家当中,只有日本似乎很迷。每每登上热搜的话题都让人目瞪口呆,感觉日本这样的应对方式情况会很不妙;而另一方面,日本的确诊人数的数据又显示,日本的疫情确实没有出现失控的情况。
前期有不少媒体也都分析过日本的疫情,对于日本的应对方式表示很不乐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各方面数据的显示让不少人开始动摇,也许日本的防疫是有效的?
普通人越来越不知该如何判断,为什么别的国家都好定性疫情是否严重,唯独日本,就算说防疫的好,心里也在打鼓不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目前为止围绕日本疫情相关的信息和数据都充满矛盾点,媒体报道和现实情况也有差异。
确诊人数、亲密接触者人数、检测人数三方数据的困惑
认为日本疫情控制得不错的,基本都会参考日本截至目前为止的总确诊人数。
到今天,日本的确诊人数增至1099人。这个数据对比几个疫情严重的国家,比如意大利的53578人、伊朗的21683人、西班牙的24926人来说真的算很少,甚至比起隔壁韩国的8897人都要少得多。
当然,这个没有那么站得住脚的原因就在于,大家都知道日本目前为止的检测人数也远不及其它国家。简单地讲,就是人们说的“不检测就不会有确诊数”。
而对于检测这个问题,之所以不扩大检测,日本也给出了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不想医疗瘫痪。
就这样,日本的检测数维持在每天几百,确诊数维持在每天几十的情况下,看起来不就是控制得不错么?可是,为什么人们一面看着官方数据心里安慰着,一面又还是觉得不安呢?
因为还有第三个不确定的数据,就是亲密接触者的人数。就最近一段时间报道的新增感染者,不管是酒店前台接待员,保育园的老师,还是寿司店的后厨师傅,这些人的确诊几乎都意味着,以他们为中心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亲密接触者。
这个亲密接触者的人数或几十,或几百,或上千,这其中,能被迅速准确追踪出来的亲密接触者就很有限,所谓的亲密接触者还会再根据一定的标准决定是否做检测。也就是说,在别的国家,亲密接触者人数与检测人数大概率应该是重合的,甚至为了排查,检测人数会高于亲密接触者人数。
而日本是相反的,两个数据不仅没有重合,检测人数还可能低于亲密接触者人数。
当然,亲密接触者原本就是一个不确定的数据,它可能是健康的,它也可能下一秒就进入确诊的行列,这是未知的,而人们的不安不就是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么?
无法说谎的死亡人数与开不了口的殡仪馆肺炎尸体
之前也有人说过,无论日本是否扩大检测,是否存在隐瞒,有一个数据是没有办法说谎的,就是死亡人数。
截至目前为止,日本累计死亡人数41人。死亡人数与确诊人数,两个数据都能佐证日本的疫情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甚至还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日本医疗技术的发达。
既然有死亡人数这么确切有力的证明,那人们到底又在迟疑些什么呢?
在迟疑未确诊就去世的可能性……
3月16日的时候,日推上有一位纳棺师发的一条内容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这位日本纳棺师收到了来自殡仪馆的通知,是关于新冠肺炎遗体处理的对应规则。在他的表述中,有一段话是“由于未做PCR检测的遗体很多,虽然深感悲痛,但请允许我们按照新冠肺炎遗体处理规则的方式对待”。
纳棺师对“未做PCR检测的遗体”的形容是“很多”,当然,这个“很多”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而能肯定的是,这位纳棺师所在的殡仪馆,在近2个月间接收的遗体中,死因为肺炎相关的,都没有收到来自医院的PCR检测确定的诊断。
因为没有检测,不能排除是否是新冠肺炎感染者遗体。而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殡仪馆收到了对应新冠肺炎遗体的规则通知,其中第一条就是:可以在24小时内火化遗体。
当然,因为这个消息没有官方的报道,也存在一些疑点。这位纳棺师也针对网友的疑惑补充了一点就是:未检测的肺炎遗体,在委托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按照指定感染症同等的防疫处置方式处理。(这里指的应该就是可24小时内火化遗体)
这些未进行PCR检测的肺炎遗体,有多少可能是新冠肺炎不得而知……
6亿口罩的宣传和尴尬的药妆店实况
这一段时间,称赞日本应对措施好的媒体或网友,几乎都有提到一件事,就是日本政府承诺保证每月6亿口罩的供应。
在他们的描述当中,日本的口罩工厂加班加点24小时不停歇地生产,每个月6亿的口罩啊,在日本生活的人们应该不用担心有没有口罩了吧。
关于这6亿口罩的说辞,笃定的人都好像亲眼看见了生产口罩的机器没日没夜的运转一般……言之凿凿到差点就要信了。
而对于这6亿口罩的承诺,为什么在日华人到现在依然是一脸问号:说好的6亿呢?
