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加拿大癌症患者的悲歌,死神总比病床先到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1月17日 3点25分 PT
  返回列表
72928 阅读
42 评论
北美报告

这不是一个,或几个病患的故事。

今年6月,住在BC省盐泉岛(Salt Spring Island)的一名 70 多岁退休农民被诊断出患有胆管癌(bile duct cancer),在被检出胆管癌时,其实他还算健康,且在社区中非常活跃。

图源:Pixabay

在家庭医生安排他与维多利亚的一个肿瘤专科医生咨询时,这位长者还能继续在他的花园工作。

但见肿瘤专科医生的轮候时间竟然长达3个月,等轮到他与肿瘤专科医生咨询的那天,他已卧床不起,癌细胞转移到全身,身体已虚弱得无法前往治疗。

遗憾的是,在他与肿瘤科医生会面后,守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临终医疗协助”(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简称MAiD)。

也就是说,医生已判定他没有活命机会了。

这位退休农民的家庭医生 Christopher Applewhaite回忆说,如果他在6月确诊胆管癌,癌细胞还没扩散时,就能立刻获得有效治疗,会有更大的存活机会!

医生走人,病人轮候时间长

图源:The Global and Mail

环球邮报(The Global and Mail)以“BC有些癌症患者在第一次就诊前,就被冗长的轮候时间拖死”(Lengthy wait times have some B.C. cancer patients dying before their first consultations)为题做了篇报道,直指BC省对待癌症患者的拖沓,不但让患者枉送性命,也让医生对癌症治疗系统失去信心。

图源:The Global and Mail

令BC省民忧心的则是,自 2020 年初以来,已有 18 名医学和放射肿瘤学家离开了省级癌症机构 (BC Cancer)。

一些人告诉媒体,这些专家离开是因为他们觉得无法再提供良好的护理工作。

专家的缺乏,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一些癌末患者,在无法忍受癌症带来的痛苦时,只能求助MAiD(临终关怀)。

有调查发现,BC省的一些癌症患者必须等待数月才能开始治疗。注意,是“开始”治疗。

根据环球邮报前一阵子的一份报道,BC省癌症病患在被家庭医生转介到肿瘤专科医生的两周时间内,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成功见到专科医生。看看安省,同样的情况,大约 75% 的癌症患者在两周内就得到了进一步诊治。

医者父母心,作为医生,一旦无法让病人得到最快最好的诊治,往往会成为心中的遗憾,相比之下,BC 省癌症医生的压力、倦怠和消极情绪的发生率是全国医生之最。

有癌症医护人员指出,今天BC癌症的问题,根源自2000年代的省府,他们更换了一批癌症管理局(Cancer Authority)的领导层,但问题是,那个时候BC省癌症管理局高层,却未能预期到未来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问题的严重,会让癌症病例激增,而在癌症治疗系统上做变革。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病人被轮候时间“拖”死, Christopher Applewhaite表示,冗长的等候时间,真的会给患者带来“非常非常严重”(very, very significant)的精神痛苦。

他说:“我看过太多例子,那位退休农民只是其一,想起来真让人心碎。不应该这样啊!”

Amy Tan(图源:The Global and Mail)

维多利亚缓和治疗(palliative care)工作者Amy Tan说,数月的等待意味着本来可以得到很好诊治的癌症患,陷入了痛苦,她见过年仅 40 岁的患者在第一次就诊前就被“拖”死的个案。

在疫情期间,Amy Tan对待癌症患者,有八成时间是在帮他们要不要接受临终(end-of-life )治疗的决定,但随着轮候时间越来越长,他们能获得帮助病患做决定的信息越来越少。

她说:“现在我们只能给止痛药,处理一些症状,这是最简单的部分;至于其他,我们什么也帮不了。”

你在轮候,癌细胞在扩散

UBC妇科肿瘤学系主任兼 BC Cancer 妇科肿瘤学发言人 Sarah Finlayson也感受到了轮候时间增加的压力。

从 4 月到 6 月,在BC省大部分地区,只有 4.7% 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够在诊断后 8 周的目标时间内接受手术。只有 3.9% 的 1 级和 2 级肿瘤患者可以在转诊后 6 周的目标时间内接受手术,而 3 级肿瘤患者无法在转诊后 4 周的目标时间内接受手术。

更高级别的癌症生长更快,更容易扩散。也就是说,即使是癌末,想在一个月内得到手术,几乎不可能。

这还只是转诊,如果算上做各种检查还要等待的时间,说BC癌症病患被轮候时间“拖”死,并不夸张。

图源:Pixabay

UBC放射学系专门从事乳腺成像的临床教授Paula Gordon表示,有的癌症发展非常快,她以女性常见的乳癌为例指出,“对于那些患有快速增长的癌症的妇女来说,如果她们在乳房中发现了一个肿块,那么做所有检查所需的时间可能会使她在等待的过程中癌细胞不断增长,甚至可能扩散到淋巴结和身体的其他部位。”

