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统蔡英文资料图片 网络图片
台北特约记者 陈民峰
继惠台31项措施后,中国政府今天再度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26条,标榜「提供与中国民众同等待遇」,甚至台胞在全球遭遇紧急危难时,中国使领馆将提供协助与保护。不过台湾蔡英文政府并不领情,陆委会和外交部都炮轰,说26条措施是胁迫台湾接受其一国两制主张的两面手法。
26条措施的重点包括,台湾企业可同等参与中国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同等享受融资、贸易救济、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便利、标准制订等政策。至于台湾民众个人方面,中国将在以下各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包括领事保护、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讯资费、购房资格、文化体育、职称评审、和分类招考等。
台湾陆委会随即发布三点声明,一、这是在去年「对台31项措施」基础上延伸扩大、变换花样、包装宣传,相关内容不改「名为惠台、实则利中」本质,更夹带进行「一国两制」的政治操作。这是「习五条」后,北京当局对台政军施压、威吓胁迫台湾接受其「一国两制」主张的「两面手法」,其「拉打两手」人尽皆知,难以拉近两岸距离。
二,北京只是在掩饰去年「31项措施」执行不彰的事实,也反映中国大陆经济下行压力及各部门间协调限制,实施成效言过其实,完全禁不起检验;更反映这段期间以来台湾人民拒绝「一国两制」、不认同中共统战分化的结果。中共企图透过融台促统政策措施、拉拢台湾,意图分化台湾内部,更证明企图介入影响台湾选举。
三,去年以来政府已持续追踪评估「31项措施」,及推动「壮大台湾」相关策略、优化台湾整体环境,并关注后续中共作为对台影响,提醒国人两岸制度差异,及前往大陆应注意可能风险。对于今天中共推出的相关同等待遇,政府相关单位仍将严肃看待,并进一步评估及妥慎应处;呼吁中共官方具体落实对台商等台湾民众的投资与生活具体保障。
另「对台26条措施」第14条规定「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关于这一点,台湾外交部发布声明指出,台湾是主权国家,政府对国民行使领事权与中国无涉,不需要也不会委托中国政府代为行使。
台湾外交部说,这只不过是在推销「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目的是最终并吞台湾,政府已多次清楚说明,拒绝一国两制就是台湾共识,中国政府假意惠台,不会得逞。
国民党发布声明指出,乐见26项措施涵盖了台湾企业与人民同等参与的服务及便利措施,但若其中有任何矮化中华民国主权的作法,则一定坚决反对。国民党希望两岸双方彼此都以民生为重,不要因一时的选举考虑,伤害两岸人民的权利与利益。
国民党表示,为保障两岸企业与人民的相互权益,双方应透过授权的管道积极沟通、对话。国民党郑重承诺:2020重新执政后,必定尽快恢复两岸两会制度化的协商机制,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保障两岸人民及企业的福祉和权益。
中国大陆11月4日宣布对台26条措施,涉及"为台湾企业”以及"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台湾总统府发言人表示,这实际上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行动方案,分化台湾社会,扰乱台湾人心。在香港持续动荡之际,大陆推出新的对台措施用意几何,会有何“成效”?台湾政界和学者对此做出解读。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大陆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4日宣布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26条,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这26项措施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13条措施,包括台资企业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同等享受融资、贸易救济、出口信用保险等,鼓励地方为台资企业增加投资提供政策支持,对台湾输入大陆商品快速验放以及支持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建设等。另外13条涉及"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包括"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以及在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资费、购房资格、文化体育、职称评审、分类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的措施。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行动方案?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总统府发言人丁允恭对此表示,两岸应正向交流、对等互惠,而不应名为惠台,实为锁台。他说,此"26条措施",实际上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行动方案,中国意图以此框架台湾,也损害台湾人民实质利益。他还表示,不管是31项也号,26项也罢,从过去的实证检验,其所宣称的效益有限,并未为台湾人民带来真正实益,只是成为分化台湾社会、扰乱台湾人心、干预台湾民主选举进行的政治手段。他同时以中国打压台湾外交发展以及在重要的国际赛事打压台湾为例指出,"称此为惠台,益显其虚假与讽刺。"
台湾执政党民进党4日表示,"在台湾选前释放出这26条措施,是中共的司马昭之心,连国中生都不会上当。"民进党还称,"2018年台商年赴中投资较2017年同期减少8.2%;赴中国工作和求学的台湾民众也在逐年衰退。"此外,"殷鉴香港的一国两制现况,对于香港政府听命中国,不断对人民暴力相向感到怵目惊心,完全无法接受,也不容许中国复制这样的命运在台湾人身上。"