在日华人对这6亿口罩有深深地疑问,是因为药妆店里确实还是空空的货架。但的确不是完全买不到的状态,偶尔有上架一些,也佐证了口罩肯定是有在努力生产啦。
只不过,无论国内还是在日本的小伙伴,对6亿这个概念大概都有些误解。每月6亿个口罩,粗略地平均一下,也就是每天2000万个左右。东京都人口大概1374万,也就是说每月6亿个口罩,也就勉强能保证东京都每人每天1个多一点的口罩供应量。
呃……这明显就还是不够啊,所以在日本的你买不到口罩一点都不奇怪。
日本人戴口罩的确实变多了,但其他操作依然迷惑
其实,不管出于什么考虑,防花粉也好,防感冒也好,现阶段日本人戴口罩的确实变多一些了。
当然,这个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到底是戴的人多还是不戴的人多,只能凭平时看到的来推测了。
姑且认为日本人也有了一定的防护意识,可是,其它的操作依然很迷。
青年君昨天在电车看到的一对日本人夫妇,夫妻俩都戴着口罩,可是两人怀中的孩子,一男一女却都没有戴口罩。
孩子不仅没有戴口罩,手上还拿着零食,一边到处乱抓一通,一边又将零食塞进嘴里,因为是小孩子,吃东西经常是连手指也嗦进去……
整个画面看下来,青年君也是很迷惑啊。
聚集也聚集,但公共场所消毒也确实做的充分
微博热搜上能看到的,最让人们困惑的日本人行为,大概就是各种大型聚集。
这两天日本三连休,又恰逢樱花盛开的时节,虽然公园不让宴席,但依然拦不住日本人赏樱,那乌央乌央的人群让人怀疑这真的是疫情之下的赏樱实况么?
3月21日 上野公园 赏樱人群
可这就是事实啊,还有今天在热搜上的日本5万多人围观奥运圣火,这场面和十几天前围观马拉松的画面真的是毫无差别。
这么来看,日本岂不是很容易造成聚集性感染,从而疫情爆发?旁观者担心的也无非就是这一点了。
确实,但如果有什么可以降低这份担心的话,或许真的是日本人本身的卫生习惯,以及公共场所的消毒措施了。
在到处都供应紧缺的情况下,日本还是保证了公共场所消毒产品的供应,在人群可能聚集的地方,都有设置消毒液。而日本人本身也没有那么爱与他人亲密接触,电车上要是空的位置多,经常也是隔开坐,不必要基本都不想挨着。以前觉得这样的习惯有点矫情,现在来看,某种意义上可能也是好事?
日本国内疫情仍是谜,而日本仿佛已经先于其它国家进入防境外输入阶段
中国现在的主要防疫方向就是防止境外输入型病例,而放眼世界,目前大多数疫情严重的国家都还在努力控制国内疫情的阶段。
而日本yahoo这两天关于疫情的报道,隐隐约约都透着一股在防境外输入的感觉。
从墨西哥归国的40多岁女性感染,奈良确诊的第9例
冲绳从西班牙归国的十几岁女性感染,在成田机场检查,阳性反应无症状,县内调查亲密接触者
其中1人从法国、西班牙归国,70多岁男性和20多岁男性感染新冠肺炎,岐阜县感染者5人
按中国的疫情走向来看,在经过了国内疫情出现、爆发、控制、降低后,才进入了现在防境外输入的阶段。而进入这个阶段,也从侧面说明,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有了显著的好转,且有效的控制住,确诊人数在下降。
那么,日本现阶段就已经开始重点报道境外输入病例,是否也是想佐证日本国内的疫情控制得很好呢?
