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又开始了。今天网易发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大陆网友调侃台湾的谈话节目,有可能在地域歧视。
更搞笑的是,这篇文章是被收录在网易新闻2019年终策划“我说一句,不一定对”当中。
以下为文章全文:
爱看台湾谈话节目,觉得台湾人是井底之蛙,这种想法对吗?
说起“台湾谈话节目”,相信很多人会感到陌生。
但是提到“大陆人吃不起榨菜”、“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大陆人用煤油炸油条”、“大陆移动支付流行是因为假钞多”这些屡屡上热搜的奇谈怪论,你大概相当熟悉。
它们全部来自台湾的谈话节目。
大陆的网民非常热衷于传播这些言论,随着话题一年又一年地被人拿出来围观,“台湾人”三个字就逐渐和“眼界狭窄”、“狂妄落后”、“井底之蛙”划上了等号。
但真实的台湾人会是这么一个形象吗?台湾谈话节目的言论,是台湾人真实的想法吗?
太多太多的人在消费这些内容,获取廉价的地域优越感时,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1
“台湾最不可信的就是名嘴跟电视人”
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先从始作俑者——台湾谈话节目开始说起。
台湾几乎所有媒体都是民营,收视率直接挂钩广告收入,老板们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
而谈话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收视率高,但制作成本极低。1到2位主持人,4到6位嘉宾,就能撑起一档节目,一期的制作费只要几万块人民币。
这直接导致谈话节目霸占了晚上的黄金时段。往往一档节目刚刚播完,另一档又紧锣密鼓地开演,还是同样的嘉宾,同样的话题。名嘴们口无遮掩,神情夸张,动不动就曝光“惊人内幕“,或者”内线消息“,开口就是”当事人是我朋友“,或者“某大佬请我吃过饭”,语气自信堪比知乎网友。
一位名嘴的口头禅最能代表台湾谈话节目的性格:“这件事世界上只有三个人知道,一个是我,一个是当事人,另一个,很抱歉我不能说。”
大陆人一开始接触这类节目,往往会陷入迷惑:有的节目明明刚才还在谈核电厂的利弊,转眼就说到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迹;节目嘉宾刚刚还说台湾工业多么神奇,话一落主持人就开始怒骂经济凋敝。
不负责任的言论,常常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比如2011年,台湾一度爆发一种新的流感,有些名嘴鼓动民众不要去打疫苗,结果导致一些人感染病毒死亡。连“榨菜哥”黄世聪都自嘲,“台湾最不可信的就是名嘴跟电视人”。
黄世聪解释称,自从壹传媒来台湾之后,报道上奉行“尸体+裸体”,以最能抓观众眼球的形式做新闻,台湾的整个媒体生态变得“煽色腥”起来,收视率主导了台湾电视的发展。
为了收视率,台湾的媒体老板们在不作不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至于什么社会影响、公共利益、国际形象,全然抛在了脑后。
2
台湾媒体没有“权威意见”
台湾的电视台、名嘴各有立场,没有谁能代表权威。
台湾谈话节目言论
针对这一现象,同样是名嘴的黄世聪表示,台湾绝大多数电视台都是商业电视台,娱乐性大于实用性,大陆观众可以把谈话节目当成娱乐节目。大陆很多视频平台都会截取台湾媒体的片段,做成一些短视频。但如果观众不了解台湾媒体的情况,造成两岸之间的一些误会,就非常可惜了。
大陆人第一次接触这种“媒体乱象”,很难想象主持人和嘉宾一起“满嘴跑火车”。
大陆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评论员
台湾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评论员
其实,台湾的名嘴有点像大陆的自媒体,他们发表的言论,其实和你朋友圈看到的什么“美国震惊了,日本吓尿了”这类内容是同一种性质的东西。
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有个台湾人,看到大陆人的朋友圈看到了“血管输果汁能美容”的文章,还得到了10万加,就说大陆十几亿人去医院打针都打果汁,恐怕我们也会觉得这个台湾人脑袋可能有问题。
很多大陆人看谈话节目后嘲讽台湾人,并非因为他们“不明真相”,而是故意这么做。他们通过歧视台湾人,轻易地获得了生活中得不到的优越感。这种做法和歧视“河南人都偷井盖、东北人都是黑社会、上海人都小气抠门”是完全一样的。何况台湾人还无法还嘴,所以嘲讽台湾人比嘲讽东北人的体验“更棒”。
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没有一样能够自豪的东西,那他就只能为自己生活的地域而骄傲。
作为观众,你每转发一次台湾名嘴的奇葩言论,就传播了一次偏见,让彼此的矛盾又激化了一点。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
网易又开始了。今天网易发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大陆网友调侃台湾的谈话节目,有可能在地域歧视。
更搞笑的是,这篇文章是被收录在网易新闻2019年终策划“我说一句,不一定对”当中。
以下为文章全文:
爱看台湾谈话节目,觉得台湾人是井底之蛙,这种想法对吗?