我们常见的广告词,癌症不可怕,愈早发现愈容易治疗,但在BC省,就算你早早就发现罹癌,也没什么用,因为,轮候时间就能让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有足够的时间变异及扩散。

诚如Sarah Finlayson所言,这些等待时间会导致癌症进展甚至无法治愈。等到轮到了,可以诊治了,患者已成为亲友面前早已凋零的纪念花朵,在风中痛苦地飘荡。

医疗危机,盼更多癌症医生受聘

维多利亚癌症中心负责人 Kim Nguyen Chi 与肿瘤科工作人员曾与 BC 省卫生厅长狄德安( Adrian Dix )谈及肿瘤科医生的离职情形, Kim Nguyen Chi说,不断增加的等候名单不是医生的错,他理解面对癌病患者无法得到及时诊治的无力感,和给他们造成的道德困扰和焦虑。

不过,狄德安承认 BC Cancer 工作人员的担忧,但表示更大的问题是由于BC省人口不断增长和老龄化,需求不断增加。他说,该省打算通过“更具吸引力”的招聘来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 Kim Nguyen Chi 正在为BC Cancer 积极招聘更多的癌症专业医生。

狄德安说:“我们预计会增加 50% 到 75%,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癌症专业护士、更多的肿瘤学家和对癌症治疗系统的更多支持,我们现在正面临挑战,但我们会解决它。”

BC省的癌症研究和治疗属世界顶尖,但因为一个轮候问题,就可能将BC的癌症治疗水平打趴。

我们真的期待,有更多癌症专业医生,投入BC省的癌症医疗工作。

我们希望,这不再是一群患者面临的问题。

我们希望,在亲友进入花海之前,我们已经用最快的速度,用尽了各种办法去帮助过他们。

这是他们的尊严,也是我们的尊严,是这个社会基本的体面。

信源:

https://www.theglobeandmail.com/canada/british-columbia/article-cancer-patients-treatment-wait-times/

https://canadatoday.news/ca/long-waits-have-resulted-in-some-bc-cancer-patients-dying-before-their-first-consultations-150040/

