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疲软 中国冠军行业还能坚持多久?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7月20日 18点54分 PT
  返回列表
78413 阅读
19 评论
路透社

有专家认为,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结构失衡,是因为政策倾向于支持出口企业,而非消费者。长期如此,那些所谓的冠军行业未来的增长会变慢。

在中国一家国有企业工作的张锦明(Zhang Jinming,音译)每天下班后和周末晚上都会送餐三小时,以弥补他工资被削减24%的损失。他希望在街头不会偶遇同事。“在国企上班的同时做外卖骑手,不会被看作是一份体面工作。”张锦明说。他所在的房地产公司目前每月支付他4200元,而此前是5500元。中国通过保持港口和工厂的运转来支撑经济增长,但实际需求的不足削弱了企业利润,进而迫使公司削减工资,使像张锦明这样的员工不得不兼职维生。

“别无选择。”这位30岁的年轻人说。他每天下班后骑电动车送餐到晚上11点半,每晚赚取60到70元。“降薪给我带来了巨大压力,很多同事辞职了,我还接手了他们的工作。”

专家说,消费不振,中国冠军行业未来的增长会变慢图像来源: PETER PARKS/AFP via Getty Images

“双速经济”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2%,略低于第一季度的5.4%,使得上半年GDP增速达5.3%。在中美贸易暂缓摩擦、政府持续刺激政策推动下,中国经济展现出韧性。然而,专家警告,下半年增长势头或将放缓,房地产危机、内需疲软及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仍是主要风险。

包括汽车和电子等出口主导产业,以及由债务缠身的地方政府运营的公用事业公司在内,越来越多企业出现支付拖欠问题。

面对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企业为争夺外部需求展开激烈竞争,导致工业利润受压,即便出口量上升,出厂价格却在下降。工人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牺牲者。

利润和工资下降导致税收减少,像张锦明所在的国企也面临压缩成本的压力。在金融体系的某些角落,不良贷款激增,因为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增加放贷。

整体而言,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结构失衡,是因为政策倾向于支持出口企业,而非消费者。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敦促北京将政策支持转向国内导向的行业,如教育和医疗,或通过强化社会福利来促进家庭消费,否则下半年将面临经济放缓的风险。

研究中国市场的经济学家曾林(Max J. Zenglein)将中国形容为“双速经济”,即工业强劲,消费疲弱,且两者彼此关联。

“部分经济挑战,如利润率低和通缩压力,主要由制造业和科技行业持续扩产所引发。”曾林表示。

他指出,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如今已经变成国内问题”。

收入不稳弗兰克(Frank Huang)是广西崇左市的一位28岁教师。这个靠近越南边境、债务累累的地区有超过200万人口。他表示,学校已经两三个月没有发工资了,正在等政府拨款。

“只能忍着,不敢辞职。”弗兰克说。他靠父母接济来度日,因为5000元的工资总是迟迟不到帐。“如果我结了婚,还有房贷、车贷和孩子要养,那压力简直无法想象。”

来自中国东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农村县临泉的另一位教师说,她现在只能拿到3000元的基本工资。通常约占工资16%的绩效部分“总是被拖延”。

“加完油、交停车费和物业费后,剩下的钱连买菜都不够。”这位只透露姓氏为云的老师说,她为了隐私要求不透露全名。

“感觉像是要去乞讨。”云老师道,“如果不是我父母接济,我早就饿死了。”

目前没有政府部门账款拖延的具体数据。但在国有企业占主导的行业中,账款逾期问题迅速上升。无论是通过产业政策,还是像公用事业行业那样由政府直接持有股份,情况都类似。

截至5月的一年中,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行业以及汽车制造业的账款拖欠额分别上升了16.6%和11.2%,均高于全行业9%的平均水平。而水务和燃气行业的逾期支付也分别上升了17.1%和11.1%。

环球数据公司TS Lombard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廖敏雄(Minxiong Liao)表示,这些数字反映出流动性紧张,是当局将产出置于需求之上的副作用。

“这些所谓的冠军行业未来的增长会变慢。”他说。

专家说,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如今已经变成中国国内问题”图像来源: imago images/Dreamstime

消费推迟在收入受压的背景下,北京难以兑现提升家庭消费的承诺。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担心持续的通缩将进一步损害经济,因为消费者选择延后消费。

