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阴影不散!31宗死亡病例背后不简单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5月21日 5点17分 PT
  返回列表
85477 阅读
17 评论
智谷趋势

最近,陈奕迅因确诊新冠被迫延期在高雄的演唱会,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还传出“去世”的谣言。

昨晚(5月19日),陈奕迅亲自在社交媒体上更新动态,这场风波才算告一段落。

陈奕迅在社交媒体上发图并配文称“复活后先吃肉”

事实上,过去1个月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新冠流行现象,来势汹汹。

根据中疾控发布的监测数据,4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从7.5%上升至16.2%,已经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

而香港仅在4月底到5月初的一周内,就报告了31宗与新冠有关的死亡病例。此外,还出现多例儿童新冠重症病例,最小的患者只有8个月。

曾以为销声匿迹的新冠病毒,为何最近又卷土重来?

身经“二阳”、“三阳”甚至“多阳”的人们,该如何应对?

新冠,从未真正离开。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见下图)。代表新冠病毒的那条曲线从今年第15周开始突然走高。上一次这样的波动,发生在去年7-8月。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3月31日至5月4日的监测期内,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由7.5%升至16.2%。

差不多相当于每6个门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里,就有1个是新冠感染。新冠的检出率已经连续三周位居所有呼吸道病毒首位,是同期流感病毒的8倍。

从地域上看,南方地区新冠阳性率要略高于北方地区,这可能和南方的潮湿气候和人口密度有关。特别是广东的朋友们,出门一定要注意防护了:

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4月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报告发病数为23188例。与3月份发病数3548例相比增长了近6.5倍!

香港最近的情况也很严重。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报告,从4月27日到5月3日这一周,新冠相关的死亡病例骤增至31例,其中,大部分是未及时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在香港,83%以上的重症或死亡病例是65岁以上人群,且90%以上有合并症,比如肿瘤疾病、免疫低下或心脏病、肾脏病等。”

更让人揪心的是,有不少儿童甚至婴儿重症的案例:

据香港卫生署介绍,其中一名为17个月大的女婴,此前健康状况良好,未接种过疫苗。本月9日起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于11日前往玛丽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同时感染新冠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并发小儿急性哮吼症。

统计数据显示,自4月以来,香港已累计至少出现5例儿童新冠病毒严重感染病例,其中3人从未接种过新冠疫苗。

由此可见,虽然新冠病毒的毒性较几年前已经大为降低,但是对于老人、儿童等免疫能力较差的高危群体仍有致命风险,绝不可等闲视之。

这次新冠病毒卷土重来,什么原因?

本质上,这是因为新冠病毒仍在持续的进化中,就像程序一样会一次次地迭代版本,进而逃逸人体免疫系统的审查。

比如按照香港卫生署通过污水检测的结果,目前香港本地新冠病毒的 "主力军" 是一种叫XDV的病毒变种,它在检测样本中占了大多数(76.5%)。

本质上,XDV变异株及其分支仍然属于奥密克戎(Omicron)家族,是此前广泛传播的JN.1和XDE的重组后代。相较于此前的毒株,它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1.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即使曾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仍可能重复感染;

2.症状更隐蔽:以咽痛、低烧、咳嗽为主,部分人无症状,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

3.传播力不弱:已在中国内地、港澳台及东南亚多国成为主流毒株;

而除了病毒自身的传播规律外,最近新冠阳性率升高,也和群体免疫力的下降有关。病毒学家常荣山认为,此次新冠流行可能和两方面原因:

首先,自2022年12月以来,我国新冠和流感交叉流行,自2023年3月以来,新冠的流行波强度普遍低于流感,但间隔规律消失。

2025年2月,我国经历了一波三年以来最小的流感全国性流行,人群群体免疫力下降,为新冠的再次流行创造了机会。

同时,距离上一波流行(2023年12月到2024年1月)已经过去了一年以上,人群中因为自然感染产生的新冠抗体保护几乎消失。

此外,“五一”假期人员密集流动也是促使病毒传播加速的因素之一。

不过,这一轮新冠流行也许已经接近“达峰”,也许在不久后就将迎来尾声了。按照钟南山院士团队的预测:本轮疫情目前仍处在爬坡阶段,预计6月底前结束流行,持续6至8周时间。

