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还是那个吴京,但网友已经不是那一代网友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8月31日 8点52分 PT
  返回列表
88732 阅读
26 评论
骨朵网络影视

最近,吴京的名字再度被推到风口浪尖。但这一次,却不是因为票房奇迹或者硬汉传奇,而是几段古早发言引发了舆论海啸。

“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让坦克轧过,你轧过吗?中国的蚯蚓我吃遍了,你吃过吗?”吴京这些十多年前采访里的豪言壮语,被网友们重新翻出,配合他夸张的肢体动作,再套上魔性的背景音乐,瞬间成为了2025年互联网最终的抽象素材。

在抖音上,这些片段被反复剪辑、恶搞,摇身一变成为“万能梗”,被用于调侃社畜、恶搞追星、甚至套用在各类社会新闻里,形成一场全民狂欢。

短短几年,吴京从票房神话的缔造者变成了网络玩梗的对象,这种落差并非吴京本身的骤变,而是观众的文化心态发生了转折。吴京还是那个吴京,他的经历、作品和态度并未有太大变化。真正变化的,是互联网Z世代的集体审美与表达方式。

新一代网友在抽象文化的语境中成长,他们不再盲目追随权威,对硬汉人设保持警惕,对任何企图用“伟光正”标签来收割情绪的行为,往往很难买账。吴京的跌宕轨迹正好映射了时代情绪的一次大迁移。

战狼滤镜的碎裂

吴京真正成为全民偶像,是在2017年《战狼2》横空出世的时刻。

那一年,56.8亿的票房不仅刷新了中国电影史的纪录,也将“战狼精神”镌刻进时代叙事。吴京身穿军装、孤身冲锋、手握国旗在异国海域逆风而立的画面,成为一代人的全民记忆。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更是被赋予了极强的情感力量,吴京本人因此成了“硬汉”的代名词。

彼时,观众甚至把他的银幕形象和现实身份直接绑定,仿佛他就是那个随时可以替国出征的“战狼”。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观众逐渐发现,电影里的热血叙事已经无法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心理支撑。十年前,人们会把银幕上那句“中国护照,可以在任何地方带你回家”当成信心来源;而今天,国人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与从容,不再需要通过电影去获得额外的安全感。

现实里的中国人,早已能够自信地走向世界,年轻一代留学生、创业者、科研人员,正在各个领域展现实力。他们的自信并不是来自某部电影里的口号,而是身边真实可见的环境变化与国家的整体进步。

于是,当代网友在面对同样的“战狼叙事”时,心态发生了微妙转变。那份爱国的热血并没有消失,只是变得更加理性。大家开始意识到,依赖电影角色来投射民族信心的需求已经过去,我们更希望电影带来的是真实的故事、细腻的人物,而不是一遍又一遍的宏大口号。更何况,吴京所塑造的硬汉英雄,本质上也是一种经过商业包装的理想化形象。

在电影市场极度需要民族叙事的年代,他的角色恰好契合了社会心理需求,“战狼”两个字就被无限放大。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吴京的超级英雄形象到底是对现实的真实回应,还是一场商业上的精准营销?

诚然,吴京确实为中国电影付出了心血与热血,真刀真枪地跳楼、滚炮火、下水拍摄。但也正是这种极致的拼命,被放到现实社会里去解读时,进一步成了他被讽刺的落点。因为观众明白他拼的是电影,是票房,而不是现实。

抖音上,甚至有网友把《战狼2》的经典桥段改编成搞笑短视频,用PS把吴京摇头晃脑的表情包制作成周边,还有人把战狼冲锋的场景与现实里的美好生活并置,配文“现实没有剧本”。这些行为并非单纯的娱乐,而是年轻人通过戏仿来表达对“战狼滤镜”的祛魅。

当理想和现实的距离被一再揭开,那个带着滤镜的英雄,终于被看作是一种幻象。“战狼滤镜”的碎裂,代表着观众心态的成熟。人们不再愿意沉浸在由电影营造的虚拟强大感中,他们要求更多现实逻辑的回应。

而吴京,恰恰成了这种转折的象征。

“个人英雄主义”的失效

如果说“战狼滤镜”的碎裂来自观众对虚拟英雄的质疑,那么“个人英雄主义”的失效,则更直观地体现在票房冷暖之中。

回到2017年,《战狼2》不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种全民情绪的凝聚点。当时的经济发展向好,观众愿意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战狼”这类激进的正面人物之上,把走出影院时的热血澎湃当成一种集体共鸣。吴京凭借这一模式,实现了从演员到“民族叙事符号”的飞跃。

