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19日,已有18个省份本地现有和疑似病例双双“清零”。不过,要出门逛吃逛吃,人们好像还有点……犹豫。
有网友说,现在收个快递都恨不得喷三遍消毒水洗手,更别提到饭店堂食了。
在此情况下,带头“下馆子”,为餐饮行业站台,似乎正成为眼下党政领导干部的“新时尚”。
“先吃为敬”
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这波操作,最早见于海南。3月1日,海南省儋州市委书记袁光平去商场买了杯冷饮,后来还买了4只鸡、4箱地瓜、20斤红米和1箱南瓜。
随着疫情形势向好,越来越多省、直辖市领导开始带头为餐饮行业“捧场”。据国是直通车梳理,目前至少有江苏、浙江、广东、河南、湖南、安徽、四川、重庆、山西、山东、青海、海南等12个省份的党政领导干部去餐馆“先吃为敬”。
比如最近被刷屏的这顿火锅大餐:
图片来源于重庆发布微信号
照片中的这个人是重庆副市长李波。据报道,3月17日,他和重庆商务委主任张智奎一行四人来到南滨路一家火锅店就餐,点了毛肚、鸭肠、肥牛、炸酥肉、豆腐、菇类组合等一堆火锅“招牌食材”,吃了一会儿发现没吃够,又加了茼蒿、藕片、莴笋头等蔬菜。
李波一边吃还一边说,自己已经两个多月没吃火锅了,“今天真的非常解馋”,“味道非常好!”
国是直通车发现,领导干部吃什么并不是随便选的,通常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比如淮安市长陈之常点的就是两道特色菜:蒋坝鱼圆、蒋坝螺蛳,边吃还不忘“打广告”:“味道香醇绵长,果然名不虚传!”
图为陈之常在蒋坝镇老复兴饭店吃螺蛳。来源:淮安发布公众号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东市委书记鸟成云下馆子时点了拉面套餐,“青海人就要吃自己的特色”。海东市长王林虎和随行人员吃的也是当地特色:青海干拉、洋芋饼、油炸糕、干板鱼,还买了两盒牛肉方便面和一箱青海老酸奶。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去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南京大牌档,吃的更是全国闻名的鸭血粉丝汤。
图为张敬华在南京大牌档吃鸭血粉丝汤。来源:南京日报南报网
云南省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在一家商铺买了108元的德和云腿午餐肉,市长王喜良也买了这家昆明“老字号”的产品。
山西副省长王一新去的是顺溜削面馆;四川南充市副市长欧阳梅一行人点的是葱烧兔、招牌功夫兔。
一些领导干部吃得则比较“接地气”。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淼,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秘书长敖考权在南门头吃的是大包子、馄饨、烧饼等,边吃边夸:“好吃!”“物美价廉!”
图为张兵在南门头就餐。来源:嘉兴日报微信号
领导为何带头“下馆子”?