图源:财联社

但这恰好也和接下来的中考、高考的时间相重叠,正在紧张备考的广大学子们,无疑将面临很大的防护压力。

我们这一代人,也许要做好一辈子和新冠病毒打交道的准备。

按照世卫组织的研究,新冠病毒的主流毒株每半年左右发生一次谱系更替,这也和全球新冠每隔半年到一年左右发生一次流行高峰的规律相吻合。

香港卫生署甚至认为,新冠已在当地演变成为一种有周期性的风土病,每隔半年到九个月就会发生一次流行。

这可能指向了一个事实:新冠病毒将长期存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和我们免疫系统相爱相杀,至死方休。

虽然从整体趋势上看,新冠的毒株在朝着“致病性降低、传播性增强”的方向演化。但是每一次感染对于身心造成的伤害,却是真实存在的。很多人就算是“N阳”之后,痛苦程度却一点都不低:

图片来源:小红书

而医学界近年来也揭示了“长新冠”的存在。即使是一次病毒感染,对于人体的伤害也可能是长期、甚至永久的。根据高福院士的一项研究显示:

在曾经感染过新冠的人群中,高达30%的人存在长新冠的症状,有些人在战胜了病毒之后,却不得不继续与疲劳、脑雾、头晕、记忆力下降和其他各种不适症状作斗争。

更何况,新冠感染对于免疫力薄弱的儿童、有基础病的老人,以及接下来准备高考的百万学子们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不可小觑。

虽然新冠已经无法从根源上阻断传播,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进行干预,减少“中招”的风险。具体而言: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2.注意锻炼身体和补充营养,保持良好的抵抗力;

3.病毒流行期间减少外出聚集,在人群密集场所和医院要全程佩戴口罩;

4.儿童、老人等易感人群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接种相关疫苗;

此外,钟南山院士也建议,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并确诊,一定不要拖延,特别是合并基础疾病的65岁以上高危人群,48小时内及时用药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症状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新冠不是第一个人类无法“消灭”的病毒,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对于自然的力量,每一个人仍需要保持敬畏。

