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老鼠头偷着乐的傻逼螂五国,一向指鼠为鸭,根本就是假的。
https://www.americanrifleman.org/content/sniping-in-korea-1950-1953/
According to Chinese sources, 22-year-old Zhang Taofang was the People’s Army’s top Korean War sniper, and it’s claimed he killed or wounded 214 “American enemies” in 32 days, firing only 432 shots. Assuming eight-hour shooting days, this means Taofang inflicted one American casualty every 63 minutes, every day, for four weeks—and expended only two rounds per hit—a statistic that is difficult to believe.
你你们螂五国编的。吃老鼠头偷着乐的傻逼螂五国,一向指鼠为鸭,根本就是假的。
https://www.americanrifleman.org/content/sniping-in-korea-1950-1953/
According to Chinese sources, 22-year-old Zhang Taofang was the People’s Army’s top Korean War sniper, and it’s claimed he killed or wounded 214 “American enemies” in 32 days, firing only 432 shots. Assuming eight-hour shooting days, this means Taofang inflicted one American casualty every 63 minutes, every day, for four weeks—and expended only two rounds per hit—a statistic that is difficult to believe.
对狙吗,我125毫米的!
我们都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俄乌战场基本上进入了烂仗阶段,很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战例发生。
但是最近,俄罗斯可能是出于鼓舞士气的考虑,公布了一次狙击乌军步兵战车的战例,一辆T-80BVM向视距外乌军的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开了一炮,炮弹飞越了9.5公里的路程,一发入魂!
大部分人看到俄军这个新闻恐怕都有所怀疑,你拿有效射程3公里的坦克炮,去打9.5公里的装甲车,开玩笑呢?
不过事实上,这个战例如果不是俄军吹牛的话,还真有实现的可能性,而且最关键的是,这种坦克超远程射击的战术,还是中国发明的!
我们都知道,坦克自从发明出来,就是为了应对短兵相接的战场的,所以初代的坦克,没指望拥有多大的射程,我们看一战时期和二战初期的坦克,炮管是又短又小,射程也很近,像库尔斯克那样的坦克战,坦克交战距离往往也就六七百米,甚至在百米内的也不少。
二战后,坦克开始普遍换装长管加农炮,这种坦克炮的炮身长为一般口径的50倍以上,与过去的短炮相比,射出的弹丸弹道低伸,弹丸在空中飞行时的轨迹比较平直,便于直接瞄准,射击精度高,而且初速大,动能大,能远距离穿甲,适于平射打坦克装甲车等装甲目标。
但是,弹道再平直,炮弹也是要走抛物线的,再加上受横风、坦克运动状态、炮膛磨损等原因,导致坦克炮弹虽然最远射程有十几公里,但有效射程却只有1000-2000米左右。
一个很经典的战例就是,在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军队T55在1000m(T55的有效射程)射击美国坦克时,美军不是继续进攻,而是迅速撤退至距离伊军坦克2000m处,然后开火齐射,将伊拉克坦克挨个点名,就是欺负伊拉克坦克的有效射程短。
随着坦克炮技术的进步,现在的第三代坦克,有效射程一般都在2500米左右,当然也有更厉害的,比如《解放军报》曾报道过“铁甲兵王”士官贾元友,在3000米距离上都能准确开火。
所以基本上可以判断,目前3000米基本上已经到了坦克炮直瞄射击的极限了。
