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May 29, NZCBI announced a new 10-year cooperative giant panda research and breeding agreement signed by Smith and Wu Minglu,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China Wildlife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CWCA).
The terms of the new agreement stipulate NZCBI and partners in China will conduct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in China and at the Zoo in Washington.
In line with all zoos outside of China that care for and exhibit giant pandas, NZCBI will pay a $1 million annual fee to the CWCA in support of these projects.
美国媒体《纽约时报》本週五披露,美国动物园已向中国捐赠数千万美元,以获得在美国饲养大熊猫的权利,美国政府要求将这些资金分配给大熊猫保育工作,不过报道揭露,中国政府却在其他各种开支上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包括道路、公寓大楼和博物馆。
根据合约,美国的动物园每年支付约100万美元,从中国引进一对大熊猫,这些钱用于熊猫保育工作。报道说,动物园批准哪些项目获得资助,然后将其列在向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提交的年度报告中。
不过《纽约时报》利用20年的财务报告、内部信件、照片和档案纪录,追踪从美国动物园向由中国政府运营两个组织,所提供的超过8,600万美元。
纪录显示,这些所谓“保育大熊猫”资金,被分配用于建造远离自然保护区的公寓大楼。根据纪录,这些资金还被用来替地方政府机关购买了电脑和卫星电视,以及建造了至少3个博物馆。美国的资金帮助将中国西部的一个熊猫繁殖中心,改造成一个繁华的景点,根据规划,该中心可能很快与迪士尼乐园一样热门。
文件显示,美国政府曾三度因纪录录保存不完整而冻结对中国的付款。报道说,一些美国动物园意识到,这些资金可能并非全部用于大熊猫保育用途,但担心如果停止付款,他们可能必须停止展示大熊猫并将它们送回中国。
这项担忧已经存在已久。2007年,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官员要求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动物园(Memphis Zoo),确认近88万的大熊猫保育资金将用于中国哪些地区时,动物园没有给出答案,在年度报告中动物园写道,其中国合作伙伴“没有提供更多资讯”。
动物园在一份声明中告诉《纽约时报》的确存在部分问题:“孟菲斯动物园无法控制送往中国的资金,因为资金一旦到达中国,就不再掌握在孟菲斯动物园官员手中”, “而且在中国之后并不总是提供有关资金的信息。”
2003年,中国出借两隻年幼的熊猫给孟菲斯动物园,分别为公熊猫乐乐与母熊猫丫丫,2023年乐乐死亡,不久后丫丫被送回中国。
目前美国华盛顿特区动物园有2大熊猫,将在明年1月亮相;圣地牙哥动物园有2隻大熊猫。今年10月份,亚特兰大动物园的4隻大熊猫已经送回中国。
不仅美国动物园如此,世界其他地方的动物园也贡献了数千万美元。在野生动物保育方面,这是一笔巨款,远远超过动物园为任何其他物种向海外捐赠的金额。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保育生物学家松格(Melissa Songer)告诉《纽约时报》,中国正在花钱停止伐木并投资于大熊猫保育。但根据《纽约时报》调查,情况并非总是如此,报道指出,资金也用于发展自然保护区周围的旅游业,甚至渗透到大猫熊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