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躺平了!隔离政策大改:有症状也不强制隔离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3月21日 9点51分 PT
  返回列表
71679 阅读
29 评论
澳洲亿忆网

在过去的24小时,维州新增7531例,其中5730例快速抗原检测确诊,1801例核酸检测确诊,无人病逝。

新州新增14970例,其中9754例快速抗原检测确诊,5216例核酸检测确诊,4人不幸病逝。

这4名新增新冠死亡病例中包括一名年仅2岁的孩童。

新州卫生部表示该儿童“此前状态良好”,最终在Westmead儿童医院离世。

澳洲隔离政策改变

澳洲新冠规则将在冬季到来之前得到重大改变,国家内阁考虑放宽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要求。

两周前,国家内阁要求国家卫生专家小组(AHPPC)就各州如何结束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提供紧急建议。

如果AHPPC同意该计划,将鼓励有轻微症状的密切接触者在有症状时自愿进行自我隔离。

目前,家庭密切接触者必须从最后一次与确诊患者接触时起隔离7天。

图源Dailymail

莫里森表示,这一变化是与病毒共存的一部分,同时承认澳洲疫情将在冬季面临挑战。

他说,澳洲已经“基本”进入了国家过渡战略的D阶段,包括在没有大范围封锁的情况下应对社区疫情。

图源Dailymail

维州州长安德鲁斯说,他已经与新州州长Dominic Perrottet多次讨论了这些新冠措施的改变对病例数的意义。

安德鲁斯说:“逻辑告诉我们,这将推动[增加]病例的数量。但这是关于平衡的问题。我们能有多少额外的病例才会影响到最终住院的人数。”

图源Dailymail

周五,澳洲首席卫生官 Paul Kelly说,关于隔离期的决定将在未来几周内最终确定。

安德鲁斯警告说,在放松限制时,必须权衡冬季的影响以及新的BA.2亚型变体。

但同时,卫生部长格Greg Hunt对澳洲疫情的未来持乐观态度,称澳洲现有的应对新冠的措施超出了预期。

澳洲将开展血清检测

澳洲将展开血清检测,以揭示Omicron变体传播的真实程度。

据估计,全澳首轮Omicron疫情的实际感染者可能会比官方数据高出5-10倍。

澳洲的研究人员正在检查献血者的样本,并对其展开血清检测,以便确定真正感染Omicron病毒的患者数量。

据悉,新冠抗体血清检测由 Doherty研究所领导,旨在估计 Omicron 病毒对社区的影响范围,以及确定具有任何免疫水平(无论是通过感染还是接种)的人口比例。

然而,民众对未征得献血者同意就使用其血液的做法提出意见。

Doherty研究所发表声明称,绝不容忍虚假信息的传播或对个别工作人员的攻击。

“从全球实验室接收血清样本是公共卫生部门的常规举措,Doherty研究所为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提供国际建议和支持,积极防范传染病。”声明中写道。

据悉,本轮研究需要利用多个研究机构的资源,包括Doherty研究所、Kirby研究所、澳洲红十字会生命线、新州健康病理学机构、Murdoch儿童研究所和国家免疫研究和监测中心 (NCIRS)。

NCIRS 主任 Kristine Macartney 教授表示,这些样本将在Omicron 峰值出现六周后采集。

Macartney 教授说:“我们将能够更加准确追踪新冠病毒,确定其真实的影响范围,从而更好地为卫生政策提供信息。”

Kirby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 Dorothy Machalek表示,现有检测数据还不能反映出新冠病例的真实数量。

“特别是由于高疫苗覆盖率降低有症状病例的比例,血清检测将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分析感染率。”

澳洲即将进入冬季,温度以及新的BA.2亚型变体都将对疫情的发展造成影响,对于这一轮Omicron疫情,你怎么看?