那想打更远的目标怎么办呢?一些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制出了炮射导弹,炮射导弹与坦克炮弹的最大区别就是,出膛后,坦克炮弹全靠惯性飞行,而炮射导弹可以启动发动机向前自主飞行,然后通过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引导导弹飞向目标。
炮射导弹增强了坦克的远距离对抗能力,使坦克不仅可以在野战中攻击远距离的坦克,甚至还能攻击武装直升机。
但是俄罗斯的三种炮射导弹(9M112、9M117、9M119),普遍射程也就在四五公里左右,就算最新的9M119M“因瓦尔”炮射导弹,极限射程也不过七八公里,想打9.5公里外的目标,仍然不现实。
那么为啥俄罗斯坦克能狙杀9.5公里外的装甲车呢?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使用了间瞄射击术。
但是,坦克想玩这种间瞄射击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都知道,火炮射击根据瞄准方式,基本可分为直瞄方式和间瞄方式。直瞄其实和打狙差不多,炮弹飞行路线平直,炮手通过与火炮平行的瞄准镜瞄准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距离选用合适的刻度,开火发射,我们常见的无后坐力炮、坦克炮,甚至一些能直射的加农炮,都是这种射击方式。
这种瞄准方式的好处就在于所见即所得,打中没打中,一目了然。而间瞄则复杂多了,主要以大弧度抛物线来攻击远距离目标,很多时候炮手是看不见目标的,要想准确命中目标,就要首先准确标定瞄准诸元,特别是方向和仰角。
但是炮手又看不到目标,如何标定方向和仰角呢?这时候就需要引入一个第三方----炮兵观察哨。
观察哨要携带一个叫“方向盘”的设备,它不是我们开车的方向盘,而是类似工地的经纬仪,观察哨必须选择在能同时观测到目标和己方火炮的位置。
具体瞄准方法为,假设A为火炮,B为方向盘,C为目标,三者成为一个三角形,那么先用方向盘瞄准目标,然后再瞄准己方火炮,火炮的瞄准镜也同时瞄准方向盘,就能测得火炮位置与基准射向间的夹角2,然后算出夹角1。
这样一来,在方向盘与火炮之间的距离b、方向盘与目标之间的距离a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用测距机或者跳眼法估测),那么根据余弦定理,就能算出火炮到目标之间的距离c,以及火炮发射射向与火炮到方向盘的夹角3,这样只需要把火炮射向与瞄准镜之间的夹角设置成夹角3的角度,火炮的方向诸元就装订完成了。
那么如何确定仰角呢?一般火炮出厂时,都会配套一份射表,上面标出了在多少米的距离上,在环境、装药和弹丸一定的情况下,使用多大仰角,指挥员只需要把从射表上查出来的仰角告诉炮手,然后炮手使用高低机把火炮摇到一定仰角,火炮方向和仰角诸元就装订好了。
所以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一些炮兵口令比如表尺XXX,方向XXX,其实就是装订仰角和方向。
尽管如此,这种测算出的诸元,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命中目标,所以一般会安排一门基准炮试射,然后观察员观察弹着点后,向后方的火炮下口令“方向向左/右XXX,表尺减/加XXX”,然后再次试射,如果没问题,就下令炮群覆盖射击。
听起来还是挺简单的,但如果把这套间瞄方式用到坦克上,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首先,坦克炮仰角不够,苏联D-10系列100毫米坦克炮的最大射击仰角为17°,2A46系列125毫米坦克炮为14°。西方坦克炮最大仰角相对要大一些,达到了20°,最奇葩的是韩国K2,能依靠液气悬挂系统抬高车体,令主炮仰角达到24°。
尽管如此,坦克的仰角也没法和榴弹炮相比,很多榴弹炮的仰角都是-4°到45°,美国M777榴弹炮甚至能达到六七十度!坦克炮那点仰角,导致坦克炮很难攻击远距离目标。
其次是瞄准装置。
坦克装备的火控系统是为了直瞄射击而设计的,并不适合进行远距离间瞄射击,最简单的道理,坦克的瞄准镜与火炮平行,转动瞄准镜的时候火炮也就跟着动了。
第三就是射表。
就算确定了坦克射击方向,也知道了和目标的距离,用多大的仰角呢?坦克炮本身就是为直射设计的,谁知道走抛物线搞远程射击应该用多大的仰角?所以,虽然坦克炮最大射程有十几公里,但是要想像普通火炮那样命中目标,显然还是很困难的。
那么俄罗斯是怎么做到9.5公里精准命中的呢?
