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晚,真功夫向中新网发来最新回复称:只是收到法院关于美国加州的Bruce Lee Enterprises, LLC公司诉讼的相关材料,除此之外,李方并未与我们沟通。我们没有侵权,不会寻求庭外和解。没有更换真功夫品牌商标的计划。2016年的品牌升级与所谓的涉嫌商标侵权无关 。2.1亿元的索赔额没有任何事实和法律依据。
12月25日,据微信公众号“娱理”消息,真功夫被Bruce Lee Enterprises,LLC(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起诉至上海二中院,称其使用酷似李小龙形象图标长达15年。李小龙公司要求真功夫公司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龙形象、在媒体版面上连续90日澄清其与李小龙无关,并赔偿经济损失2.1亿元和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李小龙公司的法人代表为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Shannon Lee)。
12月26日上午,真功夫在其官方微博上作出回应称“我们也很疑惑,我们正积极研究案情,准备应诉。”而在今晚的详细回应中,真功夫方面表示:“我们没有侵权,不会寻求庭外和解。目前注册于美国加州的Bruce Lee Enterprises, LLC公司提起诉讼,向我公司提出巨额索赔,我公司将积极应诉,维护我方的合法权益。”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7日电 (彭婧如)十年战火重燃!中式快餐品牌真功夫和李小龙公司“打架”上了娱乐新闻头条,并成为微博“沸腾”的话题。
制图:彭婧如
李小龙女儿起诉真功夫侵权
12月25日晚,“真功夫餐饮被李小龙女儿诉至上海二中院”的消息被媒体披露。
纠纷的起因,是被国人熟知的真功夫餐饮品牌商标“功夫小黄人”,与已故功夫巨星李小龙在电影中的服饰、经典动作如出一辙。
信息显示,李小龙女儿(Shannon Lee,中文名:李香凝)是Bruce Lee Enterprises, LLC(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真功夫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龙形象、在媒体版面上连续90日澄清其与李小龙无关,并请求法院判令真功夫赔偿其经济损失2.1亿元,以及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
资料图:李小龙75诞辰周年纪念展。 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真功夫官网显示,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1990年创立。但这家连锁快餐店最初不叫“真功夫”,先是叫“168蒸品快餐店”,后来又更名为“双种子”,发展并不理想。
2004年,“真功夫”邀请“中国第一策划人”叶茂中营销策划团队为他策划,随后开始启用酷似李小龙的“功夫龙”形象,并配合“真功夫”三个字,组合成了商标进行使用。此后真功夫餐饮飞速发展,并在全国斩获多项餐饮荣誉。
真功夫:疑惑,为何多年之后又来告我?
记者于12月25日晚致电真功夫方面核实消息。真功夫方面回应记者,表示已知晓这则消息,正在进行内部沟通。
12月26日上午,真功夫发布公告称,真功夫系列商标已经使用了15年,多年后被起诉,他们很疑惑。
“真功夫系列商标,是由公司申请、国家商标局严格审查后授权的。”真功夫称,正积极研究案情、准备应诉。案件尚未开庭审理,暂不便发表意见,一切留待司法裁决。
真功夫官微声明
决战紫禁之巅,围观者有话说
华人功夫巨星李小龙于1973年逝世,已有46年之久,但《龙争虎斗》、《猛龙过江》、《唐山大兄》、《精武门》里面的李小龙是许多人心目中功夫片的经典,而今挂在一家快餐店门前这么久,让部分围观者忍不住为李小龙女儿打抱不平。
“支持维权,本来很多人以为这是李小龙形象授权的牌子。”“不管用了多少年 侵权就是侵权。” 更有人吐槽说,“有啥迷惑的,拿人家爹挂你家餐厅上15年你还迷惑。”
也有人和真功夫有同样的疑问,时隔这么多年起诉,是不是有些问题。“养肥了再杀?”有人忍不住问,“所以这算啃老吗?”