黄婷婷(Huang Tingting,音译)上个月辞去了服务员工作。今年4月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最严重时,她所在餐厅的生意骤减,周围大多数商铺也遭遇同样困境。餐厅老板因此要求员工每月无薪休假四天。

“我还得交房租,要生活。”这位来自出口大省江苏、年仅20岁的年轻人解释说她为何辞职。江苏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过去她总能在一两天内找到另一份餐厅工作。这一次,她自6月以来一直失业。一名招聘人员告诉她,有超过10人竞争她申请的职位。

“今年的就业市场比去年还差。”黄婷婷说。

(路透社)

笑点
1 楼
经济崩溃了,一切就浮尘还原本来的样子了
i
ibischef
2 楼
换领导
化外小民
3 楼
坚持不懈崩溃三十年!加油,以后还有四十年、五十年。不崩溃到世界第一不罢休。
文学少年
4 楼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让每一家日子都不好过。
山药
5 楼
省钱和存钱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将继续发扬光大。 [1评]
传播爱与光
6 楼
这就是解放军不够心狠 没有团灭镁锅猪的恶果!哈哈哈
吃斋念佛大灰狼
7 楼
路透社就是一路边社的水平。
t
tschus
8 楼
哪里都一样,德国优势企业裁员已经到刀刀见骨的程度了,工会去年谈的加薪,企业今年就部门裁撤,员工给半职等去年谈好的不裁员时间到全体裁撤。国内传产不景气,但会有新的景气产业提供劳动机会,我以前房地产的朋友,产业不景气,就去跑半导体。都是拉投资,没有任何差别。还是那句话,废物在哪里都是废物,人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强势产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人一个行业能吃一辈子。70年代美国就业的汽车厂工人,收入堪比律师和医生,轻松买大别墅住享受每年的带薪休假,现在还行么?一个产业现在社会发展能兴盛十年已经很不错了,不要用古代那种供永远小于求的社会模式来看当今社会,现在的生产力,一年的马力全开生产,能够10年的需求。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尽量不要被淘汰。
t
treebear
9 楼
对对对,让中国继续崩溃就好。
r
rry
10 楼
我在上海商场里看到很多招聘广告,6千一个月,包吃住,无人问津,在多伦多,没看到过一个商店贴招聘广告,看到过几次商店招人,排队几十人。 还有,我到上海亲朋好友家,家中有老人的,家家请保姆,有钱的自己出钱,钱少的政府出钱。他们称政府出钱的保姆叫长护线。 [1评]
B
Brantyap
11 楼
傻比路透社,瞎扯什么冠军行业
h
henglix
12 楼
政府出钱?你确定么
j
jeffinvade
13 楼
中国老百姓不花钱主要是因为没钱,一次分配中分到的太少 美国居民税后可支配收入占GDP的74%,中国只是GDP的43% 所以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69%,中国是30% 数据来源: 美联储官网数据: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Gross Domestic Product2025第一季度0.74286 https://fred.stlouisfed.org/graph/?g=iSBU 统计局官网数据: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501/t20250117_1958325.html 2024年中国的人均GDP换算成人民币为95749元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314元,41314/95749=43%) 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8227元(28227/95749=29%)
j
jeffinvade
14 楼
2021年中国GDP是美国的77%,今年第一季度降到59%了
这是神马情况
15 楼
哈哈,政策支持消费者要不要花钱??想要党妈给韭菜花钱??大国白日梦!!!哈哈哈 [1评]
j
jeffinvade
16 楼
问题是中国在通缩,说明供过于求 但政府还在刺激生产,补贴企业 应该补贴百姓 通缩比通胀可怕多了,中国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已经降到1%以下了,结果今年中国2,3,4,5月CPI都是负数,PPI已经是负数3年了最新6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年来最低,又在通缩了 "China’s producer prices plunged 3.6% in June from a year earlier, marking its largest decline since July 2023." 你见过一边印钱一边通缩,一边经济增长5.3%的经济体?
杜汉
17 楼
路透社又收钱写作文了
w
weed
18 楼
狗子们恐怕要失望了
D
DDT666
19 楼
多谢海外媒体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深耕剖析,中国政府不会学美国装聋作哑,而是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争取逐步解决问题,继续维持全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 以后也希望继续努力,一个不接受外界批评的国家,迟早会积重难返,败落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