说起“台湾谈话节目”,相信很多人会感到陌生。
但是提到“大陆人吃不起榨菜”、“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大陆人用煤油炸油条”、“大陆移动支付流行是因为假钞多”这些屡屡上热搜的奇谈怪论,你大概相当熟悉。
它们全部来自台湾的谈话节目。
大陆的网民非常热衷于传播这些言论,随着话题一年又一年地被人拿出来围观,“台湾人”三个字就逐渐和“眼界狭窄”、“狂妄落后”、“井底之蛙”划上了等号。
但真实的台湾人会是这么一个形象吗?台湾谈话节目的言论,是台湾人真实的想法吗?
太多太多的人在消费这些内容,获取廉价的地域优越感时,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1
“台湾最不可信的就是名嘴跟电视人”
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先从始作俑者——台湾谈话节目开始说起。
台湾几乎所有媒体都是民营,收视率直接挂钩广告收入,老板们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
而谈话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收视率高,但制作成本极低。1到2位主持人,4到6位嘉宾,就能撑起一档节目,一期的制作费只要几万块人民币。
这直接导致谈话节目霸占了晚上的黄金时段。往往一档节目刚刚播完,另一档又紧锣密鼓地开演,还是同样的嘉宾,同样的话题。名嘴们口无遮掩,神情夸张,动不动就曝光“惊人内幕“,或者”内线消息“,开口就是”当事人是我朋友“,或者“某大佬请我吃过饭”,语气自信堪比知乎网友。
一位名嘴的口头禅最能代表台湾谈话节目的性格:“这件事世界上只有三个人知道,一个是我,一个是当事人,另一个,很抱歉我不能说。”
大陆人一开始接触这类节目,往往会陷入迷惑:有的节目明明刚才还在谈核电厂的利弊,转眼就说到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迹;节目嘉宾刚刚还说台湾工业多么神奇,话一落主持人就开始怒骂经济凋敝。
不负责任的言论,常常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比如2011年,台湾一度爆发一种新的流感,有些名嘴鼓动民众不要去打疫苗,结果导致一些人感染病毒死亡。连“榨菜哥”黄世聪都自嘲,“台湾最不可信的就是名嘴跟电视人”。
黄世聪解释称,自从壹传媒来台湾之后,报道上奉行“尸体+裸体”,以最能抓观众眼球的形式做新闻,台湾的整个媒体生态变得“煽色腥”起来,收视率主导了台湾电视的发展。
为了收视率,台湾的媒体老板们在不作不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至于什么社会影响、公共利益、国际形象,全然抛在了脑后。
2
台湾媒体没有“权威意见”
台湾的电视台、名嘴各有立场,没有谁能代表权威。
台湾谈话节目言论
针对这一现象,同样是名嘴的黄世聪表示,台湾绝大多数电视台都是商业电视台,娱乐性大于实用性,大陆观众可以把谈话节目当成娱乐节目。大陆很多视频平台都会截取台湾媒体的片段,做成一些短视频。但如果观众不了解台湾媒体的情况,造成两岸之间的一些误会,就非常可惜了。
大陆人第一次接触这种“媒体乱象”,很难想象主持人和嘉宾一起“满嘴跑火车”。
大陆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评论员
台湾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评论员
其实,台湾的名嘴有点像大陆的自媒体,他们发表的言论,其实和你朋友圈看到的什么“美国震惊了,日本吓尿了”这类内容是同一种性质的东西。
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有个台湾人,看到大陆人的朋友圈看到了“血管输果汁能美容”的文章,还得到了10万加,就说大陆十几亿人去医院打针都打果汁,恐怕我们也会觉得这个台湾人脑袋可能有问题。
很多大陆人看谈话节目后嘲讽台湾人,并非因为他们“不明真相”,而是故意这么做。他们通过歧视台湾人,轻易地获得了生活中得不到的优越感。这种做法和歧视“河南人都偷井盖、东北人都是黑社会、上海人都小气抠门”是完全一样的。何况台湾人还无法还嘴,所以嘲讽台湾人比嘲讽东北人的体验“更棒”。
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没有一样能够自豪的东西,那他就只能为自己生活的地域而骄傲。
作为观众,你每转发一次台湾名嘴的奇葩言论,就传播了一次偏见,让彼此的矛盾又激化了一点。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