控制的好与不好,明明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才是日本的现状啊。
其实,争论日本防疫的好与不好,都没有实际的意义。没有人不希望日本的防疫措施是好的,如果最后的结果显示日本这样的防疫措施将损失降到了最低,这不才是人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么?
当然,如果这样的防疫措施结果是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和伤害,那么最初指出不好的那些声音,又有什么不对呢?
近期,新型肺炎正在全球肆虐,各国都在积极应对这一次的疫情。尽管从数据上来看,日本的疫情已经慢慢得到控制,但还是有不少小伙伴对于日本新型肺炎疫情的控制感到担忧。然而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理由。世界新型肺炎感染疫情增长曲线图中,其他国家的曲线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唯独日本感染患者数的增长曲线比较特别,脱离了大部队。
因此不少人对此产生了质疑,认为日本没有像欧洲那样疫情爆发是在“捂着被子”,这质疑声主要是以下两点。
1. 日本很早就发现了疫情,但是轻症不隔离,公共场所不关闭,疫情到现在还没有爆发这不科学。
2. 日本检测数量低。在日本想要得到有一次检测很难,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得到一次检测机会。很多人希望检测但是只要医生不同意就无法检测。所以不检测,当然就没有确诊,没有确诊有何来的的爆发呢。
那么日本的疫情真的只是“捂着被子”吗?
小编觉得日本之所以没有像欧洲那样大规模的爆发,一部分要归功于全社会在公共卫生上做出的努力。
国民根深蒂固的卫生意识
众所周知,日本的公共卫生意识可以说是世界领先的。国民的卫生意识不是因为此次新型肺炎疫情才产生的,而是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日积月累慢慢养成的。
国民根深蒂固的卫生意识和社会各行各业在公共卫生上的努力、以及一些细微的生活习惯是日本疫情没有爆发的原因之一,它减缓了日本疫情的扩散。
口罩使用大国——日本
有过旅日经历的小伙伴一定会发现日本有很多“戴口罩”的人。在日本“戴口罩”是司空见惯的事,一年四季,不论场合。
那么日本民众对于口罩的需求量到底有多大呢?
根据日本卫生材料生产联合会的统计,2018年度日本一年口罩生产数量约为55亿3800万枚,其中家庭用普通口罩为42亿8400万枚。
2009年由于当时流感的大肆流行,口罩出现全国断货的情况。同年口罩开始大量生产。民众大量囤货,导致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口罩需求降低。2012年逐渐恢复正常后,家庭口罩的需求量开始逐年提高。按日本1亿人口计算,到2018年平均每人一年消耗42个口罩。
2019年11月也就是在新型肺炎疫情出现以前,日本《マイボイスコム株式会社》针对民众的口罩使用率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医疗工作者,或是工作中必须使用口罩的人群不在调查范围中)。
八成民众一年中有过佩戴口罩的经历
根据调查,超过80%人(其中女性占9成,男性7成左右)一年中有戴口罩的经历,33.7%的人积极佩戴口罩,而一年中从来不戴口罩的只有20%不到。
超一成民众会长期佩戴口罩,六成民众冬天会佩戴口罩
超过1成的民众一年四季都会选择佩戴口罩。由于春天的花粉、冬天跨度到春天的流感高发期,民众戴口罩的比例非常最高接近6成。
根据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大致估算一下,日本新型肺炎初期在冬天,在民众对于信息不知情的情况下,至少有7成的民众(冬季加上一年四季的佩戴者)已经有佩戴口罩的习惯。
