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还年轻,但可以让国家放心!”
“关注自我、特立独行”,
00后一度被贴上各种标签。
而此时此刻,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
1
传承
#30后到00后的抗疫战士#
84岁再战疫情的钟南山、
73岁奔波一线的李兰娟.....
危难面前,
每一代中国人都在行动,
还有许许多多的00后!
2000年4月出生的刘家怡,是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中医院的一名护士。面对采访,她眼含泪水:“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
2月9日,
她随广东医疗队驰援湖北,
一直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工作。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刘家怡此次报名去武汉“先斩后奏”,直到出发前才告诉父母。
她的任务是帮离开方舱的医护人员脱防护服,把好感染风险的重要防线。她说:“我要守好这一关,让大家安全走出这个舱。”
这场举国战“疫”,
00后,没有缺席。
2
成长
#90后00后占援鄂医护的三分之一#
据统计,支援湖北医疗队中的
90后、00后人数达到12000人左右,
差不多是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
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我特此向院党组请求,
愿为战胜疫情,主动前往一线。”
陈玉婷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
刚满20岁,
在家里还是“小宝贝”,
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
作为护士的她,
一夜长大。
踏上征途时,
她的言语铿锵有力:
“医护人员现在就是战士,
我们一定能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
平安回来!”
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已长成我们的骄傲和希望。
3
担当
#00后已到达防疫战场#
作为学校高水平击剑队的运动员,
这位“击剑王子”多才多艺;
而疫情暴发后,
他变成一名生产线工人,起早贪黑。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余森乐,
今年刚刚18岁。
放假回家的他看到了朋友圈里
工厂招募志愿者的消息,
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晚上七点到次日早上七点,
一个夜班班次长达12小时,
他要完成5000个口罩的检查、计数,
重复低头、弯腰、填表,
腰酸、腿疼、胳膊疼......
但是他始终没有落荒而逃。
他说,虽然累,但心里很充实!
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
总有一种担当不负青春。
4承诺
#广东首批捐献血浆康复者#
“国家救了我们,我们也要救回更多的人!”
他是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
也是康复出院的治愈者,
同时,他还是一个积极捐献血浆的无私青年。
他是广东省第一个捐献血浆的康复者——
19岁大学生小陈,
在住院期间得知血浆疗法,
他专门手写了一份捐献血浆承诺书。
2月14日,
已经出院12天的小陈来到医院履行承诺。
热血少年,少年的热血。
我们已听见00后的誓言。
5选择#15岁少年国外独自背回1.5万只口罩#
“舅舅,让我来吧。我坐飞机运回中国去。”为了运送口罩,15岁少年上演了一出“千里走单骑”。
疫情突袭,打断了赵珺延在印尼过寒假的美好计划。舅舅心系祖国,仅用两天时间,就在印尼收购了1.5万只口罩,准备捐给家乡。
可是运费极其昂贵,最好是有人坐飞机带回国内。当时中国疫情严重,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
正一筹莫展之际,赵珺延主动提出自己上!他只身一人,从印尼背回1.5万只口罩,全部捐给了浙江温州苍南人民医院。
面对妈妈的担心,他说:“妈妈,我已经是中学生了,我是中国人,这个困难时刻,尽我所能为国家出力,为家乡做点事,义不容辞。”
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15岁,正是背负希望的年纪。
6
坚守
#火神山执勤武警下哨后的笑脸#
2月2日,
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军队,
