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尽量不去门诊:抵抗新冠冲击波需相互安慰?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2月9日 2点2分 PT
  返回列表
73365 阅读
36 评论
风声

作者|刘远举

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

新冠疫情发展至今日,一定会经历一波很强的感染过程,肯定会对各地人群造成一定冲击,这个冲击本身导致的重症、危重症、死亡病例未必多,但对于心理的冲击大概率发生,因此要避免由此造成的医疗挤兑。

从资源布局的角度来讲,当下需要着重做好这两件事。

首先,要有足够的发热门诊数量

第一就是,需要设立充足的、甚至有一定冗余的能够接待新冠感染者的发热门诊。

人类面对奥密克戎已经有较多的数据了,其本身的毒性,并不会直接造成严重的医疗挤兑。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在其论文《香港新冠疫情的教训及启示》中指出:提供充足的ICU床位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关键是保护医疗系统免于崩溃。疫情暴发以来的任何时刻,需要的ICU床位都没有超过300张。绝大多数轻症患者不需要特别的医疗照护。即使是有高危因素而留院观察的病人,多数也只是以防万一。

韩国5000万人口,最高峰感染的时候,每天达到50万人确诊。如果广州的感染达到这个程度,根据广州公布的这一轮的比例,大致上每天会有重症、危重症12人,而广州有2000张以上的ICU重症床位的应急储备,所以,病毒本身并不会造成医疗挤兑。

但是,如果加上恐慌,情况则会完全不同。

在过去的疫情政策下,感染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低压力的情况下,现在不少地方都能做到肺CT一小时、核酸检测最快2小时出报告。然而,一旦感染数量上升,恐慌之下,大量轻症、普通型病患涌入医院,巨大的不必要的医疗需求,超出医疗系统的应对能力时,就会出现拥塞,时间就会延长,就会导致混乱、医疗挤兑。

当医院人满为患,人们在焦虑与等待中,也许会情绪崩溃,也许会到网上发声,情绪化的声音又会激起新一轮的恐慌与焦虑。

所以,基于奥密克戎本身的特点,再考虑到人们普遍的心理特征,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基层分诊系统的数量,这就要求有足够的发热门诊数量。

发热门诊,是判断发热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第一道岗哨。

自武汉发生新冠肺炎以来,各地纷纷启动发热门诊,一般情况下,县域内所有二级医院均设发热门诊。发热症状,都可以前来就诊,由发热门诊的专科医生进行病史采集、查体,寻找病因,做进一步的分诊。

发热门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置门槛不低。发热门诊应当分设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等,放射检查室可配备移动式X光机,有独立卫生间。

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后,医院不直接接待发热患者,要社区医院进行分类,但社区医院无法鉴别,患者只能去划区分配的定点医院,然而,定点医院数量达不到患者排查需求,要排队几小时,甚至医院的CT机都到了必须要休息的状态。此外,发热门诊一旦分诊失误,没有查出新冠,转到其他医院就会造成院感。

新加坡的办法是:充分发动已有的社会医疗力量。2020年2月14日,新加坡政府重启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s,简称PHPC)计划,加强基层医疗系统对疫情的监测和诊疗,共指定了900多家社区全科诊所,加入了PHPC的COVID-19病毒防疫响应体系,可以接待发热病人。

新加坡政府旗下三大公立医疗集团,一共也只有几十家大型的政府诊所(polyclinic),其余800多家诊所,均是私立集团诊所或者个人独立诊所。新加坡人口500万,相当于5000人就有一家可以接待的诊所。以此比例,中国的一个大型小区就应有一家对应的接待门诊。

应该看到的是,现在的发热门诊所面临的局面,与疫情暴发之初的武汉已经有很大不同,而与新加坡类似。

现在有了快速的鉴别方法,核酸出结果非常快,也不一定需要去医院。至于抗原,自己就可以做,几分钟出结果。

事实上,人们需要的不完全是诊断,更多是安慰,然后才能不把这种焦虑集中投射在少数医疗点上,压垮这些定点医院。

在措施放松,感染人数巨大,每个人都可能会感染的情况下,防感染不再是发热门诊的主要目标了。所以,并不需要把发热门诊集中在少数医疗机构。

第二,做好早期分诊,尽量不去医院

其次,可以预判的是:大量的新冠感染者,未必害怕感染,但一定害怕自己会是重症,或者发展为重症,由此会产生恐慌。

所以,诊断并不是重要的问题,重要的问题是分清楚无症状、轻症、普通型与重症。

轻型、普通型患者,都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体温在37.3-39℃之间)、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实际操作中,轻型与普通型之间较难区分,标准为影像学是否可见肺炎表现。至于重症,则主要表现为血氧下降,持续高热,这都需要专业判断。