佩戴口罩的人群中,6~7成的人会因为感冒、出现咳嗽之类的症状、流感高发期而选择佩戴口罩。5成的民众作为疾病预防等原因佩戴口罩。约4成佩戴口罩预防花粉症。
口罩对于日本人来说,可以说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大家都有家里备着口罩的习惯。
小编相信新型肺炎疫情在日本登陆后,口罩的佩戴率会更高(当然啦也会有很多不愿意戴口罩的)。那么很多小伙伴会问,口罩现在买不到啊,不是都断货了吗?没有口罩,想戴也没办法吧。
根据调查,佩戴者里接近5成的民众会作为储备购买50枚或100枚的大容量包装。只有3成的民众选择购买少于50枚的小容量包装。
另外,目前很多面向大众的贩卖公司都会自行采购口罩,以保证在疫情时期员工的每天一枚的使用量。同时政府也优先保证公共机关,医疗机关的口罩使用。
大卖场、商场等公共场合——门口常年放置消毒酒精
日本很多大卖场、商场等公共场合的进门口有放置消毒酒精的习惯。当然这不是针对这一次新型肺炎疫情才有的,起初是为了提高卫生质量同时预防流感时期的传染而放置的。
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后,小编观察了家附近的商场、银行、超市、餐厅几乎所有的公共场合的进出口都放置了酒精消毒喷雾或是含有酒精的消毒湿纸巾。
厕所的标配——卫洗丽、坐垫消毒、洗手液、酒精喷雾、定时清扫
这是一个商场“洋式”厕所的标准配置(日本厕所分“和式(蹲坑)”和“洋式(马桶式)”两种)。为了保证马桶坐垫的公共卫生,厕所一般会提供“一次性坐垫纸”或是坐垫消毒用的酒精凝露或是酒精喷雾,后者使用率更为广泛一些。
另外部分马桶坐垫也会采用抗菌材料制作。日本公共设施的厕所大部分使用的是卫洗丽马桶,有自动的烘干和消臭功能,也能清除一部分细菌。
厕所间的洗手台一般会放置洗手液以及消毒酒精喷雾两种供大家使用。
很多餐厅为了节约空间,会使用一体式的洗手台。去过“一岚拉面”的小伙伴对于下面这个洗手台一定不会陌生。
而这样的配套设施在机场、公务大楼、商场、超市、餐厅、便利店哪怕是再小的私人饭馆都可以看到。
同时,厕所的入口处会有一张执勤表,一般要求2小时左右清洗一次并要求当班的清扫人员签字并记录具体的清扫时间。小编读书时在餐厅打工有时会轮到厕所当班。按时打扫厕所,真的是一刻都不能马虎,所以想要偷懒?那是不可能的。
餐厅——亲爱的客人,餐前请擦手
相信很多小伙伴对这个一点不陌生。餐厅就餐前,服务人员一定会先给客人一条毛巾,让客人先擦手。很多人也许会说,餐前擦手这也就是好一些的餐厅才有吧。
在日本很多餐厅、饮食店都会提供。即使你在便利店买了吃的,他们也会提供给你擦手巾。当然啦毛巾费时费力成本高,所以很多店家选择使用一次性的湿纸巾。
日本人问候时不爱拥抱也不爱握手
和欧洲以及很多亚洲国家不用,日本人在问候时只鞠躬,不爱拥抱,也不爱握手。鞠躬自然而然需要隔开1米的距离,避免了手部接触。
为什么他们不爱握手呢?有人就在雅虎的知识袋里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日本人在问候的时候不握手啊?握手时基本的礼仪不是吗?
因为日本位处东亚,湿度比较大会有点黏黏的感觉,所以在和别人握手时手掌会感受到湿气。日本人很喜欢干净,和人握手会让手变得不干净,所以就不握手了。
成熟的家庭用消毒类产品市场
日本的除菌产品市场可以说是相当成熟了,这归功于民众爱干净的习惯(虽然小编有时会觉得干净过头了)。
商场里不同品牌,各种功能的除菌湿纸巾一直是妈妈们的最爱。另有含酒精以及不含酒精两种。
多种品牌和香味的除菌消臭喷雾(用于衣服、床单、地毯、窗帘、毛绒玩具等),能去除99.9%的细菌和异味。
另外还有各种功能和用途的消毒类产品以及各类含有次氯酸成分的空间除菌产品等。
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注重公共卫生的细节,这里小编就不再多说了。看了这些的是不是能解答你心中对于日本疫情扩散速度缓慢的疑惑了呢?
