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1世纪了,竟然还有非洲部落靠跑死动物狩猎?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0月5日 8点4分 PT
  返回列表
69843 阅读
22 评论
SME科技故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就有人以偏概全地发表“非洲人很懒”的言论。比如有说非洲部落宁愿跑十公里取水也不愿意就地挖井,还有宁愿每天摘野果挨饿也不愿意搞农业。

有人会这样解释,说非洲物资丰富,以至于他们没有生存压力,所以总是用最简单的逻辑去生存就可以了。如果真的是这个道理,那么非洲猎人靠双腿跑死猎物可能就是极致了。

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不妨看看这部纪录片《猎人:致命追逐》,节目组深入全世界最古老的部落,纪录他们采集狩猎的生活,而最重要的就是亲眼看看传说中猎人靠奔跑捕猎的场景。

在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荒漠地带,有一支原始的种族,我们称他们为布须曼族(Bushman),因为他们终生与草原灌木为伍,而他们自己则自称桑人(San)。

桑人不是我们刻板印象里的非洲黑人,他们的肤色为黄褐色,身材比较矮小,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仅为1.52米,他们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生活比较艰苦。

他们曾经拥有250万平方公里的狩猎区域,但如今这片区域被国境线和自然保护区所分割,生存空间骤减,所以有一部分桑人从原始部落走出去打工维持生计,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还在坚持祖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

节目组请的向导正是一位已经离开部落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在他的帮助下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到桑人的生活。

诺玛村是一个非常小的部落,只有40口人,村子里的妇女以照顾孩子和采集果实为主,节目主持人第一天就跟随她们体验了采集的生活。

在诺玛村这片区域,没有很多高大的树木,大多数都是草地与灌木,这些灌木的果实不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她们最爱的一种食物便是大羚羊黄瓜,外表像一个带刺的棒球,但是里面的瓤就和黄瓜非常像了。

如果足够幸运还能发现鸵鸟蛋,不过即便是三个巨型鸵鸟蛋也喂不饱40张嘴。而且他们似乎完全不懂得烹饪,做蛋的方法竟然是直接把蛋液洒在滚烫的沙子上。

所以话又说回来,简单的采集是养不活整个部落40口人的,他们需要吃肉。在向导的引荐下,主持人与村里四位猎人见面了,他们分别是:千里眼·乔瑟夫,神射手·法尼,硬汉·乔纳斯,活百科·图卡。

这四位猎人是村子里的精英,可以说他们养活了整个部落。他们上一次成功狩猎带回了一头大羚羊,制成的肉干富含将近50万卡路里,可以吃1个月。

当主持人道明来意,即想要亲眼看到传说中的死亡追逐,却得到了可以说是拒绝的回答。所谓死亡追逐,就是人与猎物之间的生死战,虽然人的绝对速度远不及大羚羊这类有蹄类动物,但是凭借可怕的寻迹追踪能力,猎人可以用耐力和散热能力把猎物拼死。

这种最原始的狩猎方式也被认为是能证明人类耐力极强的例证。不过对于猎人来说,这种追逐风险过大,长途追逐意味着巨大的能量消耗,还有可能因为过热和脱水造成死亡,退一步说,即便人没有生命危险也浪费了宝贵的体能,让后续的狩猎变得更加困难。

所以对桑人而言,死亡追逐绝对不是首选的狩猎方式,而且只能在雨季才可行,因为湿润的地表能留下清晰的足迹,追踪才有可能成功。但无论如何死亡追逐的风险都太大,猎人不会因为节目组的拍摄而去冒险。

桑人真实的狩猎其实更依赖技巧,活百科·图卡会把狩猎的技巧和经验传授给部落里的孩子,孩子们学习使用弓箭,制作陷阱等等技能,平日里也能抓到一些小型猎物,比如蜥蜴、珍珠鸡之类的。