由武警湖北总队机动支队官兵负责执勤,
24小时守卫医院。
由于岗位特殊,
他们必须身着防护服才能上勤,
脸上被压出了道道痕迹。
但摘下口罩瞬间,
战士们稚嫩淳朴的笑容令人感动。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
只是一群孩子换上一身衣服,
学着前辈的样子守护大家。
7责任#武汉一确诊大学生硬核自我隔离38天#
“感染后有潜伏期,
途中要接触很多人,
防护好,对自己、对他人都好。”
春节前夕,
武汉大三学生郭岳,
从武汉回河北黄骅老家,
当时并未有明显症状的他
害怕自己已经携带病毒,
于是在回家的途中“全副武装”。
回家后,为了防止感染,
他把自己隔离在卧室,
吃饭、学习都在小小的卧室里进行。
出现咳嗽情况后,
他迅速联系社区人员紧急送医,
虽然最终确诊为新冠患者,
但整整39天,
他未曾感染一人。
康复出院后,
郭岳得知有一名患者血型与其匹配,
他毫不犹豫地前往医院捐献血浆。
面对抗击疫情这场大考,
他们肩负责任,交出高分答卷。
8坚强#高三女孩方舱医院内备战高考#
“她真的很厉害,来这里十天了,每天都在坚持学习,我们都很关心她,希望她马上康复。”这是护士陈晓芸对黄玉婷的评价。
在喧闹之中,一位女孩安静地坐在小书桌旁,边看平板电脑,边在笔记本上写着单词,一旁的桌面上摆满了书籍。
17岁女孩名叫黄玉婷,
是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的高三学生,
因为是轻症,
她被收治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来医院的时候,
除了生活用品,她还背了一大包的复习资料。
“与病魔作斗争,也是蜕变成长的机会。困难是暂时的,我相信我能赢!面对高考,我也要全力以赴!”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闪光,你认真学习的样子真好看!
9无私
#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
“ 哥们,挺住,我把我的外公还有妈妈都借给你了!”
16岁武汉女孩陈琪方,妈妈和外公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她给所有患者写了一封信。
外公和妈妈的坚强与勇敢给了琪方信心。她也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带给更多人温暖。
▲上下滑动查看陈琪方的信
见证了生离死别,他们已明白该捍卫什么。
10奉献#这个冬天突然长大的小孩#
徐卓立
“相信冬天一定会过去,
春天一定会到来!”
在得知父亲承接了武汉雷神山医院的
部分安装工程后,
19岁的长安大学大一学生徐卓立
跟着父亲投身施工一线。
在6天的时间里,
他每天平均工作十五六个小时。
定位、搬运、拆包、安装……
每一项工作都艰巨而重大。
连夜作战已是工作常态,
“一咬牙,一跺脚,也便坚持下来了。”
工作结束回到家后,
徐卓立获得了一家企业
奖励的一万元奖金,
他表示要捐给有需要的人!
视频来源:长安大学
佘金燚
“麻烦停车,检查一下体温”
“阿姨,这边来看看出入证”
佘金燚,2018年南充高考文科冠军,
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现在,他是一名“社区工作者”。
一个红袖套,一把体温枪,一部相机,
两份登记表就是他的行装。早上8点到晚上6点,有时甚至到深夜。
在四川南充北城街道的街巷小区,只要是社区工作人员出现的地方,佘金燚都会及时出现。
崔众博、崔馨月
“现在我们又能在一起了,
来做些大学生应该做的事。”
弟弟崔众博
吉林的姐弟俩——崔众博、崔馨月,生于2000年,目前都在读大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们作为志愿者,出现在小区和重要路口。
“棉衣、手套、帽子什么的都扛不住风,寒冷能把人冻透。”但一年中不常见面的姐弟俩,
很享受“腻”在一起的日子。
姐姐崔馨月
抵御病毒,守护家园。他们是这个冬天突然长大的小孩。
11
2月15日,武汉00后谢小玉
穿上了鲜艳的红马甲。
她的任务是到30号楼栋,
为200户居民买菜买药。
生活物资配送点,位于社区最南端;
30号楼栋,位于社区最北端。
二者之间的距离,接近300米,
跑两个来回,就超过了1公里。
这名最年轻的志愿者,
担起了社区路程最远的配送线。
3月10日,
总书记在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
在东湖新城社区座谈时,
为谢小玉当场点赞。
3月15日,
总书记回信勉励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
是堪当大任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
这,就是00后!