接下来让我们说说第二个质疑——那个“过五关斩六将“的PCR检查。
3月15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就PCR检测的做了一些解释。
下面说明没什么国内没有汽车式的PCR检测方式。
对于发热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需要通过医生检查并考虑患者过去的行动路线、年龄、症状和检查出的症状来判断是否有感染新型肺炎或者是其他疾病发可能。如果怀疑是患上新型肺炎的情况下,进行PCR检查。
由于正值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所以患上流感或是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很高,所以在没有医生检查的情况下,PCR检查阳性的比例会变得很低。另外,已经感染新型肺炎的患者有假阴性的情况,这样的话反而会有感染扩大的可能性。
以上理由,所以我们是以有无和已经确诊的新型肺炎患者亲密接触的经历以及是否有相应症状来判断是否进行PCR检测。
总得来说,就是为了避免过度消耗医疗资源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的确,因为病毒是大家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一旦自己居住城市或者区域发生了病例,大家都会变得恐慌,生怕自己已经感染了。如果纷纷去医院要求检查,那么医疗系统势必会瘫痪,甚至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可能,而这也是大部分在职医生所担忧的。
目前日本对于PCR的检测流程是这样的。
那么效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张表。
这是由厚生劳动省公布的 2月1日至3月13日由通过咨询中心接受PCR检查情况。
也就是说,1个多月中,全国有18万4千人致电咨询,其中被介绍到定点医院检查的有7861人,最后被实施PCR检测的只有5734人占咨询人数的3.1%。
再来看另一张由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截至至3月20日12:00新型肺炎阳性结果统计表。
截止到3月20日中午12时,日本总共检测了18844人,其中确诊943人,阳性率5%。另外,3月19日12:00至3月20日12:00共检测了3943人,确诊36人,阳性率0.9%。
很多人会觉得检测数量是不是太少了,那我们不妨结合这几张图一起反过来想一下。
理论上,经过咨询中心和医生的临床判断这样的层层检查之后,阳性的准确率应该很高。然而这严格繁琐的判断程序,还是只有不到5%的阳性率。
所以也许现实并没有大家担心的那么糟,日本的疫情有可能确如政府所说的在可控的范围内。从目前来看,虽然看着“过五关斩六将”很死板,但是这的确保护了日本有限的医疗资源。
尽管日本的防疫措施看起来很迷,但是小编想说的是,全国人民“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的中国力量并不是其他国家都能够轻易复制的。每个国家的国情、文化不同,生搬硬套不一定是有效的方法。被子再捂也会有掀开的一天,感染的是人不是数字,我相信没有一个政府会放弃自己的人民。而我们普通大众不是传染病学的专家,我相信每个国家出台的政策都是通过专家讨论、综合各方面因素根据实际国情而制定的。
相关报道:疫情之下,我们真的在同一个日本吗
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后,各国应对的好与不好,疫情严重与否,每天光看看微博热搜也能有个基本判断。而在这么多出现疫情的国家当中,只有日本似乎很迷。每每登上热搜的话题都让人目瞪口呆,感觉日本这样的应对方式情况会很不妙;而另一方面,日本的确诊人数的数据又显示,日本的疫情确实没有出现失控的情况。
前期有不少媒体也都分析过日本的疫情,对于日本的应对方式表示很不乐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各方面数据的显示让不少人开始动摇,也许日本的防疫是有效的?