短短几年后,今年的市场情况已发生明显变化。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热闹不再,各类大片的声势一再减弱。以春节档的《蛟龙行动》为例,虽然同样主打宏大叙事和家国情怀,最终只收获3.93亿票房,远不及预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没有明显主旋律标签的《唐探1900》拿下35亿,成为年度爆款。

再比如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南京照相馆》,虽然同为主旋律大片,却依靠细腻的人物与生活化的表达,赢得年轻观众的青睐。这些票房对比的背后,正是市场趣味的流向、整个社会环境的巨变。

换句话说,观众并不是不爱“战狼”或者没有民族情怀了,而是不再买“个人英雄主义”的账。过去,吴京的作品在情绪上把握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人们愿意在银幕上投射情绪。但当这种模式被一再重复,观众就会产生疲劳感,甚至会反感情绪绑架。

在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网友调侃:“电影票房不是爱国测谎仪”“爱国不该用票房来证明”。这些评价可以说精准刺中了“吴京模式”的要害:当爱国成为收割票房的手段,那份真诚就被打了折扣。

更值得注意的是,观众对“爱国符号化”的敏感正在提高。比如,在《东极岛》的宣传中,片方依旧试图用“这是属于中国人的英雄主义”来引导情绪,但观众却普遍冷漠,甚至觉得是“老套路”。年轻人如今更愿意相信“小人物的叙事”,他们更想看到《南京照相馆》里小人物的生命尊严,而不是一遍又一遍的举国奇迹。

当吴京的“英雄主义”被质疑成一种廉价化的包装,一旦被戳穿,旗帜便不再能随风飘扬。

某种程度上,吴京的困境也等于整个主旋律大片的困境。他不是不努力,而是时代真的换了。新一代观众对“民族叙事符号”的期待,不再是看谁能喊得更响、谁能打得更猛,而是希望看到与自己有关的温度与故事。

吴京依然可以拼命,但拼命本身已经不再能换来掌声。

大众审美变迁以后

从“战狼滤镜”的碎裂到“爱国营销”的失效,吴京遭遇的质疑与冷遇,其实还在指向同一个核心——大众审美正在极速变化。尤其是到了2025年,互联网文化的主流风向已经彻底进入了“抽象文化”的时代。

吴京那句“坦克是没有后视镜的”,如今成为了梗图工厂的原料。网友们把这段发言剪辑成“社畜版”,配文“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又有“追星版”,通过整理粉丝的“特种兵行程”,配文“追星是不用吃饭和睡觉的”;甚至出现了“主理人版”,不少品牌方也借梗搞营销,说自己“加量是不加价的”。

吴京的严肃姿态被抽象思维无限解构,而这正是这一代网友崇尚的互联网文化,即“把权威变成素材,把庄重变成笑点”。

与此同时,审美多元化的趋势也在进一步削弱“战狼叙事”的价值。

在过去,阳刚气质与血性担当曾是电影工业里的稀缺资源。但如今的社交网络里,“温柔”“细腻”“个性化”的男性形象蔚然成风,吴京的硬核人设再次显得格格不入。就像有网友把吴京和女演员邢菲的照片并列,标题是“猜猜谁当过兵”。事实上,长相秀气从不乱秀肌肉的邢菲,才是真正当过兵的明星。

而女性主义思潮的崛起更是在不断挑战旧有叙事。吴京式的“男性主义”曾是电影叙事的主导,如今,越来越多女性观众拒绝接受这种单一的阳刚神话。

尤其当吴京在采访中说的“漂亮女人别进娱乐圈,水太深”被翻出来时,这种“好心提醒”式的父权口吻势必会在当下引发争议。新一代网友迅速指出其中的傲慢与偏见,吴京的人设在这些古早物料的翻炒中进一步崩塌。对年轻人而言,“吴京”不仅过时,更显得“登味儿”十足。

事实上,吴京的遭遇也并不是孤例,而是整个娱乐生态的缩影。任何一个被神化过的形象,最终都可能在“去神化”的浪潮中坍塌。互联网文化的逻辑就是如此,从不允许某种“完美”长久存在,而是通过不断的解构、调侃和重组,来表达自我的独立性。

吴京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一次摔倒,身体都会记住那个姿势,下次就知道怎么调整重心。”在电影里,他一次次用身体的极限换来真实感。眼下在现实里,他或许也必须学习如何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调整重心了。