首先,俄罗斯可能增大了坦克炮的仰角,想实现也很简单,还记得《舒克贝塔》里面贝塔曾经把坦克开上土包来增大仰角打飞机么?俄罗斯可能也是这么干的。
其次,使用无人机,直接定位目标和己方位置,然后在谷歌地图上量出正北方与坦克-目标连接线的夹角,然后坦克车长手持一个指北针,先把磁北偏角修正为正北(磁北和正北有一个夹角),然后在转动方向机到刚才量的角度,这样方位基本上就装订好了。
最后,根据炮手的经验(也可能俄罗斯坦克火控系统内有远程射击的射表),确定仰角,然后下令开火。
当然,第一炮就命中目标有点困难,还好有无人机在天上,炮手可以根据弹着点直接进行修正,直到命中目标。
这一点,反正俄罗斯“摧毁了”乌军装甲车,又没说“首发命中”,那么很可能是俄罗斯坦克是开了好几炮反复修正之后,才命中的。
俄军这次的坦克“狙击”活动,很明显是受到了中国装甲兵的启发。
要知道,在二战的苏德坦克战中,双方都是上千辆坦克对冲,面对面开火,压根没想着坦克还能这么玩。
可是等中国人拿到坦克,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T34从数量上根本没法和美国坦克比,再加上美国拥有空中优势,所以基本不会出现苏德战场那种大规模坦克战的战斗和坦克伴随步兵冲锋的战斗,只会有小规模的坦克偷袭战。
比如,志愿军一线步兵大多是轻型迫击炮,而移动不便的重型火炮在美国的空中优势下很难生存,这时候能打能跑又能隐蔽的T34就进入了志愿军的视线:能不能让T34变成支援火炮呢?
在志愿军炮兵和装甲兵的努力下,成功探索出了一套T34变身自行火炮的战法,先是开到斜坡上增加火炮仰角,然后通过炮兵观测器材,标定方向和表尺,远距离间瞄攻击对方阵地,敌方挨了炮弹又不知道炮弹是哪里打来的,等侦察机过来,T34早已开走隐蔽了,这种偷袭战术频频得手。
朝鲜战争结束后,虽然解放军炮兵迎来了大发展,不再需要坦克来客串炮兵了,但这种战法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近些年,解放军换装新装备的步伐不断加快,99坦克和96坦克开始大批装备部队,老旧的59坦克开始逐步淘汰,但一些技战术条件还比较好的59坦克,拉去炼钢实在可惜,有没有可能让这些老59重获新生呢?一些部队还真做了尝试。
根据解放军报的报道,2016年,北部战区某集团军,在训练中创新新战术,采取超视距、超饱和的火力打击新战法,以全营40辆59式坦克进行曲射攻击14公里外的集群装甲目标,让坦克营直接变成了自行火炮炮群。
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切,秘诀就在于这支部队自己改装的“间接瞄准射击诸元计算器”,具有目标信息储存、自动解算、信息交换等功能。这种计算器来说白了,就是拿某型122毫米自行火炮的计算器改装的,只是把原有射表换成了59坦克炮的射表而已。
使用了这种计算器后,就可以利用侦察车标定的目标数据,直接计算方向和仰角,然后人工装订诸元,发射榴弹进行打击。
不要低估这些老59坦克的威力,一个营40辆59,如果以8发/分钟的射速开火,一分钟就能向14公里外的敌人倾泻出320发100毫米榴弹,基本上相当于一个炮兵团的火力,而且这种抛射会让炮弹落地角变大,更容易攻击敌方装甲力量脆弱的顶部装甲。
这种战术最妙的是简化了火力配置,要知道,一场战斗,要有坦克冲击力量,也要有炮火支援力量,这样虽然各司其职,但带来了兵力的浪费。当坦克具备了间瞄射击能力后,3000米-15000米的火力支援任务,完全可以交给坦克,也不用再在战前额外加强火炮了,而坦克在客串完炮兵后,还可以直接无缝切换成直瞄模式,直接向敌人阵地冲击。
所以2018年,央视还公开报道了陆军第13集团军某装甲旅的96式坦克进行超远程射击的新闻,96坦克集群对9公里以外的目标进行了精准覆盖,显示了了96坦克强大的多用途能力。
看来,俄军很大可能没有吹牛,而是真的使用间瞄射击法击毁了乌军步兵战车,当然,这也依赖于俄军车组的精湛技术和充当眼睛的无人机,同时运气也不可少。
如果俄军真的想大规模把坦克当支援火炮玩的话,不如把自己仓库里的五对轮T54开出来,让中国帮忙加装一下间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