在野党国民党则回应说,只要是有助于提升人民福祉、企业权益,且不影响"国家安全"的两岸政策,相信社会各界都会表达欢迎,但若矮化中华民国主权,一定会坚决反对。
香港的警示
8月中旬,在台港人和台湾民众一起在台北举行支持香港的集会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严震生认为,大陆现在推出这些措施也是希望香港问题不会影响台湾人对大陆的观感,但是,"在有了香港的事情之后",这些政策对一般的台湾民众并不会有什么吸引力。他说:
"台湾还是在乎自由民主。我们看到最新的一个民调,宁可牺牲经济也要自由民主的比例比较高。台湾人受到香港抗争的影响,认为主权、自由人权比经济发展更重要。因此,惠台政策虽然会不断做,但台湾会觉得这是两面手法,台湾的邦交国在不断流失,也没有机会参加更多的国际组织。不过,这些政策也会影响到台商在未来的投资和整体布局,不会轻易离开大陆这个市场。对我们想要台商回流,还是会有一些冲击。"严震生也指出,大陆方面的一些让利政策,对台湾不仇中的高端人才和有创意的年轻人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近日,台湾媒体援引台湾经济部报道称,欢迎台商回台投资方案已吸引151家台商响应,累计投资金额为新台币6236亿元台币,台商回流今年可望突破7000亿元,并朝着8000亿元迈进。
台北前副市长,现台湾市立大学社会学副教授丁庭宇表示,虽然他对以上数字有所怀疑,但香港目前的动荡对台湾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说:"从客观形式讲,香港不是台湾,台湾有台湾海峡,有中华民国头衔,有国军,有美日等的支持,但香港97年回归后20多年就发生这么大的动荡,一般的台湾人都感觉吓坏了。如果香港被镇压,对台湾在大陆的投资人也会产生影响。"
台湾外交部:台湾政府领事权与中国无涉
针对中国国台办公布的26措施中的第14条,"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表示,外交部严正声明"中华民国台湾是主权国家,政府对国民行使领事权与中国无涉,不需要也不委托中国政府代为行使。
对此,严震生认为,由于台湾邦交国只有15个,在很多重要国家,比如埃及、伊朗、中亚五国以及东非许多国家甚至连代表处都没有,大陆新政策会让台商在那些地方感到有比较好的保障。丁庭宇认为,在危机情况下,如果大陆领使馆以帮忙的心态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是好事,不是坏事,但并不需要刻意去夸大这个功能。
相关报道:
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在《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基础上,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商中央组织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银保监会、民航局,出台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措施如下。
一、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
1、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建设,可同等参与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建设。
2、台资企业可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大陆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品测试和网络建设。
3、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大陆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和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
4、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投资航空客货运输、通用航空服务,参与符合相关规划的民航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开展咨询、设计、运营维护等业务。
5、台资企业可投资主题公园,可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
6、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台资企业集中地区发起或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
7、鼓励各地根据地方实际,为台资企业增加投资提供政策支持。
8、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向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申请担保融资等服务,可通过股权托管交易机构进行融资。允许台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
9、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依法享受贸易救济和贸易保障措施。
10.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依法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保障出口收汇和降低对外投资风险。
11、对从台湾输入大陆的商品采取快速验放模式,建立有利于规范和发展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管理制度,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稳妥、有序推进台湾输入大陆商品第三方检测结果采信。对来自台湾的符合要求的产品实施风险评估、预检考察、企业注册等管理,推动两岸食品、农产品、消费品安全监管合作。
12、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共同促进两岸标准互联互通。