q
qwertyuiop5656
1 楼
陈奕迅自己炒作自己死了?
c
collins
2 楼
买药的又准备发财了
G
Gradall
3 楼
钟南山连花清瘟
你那随风飘扬的长发
4 楼
恐慌制造,为药企代言。
东北偏北
5 楼
赶快封城
j
jeffinvade
6 楼
当年封城清零的时候大肆宣传新冠后遗症有多可怕 白纸抗议之后被迫放开的时候连感冒药都买不到 现在是不是连花清瘟卖不掉了又来喊狼来了?
n
neophoenix
7 楼
要搞个国家或世界规模的AI方舟区,只有AI才不怕生化,人类在这方面基本无用武之地
w
wasabi20071127
8 楼
莲花清瘟胶囊再卖一波! 这老逼才是直播带货的祖师爷!
今日雨果
9 楼
转发一篇即将封禁的文章。详见: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lashanghaining/permalink/10160602209508465/? . 我在上海,今天封城第22天。 . 如果你选择看到岁月静好,你就姑且认为此刻的我趁着疫情过了一个年假,不用干活,睡觉可以睡到自然醒,尽情享受着政府免费发放的蔬菜、米面、油,用尽小半生终于过上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 如果你选择看到硬币的另外一面,那我们坐下来聊一聊我的一些思考。就我经历过的和读过的历史,它们都给我一个启示,这个启示便是苦难不会结束。 . 上海结束了,在其他城市也不会结束;其他城市结束了,在中国也不会结束;苦难在今天结束了,在未来也不会结束。 . 除此之外,我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身份提供一些可有可无的思考: . 1:塔西佗陷阱永不过时,但政府并不警惕 塔西佗陷阱是一个古罗马的政治理论,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一旦失去公信力,无论再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上海疫情以来,就成功从让人信任的政府滑进了塔西佗陷阱,政府的发布会,评论区不敢公开;政府的辟谣,最后都被证实为事实;民众的信任积分,变成了负分,政府说啥,民众都不再相信,政府做啥,民众都认为扰民。而这一切,用了多长时间,答案是20多天。政府再想从塔西佗陷阱里爬上来,需要用多长时间,答案是需要乘以100,都未必可以。塔西佗陷阱并不过时,但未必能引起政府重视。 . 2:计划经济会溃败 诺贝尔经济学家哈耶克一生的经济理论,只有一句话:没有liberty,就没有经济。上海疫情以来,上海的市场回到了半计划经济和半允许下的高价交易,交易方式一夜之间变成了黑市和地下交易,一盒10块的烟可以卖到50,一颗白菜可以卖到100,一盒橘子可以卖到580。而民众需要拿更多的钱才能买到物质,这中间还要不得不忍气吞声看物质拥有者的脸色。这就是计划经济的可怕,它的可怕甚至远超出想象,这只是一个月,如果换成十年、二十年呢? 更可怕的是,造成这样的市场,需要多长时间?时间往往有骇人的力量,因为它仅仅只需要一个拍脑门的时间。 . 3:天灾人祸,人祸更为惨烈 如果你熟读历史,相信会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因为天灾发生之后,背后看到的只是一串数字,人对数字无感,正如人们不会天生喜欢数学。而人祸,则触目惊心,因为里面不是数字,而是故事。很多悲剧明明是可以不发生的,很多死人明明是可以不死的。所有的历史学家,看遍天灾之后,天灾没有让自己惧怕,而能把自己吓到一身冷汗的全是人祸。 . 4:看多了苦难,会变得冷漠、麻木 第一次见到死人,你会心存难过、胸闷、喘不过气,恨到咬牙切齿。如果有十个人都因相同的方式死去,你就会变得麻木,麻木之后,你就会变得自私,会想尽一切办法保全自己,庆幸自己,你根本不会再关心别人。 如果每个人都麻木和自私,那这世界就压根没有死人。 . 5:人和人之间可怕的距离 制造信息茧房的中国互联网是有罪的,它让人们钻在各自的信息温室里,一个信息温室和另一个信息温室并不兼容,也互无往来。在这里歌舞升平,在那里悲剧横生。而当他们一旦遇见,会打到头破血流。更重要的是,人们之间没有共识、没有共情、没有怜悯、甚至也不打算互相了解。人和人最远的距离,是住在楼上楼下,却钻在不同的信息温室的距离。更让人害怕的是,他们不是一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而是几亿人和几亿人之间的距离。 . 6:引以为傲的中产阶级面对变化,应对能力为0 40年来,我们坚信只要通过辛勤工作、通过学习,就可以获得回报,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以这样的人生信条获得了回报的房子、汽车。而变化会让你认清现实,你的人生信条通通为0。曾经引以为傲的生存方式,在变化面前,通通失效,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本领,个人在变化面前不堪一击,在时代面前,个人命运不值一提。 . 7:愚昧可以打败知识 这条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你也许信任科学,信任知识,信任温和的理性,在你有声之年,你相信这些不可能被击退。但现实不是这样的,知识在社会上其实才是最脆弱的,而愚昧才是最具有爆发力、破坏力的、持续力的,它们最容易凝聚成一股力量,轻而易举就能打败知识和科学,它们还很容易占上风、很容易成功,你现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愚昧正在走向成功。 . 8:欺负别人是很爽的人生体验 你也许厌恶权力,但你一定不会否认权力的确是个好东西。平时被欺负的普通人,一旦拥有了权力,有能力、有资格去欺负别人,这真是很爽的人生体验。它们能把欺负创新化、花样化、与时俱进化,在欺负人方面,它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而现在我很担心,疫情结束,它们如何平复因权力丧失之后巨大的心理落差。 . 9:发生灾难才能认清人