普通人越来越不知该如何判断,为什么别的国家都好定性疫情是否严重,唯独日本,就算说防疫的好,心里也在打鼓不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目前为止围绕日本疫情相关的信息和数据都充满矛盾点,媒体报道和现实情况也有差异。
确诊人数、亲密接触者人数、检测人数三方数据的困惑
认为日本疫情控制得不错的,基本都会参考日本截至目前为止的总确诊人数。
到今天,日本的确诊人数增至1099人。这个数据对比几个疫情严重的国家,比如意大利的53578人、伊朗的21683人、西班牙的24926人来说真的算很少,甚至比起隔壁韩国的8897人都要少得多。
当然,这个没有那么站得住脚的原因就在于,大家都知道日本目前为止的检测人数也远不及其它国家。简单地讲,就是人们说的“不检测就不会有确诊数”。
而对于检测这个问题,之所以不扩大检测,日本也给出了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不想医疗瘫痪。
就这样,日本的检测数维持在每天几百,确诊数维持在每天几十的情况下,看起来不就是控制得不错么?可是,为什么人们一面看着官方数据心里安慰着,一面又还是觉得不安呢?
因为还有第三个不确定的数据,就是亲密接触者的人数。就最近一段时间报道的新增感染者,不管是酒店前台接待员,保育园的老师,还是寿司店的后厨师傅,这些人的确诊几乎都意味着,以他们为中心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亲密接触者。
这个亲密接触者的人数或几十,或几百,或上千,这其中,能被迅速准确追踪出来的亲密接触者就很有限,所谓的亲密接触者还会再根据一定的标准决定是否做检测。也就是说,在别的国家,亲密接触者人数与检测人数大概率应该是重合的,甚至为了排查,检测人数会高于亲密接触者人数。
而日本是相反的,两个数据不仅没有重合,检测人数还可能低于亲密接触者人数。
当然,亲密接触者原本就是一个不确定的数据,它可能是健康的,它也可能下一秒就进入确诊的行列,这是未知的,而人们的不安不就是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么?
无法说谎的死亡人数与开不了口的殡仪馆肺炎尸体
之前也有人说过,无论日本是否扩大检测,是否存在隐瞒,有一个数据是没有办法说谎的,就是死亡人数。
截至目前为止,日本累计死亡人数41人。死亡人数与确诊人数,两个数据都能佐证日本的疫情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甚至还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日本医疗技术的发达。
既然有死亡人数这么确切有力的证明,那人们到底又在迟疑些什么呢?
在迟疑未确诊就去世的可能性……
3月16日的时候,日推上有一位纳棺师发的一条内容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这位日本纳棺师收到了来自殡仪馆的通知,是关于新冠肺炎遗体处理的对应规则。在他的表述中,有一段话是“由于未做PCR检测的遗体很多,虽然深感悲痛,但请允许我们按照新冠肺炎遗体处理规则的方式对待”。
纳棺师对“未做PCR检测的遗体”的形容是“很多”,当然,这个“很多”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而能肯定的是,这位纳棺师所在的殡仪馆,在近2个月间接收的遗体中,死因为肺炎相关的,都没有收到来自医院的PCR检测确定的诊断。
因为没有检测,不能排除是否是新冠肺炎感染者遗体。而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殡仪馆收到了对应新冠肺炎遗体的规则通知,其中第一条就是:可以在24小时内火化遗体。
当然,因为这个消息没有官方的报道,也存在一些疑点。这位纳棺师也针对网友的疑惑补充了一点就是:未检测的肺炎遗体,在委托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按照指定感染症同等的防疫处置方式处理。(这里指的应该就是可24小时内火化遗体)
这些未进行PCR检测的肺炎遗体,有多少可能是新冠肺炎不得而知……
6亿口罩的宣传和尴尬的药妆店实况
这一段时间,称赞日本应对措施好的媒体或网友,几乎都有提到一件事,就是日本政府承诺保证每月6亿口罩的供应。
在他们的描述当中,日本的口罩工厂加班加点24小时不停歇地生产,每个月6亿的口罩啊,在日本生活的人们应该不用担心有没有口罩了吧。
关于这6亿口罩的说辞,笃定的人都好像亲眼看见了生产口罩的机器没日没夜的运转一般……言之凿凿到差点就要信了。
而对于这6亿口罩的承诺,为什么在日华人到现在依然是一脸问号:说好的6亿呢?
