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一觉醒来,欧洲人的天塌了。
撰文 | 王昱
审校 | 冬鸢
今年1月20日,欧盟委员会作出了一项批准:从今年2月10日起,允许将经过紫外线处理的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粉末——也就是面包虫粉末——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投放市场。要不是特朗普上任占据了全世界新闻的头版头条,估计这件事早就让人们吵得不可开交了。早在2020年,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在11个欧盟国家进行的调查就显示,面对是否愿意用昆虫替代肉类的问题,只有10.3%的消费者明确表示愿意,与之对应的是12.9%的不确定和76.8%的明确反对。
新型食品
在欧盟看来,面包虫是一种新型食品。根据欧盟的定义,所有在1997年5月15日之前,没有在欧盟被大量消费的食物都应该算作新型食品。新型植物蛋白(人造肉)、一些藻类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传统食品等,以及此次批准的面包虫,都属于新型食品。根据欧盟规定,含有新型食品的食物必须在包装上标明,并且,如果一种新型食品的出现是为了替代另一种食品(比如用人造肉替换传统肉类),那么在营养上,至少不能输给被替代的食品。
所以就算民众反对,面包虫作为一种新型食品能通过欧盟的批准,就说明它在营养上不存在问题,并且一定有其他的优点。其实正是因为面包虫在产生优质蛋白这件事上,成本足够低,且非常环保,才让它成为科学家和食品公司的新宠。
传统畜牧业每产出1千克牛肉,大约需要消耗1.5万升水和8千克饲料。但对于同等重量的昆虫,只需要4000升水和2千克的饲料。并且,在同等条件下,昆虫蛋白质含量比牛肉还高——是的,你小时候看的贝爷荒野求生真的没骗你,大多数昆虫的蛋白质含量确实要比牛肉多不少,尤其是昆虫幼虫。如果考虑到温室气体排放,那就更不得了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有37%来自反刍牲畜的消化道,而甲烷的温室效应又是二氧化碳的23倍。可以说,地球上牲畜导致的温室效应,比所有汽车加起来还要多。相比之下,昆虫养殖产生的温室气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面包虫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长久的验证。如果你养过鱼、鸟或是一些爬行动物,那么你一定知道面包虫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宠物食品——毕竟电商不会说谎,网上真的有不少店家将面包虫作为宠物食品售卖,甚至不少卖的还是活体面包虫(搜索前请做好心理准备)。看到这些光滑的蠕虫在容器里扭来扭去,虽然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恶心,但仍有人会觉得这是新鲜宠物食品的象征。
当然,面包虫也不只是给宠物吃的,其实已经有不少人吃过面包虫了。你甚至不用专门查资料验证这件事,只需要打开购物软件,搜索“油炸面包虫”,购物软件就会给你罗列出一大堆选项,而且看起来销量都还不错。并且,除了油炸面包虫,炸蚂蚱,炸豆虫,炸蚕蛹等等应有尽有。只能说,在饮食方面,欧洲人和我们比起来还是太保守了。
德国街头的油炸面包虫,其实他们也没那么保守。图片来源:wikipedia
蓄谋已久
其实,欧盟将面包虫列为可食用商品是有迹可循的。早在2017年,瑞士就已经批准将面包虫作为一种食物。而在2021年6月,欧洲也批准了将面包虫干作为一种食物投放市场。而本次批准面包虫粉末流入市场,也只是上述政策的延续。在批准之前,欧洲食品安全部门表示他们已经做了大量的测试,证明面包虫粉末除了可能会导致少数人过敏之外,在健康上不会有其他影响。
本次批准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之前的批准仅仅允许将面包虫作为一个整体投放市场。而本次的批准,则允许将面包虫粉末添加到面包、卷饼、面食、土豆加工制品、奶酪和果酱等加工食品中。面包中添加量最大是4%,也就是每100克面包最多添加4克面包虫粉末。并且,添加面包虫粉末的食品,必须要在食品配料表注明含有“UV-treated Tenebrio molitor larvae (yellow mealworm) powder”(经过紫外线处理的黄粉虫幼虫(面包虫)粉末)。
欧盟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批准面包虫粉末流入市场,这一变革背后的主推手,是一家来自法国的初创公司Nutri’Earth。这家公司在研究中发现,面包虫富含人体合成维生素D3必要的营养元素。而维生素D3对于钙的吸收、神经传导也都是必须的。他们还保证面包虫粉末对食物口感不会产生影响。也正是他们,向欧盟提交了将面包虫粉末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的申请。目前看来,他们的计划成功了。相应的代价是,在谷歌地图上,这家公司的评分被愤怒的网民打到了1.4星(满分5星),这是小编见过的最低评价。
该规定已经于今年2月10日正式施行,我国商务部也在条令发布当日发布了例行通告,如果你实在介意小饼干中藏着黄粉虫粉末,那吃欧盟进口食品之前,记得翻翻配料表,找找有没有黄粉虫粉末。