今日雨果
10 楼
9:发生灾难才能认清人 朋友们,听句劝告吧。现在能帮你说话的都是好人,能替你说几句心里话的也算好人。只赚你钱,不替你说话,只让你羡慕和鼓掌的人,他们往往都精致利己。 . 10:我更不相信人性了 为了解释这一条,我决定讲述一个我自己疫情中的故事。我所在的小区,封城之前,就有同小区的好心人为小区居民捐助,而疫情持续到20天,我好不容易"抢"到一只鸡,刚刚放到楼下,不到半小时,就被偷了。 这两件事帮助我思考。 捐助的人和偷窃的人,有什么不同?答案是没什么不同,顶多也就是处在的社会环境不同。富人会不会偷窃,我觉得会的,在他连饿几天肚子之后,我相信一定会的。慈善家会不会偷窃,我觉得也会的。偷窃的人,会不会做善事,我觉得也会的,在他富足之后,人性里就会忍不住溢出善意。 这样的思考,应该也可以放到整个社会来看,至少可以减少一些盲目崇拜。 人性的善和恶,都是环境和制度的产物,只有好的制度,才能激发好的人性,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在讲这些。 . 11:别指望人们不会遗忘 这也是最后一条,不管今天多么伤心欲绝,多么痛定思痛,不管今天多么愤慨,多么愤怒。等生活恢复,统统都会忘记,我们这个民族也不是没有忘记过,痛吗?真痛,痛完之后呢,还不是一样忘了,也别指望人们不会遗忘,不然史书真能多出好几本。 更重要的是,人还是应该读读历史,不然明日遭遇今日的遭遇,再痛,也都是活该了! . 留言区精选: 作为一个有2020武汉封城经历的人来说,上海现在的状态是武汉疫情的2022版,当时的武汉人也一样如同身在炼狱,而且情况只有给更糟,因为那时的病毒更致命,那时是真的大批死人。武汉人的煎熬,全国人民看在眼里,但从人性来讲,本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刀子拉在自己身上才会感受到痛,否则,就只会说一句"武汉加油",仅此而已。武汉那时也有翻几倍的溢价菜,只不过跑腿费没有上海几百块那么离谱的。但人们当时最先排序的需求是活命,在这个大前提下,能不能出门,麻不麻烦,生活质量,菜的品种丰富程度等等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而且后来我们城市党员全都被下派来值班守门保供,帮小区居民采购,买来就分楼栋自行下来领取,至少在我住的老破小小区还算是是井然有序。我也有三个朋友在上海居住,所有在上海爆出的新闻我都在关注,我只能说,历史在重演,人性搁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团购,谣言,溢价,跑腿费,特殊人群的困境和死亡,全tm都一样,而且更重要的是,武汉当时是真的在死人,我有朋友不幸感染,一个人在家里,氧饱和上不去,喘不上气,医院没有床位,在家绝望地写遗书。另外有点小区别是,社区在武汉并未被诟病,因为他们是体制外人员,不负责采购,又最辛苦。还有,我们小区当时收到的全是土豆包菜这样的免费菜,数量极少,就发了两次。上海这方面的心理则完全不同。碍于篇幅,区别就写这么多。上海加油!这句话只有武汉人说出来,才真的是发自内心,感同身受。
c
citygroup
11 楼
请包子继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R
RM
12 楼
Our World in Data的新冠超死统计起于2020.1.1,停在2024.6.17。 超额死亡已经是常态了,每年都要多死个千分之一的人,还没算因新冠残疾的。 现在这票从小感染的将来能活到几岁?
灯塔路
13 楼
地球人 好自为之
p
pilla
14 楼
【新冠不是第一个人类无法“消灭”的病毒】 · “体制优越”可以“动态清零”。
俺样
15 楼
现在就开始做铺垫了?7月份?
R
RM
16 楼
美国银行2025年会议:殡葬巨头Service Corporation在挑战中寻求战略增长 略 未来展望 业务量增长:短期内预计殡葬业务量持平,4-5年后预计将因人口结构变化而增长。 预售墓地销售:预计今年将实现低个位数增长,长期预计实现中等个位数增长。 利润率扩大:预计墓地利润率可能上升至30%中高段,殡葬利润率上升至20%中段。 收购:继续寻求独立运营商,协同效应后目标税后IRR为12%至15%。 问答环节亮点 新冠疫情影响:公司预计新冠提前消费效应将导致近期殡葬业务量持平。 保险合同:新供应商合同将佣金率从高20%范围提升至30%中高范围。 关税:通过长期供应合同和国内采购,有信心管理关税相关成本。 收购:保持严格的收购策略,专注于长期关系和有吸引力的回报。 总之,Service Corporation正在应对疫情后的挑战,同时为未来增长做好定位。欲了解更详细信息,读者可参考完整的会议记录。 本文由人工智能协助翻译。更多信息,请参见我们的使用条款。
W
Wuyueshanren
17 楼
武汉肺炎病毒🦠余毒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