而四位精英猎人的狩猎通常是打伏击,就像大多数猫科动物那样高效。主持人跟随他们体验到了真实的狩猎。

清晨,四位猎人出发,他们在草地里发现了大型动物的足迹,因为夜里下了雨,到5点钟才停,这些足迹没有被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证明它们还并没有走远。

足迹里的信息有非常多,一个合格的猎人能从足迹里判断出是什么动物,有多大,甚至是性别,最重要的当然是留下足迹的时间。

除足迹之外,他们还能从叶片上被蹭过露水、正在重建的蜘蛛网来判断猎物经过的时间和方向。(题外话,如果有人想体验这种追踪猎物的感觉可以去玩一玩狩猎游戏,比如《猎人:野性的呼唤》,游戏把所有信息都告诉你仍然非常难追踪猎物,桑人狩猎的难度可想而知)

这一次,猎人们锁定的目标是一头两小时前经过的雄性大羚羊,但是追踪并不顺利。大羚羊的足迹在一片茂密的草丛里消失了。于是千里眼进入了玄学预测,他以动物的视角判断大羚羊逃去的方向,结果真的在1.6公里之后又重新找到了足迹。其实这也并不是什么玄学,只是足够熟悉动物,以它们的行为模式做判断。

一行人最终已经足够接近大羚羊,可以使用弓箭偷袭。可是当如此接近时,人身上的气味很容易被猎物察觉,因此风向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一般而言逆风会最安全,但猎人也不是总能运气这么好。

最后就是关键的弓箭偷袭了。桑人的弓其实非常简陋,加上他们瘦小的体型,弓箭本身其实没有多大的杀伤力,最多只是造成一点皮外伤。不过他们的箭头上涂上了来自某种甲虫幼虫体内的神经毒素,一旦射中猎物,毒素降低它的奔跑速度,最后只要完成简单的追踪就能收获一头猎物。

可是这一次他们的运气并不好,神射手·法尼接近猎物后,风向突然转变,大羚羊闻到气味受惊,而法尼在慌忙之中射出一箭,并未击中,这也就意味着狩猎彻底失败,一天的努力白费。

实际上,这就是桑人狩猎的常态,空手而归的他们并不会受到族人的指责,但是法尼自己却背着巨大的压力。根据向导打听来的信息,法尼这段时间的状态不是很好,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慢慢丧失信心,虽然原因并不全在他身上。

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打猎失败就意味着部落里的同胞挨饿。现实的压力无比巨大,节目组已经跟拍了近一个月时间,狩猎四人组只收入了一只豪猪,眼看狩猎的黄金时期就要过去,时间不多了。

又一次狩猎,近乎相同的开局,一头条纹羚羊在3小时前留下了足迹,并且风向有利。经过一段时间的追踪,法尼接近了那一头条纹羚羊,他知道这一次他再不能失手了。

法尼从草丛里匍匐接近猎物,出手!这一次射中了。接下来猎人们不需要追逐猎物,因为毒素最终会杀死它,如果紧逼不舍反而会让猎物跑得更远,反而浪费体力。

半个小时后,法尼与其他人汇合,却得来了一个坏消息,他们在地上找到了法尼射出的箭,这意味着箭头上的毒素不能长时间作用,条纹羚羊可能不会被毒死。

法尼又一次失败了,但是他还能赌最后一把,也就是进行死亡追逐。全村人的希望都压在法尼一个人身上,他必须担起责任,一旦开始追逐就代表没有回头路,法尼要么累死要么满载而归。

法尼身材修长,体型轻盈,只有72斤,是绝对的长距离奔跑好手,他在草原上健步如飞,紧追羚羊。而此时气温近38摄氏度,没有良好补给的情况下如此奔跑是非常危险的。

主持人跟随了法尼半个小时,最终因为体温过高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只能眼看着法尼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最原始的武器,与自然进行一场最纯粹最危险的对抗。