餐饮是此次疫情中受损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官方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1-2月全国餐饮收入只有419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1%。
帮助餐饮行业尽快恢复元气,既是提振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稳定就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据官方数据,2019年中国餐饮收入达4672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占比约为11.3%。不夸张地说,现在“吃喝也是生产力”,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
另外,餐饮行业主要都是中小微企业,可以说每家店铺的兴衰都关系到众多就业。2019年,住宿餐饮业吸纳就业人员超过2600万人。
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正是为了鼓励民众出门消费,恢复市场信心,以实际行动给餐饮行业“加油打气”。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带头吃喝”,各地还从制度入手,出台不少“硬核”举措推动餐饮行业复苏。
上海日前发布餐饮服务业复工复产复市新版工作指引,取消了一系列现在看来已经“不合时宜”的规定,如不再要求所有店铺需配有测温器,对来店客人逐一测温;取消了“未经上级允许,停止接待大规模聚餐活动”的规定,只要求餐饮店应根据店堂内人流密集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导流措施和预警;对就餐间隔也只作出“应尽可能扩大”等原则性规定,不再提具体标准。
宁夏也发布新规,明确各类餐厅、饭馆、烧烤、早点铺等餐饮企业在确保疫情防控管理到位的基础上,可以恢复堂食。
甘肃更进一步,发布《关于全面恢复餐饮企业复工营业的紧急通知》,全面恢复全省餐饮服务单位堂食就餐,并鼓励采取提前预约、打包带走、网络订餐等形式,引导顾客分时、分批、错峰进店就餐。
还有一些城市走的是促销路子。广州最近启动“暖爱广州”活动,呼吁民众在遵守餐饮场所防疫指南、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到餐馆消费,参与活动的商家则配合推出特色菜肴和促销活动信息。目前,参与这项活动的餐饮商家已经超过百家。
在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向好背景下,今后预计将有更多鼓励餐饮消费的措施出台。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日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正在研究疫情结束后振兴餐饮业的举措,促进餐饮业绿色、节约、生态发展。
强烈信号!南京市委书记和市长开会时摘口罩,苏州、常州等地领导也带头不戴口罩开会
摘下口罩召开会议——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日趋稳定,防控重点逐渐转向境外输入,已有多地党政领导已在会议现场“自由呼吸”。
南京
据新华日报传媒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微信公众号“南京观察”报道,3月19日上午,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上,包括书记和市长在内的所有与会人员,均摘掉了口罩,自由呼吸。从现场图片可以看出,该会议厅较为开阔,与会人员间隔较大,对面人员间距超过3米,横向间隔有1米。
南京日报崔晓 图
报道称,几乎是同一时间,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博物馆有序恢复开放、园林绿化行业恢复生产、城市交通出行保障相关情况。前来参会的相关部门发言人戴着口罩相继入场,落座后,随即当着一大屋子媒体记者的面,取下口罩。
面对记者们的提问,发布会主持人也直言不讳,正面回应:“根据疫情变化总体情况,从今天发布会起,发布人员不再佩戴口罩。”
微信公众号“南京观察”指出,“党政领导在公共场合频频摘掉口罩示人, 南京要传递出来的信号十分强烈:鉴于南京当前持续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势,南京人已经可以根据时间地点,有选择性地摘掉口罩。看得出南京全域作为低风险区域,正在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苏州
与省会南京类似,苏州、常州等地领导也纷纷带头不戴口罩开会,并通过当地媒体释放出这一强烈信号。
据微信公众号“姑苏晚报”报道,3月20日上午,苏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主持。会场做好通风工作,全体与会人员摘下口罩参会。
姑苏晚报”微信公号 图
常州