在日华人对这6亿口罩有深深地疑问,是因为药妆店里确实还是空空的货架。但的确不是完全买不到的状态,偶尔有上架一些,也佐证了口罩肯定是有在努力生产啦。
只不过,无论国内还是在日本的小伙伴,对6亿这个概念大概都有些误解。每月6亿个口罩,粗略地平均一下,也就是每天2000万个左右。东京都人口大概1374万,也就是说每月6亿个口罩,也就勉强能保证东京都每人每天1个多一点的口罩供应量。
呃……这明显就还是不够啊,所以在日本的你买不到口罩一点都不奇怪。
日本人戴口罩的确实变多了,但其他操作依然迷惑
其实,不管出于什么考虑,防花粉也好,防感冒也好,现阶段日本人戴口罩的确实变多一些了。
当然,这个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到底是戴的人多还是不戴的人多,只能凭平时看到的来推测了。
姑且认为日本人也有了一定的防护意识,可是,其它的操作依然很迷。
青年君昨天在电车看到的一对日本人夫妇,夫妻俩都戴着口罩,可是两人怀中的孩子,一男一女却都没有戴口罩。
孩子不仅没有戴口罩,手上还拿着零食,一边到处乱抓一通,一边又将零食塞进嘴里,因为是小孩子,吃东西经常是连手指也嗦进去……
整个画面看下来,青年君也是很迷惑啊。
聚集也聚集,但公共场所消毒也确实做的充分
微博热搜上能看到的,最让人们困惑的日本人行为,大概就是各种大型聚集。
这两天日本三连休,又恰逢樱花盛开的时节,虽然公园不让宴席,但依然拦不住日本人赏樱,那乌央乌央的人群让人怀疑这真的是疫情之下的赏樱实况么?
3月21日 上野公园 赏樱人群
可这就是事实啊,还有今天在热搜上的日本5万多人围观奥运圣火,这场面和十几天前围观马拉松的画面真的是毫无差别。
这么来看,日本岂不是很容易造成聚集性感染,从而疫情爆发?旁观者担心的也无非就是这一点了。
确实,但如果有什么可以降低这份担心的话,或许真的是日本人本身的卫生习惯,以及公共场所的消毒措施了。
在到处都供应紧缺的情况下,日本还是保证了公共场所消毒产品的供应,在人群可能聚集的地方,都有设置消毒液。而日本人本身也没有那么爱与他人亲密接触,电车上要是空的位置多,经常也是隔开坐,不必要基本都不想挨着。以前觉得这样的习惯有点矫情,现在来看,某种意义上可能也是好事?
日本国内疫情仍是谜,而日本仿佛已经先于其它国家进入防境外输入阶段
中国现在的主要防疫方向就是防止境外输入型病例,而放眼世界,目前大多数疫情严重的国家都还在努力控制国内疫情的阶段。
而日本yahoo这两天关于疫情的报道,隐隐约约都透着一股在防境外输入的感觉。
从墨西哥归国的40多岁女性感染,奈良确诊的第9例
冲绳从西班牙归国的十几岁女性感染,在成田机场检查,阳性反应无症状,县内调查亲密接触者
其中1人从法国、西班牙归国,70多岁男性和20多岁男性感染新冠肺炎,岐阜县感染者5人
按中国的疫情走向来看,在经过了国内疫情出现、爆发、控制、降低后,才进入了现在防境外输入的阶段。而进入这个阶段,也从侧面说明,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有了显著的好转,且有效的控制住,确诊人数在下降。
那么,日本现阶段就已经开始重点报道境外输入病例,是否也是想佐证日本国内的疫情控制得很好呢?
控制的好与不好,明明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才是日本的现状啊。
其实,争论日本防疫的好与不好,都没有实际的意义。没有人不希望日本的防疫措施是好的,如果最后的结果显示日本这样的防疫措施将损失降到了最低,这不才是人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么?
当然,如果这样的防疫措施结果是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和伤害,那么最初指出不好的那些声音,又有什么不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