毕竟,吴京还是那个吴京,但网友,已经不是那一代网友。

r
rootrootroot
1 楼
网友总体变化不大的,主要是以前是经济周期的上升周期,低级菲菜们都容易沉浸在经济较好的幻觉中,现在被加速师猛猛加速,有点知道厉害了 · · ··· · · ··
r
rootrootroot
2 楼
吴京这种吃爱国饭的垃圾,从来都是哪三板斧,利用人们的爱国热情,配合政府演戏。就没变过,一招鲜吃遍天
重大进展
3 楼
网友不会再被骗,拿着中国护照在国际上是什么待遇,大家都知道。看完 南京照相馆 的人,照样跑去日本使馆申请日本签证。爱国钱已经透支到50年以后了。 [1评]
独孤苍狼
4 楼
傻逼玩意儿,不过是一群为洋主子发帖的洋奴二狗子狂吠而已!
新号
5 楼
人也还是那些人,事也还是那些事
斯文的地主
6 楼
最主要还是要让台湾人恨!绝望!没希望!天塌了! . 一定要让台湾人恨到绝望 毫无办法! 哈哈哈哈哈 哈 台湾就是被这样的共产党解放的,你说绝望不? 心在滴血不? 死了心有不? 你会脑出血!哈哈哈哈哈 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哈 台湾省就是被这样的中国统一的 你说气人不? 强悍不? 接受现实不?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 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
重大进展
7 楼
支持斯文的地主,嘴上骂台独,身体为台独做贡献。反华国家最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嘴上爱党爱国反分裂请随意,反正漂亮话不值钱,哈哈 [1评]
笔明明
8 楼
战狼起飞,鸽鸽加油!
斯文的地主
9 楼
台湾人都很感激我们海外华人的。 哈哈 . 知识点:要让台湾人绝望,原地打转! 一定要让台湾人恨到绝望 毫无办法! 哈哈哈哈哈 哈 台湾就是被这样的共产党解放的,你说绝望不? 心在滴血不? 死了心有不? 你会脑出血!哈哈哈哈哈 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哈 台湾省就是被这样的中国统一的 你说气人不? 强悍不? 接受现实不?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 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
A
AudreyGolden
10 楼
吴的人品相当的差, 还有李连杰也是很烂。
媚眼瞟瞟
11 楼
经过新冠, 谁都知道这些屁东西都是骗人的
h
headfoot
12 楼
吴京客串的一部电影扑街了就把这么多人给乐成这样? 阈值很低嘛
文强
13 楼
非必要不回国 回国隔离14天
B
BTY2684
14 楼
畜生还是那一波狗粮
d
davidshome
15 楼
本质上观众也没变,傻比仍然那么多,只是傻逼们也有审美疲劳
l
liuming0101
16 楼
嘴上心里天天喊“yangzhuzhi”的,可不就是你自己吗?!
l
liuming0101
17 楼
最贴切的表述是:“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见猪黑,看不见自己黑”。 这句话用形象的比喻,精准点出了“只盯着别人的小缺点不放,却完全忽视自身存在的更多问题”的状态,是日常表达中很常用的俗语。
夜来风雨
18 楼
吴京已经很久没拍电影了,怎么又被黑上了?还是这段时间的集体爆发。 个人主义在公知狗粮眼里是美国精神,而中国这里就不对的。 这么说,狗粮公知一定喜欢看上个世纪的老电影,样板戏,都强调集体主义。然而狗粮公知好像对样板戏喷粪的更厉害。 吴京没变,而且以前的言论也被大众接受,距今也很久没发表什么言论了。现在突然井喷式爆发黑吴京,还是靠近反法西斯阅兵,显然又是狗粮公知拿钱办事了。
x
xiaoshu666
19 楼
再比如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南京照相馆》,虽然同为主旋律大片,却依靠细腻的人物与生活化的表达,赢得年轻观众的青睐。这些票房对比的背后,正是市场趣味的流向、整个社会环境的巨变。 ---- 看电影都是政治任务!你还让社畜去爱国?
媚眼瞟瞟
20 楼
自从这逼开公司以来, 天天就是想着怎样偷税漏税。 上次就被人抓到, 后来不了了之。 随便拍一部烂片, 请些不值钱的小星星, 给成本报个天价, 即刻洗清一大笔黑钱。
21 楼
爱国是一门生意,割韭菜的一个噱头而已 五毛不是无脑,是内心黑啦
22 楼
围观18楼,就是黑了心的五毛! 夜来风雨,不是韭菜思维
E
EOS
23 楼
年前如果吴京冲去缅甸哪怕泰国去捞人,大家都会敬重他是条汉子。妈的死了这么多人和警察,丫屁话都没有。谁还听你的嘴炮!!!别忘了大家可是给了你上百亿的
重大进展
24 楼
公知不需要说什么,兰兰和甜甜这群共产党家属子女就可以疯狂的把党妈往死路上带.
C
Cup3
25 楼
为了名利什么都干的,早晚会有报应的。做人还是要有底线和基本原则。
l
liuyuansss
26 楼
以前大家爱国不计代价,明白了谁是代价后,大家现在依然爱国,只不过希望国家和人民相向而行,互相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