“虽然我们还年轻,但可以让国家放心!”
“关注自我、特立独行”,
00后一度被贴上各种标签。
而此时此刻,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
1
传承
#30后到00后的抗疫战士#
84岁再战疫情的钟南山、
73岁奔波一线的李兰娟.....
危难面前,
每一代中国人都在行动,
还有许许多多的00后!
2000年4月出生的刘家怡,是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中医院的一名护士。面对采访,她眼含泪水:“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
2月9日,
她随广东医疗队驰援湖北,
一直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工作。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刘家怡此次报名去武汉“先斩后奏”,直到出发前才告诉父母。
她的任务是帮离开方舱的医护人员脱防护服,把好感染风险的重要防线。她说:“我要守好这一关,让大家安全走出这个舱。”
这场举国战“疫”,
00后,没有缺席。
2
成长
#90后00后占援鄂医护的三分之一#
据统计,支援湖北医疗队中的
90后、00后人数达到12000人左右,
差不多是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
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我特此向院党组请求,
愿为战胜疫情,主动前往一线。”
陈玉婷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
刚满20岁,
在家里还是“小宝贝”,
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
作为护士的她,
一夜长大。
踏上征途时,
她的言语铿锵有力:
“医护人员现在就是战士,
我们一定能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
平安回来!”
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已长成我们的骄傲和希望。
3
担当
#00后已到达防疫战场#
作为学校高水平击剑队的运动员,
这位“击剑王子”多才多艺;
而疫情暴发后,
他变成一名生产线工人,起早贪黑。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余森乐,
今年刚刚18岁。
放假回家的他看到了朋友圈里
工厂招募志愿者的消息,
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晚上七点到次日早上七点,
一个夜班班次长达12小时,
他要完成5000个口罩的检查、计数,
重复低头、弯腰、填表,
腰酸、腿疼、胳膊疼......
但是他始终没有落荒而逃。
他说,虽然累,但心里很充实!
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
总有一种担当不负青春。
4承诺
#广东首批捐献血浆康复者#
“国家救了我们,我们也要救回更多的人!”
他是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
也是康复出院的治愈者,
同时,他还是一个积极捐献血浆的无私青年。
他是广东省第一个捐献血浆的康复者——
19岁大学生小陈,
在住院期间得知血浆疗法,
他专门手写了一份捐献血浆承诺书。
2月14日,
已经出院12天的小陈来到医院履行承诺。
热血少年,少年的热血。
我们已听见00后的誓言。
5选择#15岁少年国外独自背回1.5万只口罩#
“舅舅,让我来吧。我坐飞机运回中国去。”为了运送口罩,15岁少年上演了一出“千里走单骑”。
疫情突袭,打断了赵珺延在印尼过寒假的美好计划。舅舅心系祖国,仅用两天时间,就在印尼收购了1.5万只口罩,准备捐给家乡。
可是运费极其昂贵,最好是有人坐飞机带回国内。当时中国疫情严重,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
正一筹莫展之际,赵珺延主动提出自己上!他只身一人,从印尼背回1.5万只口罩,全部捐给了浙江温州苍南人民医院。
面对妈妈的担心,他说:“妈妈,我已经是中学生了,我是中国人,这个困难时刻,尽我所能为国家出力,为家乡做点事,义不容辞。”
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15岁,正是背负希望的年纪。
6
坚守
#火神山执勤武警下哨后的笑脸#
2月2日,
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军队,
由武警湖北总队机动支队官兵负责执勤,
24小时守卫医院。