另据微信公众号“常州日报”报道,3月20日下午,常州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2020年第7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书记齐家滨主持。会场做好通风工作,全体与会人员摘下口罩参会。
上海
上海也出现了相似的一幕。
据上观新闻报道,3月20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大韩再保险上海分公司等5家外资金融机构在人民大道200号内的上海市政府第一会议室举行“云开业”仪式。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戴着口罩,走上主席台致辞。说了没几句,吴清话锋一转:“大家都戴着口罩,假如有红色的口罩,我觉得今天戴着倒挺合适,但是看来目前还没有。我建议大家如果方便的话可以摘下,我是觉得摘下比较好。”
吴清摘下口罩后,伴随着理解的笑声,台下的中外嘉宾以及工作人员纷纷摘下口罩。吴清说:“上海过去的20天里,没发生过一例本地感染确认,所以上海目前应该是非常安全的一个地方。虽然每天会有零星的出现,但都是境外输入案例。当然大家愿意戴口罩,这没问题。我是觉得,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共同举办这样一个活动,这么做是给大家以信心,给全市,也是给全世界以信心。”
而对于公众而言,是否也可以不戴口罩参加活动呢?对此,国家卫健委在3月17日发布的《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中提出了官方意见。
上述《通知》建议,普通公众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时,建议不戴口罩;当处于人员密集场所时,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应戴口罩。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与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截至3月19日,已有18个省份本地现有和疑似病例双双“清零”。不过,要出门逛吃逛吃,人们好像还有点……犹豫。
有网友说,现在收个快递都恨不得喷三遍消毒水洗手,更别提到饭店堂食了。
在此情况下,带头“下馆子”,为餐饮行业站台,似乎正成为眼下党政领导干部的“新时尚”。
“先吃为敬”
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这波操作,最早见于海南。3月1日,海南省儋州市委书记袁光平去商场买了杯冷饮,后来还买了4只鸡、4箱地瓜、20斤红米和1箱南瓜。
随着疫情形势向好,越来越多省、直辖市领导开始带头为餐饮行业“捧场”。据国是直通车梳理,目前至少有江苏、浙江、广东、河南、湖南、安徽、四川、重庆、山西、山东、青海、海南等12个省份的党政领导干部去餐馆“先吃为敬”。
比如最近被刷屏的这顿火锅大餐:
图片来源于重庆发布微信号
照片中的这个人是重庆副市长李波。据报道,3月17日,他和重庆商务委主任张智奎一行四人来到南滨路一家火锅店就餐,点了毛肚、鸭肠、肥牛、炸酥肉、豆腐、菇类组合等一堆火锅“招牌食材”,吃了一会儿发现没吃够,又加了茼蒿、藕片、莴笋头等蔬菜。
李波一边吃还一边说,自己已经两个多月没吃火锅了,“今天真的非常解馋”,“味道非常好!”
国是直通车发现,领导干部吃什么并不是随便选的,通常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比如淮安市长陈之常点的就是两道特色菜:蒋坝鱼圆、蒋坝螺蛳,边吃还不忘“打广告”:“味道香醇绵长,果然名不虚传!”
图为陈之常在蒋坝镇老复兴饭店吃螺蛳。来源:淮安发布公众号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东市委书记鸟成云下馆子时点了拉面套餐,“青海人就要吃自己的特色”。海东市长王林虎和随行人员吃的也是当地特色:青海干拉、洋芋饼、油炸糕、干板鱼,还买了两盒牛肉方便面和一箱青海老酸奶。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去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南京大牌档,吃的更是全国闻名的鸭血粉丝汤。
图为张敬华在南京大牌档吃鸭血粉丝汤。来源:南京日报南报网
云南省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在一家商铺买了108元的德和云腿午餐肉,市长王喜良也买了这家昆明“老字号”的产品。
山西副省长王一新去的是顺溜削面馆;四川南充市副市长欧阳梅一行人点的是葱烧兔、招牌功夫兔。
一些领导干部吃得则比较“接地气”。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淼,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秘书长敖考权在南门头吃的是大包子、馄饨、烧饼等,边吃边夸:“好吃!”“物美价廉!”
图为张兵在南门头就餐。来源:嘉兴日报微信号
领导为何带头“下馆子”?