m
mrp
1 楼
已经又回升了
t
telecom
2 楼
哎,人家生活恢复正常了,好不好 没事,谁愿意被天天桶
s
szacy
3 楼
无耻无能政客为了五月份联邦选举骗选票,选择极端不负责制的躺平、疯狂借债狂撒钞票和讨好无脑自私的Anti-Vaxxers,这些黑心政客一定受到良心选票的最严厉的惩罚。
s
szacy
4 楼
在井蛙岛的倭狗傻逼和1450垃圾,在你这种人渣的眼中,一个2000万左右的人口,每天新病例3-4万,而且有两岁的婴儿因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这就是你这种人渣定义的“正常”吗?
灯塔路
5 楼
节节败退 习以为常
l
lyg1029
6 楼
轮到中国抄作业了
陆仁嘉
7 楼
呵呵,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反正富人有条件,死得少!
j
jeffinvade
8 楼
澳洲成人疫苗接种率95%,美国是60% 澳洲每百万人才死了222,美国死了2903 在加拿大,新冠omicron致死率已经不如流感,因为大部分人要么感染过要么打了2,3针了,难道为了一个病死率已经不如流感的病毒,大家不继续生活了?
j
jeffinvade
9 楼
澳洲成人疫苗接种率95%,你说澳洲政客讨好无脑自私的Anti-Vaxxers???
开心小黄人
10 楼
支持。强烈支持。我想看看结果到底如何。
开心小黄人
11 楼
抄个屁。
开心小黄人
12 楼
分都没出来。你抄个球啊
j
jeffinvade
13 楼
: 1,中国政府不批更有效的mRNA疫苗,给老百姓打加强针. 新加坡,泰国,香港,巴西,多米尼加,智利,这些同时打中国和西方疫苗的国家都有统计的,无论是几千万还是几百人,大家结果都一样,中国灭活疫苗有效率不如AZ,更不如mRNA 复星医药2020年和BioNtech合作,用人家的mRNA专利国产mRNA,专家评审也过了,厂房也改好了,随时都可以大规模生产,给中国人接种,但中国政府为了面子死也不批 你说中国政府的疫情控制,是为了老百姓健康,谁信? 2,中国政府公共卫生开支长期不足.中国中央政府预算7%只有用在公共卫生上;美国是公认发达国家里医疗福利最差的国家,联邦政府预算27%用在公共医疗,是中国4倍 美国380万护士,中国450万护士,但中国人口是美国4倍 美国每10万人30个ICU,中国是4个 美国癌症5年存活率是70%,中国是41%,农村只有22% 等等等等 要是中国政府真的在乎老百姓健康,早就在花钱提高医疗福利水平了,而不是靠封城解决疫情问题. 3,流感死人也很多,中国每年死9万人,但也没人打疫苗,没人戴口罩,没人隔离.如今Omicron致死率也大不如以前,新冠死亡率在西方已经低于流感,因为大部分人要么感染过要么打过疫苗,,中国既然不怕流感,为啥要劳民伤财为了不如流感危险的新冠而封城清零?
j
jeffinvade
14 楼
4,从2020年4月开始,全部入境中国的旅客都在隔离3周,但新冠依然在中国传播蔓延,说明对付病毒,单靠严防死守,是守不住的. 5,别误会我,疫苗出现之前,新冠比流感危险10倍,严防死守,封城清零,这我支持,这对老百姓健康负责.疫苗普及之后,新冠不如流感危险,2022年还像2020年一样封城清零,这就是劳民伤财弊大于利了.如果对付疫情只靠封城,那中国花上千亿给老百姓打疫苗干嘛?打了个寂寞
j
jeffinvade
15 楼
美国是小政府大社会,自己管自己,疫苗不想打就不打口罩不想带就不带,所以死个几十万就死了呗,也算死得其所。 澳洲算是西方国家里对新冠管理最严格的,疫苗接种率最高,每百万人死的人也最少,如今也在放开,说明新冠已经不再危险,至少致死率已经在流感之下. 中国政府动不动就封城,动不动就限制公民自由,所以的确不应该再死人。我宁可选择自己对自己负责,也不愿意选择被限制自由、搞强制隔离强制免疫。
r
richardbranson
16 楼
澳洲政府讨好anti vax?sb吧你。澳洲人疫苗接种率世界第一
t
turnse1
17 楼
澳洲现在没人把这当回事了! 感冒而已! 感冒也死人好不好!
开心小黄人
18 楼
: 我支持西方把新冠当小感冒。特别支持。但强烈反对中国也这么做。
开心小黄人
19 楼
你是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造成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性。只能政府通过强制手段来维护社会总利益
s
szacy
20 楼
1450的井蛙不要自作聪明,这是以十几岁及以上人口为基数的统计接种率。如果按全部人口统计接种率,绝对没有这么高,大概也就是80%多,而且第三针的Booster Jab接种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以十几岁以上的人口为统计基数)
M
Meller
21 楼
你在澳洲吗?你知道今年前两个半月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超过前两年的总和!扯什么疫苗?
f
fangshuchun
22 楼
他们大规模的死亡已经过去了 这样做法没毛病
白萝卜
23 楼
你的利益不一定是总体的利益。利益本来就是各个群体博弈的。今天罚没你的全部资产给其他人均分,对于他们来说集中资源更容易创造财富,所以社会总利益增加了
白萝卜
24 楼
前两个半月患上新冠的人是前两年的上万倍。封城是有巨大代价的。你国政府不讲给你听罢了。
开心小黄人
25 楼
: 还有这么胡说八道的。把我的财产没收,即然没人保护私有财产谁会创造财产。当然财富过于集中也是伤害社会整体利益所以就要政府通过税收来进行财富转移,也不一定就是均分给别人。投资教育,改善基础设施等增加社会福利。
灯塔路
26 楼
说到“经济” 地球人类的一切恶性恶劣问题的根源 都是因为 舍本逐末走火入魔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这不是“人类经济” “人类经济”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 人类第一任务就是 消灭邪恶资本 消灭邪恶资本主义 消灭邪恶资本主义经济 任重道远 1000年
V
VBO
27 楼
死亡率那么低,有什么好怕的。应该把测试都取消
b
boey
28 楼
白澳。。。。。
j
jeffinvade
29 楼
: 2021年第四季度美国GDP实际增长7.0%, 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实际增长4.0%, 两个都是刨去通胀的实际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