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 征
生活中,人们常把“一晃就老了”挂在嘴边。近些年,很多研究发现,“断崖式衰老”似乎真的存在。8月14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衰老》期刊发文称,衰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在40多岁和60多岁时,人体内衰老相关的分子会发生急剧变化。
研究人员定期检测108名25~75岁参与者的血液、粪便、皮肤拭子等生物样本。结果发现,在40多岁时,与心血管疾病、脂质代谢、酒精代谢、皮肤和肌肉等相关的分子发生显著变化,预示着此时人更容易受衰老相关疾病的影响;60多岁时,与免疫调节、氧化应激、碳水化合物代谢、肾功能、心血管疾病等相关的分子发生显著变化,与衰老过程、心血管健康、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事实上,这并非首个发现人类呈非线性衰老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征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称。2019年,国际期刊《自然-医学》就曾刊发研究称,人分别会在34岁、60岁和78岁发生“断崖式衰老”,这一发现是基于人体内血浆蛋白质组的起伏变化。上述新研究纳入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内容更综合;同时纳入参与者的年龄最大为75岁,使两项研究在“断崖式衰老”的具体年龄上存在偏差,但结论具有相似性和连贯性。
王征表示,在40多岁和60多岁时,人体一些蛋白质组、代谢过程等,有明显的衰变或含量变化,而这与某些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关。比如,如果心脏氧化应激相关代谢出现紊乱或失调,患心脏疾病几率就会升高;与糖尿病相关的代谢标志物发生变化,糖尿病发生率就会上升。新研究中,相关分子在这两个年龄段变化更大,提示人更易在这两个时间点受衰老相关疾病的影响。
“事实上,衰老的密码还未被破译。围绕衰老的原因和机制有各类假说,包括端粒损耗、基因组不稳定性、细胞衰老、细胞间通讯改变等,观点和原理并不统一。”王征说,从整体看,人体机能在30岁前达到顶峰,之后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
王征建议,从年轻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合理饮食、充足睡眠、规律作息外,在三四十岁时,要特别注意保持一定的运动习惯,提升肌肉质量,延缓肌肉流失,同时保持合理体重,关注脂质代谢、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变化,加强对体检的重视。当年过花甲、进入老年期时,需对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提高警惕,关注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维持良好的生活节律、加强自我管理。▲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 征
生活中,人们常把“一晃就老了”挂在嘴边。近些年,很多研究发现,“断崖式衰老”似乎真的存在。8月14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衰老》期刊发文称,衰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在40多岁和60多岁时,人体内衰老相关的分子会发生急剧变化。
研究人员定期检测108名25~75岁参与者的血液、粪便、皮肤拭子等生物样本。结果发现,在40多岁时,与心血管疾病、脂质代谢、酒精代谢、皮肤和肌肉等相关的分子发生显著变化,预示着此时人更容易受衰老相关疾病的影响;60多岁时,与免疫调节、氧化应激、碳水化合物代谢、肾功能、心血管疾病等相关的分子发生显著变化,与衰老过程、心血管健康、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事实上,这并非首个发现人类呈非线性衰老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征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称。2019年,国际期刊《自然-医学》就曾刊发研究称,人分别会在34岁、60岁和78岁发生“断崖式衰老”,这一发现是基于人体内血浆蛋白质组的起伏变化。上述新研究纳入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内容更综合;同时纳入参与者的年龄最大为75岁,使两项研究在“断崖式衰老”的具体年龄上存在偏差,但结论具有相似性和连贯性。
王征表示,在40多岁和60多岁时,人体一些蛋白质组、代谢过程等,有明显的衰变或含量变化,而这与某些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关。比如,如果心脏氧化应激相关代谢出现紊乱或失调,患心脏疾病几率就会升高;与糖尿病相关的代谢标志物发生变化,糖尿病发生率就会上升。新研究中,相关分子在这两个年龄段变化更大,提示人更易在这两个时间点受衰老相关疾病的影响。
“事实上,衰老的密码还未被破译。围绕衰老的原因和机制有各类假说,包括端粒损耗、基因组不稳定性、细胞衰老、细胞间通讯改变等,观点和原理并不统一。”王征说,从整体看,人体机能在30岁前达到顶峰,之后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
王征建议,从年轻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合理饮食、充足睡眠、规律作息外,在三四十岁时,要特别注意保持一定的运动习惯,提升肌肉质量,延缓肌肉流失,同时保持合理体重,关注脂质代谢、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变化,加强对体检的重视。当年过花甲、进入老年期时,需对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提高警惕,关注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维持良好的生活节律、加强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