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庞理鹏律师对媒体表示,根据《商标法》第45条,侵犯在先权利的商标无效,应当在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之内提出。真功夫从2004年以来陆续获得了不少“功夫龙”形象的注册商标,其中大部分商标的注册时间已超过了5年,对于这些商标,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想要制止其继续被使用非常困难,但可能会通过诉讼获得一定的赔偿。
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上可查到真功夫公司注册的11个带有“功夫龙”形象的商标,且真功夫各大连锁店的门店装潢、餐具等都有 “功夫龙”形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也规定了死者肖像受法律保护。就目前情况分析,由于李小龙的肖像不仅仅是一种人格利益,而且还具有财产性质,如果真功夫的商标被认定为使用了‘李小龙’的肖像,那么相关权利人就可以向真功夫主张赔偿。” 庞理鹏说。
再度交战,十年的纠纷会有结果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不是真功夫和李小龙女儿第一次交战了。
有网友在留言中友情提醒:“2010年她就开始维权了,至今也没成功,主要原因是企业方一开始就聪明地打了个擦边球,用了一个酷似李小龙但不是李小龙的人物形象,这是否属于侵权,法律上有很大争议。”
资料图:李小龙遗孀李琳达和女儿李香凝出席李小龙诞辰的75周年纪念活动。 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2010年,曾有多家媒体报道,李香凝起诉真功夫涉嫌商标侵权,当时李香凝在美国已陆续将其父亲的影片及商标的所有权购买回来,计划重新整合,使“李小龙”成为全球品牌。她认为“真功夫”使用酷似李小龙形象作为商标会让公众误认为李小龙成了品牌代言人。
当时的诉讼结果目前并没有确切的信息,但真功夫在26日公告中表示,“多年前也曾有过争议,但其商标一直没有被判定侵权或者撤销的行政或司法结论。”
12月26日晚,真功夫向中新网发来最新回复称:只是收到法院关于美国加州的Bruce Lee Enterprises, LLC公司诉讼的相关材料,除此之外,李方并未与我们沟通。我们没有侵权,不会寻求庭外和解。没有更换真功夫品牌商标的计划。2016年的品牌升级与所谓的涉嫌商标侵权无关 。2.1亿元的索赔额没有任何事实和法律依据。
Bruce Lee Enterprises, LLC公司(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诉讼材料中的图表。
内忧外患,历经波折的真功夫还好吗?
除了这次被李小龙女儿起诉成为焦点,真功夫还曾因“家丑外扬”被广泛关注。
天眼查显示,现任真功夫总裁的潘宇海持股41.74%,而还在狱中的创始人蔡达标持股比例为43.74%,潘宇海为蔡达标前妻的弟弟。
2013年,曾对真功夫转型成功做出巨大贡献的蔡达标因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锒铛入狱,此后蔡达标上诉,经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维持原判。
梳理显示,潘宇海与蔡达标之间的官司前后不止一桩,甚至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内讧。2009年,潘宇海与蔡达标当众“翻脸”,围绕高管人事权的纷争最终令公司上市进程受阻。
2010年12月,潘宇海的妻子向警方举报蔡达标涉嫌侵占公司资金;2012年9月,潘宇海起诉蔡达标,要求蔡达标予以赔偿7520万;2014年,蔡达标起诉潘宇海及真功夫,要求撤销2013年9月发布的《董事会决议》。
2016年7月20日,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撤销该董事会决议。这意味着一审法院没有认可潘宇海担任真功夫董事长职务的合法性。2018年,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
资深律师解读:李小龙女儿向真功夫索赔因何理由?