13.符合条件的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可以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二、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14、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
15、台湾同胞可申请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可申请符合条件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和财政项目。
16、台湾同胞可同等使用交通运输新业态企业提供的交通出行等产品。
17、试点在福建对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胞使用大陆移动电话业务给予资费优惠。
18、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湾同胞在购房资格方面与大陆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19、台湾文创机构、单位或个人可参与大陆文创园区建设营运、参加大陆各类文创赛事、文艺展演展示活动。台湾文艺工作者可进入大陆文艺院团、研究机构工作或研学。
20、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同胞可申报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
21、在大陆高校、科研机构、公立医院、高科技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台湾同胞,符合条件的可同等参加相应系列、级别职称评审,其在台湾地区参与的项目、取得的成果等同等视为专业工作业绩,在台湾地区从事技术工作的年限同等视为专业技术工作年限。
22、台商子女高中毕业后,在大陆获得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可以在大陆参加相关高职院校分类招考。
23、进一步扩大招收台湾学生的院校范围,提高中西部院校和非部属院校比例。
24、台湾学生可持台湾居民居住证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大陆高校同等申请享受各类资助政策。在大陆高校任教、就读的台湾教师和学生可持台湾居民居住证同等申请公派留学资格。
25、欢迎台湾运动员来大陆参加全国性体育比赛和职业联赛,积极为台湾运动员、教练员、专业人员来大陆考察、训练、参赛、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条件,为台湾运动员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提供协助。
26、台湾运动员可以内援身份参加大陆足球、篮球、乒乓球、围棋等职业联赛,符合条件的台湾体育团队、俱乐部亦可参与大陆相关职业联赛。大陆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可向台湾同胞授予运动技术等级证书。欢迎台湾运动员报考大陆体育院校。
台湾总统蔡英文资料图片 网络图片
台北特约记者 陈民峰
继惠台31项措施后,中国政府今天再度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26条,标榜「提供与中国民众同等待遇」,甚至台胞在全球遭遇紧急危难时,中国使领馆将提供协助与保护。不过台湾蔡英文政府并不领情,陆委会和外交部都炮轰,说26条措施是胁迫台湾接受其一国两制主张的两面手法。
26条措施的重点包括,台湾企业可同等参与中国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同等享受融资、贸易救济、出口信用保险、进出口便利、标准制订等政策。至于台湾民众个人方面,中国将在以下各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包括领事保护、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讯资费、购房资格、文化体育、职称评审、和分类招考等。
台湾陆委会随即发布三点声明,一、这是在去年「对台31项措施」基础上延伸扩大、变换花样、包装宣传,相关内容不改「名为惠台、实则利中」本质,更夹带进行「一国两制」的政治操作。这是「习五条」后,北京当局对台政军施压、威吓胁迫台湾接受其「一国两制」主张的「两面手法」,其「拉打两手」人尽皆知,难以拉近两岸距离。
二,北京只是在掩饰去年「31项措施」执行不彰的事实,也反映中国大陆经济下行压力及各部门间协调限制,实施成效言过其实,完全禁不起检验;更反映这段期间以来台湾人民拒绝「一国两制」、不认同中共统战分化的结果。中共企图透过融台促统政策措施、拉拢台湾,意图分化台湾内部,更证明企图介入影响台湾选举。
三,去年以来政府已持续追踪评估「31项措施」,及推动「壮大台湾」相关策略、优化台湾整体环境,并关注后续中共作为对台影响,提醒国人两岸制度差异,及前往大陆应注意可能风险。对于今天中共推出的相关同等待遇,政府相关单位仍将严肃看待,并进一步评估及妥慎应处;呼吁中共官方具体落实对台商等台湾民众的投资与生活具体保障。
另「对台26条措施」第14条规定「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关于这一点,台湾外交部发布声明指出,台湾是主权国家,政府对国民行使领事权与中国无涉,不需要也不会委托中国政府代为行使。
台湾外交部说,这只不过是在推销「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目的是最终并吞台湾,政府已多次清楚说明,拒绝一国两制就是台湾共识,中国政府假意惠台,不会得逞。
国民党发布声明指出,乐见26项措施涵盖了台湾企业与人民同等参与的服务及便利措施,但若其中有任何矮化中华民国主权的作法,则一定坚决反对。国民党希望两岸双方彼此都以民生为重,不要因一时的选举考虑,伤害两岸人民的权利与利益。
国民党表示,为保障两岸企业与人民的相互权益,双方应透过授权的管道积极沟通、对话。国民党郑重承诺:2020重新执政后,必定尽快恢复两岸两会制度化的协商机制,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保障两岸人民及企业的福祉和权益。
