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220元买感冒药只有2颗 看到说明书傻眼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2月20日 19点5分 PT
  返回列表
78759 阅读
22 评论
南阳网

生活中,药品作为维护健康的重要工具,其价格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以前,感个冒发个烧,买个药可能不到十块钱,吃两天就好了。但现在,一盒药少则几十,多则上百,这不禁让人疑惑,到底是自己身体娇贵了,还是现在自己变穷了呢?

湖北武汉,一名男子因感冒前往附近药店求医问药。家中药箱空空如也,在药店工作人员的推荐下,他购买了一盒标价220元的感冒药,希望能尽快缓解不适。

可当他满怀希望回到家中,拆开药盒的那一刻,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惊愕与困惑。

药盒内只躺着两片孤零零的药片,每片竟然价值110元。这样的价格,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200块钱啊,这药!这两颗220块钱,一颗要110”

更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名男子在进一步检视药盒内容时,发现了一张超大的说明书。这张说明书的尺寸竟然超过了一张标准报纸,厚重的纸张上密密麻麻地印满了文字。

男子和家人看到这张巨大的说明书,人也是苦笑起来,吐槽说“买到了一张报纸,这个说明书就要100块钱,哎呀,好大个说明呀”

视频传到网上后,瞬间引起热议

有网友调侃说:说明书看完,我感冒就好了

还有网友表示:说明书越大,毒性越大

还有专业的医生介绍,这个药属于特效药,虽然贵,但吃了真的有效果。

其实关于药价的问题,确实可以引起我们的讨论。现在我们去买药,会发现一些药的价格水涨船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

1、药品研发成本:研发新药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包括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估、有效性验证等,这些成本最终会反映在药品价格上。对于一些独特的或少见病症的治疗药物,由于研发成本高且销售对象有限,药价往往更高。

2、专利保护和仿制药:专利药物在专利保护期内可以享有市场独占权,这使得药企可以通过高价回收研发投资。然而,一旦专利期满,其他药企可以生产仿制药,增加市场竞争,通常会使药价下降。

3、市场需求和供给:药品价格也受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影响。对于一些紧缺药品或特效药,由于市场需求大,供不应求,药价可能相对较高。

这个事件不仅仅是关于一盒药的问题,更触及了药品定价、效果、研发等多方的问题。

换一个角度看,如果这盒价值200元的感冒药能在一天之内显著治愈感冒,那么它的高昂价格或许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接受。

这种情况下,药品的高效性和快速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其高价格的合理化因素。

相关报道:

前几天,黄浩和妻子还在庆幸,自己的孩子未中招。然而,没想到孩子没生病,黄浩自己却开始鼻塞脑热了。

为了快速缓解病症,黄浩直接去了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医生诊断为甲流,伴有呼吸系统感染。

黄浩便建议医生给自己开点药,能见效快一点的,他担心会传给妻子和孩子。医生就按照要求,给黄浩开了两种药,左氧氟沙星和玛巴洛沙韦。

黄浩当时刷的医保卡,也没有注意扣了多少钱。等他回到家准备吃药时,才惊讶的发现,那一盒玛巴洛沙韦居然要220元,而且只有2粒。

黄浩仔细查看了药盒,发现确实只有2粒后,不禁感叹道:“这两颗......220块钱,一颗就要一百一!”

黄浩将药盒里的说明书拿了出来,他想看看这个药有什么特别之处,竟然卖这么贵。

然而当黄浩把说明书展开后,竟发现这个说明书居然有一张报纸那么大。

黄浩顿时不知道说什么了,而他的妻子哭笑不得地说:“你这是买了张报纸,送了2粒药~”

黄浩也惊叹道:“这个说明书要100块钱!哎呀~好大个说明书啊!”

对于黄浩花220元买2粒药这件事,有不少网友调侃:“还吃啥药呀,等你念完说明书,感冒就自愈了!”

还有网友说:“这不是说明书,这是免责条款,头一行是用法用量,第二行开始就是免责声明了。”

还有网友感叹说:“据说说明书越长,药的毒性就越大。”

不过,也有专业人士表示:“这药在没进医保前可是卖四五百的,而且针对甲流和乙流的效果很好,见效快。”

其实,这个药的确如专业人士所说,在进入医保前网上的售价都在498元左右。现在纳入了医保,只有200多元,已经是对半砍了下来,我们应该感谢医保局的各位砍价高手们。

不过,这个药使用时也要注意,不能有点感冒就乱吃。这个药是针对甲流和乙流的,那么就应当在医院检查后再选择服用。

1、那这个药卖得如此之贵,是否合理呢?