图片来源:pixabay
一觉醒来,欧洲人的天塌了。
撰文 | 王昱
审校 | 冬鸢
今年1月20日,欧盟委员会作出了一项批准:从今年2月10日起,允许将经过紫外线处理的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粉末——也就是面包虫粉末——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投放市场。要不是特朗普上任占据了全世界新闻的头版头条,估计这件事早就让人们吵得不可开交了。早在2020年,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在11个欧盟国家进行的调查就显示,面对是否愿意用昆虫替代肉类的问题,只有10.3%的消费者明确表示愿意,与之对应的是12.9%的不确定和76.8%的明确反对。
新型食品
在欧盟看来,面包虫是一种新型食品。根据欧盟的定义,所有在1997年5月15日之前,没有在欧盟被大量消费的食物都应该算作新型食品。新型植物蛋白(人造肉)、一些藻类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传统食品等,以及此次批准的面包虫,都属于新型食品。根据欧盟规定,含有新型食品的食物必须在包装上标明,并且,如果一种新型食品的出现是为了替代另一种食品(比如用人造肉替换传统肉类),那么在营养上,至少不能输给被替代的食品。
所以就算民众反对,面包虫作为一种新型食品能通过欧盟的批准,就说明它在营养上不存在问题,并且一定有其他的优点。其实正是因为面包虫在产生优质蛋白这件事上,成本足够低,且非常环保,才让它成为科学家和食品公司的新宠。
传统畜牧业每产出1千克牛肉,大约需要消耗1.5万升水和8千克饲料。但对于同等重量的昆虫,只需要4000升水和2千克的饲料。并且,在同等条件下,昆虫蛋白质含量比牛肉还高——是的,你小时候看的贝爷荒野求生真的没骗你,大多数昆虫的蛋白质含量确实要比牛肉多不少,尤其是昆虫幼虫。如果考虑到温室气体排放,那就更不得了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有37%来自反刍牲畜的消化道,而甲烷的温室效应又是二氧化碳的23倍。可以说,地球上牲畜导致的温室效应,比所有汽车加起来还要多。相比之下,昆虫养殖产生的温室气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面包虫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长久的验证。如果你养过鱼、鸟或是一些爬行动物,那么你一定知道面包虫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宠物食品——毕竟电商不会说谎,网上真的有不少店家将面包虫作为宠物食品售卖,甚至不少卖的还是活体面包虫(搜索前请做好心理准备)。看到这些光滑的蠕虫在容器里扭来扭去,虽然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恶心,但仍有人会觉得这是新鲜宠物食品的象征。
当然,面包虫也不只是给宠物吃的,其实已经有不少人吃过面包虫了。你甚至不用专门查资料验证这件事,只需要打开购物软件,搜索“油炸面包虫”,购物软件就会给你罗列出一大堆选项,而且看起来销量都还不错。并且,除了油炸面包虫,炸蚂蚱,炸豆虫,炸蚕蛹等等应有尽有。只能说,在饮食方面,欧洲人和我们比起来还是太保守了。
德国街头的油炸面包虫,其实他们也没那么保守。图片来源:wikipedia
蓄谋已久
其实,欧盟将面包虫列为可食用商品是有迹可循的。早在2017年,瑞士就已经批准将面包虫作为一种食物。而在2021年6月,欧洲也批准了将面包虫干作为一种食物投放市场。而本次批准面包虫粉末流入市场,也只是上述政策的延续。在批准之前,欧洲食品安全部门表示他们已经做了大量的测试,证明面包虫粉末除了可能会导致少数人过敏之外,在健康上不会有其他影响。
本次批准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之前的批准仅仅允许将面包虫作为一个整体投放市场。而本次的批准,则允许将面包虫粉末添加到面包、卷饼、面食、土豆加工制品、奶酪和果酱等加工食品中。面包中添加量最大是4%,也就是每100克面包最多添加4克面包虫粉末。并且,添加面包虫粉末的食品,必须要在食品配料表注明含有“UV-treated Tenebrio molitor larvae (yellow mealworm) powder”(经过紫外线处理的黄粉虫幼虫(面包虫)粉末)。
欧盟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批准面包虫粉末流入市场,这一变革背后的主推手,是一家来自法国的初创公司Nutri’Earth。这家公司在研究中发现,面包虫富含人体合成维生素D3必要的营养元素。而维生素D3对于钙的吸收、神经传导也都是必须的。他们还保证面包虫粉末对食物口感不会产生影响。也正是他们,向欧盟提交了将面包虫粉末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的申请。目前看来,他们的计划成功了。相应的代价是,在谷歌地图上,这家公司的评分被愤怒的网民打到了1.4星(满分5星),这是小编见过的最低评价。
该规定已经于今年2月10日正式施行,我国商务部也在条令发布当日发布了例行通告,如果你实在介意小饼干中藏着黄粉虫粉末,那吃欧盟进口食品之前,记得翻翻配料表,找找有没有黄粉虫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