中国大陆11月4日宣布对台26条措施,涉及"为台湾企业”以及"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台湾总统府发言人表示,这实际上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行动方案,分化台湾社会,扰乱台湾人心。在香港持续动荡之际,大陆推出新的对台措施用意几何,会有何“成效”?台湾政界和学者对此做出解读。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大陆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4日宣布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26条,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这26项措施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13条措施,包括台资企业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同等享受融资、贸易救济、出口信用保险等,鼓励地方为台资企业增加投资提供政策支持,对台湾输入大陆商品快速验放以及支持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示范点建设等。另外13条涉及"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包括"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以及在农业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资费、购房资格、文化体育、职称评审、分类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的措施。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行动方案?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总统府发言人丁允恭对此表示,两岸应正向交流、对等互惠,而不应名为惠台,实为锁台。他说,此"26条措施",实际上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行动方案,中国意图以此框架台湾,也损害台湾人民实质利益。他还表示,不管是31项也号,26项也罢,从过去的实证检验,其所宣称的效益有限,并未为台湾人民带来真正实益,只是成为分化台湾社会、扰乱台湾人心、干预台湾民主选举进行的政治手段。他同时以中国打压台湾外交发展以及在重要的国际赛事打压台湾为例指出,"称此为惠台,益显其虚假与讽刺。"
台湾执政党民进党4日表示,"在台湾选前释放出这26条措施,是中共的司马昭之心,连国中生都不会上当。"民进党还称,"2018年台商年赴中投资较2017年同期减少8.2%;赴中国工作和求学的台湾民众也在逐年衰退。"此外,"殷鉴香港的一国两制现况,对于香港政府听命中国,不断对人民暴力相向感到怵目惊心,完全无法接受,也不容许中国复制这样的命运在台湾人身上。"
在野党国民党则回应说,只要是有助于提升人民福祉、企业权益,且不影响"国家安全"的两岸政策,相信社会各界都会表达欢迎,但若矮化中华民国主权,一定会坚决反对。
香港的警示
8月中旬,在台港人和台湾民众一起在台北举行支持香港的集会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严震生认为,大陆现在推出这些措施也是希望香港问题不会影响台湾人对大陆的观感,但是,"在有了香港的事情之后",这些政策对一般的台湾民众并不会有什么吸引力。他说:
"台湾还是在乎自由民主。我们看到最新的一个民调,宁可牺牲经济也要自由民主的比例比较高。台湾人受到香港抗争的影响,认为主权、自由人权比经济发展更重要。因此,惠台政策虽然会不断做,但台湾会觉得这是两面手法,台湾的邦交国在不断流失,也没有机会参加更多的国际组织。不过,这些政策也会影响到台商在未来的投资和整体布局,不会轻易离开大陆这个市场。对我们想要台商回流,还是会有一些冲击。"严震生也指出,大陆方面的一些让利政策,对台湾不仇中的高端人才和有创意的年轻人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近日,台湾媒体援引台湾经济部报道称,欢迎台商回台投资方案已吸引151家台商响应,累计投资金额为新台币6236亿元台币,台商回流今年可望突破7000亿元,并朝着8000亿元迈进。
台北前副市长,现台湾市立大学社会学副教授丁庭宇表示,虽然他对以上数字有所怀疑,但香港目前的动荡对台湾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说:"从客观形式讲,香港不是台湾,台湾有台湾海峡,有中华民国头衔,有国军,有美日等的支持,但香港97年回归后20多年就发生这么大的动荡,一般的台湾人都感觉吓坏了。如果香港被镇压,对台湾在大陆的投资人也会产生影响。"
台湾外交部:台湾政府领事权与中国无涉
针对中国国台办公布的26措施中的第14条,"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欧江安表示,外交部严正声明"中华民国台湾是主权国家,政府对国民行使领事权与中国无涉,不需要也不委托中国政府代为行使。
对此,严震生认为,由于台湾邦交国只有15个,在很多重要国家,比如埃及、伊朗、中亚五国以及东非许多国家甚至连代表处都没有,大陆新政策会让台商在那些地方感到有比较好的保障。丁庭宇认为,在危机情况下,如果大陆领使馆以帮忙的心态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是好事,不是坏事,但并不需要刻意去夸大这个功能。
相关报道:
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在《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基础上,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商中央组织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银保监会、民航局,出台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措施如下。
一、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