由于岗位特殊,
他们必须身着防护服才能上勤,
脸上被压出了道道痕迹。
但摘下口罩瞬间,
战士们稚嫩淳朴的笑容令人感动。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
只是一群孩子换上一身衣服,
学着前辈的样子守护大家。
7责任#武汉一确诊大学生硬核自我隔离38天#
“感染后有潜伏期,
途中要接触很多人,
防护好,对自己、对他人都好。”
春节前夕,
武汉大三学生郭岳,
从武汉回河北黄骅老家,
当时并未有明显症状的他
害怕自己已经携带病毒,
于是在回家的途中“全副武装”。
回家后,为了防止感染,
他把自己隔离在卧室,
吃饭、学习都在小小的卧室里进行。
出现咳嗽情况后,
他迅速联系社区人员紧急送医,
虽然最终确诊为新冠患者,
但整整39天,
他未曾感染一人。
康复出院后,
郭岳得知有一名患者血型与其匹配,
他毫不犹豫地前往医院捐献血浆。
面对抗击疫情这场大考,
他们肩负责任,交出高分答卷。
8坚强#高三女孩方舱医院内备战高考#
“她真的很厉害,来这里十天了,每天都在坚持学习,我们都很关心她,希望她马上康复。”这是护士陈晓芸对黄玉婷的评价。
在喧闹之中,一位女孩安静地坐在小书桌旁,边看平板电脑,边在笔记本上写着单词,一旁的桌面上摆满了书籍。
17岁女孩名叫黄玉婷,
是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的高三学生,
因为是轻症,
她被收治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来医院的时候,
除了生活用品,她还背了一大包的复习资料。
“与病魔作斗争,也是蜕变成长的机会。困难是暂时的,我相信我能赢!面对高考,我也要全力以赴!”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闪光,你认真学习的样子真好看!
9无私
#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
“ 哥们,挺住,我把我的外公还有妈妈都借给你了!”
16岁武汉女孩陈琪方,妈妈和外公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她给所有患者写了一封信。
外公和妈妈的坚强与勇敢给了琪方信心。她也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带给更多人温暖。
▲上下滑动查看陈琪方的信
见证了生离死别,他们已明白该捍卫什么。
10奉献#这个冬天突然长大的小孩#
徐卓立
“相信冬天一定会过去,
春天一定会到来!”
在得知父亲承接了武汉雷神山医院的
部分安装工程后,
19岁的长安大学大一学生徐卓立
跟着父亲投身施工一线。
在6天的时间里,
他每天平均工作十五六个小时。
定位、搬运、拆包、安装……
每一项工作都艰巨而重大。
连夜作战已是工作常态,
“一咬牙,一跺脚,也便坚持下来了。”
工作结束回到家后,
徐卓立获得了一家企业
奖励的一万元奖金,
他表示要捐给有需要的人!
视频来源:长安大学
佘金燚
“麻烦停车,检查一下体温”
“阿姨,这边来看看出入证”
佘金燚,2018年南充高考文科冠军,
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现在,他是一名“社区工作者”。
一个红袖套,一把体温枪,一部相机,
两份登记表就是他的行装。早上8点到晚上6点,有时甚至到深夜。
在四川南充北城街道的街巷小区,只要是社区工作人员出现的地方,佘金燚都会及时出现。
崔众博、崔馨月
“现在我们又能在一起了,
来做些大学生应该做的事。”
弟弟崔众博
吉林的姐弟俩——崔众博、崔馨月,生于2000年,目前都在读大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们作为志愿者,出现在小区和重要路口。
“棉衣、手套、帽子什么的都扛不住风,寒冷能把人冻透。”但一年中不常见面的姐弟俩,
很享受“腻”在一起的日子。
姐姐崔馨月
抵御病毒,守护家园。他们是这个冬天突然长大的小孩。
11
2月15日,武汉00后谢小玉
穿上了鲜艳的红马甲。
她的任务是到30号楼栋,
为200户居民买菜买药。
生活物资配送点,位于社区最南端;
30号楼栋,位于社区最北端。
二者之间的距离,接近300米,
跑两个来回,就超过了1公里。
这名最年轻的志愿者,
担起了社区路程最远的配送线。
3月10日,
总书记在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
在东湖新城社区座谈时,
为谢小玉当场点赞。
3月15日,
总书记回信勉励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
是堪当大任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
这,就是0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