餐饮是此次疫情中受损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官方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1-2月全国餐饮收入只有419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1%。
帮助餐饮行业尽快恢复元气,既是提振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稳定就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据官方数据,2019年中国餐饮收入达4672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增速高出1.4个百分点,占比约为11.3%。不夸张地说,现在“吃喝也是生产力”,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
另外,餐饮行业主要都是中小微企业,可以说每家店铺的兴衰都关系到众多就业。2019年,住宿餐饮业吸纳就业人员超过2600万人。
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正是为了鼓励民众出门消费,恢复市场信心,以实际行动给餐饮行业“加油打气”。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带头吃喝”,各地还从制度入手,出台不少“硬核”举措推动餐饮行业复苏。
上海日前发布餐饮服务业复工复产复市新版工作指引,取消了一系列现在看来已经“不合时宜”的规定,如不再要求所有店铺需配有测温器,对来店客人逐一测温;取消了“未经上级允许,停止接待大规模聚餐活动”的规定,只要求餐饮店应根据店堂内人流密集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导流措施和预警;对就餐间隔也只作出“应尽可能扩大”等原则性规定,不再提具体标准。
宁夏也发布新规,明确各类餐厅、饭馆、烧烤、早点铺等餐饮企业在确保疫情防控管理到位的基础上,可以恢复堂食。
甘肃更进一步,发布《关于全面恢复餐饮企业复工营业的紧急通知》,全面恢复全省餐饮服务单位堂食就餐,并鼓励采取提前预约、打包带走、网络订餐等形式,引导顾客分时、分批、错峰进店就餐。
还有一些城市走的是促销路子。广州最近启动“暖爱广州”活动,呼吁民众在遵守餐饮场所防疫指南、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到餐馆消费,参与活动的商家则配合推出特色菜肴和促销活动信息。目前,参与这项活动的餐饮商家已经超过百家。
在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向好背景下,今后预计将有更多鼓励餐饮消费的措施出台。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日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正在研究疫情结束后振兴餐饮业的举措,促进餐饮业绿色、节约、生态发展。
强烈信号!南京市委书记和市长开会时摘口罩,苏州、常州等地领导也带头不戴口罩开会
摘下口罩召开会议——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日趋稳定,防控重点逐渐转向境外输入,已有多地党政领导已在会议现场“自由呼吸”。
南京
据新华日报传媒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微信公众号“南京观察”报道,3月19日上午,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上,包括书记和市长在内的所有与会人员,均摘掉了口罩,自由呼吸。从现场图片可以看出,该会议厅较为开阔,与会人员间隔较大,对面人员间距超过3米,横向间隔有1米。
南京日报崔晓 图
报道称,几乎是同一时间,南京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博物馆有序恢复开放、园林绿化行业恢复生产、城市交通出行保障相关情况。前来参会的相关部门发言人戴着口罩相继入场,落座后,随即当着一大屋子媒体记者的面,取下口罩。
面对记者们的提问,发布会主持人也直言不讳,正面回应:“根据疫情变化总体情况,从今天发布会起,发布人员不再佩戴口罩。”
微信公众号“南京观察”指出,“党政领导在公共场合频频摘掉口罩示人, 南京要传递出来的信号十分强烈:鉴于南京当前持续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势,南京人已经可以根据时间地点,有选择性地摘掉口罩。看得出南京全域作为低风险区域,正在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苏州
与省会南京类似,苏州、常州等地领导也纷纷带头不戴口罩开会,并通过当地媒体释放出这一强烈信号。
据微信公众号“姑苏晚报”报道,3月20日上午,苏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主持。会场做好通风工作,全体与会人员摘下口罩参会。
姑苏晚报”微信公号 图
常州
另据微信公众号“常州日报”报道,3月20日下午,常州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2020年第7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书记齐家滨主持。会场做好通风工作,全体与会人员摘下口罩参会。
上海
上海也出现了相似的一幕。
据上观新闻报道,3月20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大韩再保险上海分公司等5家外资金融机构在人民大道200号内的上海市政府第一会议室举行“云开业”仪式。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戴着口罩,走上主席台致辞。说了没几句,吴清话锋一转:“大家都戴着口罩,假如有红色的口罩,我觉得今天戴着倒挺合适,但是看来目前还没有。我建议大家如果方便的话可以摘下,我是觉得摘下比较好。”
吴清摘下口罩后,伴随着理解的笑声,台下的中外嘉宾以及工作人员纷纷摘下口罩。吴清说:“上海过去的20天里,没发生过一例本地感染确认,所以上海目前应该是非常安全的一个地方。虽然每天会有零星的出现,但都是境外输入案例。当然大家愿意戴口罩,这没问题。我是觉得,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共同举办这样一个活动,这么做是给大家以信心,给全市,也是给全世界以信心。”
而对于公众而言,是否也可以不戴口罩参加活动呢?对此,国家卫健委在3月17日发布的《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中提出了官方意见。
上述《通知》建议,普通公众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时,建议不戴口罩;当处于人员密集场所时,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应戴口罩。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与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