据新华社消息,2019年12月5日,上海市二中院受理了Bruce Lee Enterprises,LLC(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诉上海真功夫快餐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广州真功夫快餐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一般人格权纠纷案。
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以上海真功夫快餐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广州真功夫快餐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涉嫌共同侵犯著名影星李小龙肖像权益为由,诉请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公告澄清、赔偿经济损失并支付因制止侵权行为而产生的合理费用。目前,该案尚未开庭。
本案中,李小龙家属一方,因李小龙的肖像的财产利益受到侵害,向真功夫品牌提出2.1亿元经济赔偿,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人格权的财产利益呢?家属是否有权对利用逝者肖像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主张侵权赔偿?上海严嫣律师事务所主任严嫣律师、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岳运生律师对此进行了解读。
1、什么是人格权的财产性利益?
严嫣律师:
人格权是指为民事主体所固有而由法律直接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种人身权利。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用、隐私等权利。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周海婴诉绍兴越王珠宝金行侵犯鲁迅肖像权一案应否受理的答复意见中答复如下,公民死亡后,其肖像权应依法保护。任何污损、丑化或擅自以营利为目的使用死者肖像构成侵权的,死者的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同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也规定了死者肖像受法律保护。
也就是说,作为李小龙近亲属对擅自利用李小龙肖像进行盈利的行为,有权主张侵权赔偿诉讼。
虽然李小龙作为已故的功夫巨星,他的肖像权不存在继承一说,但对其肖像权的财产性利益也是不容侵犯的。
严格意义上讲,李小龙近亲属有权起诉她们认为的擅自使用李小龙肖像权牟利的行为,但最终法院是否支持,还要取决于几点:
真功夫的商标形象是否为侵权,也就是说商标中的漫画人物与李小龙本人肖像的相关度;
已注册已使用商标的法律效力界定问题;
以及即便认定侵权,赔偿的合理度等等问题。
所以,我个人认为,本案有待法院抽丝剥茧,理性裁判。
2、有人认为,人格权是一种精神权利,它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无法继承。那么,逝者家属是否有权对利用逝者肖像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主张侵权赔偿?
严嫣律师:
人格权虽然是精神权利,但逝者类似肖像等权利被滥用的情况下,也会形成牟利。
鲁迅后代起诉的案例中,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向上级法院分析道——对肖像使用的营利目的殊为明显,同时考虑到公民肖像权受法律保护,名人虽已去世,但其肖像与其子女利益和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对死者生前利益保护,构成与其密切相关的其他人及其社会利益保护的组成部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亡公民名誉权受法律保护的司法解释亦可参照。最终最高院答复也认定已故名人的肖像权不得擅自盈利。
所以说,肖像权是人格权的一部分,虽然生命逝去,但其人格不应当遭受近亲属以外他人或者组织的盈利性滥用。这应该是人格权财产性质的一种界定。
岳运生律师:
如果李小龙一方以真功夫侵犯李小龙人格权为由提起诉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其对应的案由应该是肖像权纠纷。
肖像权一般是指自然人对自己肖像所体现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为内容所享有的具体人格权。
▲配图,图文无关
在市场经济中,肖像权这一人格权会发生财产性的转化,侵害肖像权就会损害肖像利益中的财产利益,造成肖像权人的财产利益损失,因此法律认可自然人肖像所具有的商业性价值并予以保护。
例如,某厂商未经许可在广告中使用某明星肖像的,则构成肖像侵权。侵权责任法第十八条规定: 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3、根据公开报道,李小龙家属参考成龙代言费,估算该案件的赔偿金额为2.1亿元。这个数额是否合理?