X
XXyourOO
1 楼
加拿大这是在实行“低端人口清除计划”呢。 给大家推荐恐怖血腥系列电影《人类清除计划》系列,其中第一部和第五部最好看!
夜半寒山
2 楼
哎,加拿大的医疗一言难尽。比中国好的地方是免费,不好的地方是等,什么事等约到专科医生都要几个月。
曾祖爷爷
3 楼
如果加拿大看病收费,搞到高价看病,贵到一般人根本看不起,那不等又有什么用呢?喜欢自己花钱看病的人可以来美国看病啊😁。美国的私立医院随时开门。 [1评]
夜半寒山
4 楼
为什么看病收费就等于高价看病? [1评]
j
jinzhiyuepao1
5 楼
有些病等一下其实无妨,但有些病真的是要争分夺秒,像癌症这样的,哪怕耽搁一周都有可能把痊愈的机会白白浪费掉。
曾祖爷爷
6 楼
如果市场放开,加拿大自费看病的费用标准对标的就是美国医疗市场的薪资费用。 这两个地区的医疗人才,医疗物资都是在同一个大市场里争夺。很多人又不想花钱,又不想等,还有这种好事,呵呵。人家美国的私立医院早把你的人挖走了。
m
mrp
7 楼
都免费医疗了,还好意思BB?!
曾祖爷爷
8 楼
如果看不穿,卖房子卖地,来美国治。如果看穿了,人固有一死,就潇洒一下,大麻没尝过?尝。东南亚的花姑娘没尝过?尝。 反正最终都是尘归尘,土归土。 [1评]
D
DDT666
9 楼
国外的医疗拖延问题的确是头疼的很。我岳父等着做手术,转到专科医生后开始说安排半个月就可以,然后就一直是拖延,改期。中间看了无数次GP,靠各种激素、止疼、消炎药支撑着,过了大半年,催了无数次,总算是完成了。不知道多受了多少罪。 如果是严重的病,拖死了绝对是可能的。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想减少政府养老金支出,让你死了还没话可说。
灯塔路
10 楼
至少有一部分癌症患者 是由于“治疗”而更快死亡 [1评]
s
superspider
11 楼
如果直接市场化就一定是高价。 现代医学中用到的每一样药物,设备都严格品控的,而严格品控就要有成本,更不要说医务人员的工资问题。 药物研发公司难道不需要赚钱?不要付员工工资?就是简单的生理盐水厂家也不是谁都可以拿到资质的。 买回来的设备不需要维护?不要人操作?有些设备本身使用过程中就需要消耗材料或溶剂,比如一台血液分析仪里就要消耗6种溶剂,而补充这些消耗品又得通过原厂和有资质的厂商提供。
f
firework
12 楼
美国是有钱就可以得到最高的医疗,加拿大不是全民免费吗?也有私立医院?100%自费?那还不如美国,平时多交保险费好点了。
f
firework
13 楼
只是有一部分人不吃药就痊愈的。 那医院都关门吧? [1评]
灯塔路
14 楼
: 医生医院医药 对于慢性疾病 没有太多用处
q
qeeee
15 楼
免费医疗其实就是不给治等死
w
wjb2009
16 楼
加拿大美国还有安息病房,就是躺平了
f
frank1818
17 楼
我一直认为五分的智商不如五毛,五分一直吹嘘加拿大的免费医疗制度。
w
wjb2009
18 楼
像李勇那样,人财两空
巧克力258
19 楼
: 谣言你也信, 普通病预约是要等, 这种病从来都是最优先的,绝对不可能拖延那么久, 如果缺乏床位, 医生会帮忙找其他医院的, 我在西奈山医院.
q
qqworker
20 楼
医疗始终属于稀缺的资源 免费最终是最贵的,因为轮不到你拿资源 如果全私立,这个价钱会高过天 所以政府大量投资公立医院,压缩治疗病程,尽可能多的接纳病人,提高医保的利用率才是正道。 当时老娘术后第三天,就被医生要求出院,还没办好出院手续,床头的电子液晶屏已经改名字了。当时我觉得很愤怒,但是后来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在医院待很长的时间,别的病人得到救治的时间可能就短了。 中国的医疗体制对医生来说很不友好,累个半死。病人更加不友好,医院挤满病人看病五分钟,而且不交押金不给治疗。 但是吧,这也许是最快的方式能看到医生的办法了。
那就好好生活
21 楼
这样的在中国,大多数都治得好。这很多都算不上 terminal cancer。
g
greyviewer
22 楼
这是大部分发达西方国家象加,澳,欧,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既有系统问题更是个人问题,系统提供医疗保障,但你必须期待难以及时提供免费的治疗,个人购买医疗保险可以及时弥补这种免费医疗的延迟,而且保险完成在一般家庭可承受的范围。类似上述病例,如果有自己医疗保险,几天就可以入院手术。 如果个人只想依赖纳税人的免费医疗,那一定有些风险。 以此抨击西方医疗体制(非美国),证明中国体制,那可能太可笑了。 [1评]
其实早知道
23 楼
鬼才信,这是故意黑加拿大吗??我的美女移民经纪可不是这么说的 中共国的大外宣真是太可恨了 气的我都想哭~~
陷疯稻谷
24 楼
有钱人可以飞去美国中国看病啊,选择多了去了,钱不够的就等呗,等死就死了呗
曾祖爷爷
25 楼
: 很多人一辈子活得战战兢兢,为了多活几年,砸锅卖铁,零件切个七零八落。有人全日制卧床变成活死人,有人挂个粪袋臭气熏天。切了,复发,再切,再复发。切无可切,各种化疗上。钱如流水般的花。终了什么都没剩下。 活明白的人会知道人都是要走的,过程爽利些,人少受罪就好。没尝试过以前不敢的,那就走前去试一下。都快癌末了,还怕个什么😁?
夜半寒山
26 楼
你说在加拿大半月板桶柄状撕裂手术要等多久?
夜半寒山
27 楼
中国问题是钱的问题。一病毁全家。 加拿大的问题是家庭医生转到专科医生是个漫长等待的过程。 [1评]
C
CASTAR
28 楼
要治几十万上百万了 也就是图个心安 基本都没得治 [1评]
夜半寒山
29 楼
不单单是癌症。还有其它的一般手术。
一氓
30 楼
一确诊立即去中国做手术,做完手术再回加拿大做放疗和化疗
说ji句
31 楼
不必然,要看具体情况。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门诊待遇为一级及以下医院起付线100元,报销比例55%,二、三级医院起付线550元,封顶线自2021年1月1日起调整为4500元;住院起付线根据人员类别和就医的医疗机构级别分别为150元至1300元,报销比例为一级医院80%、二级医院78%、三级医院75%。报销封顶线25万元。就多数家庭而言,一般还不至于“一病毁全家”。
说ji句
32 楼
同意[6楼],加拿大美其名曰的全民医保真不咋地,非常低效,看病难非常严重!小病耽误成大病,延误治疗时间致死的例子时空见惯。
t
threefinger
33 楼
都是中文频道,为那些死前都不知道医院病床是黑是白的你的同胞痛一下心吧,搞不好也是你以后的写照。
f
firework
34 楼
中国医生的确待遇太差了,但是病人已经在这个经济条件下,得到最好的治疗了。 相比发达国家的加拿大有让你回去坐等癌症扩散,而中国绝对不会,明显比加拿大强多了。如果中国能够人均在医疗上,花跟加拿大一样的钱,医疗水平,看病难问题,还会改善很多。
e
execom
35 楼
: 好像免费医疗基本都在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