猎人小队剩下的成员循着足迹一路追踪,活百科·图卡从足迹中看出了法尼和条纹羚羊都已体力不支。两个小时后,他们找到了法尼。

法尼站在倒地的条纹羚羊身旁,随后俯身抚摸着它,神情充满了尊敬,脸上并没有过多的喜悦,因为他知道,这只是一次成功,而生存的挑战仍将继续下去。

这就是人类与自然最原始的故事。

a
ares333
1 楼
這才是真正的獵人,但是他們不會做點陷阱嗎?人類不斷進步還是要靠思考,死守傳統就不會改變。
q
qeeee
2 楼
想起了搞笑电影非洲和尚
老新领导
3 楼
比社会主义强
内含
4 楼
可能做陷阱 会误伤 在外面乱逛的小孩子 或者 猎物幼仔, 他们好像只捕猎成年的猎物.
f
floolf
5 楼
👌
网络毛毛虫
6 楼
看他们怎么做 鸵鸟蛋,估计 不是不想做陷阱,应该是不知道怎么做。
A
Alf
7 楼
费这个牛劲,一帮子人不帮忙,就知道问跟拍,回头一怒之下把摄影师给拖回去吃了 LOL
迷失灵魂
8 楼
你这样说,你美爹知道吗
老新领导
9 楼
: 什么都不作,那么多的古迹没破坏,自然环境没破坏,世界前60没有一点问题 人类发展指数,只有旅游的斐济91畜牧内陆国蒙古92卖糖的古巴排68 https://club.6parkbbs.com/bolun/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5229107
a
angelkilier
10 楼
曾经看到一段Ted talk (忘了是ted还是tedx了)主讲的观点是人类跑不过各种动物,曾经是如何狩猎的。他认为人类一个族群一起追赶猎物,直到把它们跑死。人类是最适合长途奔袭的动物,并且奔跑能力并不会因为年龄增长下降太多,因此可以老弱妇幼一起跑而不会掉队。 这么看起来他的说法还是有点依据的。
菊花安倍
11 楼
精鸡巴扯淡 现在绝对没有这样的部落 马赛族都已经靠游客为生了
小狗头
12 楼
人类能够跑赢动物主意靠散热能力强。就像机器一样,谁先over load 谁先挂。
户不落
13 楼
要搁我就先来个寒冰陷阱,然后一个叮咬,宝宝往上一顶,一顿组合技,拿下
天涯一枝花
14 楼
小编别翘不起人家,人家到中国留学挣的比你多!
I
ICH
15 楼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就有人以偏概全地发表“非洲人很懒”的言论。比如有说非洲部落宁愿跑十公里取水也不愿意就地挖井,还有宁愿每天摘野果挨饿也不愿意搞农业。 有人会这样解释,说非洲物资丰富,以至于他们没有生存压力,所以总是用最简单的逻辑去生存就可以了。如果真的是这个道理,那么非洲猎人靠双腿跑死猎物可能就是极致了。 ======================================= 这种逻辑也只能在非洲大草原上实现。在温带寒带地区没有这样散热的困难,人腿跑不死动物,所以必须发展出狩猎技术以及进而带来的军事变革。
I
ItsThere
16 楼
生活很艰辛。
基地老二
17 楼
看像原始社会 工具是兽骨连石器还没到 不知道手上的纺织物怎么来的
倏逝波
18 楼
可以跟外面交换吧,有把箭头改用玻璃制品的
w
waterproof
19 楼
看那几个人的介绍我还以为是游戏,可以做游戏了,就叫文明7非洲起源奥德赛。
老兄您真逗
20 楼
傻X,来中国留学的黑人不是酋长的儿子就是官二代,你以为都象你个穷B。
索探
21 楼
奥运马拉松金牌派个最不能跑的也如探囊取物
b
bruceleejkd81
22 楼
跟澳洲土著差不多,得天独厚的巨大资源,但进化得不怎么样,特别脑部,咱们古中国的智人早就知道刀耕火种才是长久之计,但这些部落用了好几千年都没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