首先,某些药品实行的是市场调节价格。

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坚持市场调节药品价格的总体方向。

也就是说,药品的价格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调节的。

现阶段,除了一些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的是政府指导价外,其他的药品均实行的是市场调节价。

既然是市场调节价,那经营者就有权进行自主定价。

而一些特效药的研发成本是相当高的,十几亿元砸进去都可能会打水漂。

因此,对于特效药卖得贵一点,还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经营者不得随意制定药价。

既然经营者可以自主定价,为何又说不得随意定价呢?

因为药品经营者掌握着定价权,如果放任其随意定价,可能会扰乱药品市场的秩序。

《价格法》第七条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质价相符的原则。

第八条规定,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

如果黄浩买的这盒药售价498元,那他肯定不会购买。不是说买不起,而是没有性价比。

所幸医保局把这个药给谈进了医保,价格还对半砍了,这也让大部分有需要的人得到了实惠。

2、如果黄浩觉得这个药太贵,想要退掉的话,这能退吗?

作为消费者,享有对商品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

因此,对于一般的商品,只要消费者没有破坏外包装,不影响二次销售,是可以退还的。

但是药品这种商品是特例。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除药品质量原因外,药品一经售出,不得退换。

因此,只要这个药品没有过期,或者其他质量问题,黄浩即便是想退,现在也退不了了。

资本家
1 楼
美国人笑掉大牙。我们美国药价全世界第一。 南玻湾!
p
pipitoo
2 楼
感冒药只对症,不治本
文学少年
3 楼
长长的说明书看完,感冒就好了。说的太有智慧了。
r
realSTFU
4 楼
主治医师赵傻逼都不知道感冒药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杀死病毒吗? 难怪国内怪病多~
糖桔喝得
5 楼
感冒不用吃药的也没有什么特效药,这是常识。
A
AMONIA
6 楼
国内药店的导购会把传统的便宜药藏在最不显眼的地方,然后拼命向你推荐不知名的所谓天价新药。
铗归来
7 楼
进口药。 2021年,玛巴洛沙韦(商品名:速福达)在国内获批上市,上市许可持有人为罗氏制药(瑞士)公司。
铗归来
8 楼
国内厂家药品开发,比较弱。 进口药,都是高价, 也只能有钱人消费了。
马三立
9 楼
我们家的大夫不信药,感冒发烧也不会开足7天药,最多3天药量,剩下自己挨着
灯塔路
10 楼
说过了: 西医 西药 是收割耗材的利器 [1评]
灯塔路
11 楼
虽然 在一定程度 西医西药或许会短期暂时“掩盖”病症 但依然不能掩饰“西医西药收割耗材的动机和目的” 而且 极有可能要以“未来的健康和寿命”为代价
a
angelkilier
12 楼
盲猜是抗病毒药,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感冒药”。
t
treebear
13 楼
一名男子因感冒前往附近药店求医问药。家中药箱空空如也,在药店工作人员的推荐下,他购买了一盒标价220元的感冒药,希望能尽快缓解不适。 有病不去看医生去听药店工作人员推荐,你需要买的不是药,是智商。
x
xiaomeiyu
14 楼
我不是药神……
a
adodi
15 楼
恶意中伤国有药企,黄浩要变成黄某浩 🤭
郑长仁
16 楼
下次出品的感冒药,请附带一套《资本论》。
牛皮方糖
17 楼
说明书上写着,这药一天三次,一次两粒,连续服用7天,就能治愈感冒
那就好好生活
18 楼
听说湖北人收购了很多药厂,拿到了很多国药准字。买完了,某些药片就涨价了。
C
Cup3
19 楼
不错了,外国人上海医院挂号费600块钱,没敢去。
x
xxzg
20 楼
我觉得大家要把一般感冒和流感分开 感觉国内把流感和感冒几乎等同看待 以前在国内根本不知道流感和感冒有啥区别,直到在日本得了一次流感后才觉得以前从没有得过流感,根本高烧不退啊,查出流感后吃了流感药,立即就烧退了好了,说白了流感病毒也是冠状病毒 只是现在有流感特效药
笔明明
21 楼
华蟾素注射液能治百病
b
bajie2012
22 楼
玛巴洛沙韦是一种创新的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抑制剂,是目前获批治疗流感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单剂量口服抗甲型与乙型流感药物。 其原研药企为日本盐野义,2016年,罗氏制药与盐野义达成合作,加入玛巴洛沙韦的研发和商业推广工作;2018年2月和10月,该药先后在日本和美国获批上市;2021年4月,成功登陆中国,商品名为速福达,适应症为用于治疗12周岁及以上急性无并发症的流感患者;同年12月成功进入新版医保目录。 作用机制方面 玛巴洛沙韦是一种前药,口服后可在肠上皮细胞、血液和肝脏中经芳基乙酰胺脱乙酰酶水解为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巴洛沙韦,巴洛沙韦再通过与Cap-依赖性核酸内切酶结合来抑制病毒增殖,发挥抗病毒作用。 