1、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建设,可同等参与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建设。
2、台资企业可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大陆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品测试和网络建设。
3、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大陆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和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
4、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投资航空客货运输、通用航空服务,参与符合相关规划的民航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开展咨询、设计、运营维护等业务。
5、台资企业可投资主题公园,可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
6、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台资企业集中地区发起或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
7、鼓励各地根据地方实际,为台资企业增加投资提供政策支持。
8、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向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申请担保融资等服务,可通过股权托管交易机构进行融资。允许台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
9、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依法享受贸易救济和贸易保障措施。
10.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依法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保障出口收汇和降低对外投资风险。
11、对从台湾输入大陆的商品采取快速验放模式,建立有利于规范和发展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管理制度,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稳妥、有序推进台湾输入大陆商品第三方检测结果采信。对来自台湾的符合要求的产品实施风险评估、预检考察、企业注册等管理,推动两岸食品、农产品、消费品安全监管合作。
12、台资企业可与大陆企业同等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共同促进两岸标准互联互通。
13.符合条件的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可以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二、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14、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
15、台湾同胞可申请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可申请符合条件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和财政项目。
16、台湾同胞可同等使用交通运输新业态企业提供的交通出行等产品。
17、试点在福建对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胞使用大陆移动电话业务给予资费优惠。
18、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湾同胞在购房资格方面与大陆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19、台湾文创机构、单位或个人可参与大陆文创园区建设营运、参加大陆各类文创赛事、文艺展演展示活动。台湾文艺工作者可进入大陆文艺院团、研究机构工作或研学。
20、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同胞可申报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
21、在大陆高校、科研机构、公立医院、高科技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台湾同胞,符合条件的可同等参加相应系列、级别职称评审,其在台湾地区参与的项目、取得的成果等同等视为专业工作业绩,在台湾地区从事技术工作的年限同等视为专业技术工作年限。
22、台商子女高中毕业后,在大陆获得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可以在大陆参加相关高职院校分类招考。
23、进一步扩大招收台湾学生的院校范围,提高中西部院校和非部属院校比例。
24、台湾学生可持台湾居民居住证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大陆高校同等申请享受各类资助政策。在大陆高校任教、就读的台湾教师和学生可持台湾居民居住证同等申请公派留学资格。
25、欢迎台湾运动员来大陆参加全国性体育比赛和职业联赛,积极为台湾运动员、教练员、专业人员来大陆考察、训练、参赛、工作、交流等提供便利条件,为台湾运动员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提供协助。
26、台湾运动员可以内援身份参加大陆足球、篮球、乒乓球、围棋等职业联赛,符合条件的台湾体育团队、俱乐部亦可参与大陆相关职业联赛。大陆单项体育运动协会可向台湾同胞授予运动技术等级证书。欢迎台湾运动员报考大陆体育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