严嫣律师:
侵权责任法关于侵权的民事赔偿原则也有一些理论依据,包括:全部赔偿原则、限定赔偿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和衡平原则。
全部赔偿,顾名思义是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失是多少,全部赔偿多少。
限定赔偿原则,主要适用于一些特殊的侵权损害,按照法定数据标准赔偿。
惩罚性赔偿原则,主要适用于侵犯知识产权和产品责任。
衡平原则,即在确定侵权损害赔偿范围时,考虑类似当事人的经济状态等因素,使赔偿责任的确定更公平、公正。
李小龙近亲属按照其他国际巨星多年来的品牌代言总价来计算赔偿金额,也就是套用全部赔偿的标准。我个人认为,如果侵权被认定,更有可能按照衡平原则,适当酌情赔偿,而非全部赔偿。
真功夫再回应起诉:没有侵权 无更换商标计划
新京报讯(记者 张晓荣)针对李小龙公司起诉真功夫侵权、索赔2.1亿元一案,12月26日晚间,真功夫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公司并未侵权,不会寻求庭外和解;同时,真功夫方面表示,2016年品牌升级与商标侵权无关,且并无更换商标计划。这也是其在今天上午通过微博发表声明之后,再度回应此事。
12月25日,据微信公众号“娱理”消息,真功夫被Bruce Lee Enterprises,LLC(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起诉至上海二中院,称其使用酷似李小龙形象图标长达15年。李小龙公司要求真功夫公司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龙形象、在媒体版面上连续90日澄清其与李小龙无关,并赔偿经济损失2.1亿元和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李小龙公司的法人代表为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Shannon Lee)。
12月26日上午,真功夫在其官方微博上作出回应称“我们也很疑惑,我们正积极研究案情,准备应诉。”而在今晚的详细回应中,真功夫方面表示:“我们没有侵权,不会寻求庭外和解。目前注册于美国加州的Bruce Lee Enterprises, LLC公司提起诉讼,向我公司提出巨额索赔,我公司将积极应诉,维护我方的合法权益。”
对于其在公告中提到的,真功夫LOGO多年前就曾陷入侵权争议,但是当时没有被判定侵权的具体情况,真功夫方面解释称,多年前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真功夫系列商标时,李香凝曾以真功夫申报的商标“侵犯李小龙肖像权”等为由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过异议,最终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报的多数商标得以通过审核、获得注册。因此真功夫系列商标,是经国家商标总局严格审查后授权,合法使用的。
图/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
根据“娱理”消息,2004年真功夫委托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为其做品牌策划,随后开始启用酷似李小龙的“功夫龙”形象,并配合“真功夫”三个字,组合成其商标。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真功夫确实进行过一系列商标注册,其中涉及餐饮的43类图案商标最早于2004年申请,并于2007年获批。
“娱理”报道中,李小龙女儿方面提供的证据则显示,2004年真功夫曾委托叶茂中团队对其商标图案进行知识产权登记,登记书备注信息为:“真功夫图形”内容为由李小龙功夫造型图案及“真功夫”、“蒸的营养专家”文字组合组成的造型图案。因此,李小龙女儿公司代理律师表示,“从登记书的内容可以确定,真功夫知道他们是在使用李小龙形象。”
李小龙公司代理律师整理的2004年-2016年,真功夫所用商标与李小龙形象对比。图/“娱理”微信公众号
此外,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上述代理律师给出了李小龙形象与真功夫图标形象的对比图,对此,真功夫方面称,这张对比图是美国加州的Bruce Lee Enterprises, LLC公司诉讼材料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他们将向法庭阐述答辩意见,出于保密和尊重审判独立的需要,暂不便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真功夫品牌升级,更换其LOGO设计,有质疑认为其更换或与商标侵权有关。对此,真功夫方面予以否认,称品牌升级与所谓的涉嫌商标侵权无关,主要是基于消费者日趋年轻化的市场情况及公司打破行业瓶颈所为,还同时提升了品牌价值理念和顾客就餐体验。
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立于1990年,主营以蒸品为特色的中式快餐,根据其给出的数据,目前真功夫在全国约有600家门店,涉及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全国几十个城市。对于上述起诉,真功夫方面存在疑惑:真功夫门店遍布全国,为何这次被诉的只有上海真功夫等三家?真功夫方面称,将提请上海相关法院严格审查原告起诉的合法性和三家真功夫公司作为共同被告的适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