临床数据方面 临床数据方面,既往健康的急性无并发症流感患者中进行的CAPSTONE-1临床结果显示,玛巴洛沙韦在既往健康患者中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相较于安慰剂,服用玛巴洛沙韦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可以缩短26.5小时(安慰剂80.2h VS 玛巴洛沙韦53.7h),退热时间可以缩短17.5小时(安慰剂42h VS 玛巴洛沙韦24.5h)。 在流感并发症高风险患者中进行的CAPSTONE-2临床试验中,玛巴洛沙韦也显示出有效性,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相较于安慰剂,服用玛巴洛沙韦的高风险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可以缩短29.1小时(安慰剂102.3h VS 玛巴洛沙韦73.2h)。 相较于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具有诸多独特的优势 与奥司他韦需要5天的用药周期相比,玛巴洛沙韦全程只需一次服药就能使病毒在24小时内停止排毒,缩短传染期并大幅减少流感症状持续时间。此外,玛巴洛沙韦还能够治疗对奥司他韦产生抗性的病毒株和禽流感病毒株。 拥有诸多优势的玛巴洛沙韦,能否超越奥司他韦,再创辉煌? 辉煌难续?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奥司他韦成为抗流感大单品其实具有时代的偶然性。 磷酸奥司他韦(Oseltamivirphosphate)是最早由吉列德发现的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药物,对流感A型和B型病毒均有效。1996年03月30日,罗氏以总价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与吉列德共同开发奥司他韦的权益。1999年09月21日,奥司他韦在瑞士首次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口服优效的抗流感药物,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10月27日,奥司他韦在美国上市。由于2005年流感大爆发,在专利未到期的情况下,罗氏受到多国政府强制许可开放奥司他韦的专利授权。 2006年,罗氏授权磷酸奥司他韦API合成工艺的专利给东阳光药,使其成为国内第二家,也是仅有的两家奥司他韦生产商。后来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仿制药“可威”(商品名),几乎垄断了国内奥司他韦市场。 2013年起,东阳光药便成为中国奥司他韦品类的最大销售商,且自2016年,可威稳占中国奥司他韦市场份额85%以上,始终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 由于2019年再次爆发夏季流感,奥司他韦的出货量迅猛增加,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根据东阳光药2019年年报显示,其当年总营收62.24亿元,同比增长147.9%。其中,核心产品可威颗粒、可威胶囊合计销售额近60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高达95.33%,同比增长超过150%。同时,可威市占率也进一步提高,增长至90%以上。 不过随着新冠疫情的到来,奥司他韦的销量遭遇断崖式下跌。 2020年,可威销售额合计约20.68亿元,较2019年大幅下降61%;2021年,可威销售额再度萎缩,年销售额仅5.54亿元,比2020年再下降73.19%。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2022年,奥司他韦遭遇集采,东阳光药选择断臂求生,报出0.99元/粒的最低价中标,降幅高达90%以上。不过就在众人对其前景感到担忧的时候,流感的再次来袭让人看到了东阳光药这一策略的高明之处。 第七批集采约定的75mg奥司他韦胶囊共需1446万粒,即使按集采最高价、江苏诺泰奥塞诺公司报出的每一粒2.7元计算,这点采购量按比例分给10家药企,每家也就分到两三百万元的采购额。对那些奥司他韦专利到期后才进入市场的药企里说,无法做到比东阳光药更低的成本价。 种种原因叠加,导致奥司他韦虽已进入了国家集采,但供货主力依然只有东阳光药一家。 因此可以说,目前阶段,有奥司他韦的存在,玛巴洛沙韦就没有爆发的理由。 由于是难得的抗流感新药,罗氏将玛巴洛沙韦定价标得很高。在国外市场上,玛巴洛沙韦10mg/10片/盒规格售价为400美元,国内20mg/2片/盒售价为498元。进入医保后,玛巴洛沙韦价格下降,不过20mg/2片/盒规格的售价依然在222元左右。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由于玛巴洛沙韦临床应用数据不足,目前没有儿童适应症,而儿童又恰恰是流感的高发群体,因此在循证医学以及医生的用药习惯方面,玛巴洛沙韦还不太成熟。 根据药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