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VID-19 pandemic was first identified in Wuhan, China in December 2019. However, it's believed that the virus was transmitted to humans from animals before it began to spread person-to-person. The exact origin of the virus remains the subject of ongoing investigation, and it is still unclear exactly where and how it originated. [1评]
这是合成的图片吧,你们真的要去chat.openai.com去问,不要被带节奏,那个icon和文字太不自然了,P的太明显
这是气球问题的回答
China has the capability to shoot down balloons, just like any other country with an advanced military. However, the decision to do so would depend on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purpose of the balloon, the location, and any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or laws that may be in place. It'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use of military force should always be a last resort, and every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resolve conflicts through diplomatic means.
最近,由美国微软OpenAI开发的一款名为ChatGPT的AI聊天机器人火了。和以往的AI语音工具不同,ChatGPT仅需要依靠用户提供的少量素材,就能够回答用户所提出的相关问题。甚至不少新闻从业者发现,仅靠少量的新闻素材,ChatGPT也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出质量相当不错的新闻报道。短时间内,ChatGPT在内容创作领域掀起了一场剧烈的风暴。
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美国的这款ChatGPT好像并不是非常的“人工智能”。在面对某些问题时,ChatGPT会给出非常具有“美式双标”特色的答案。比如,当询问ChatGPT中国的民用气球飘到美国时,美国可不可以将其击落?ChatGPT的回答是“可以”。而当询问ChatGPT美国的民用气球飘到中国时,中国能否将其击落时,ChatGPT的回答则变成了“不可以”。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当询问ChatGPT新冠病毒是否起源于日本时,ChatGPT的回答是“不是”。将询问对象从日本换成美国,ChatGPT的回答仍然是否定的。但是将询问对象换成中国后,ChatGPT却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很明显,ChatGPT的回答是存在人工介入的,这种“夹带私货”的行为,实际上已经属于美国对华感知战的一部分了。
舆论战可能很多人听说过,感知作战听到的人就比较少了。所谓的感知作战,就是通过制造大量的似是而非的信息污染垃圾,对对手的感知造成影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乌军事冲突初期,俄方在互联网上发布的诸如俄军开始登陆乌克兰敖德萨、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已经被包围等消息确实对乌克兰方面的行动造成了相当部分的阻碍。
而美国此次推出的ChatGPT将会把感知战的烈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ChatGPT有可能会彻底颠覆现有的感知战态势。也就是借助民用商品的外衣进行伪装,在潜移默化之间,将自己想要灌输给对方的信息、观点传递过去。如果是在战时,则可以直接炮制大量的虚假信息来扰乱对方的行动。
想要搞清楚ChatGPT是怎么成为美国对华感知战手段的,就需要了解ChatGPT的运行流程。不少军事迷对于“人在回路”这个词还是比较熟悉的,比如中国的AKD-63空地导弹就具备“人在回路”功能。即使导弹已经发射出去了,操作人员也能够根据需要对导弹进行操纵,并修改相应的目标参数,甚至让导弹换目标进行攻击。而ChatGPT,实际上也依赖“人在回路”这个逻辑。
ChatGPT首先会存储足够的图片和信息,但是电脑程序是不会识别出这些图片或者信息对于人类来说是意味着什么的,这时候就需要人工进行判断和确定。这个环节就是所谓的“human in the loop”(人在回路)。
比如,ChatGPT就需要对1750亿个参数进行确定,当然,因为计算能力的强大,实际上只有一部分参数或者有标注的信息需要人类来帮助ChatGPT进行判断,告诉ChatGPT“什么是对的”,让ChatGPT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但只要有人的介入,就会带入个人的偏好,“双标”的可能自然也就出现了。其基本逻辑仍然是欧美舆论战的那一套,只不过手段更加隐蔽,更加不容易被人察觉而已。
从目前ChatGPT的实际表现上来看,美国虽然已经开始使用ChatGPT对中国发起感知作战,但是整体幅度还不是很大,试探的意味会更加浓厚一些。毕竟对于美国来说,ChatGPT也是一款全新的产品,也需要对其进行试用才会知道其实际效果如何。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使用ChatGPT进行探路之后,美国未来肯定会使用更多类似ChatGPT的产品发起对华感知战。
目前我国面临着多个方向的外部威胁,东海问题、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中印边境问题都有可能引来美国的介入和捣乱。在和平时期,美国很有可能通过对华感知战引导错误的舆论,尝试影响我国的正常决策和行动。在战时情况下,除了对我国合理、合法的军事行动进行抹黑外,还有可能通过制造大量的假信息,试图对我国的正常军事行动产生破坏和干扰。
所以,在感知战这方面,我们绝对不能输。
想要赢得对美感知作战的胜利,我们主要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就是“先声夺人”,抢在美国前面公布相关信息,避免有人被美方发布的假消息牵着鼻子走。想要完成这一点,就需要构建起属于我们的强有力的对外发声平台,让目标人群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我们发出的正确信息。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出我们自己的ChatGPT,让世界上的其他人也能够听得到我们发出的声音。这需要我国的相关AI企业掌握相关的AI核心数据,在AI领域获得技术性的突破才可以。
其次,是加强对假消息的管控。这一部分内容也可以再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辟谣”,在假消息出现后的第一时间对其做出反应,缩小谣言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次,就是加强对相关媒体平台的管控。如果ChatGPT这类软件被发现不断在进行感知作战,那么就直接将其下架处理。
想要完成这一点,就需要对披着各种民用外衣的美国感知战软件进行有效识别。不过这个工作的难度并不算太低,只要发现有违规的情况,在第一时间就对其进行处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