这种分诊效率很高,风险很小。

6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发表了一项由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和马昕教授领衔的、针对上海疫情的大样本数据研究,这项研究首次揭示,3万人中仅有22人患有重症,所有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概率为0.065%,而非高危组奥密克戎患者重症率为0。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来说,尤其是中青年人及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奥密克戎感染后进展为重症的风险非常低。这个数据在当时被忽略了,但对当下却非常有意义。

它意味着,初步的分诊可以高效率地快速甄别、诊断、区分重症,以及预后。这种分诊能有效地保护医疗资源不被挤兑,对感染者来说,被误诊的风险也非常小。所以,保持发热门诊分诊系统的秩序、运作不乱,这是当下发热门诊面对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在新加坡,发现核酸阳性后,诊所会通知卫生部门,卫生部门就会联络患者,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是否已接种疫苗、家中是否有年长者、能否能自我隔离等,并作出决定。多数人都将在家中自我隔离。

隔离期间,感到身体不适,应该就医或寻求远程看诊。如果不适合进行居家康复,患者会被送往合适的护理设施隔离。基本上只有这三类人不适合在家康复:50岁或以上未接种或未完成接种的;80岁或以上的已接种的;经评估后被认为不符合居家康复条件的未满一岁的婴儿以及一至四岁的儿童。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对于抗原阳性,且无症状的人,不建议去医院或去做核酸。只需要在家中自我隔离72小时,再做一次抗原。如果检测结果呈阴性,就可以恢复正常活动。如果检测结果还是阳性,就继续检测和隔离,直到结果呈阴性为止。显然,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不让无症状患者去加大医疗系统的压力。

新加坡的政策特点在于,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医疗力量,加入到对感染者的诊断,然后分级处理,以居家隔离为主,最大限度地把医疗资源放在重症、危重症感染者的救治上。

香港政府针对奥密克戎的办法与新加坡差不多,也是为避免拖垮医疗系统,最大程度救治重症患者,针对当时流行的奥密克戎BA.4、BA.5变异株,让无症状、轻症、普通型居家隔离,感染者需佩戴电子手环,以确保遵守隔离要求,不会离开住所。

所以,在数量之外,要保证有足够的技术、设备来完成分诊,比如CT、x光机,以及有经验的读片人员,现在AI读片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可靠的程度,可以借助这些手段来提高效率。当然,最后,非常重要的是,通过宣传让群众知道,分诊是可靠的,病情突然转变的可能性非常之小。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特鲁多的这句名言流传甚广。

对于奥密克戎,大多数人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治疗。某种程度上,安慰,才是接下来医疗体系的首要目标。足够的数量与分诊的能力,是安慰的前提条件,做好这两点后,才能保证不会因为恐慌而产生医疗挤兑。

陷疯稻谷
1 楼
躺平派给点建议啊,全你妈变方方了? [1评]
雁过留声机
2 楼
躺平派只管喷,至于之后会发生什么,接着喷就对了: 严格封控:草菅人命 放开防疫:草菅人命 医院大混乱:草菅人命 疫情逐渐平稳:草菅人命,瞒报死亡,预估超过500人死亡,共产党下台。 [1评]
c
chtoto
3 楼
都是被吓的,还有被惯的。夸大病毒的危害,医保不跑医院或拿点免费的药感觉亏了。
意见没
4 楼
俺一周前刚被感染新冠,自己连查都没查,因为自己一感觉就知道是,就喝了点维C增强免疫的饮料,晚上吃了片OTC止疼助眠药,3-4天之后就恢复了。
a
aegeanboat1
5 楼
归根到底去医院看常规病还是太便宜。
爷来也
6 楼
之前是怎么嘲笑国外的?
X
XXyourOO
7 楼
诚恳问,发烧了不去门诊去哪?去教堂?去火葬场自我了断?WCNMD大清国! [1评]
牛皮方糖
8 楼
难道在家等死吗?不!死外边去!
意见没
9 楼
看你发帖的感觉是你没有自己的判断,是很容易被忽悠的那种。 [1评]
爱玩的水
10 楼
发烧得治疗 不去医院有药就行
人生没有智慧
11 楼
土鳖治国,祸患无穷
青蛙
12 楼
哈哈哈 等看黄俄死一波儿它妈 哈哈哈
d
dreamtion
13 楼
好像普通人发烧都不用去医院吧
铗归来
14 楼
留园的粮哪个没被感染过? 怕个屁啊!
j
jingfei05
15 楼
: 缺乏医疗常识的人。。。类似病毒性感冒之类的, 一般38.5以下都是检测,上了38.5才吃退烧药,连续38.5以上三天才去医院。要注意其他有风险的症状做出判断,比如出现高烧晕厥要及时就医,还有其他比如胸闷气短之类的症状也要注意就医。
陷疯稻谷
16 楼
我朋友圈里的几个躺平派之前经常在朋友圈唧唧歪歪,开放了照理说应该庆祝一下,现在全你妈没声音了,傻逼
琪爷
17 楼
真他妈牛逼。封控期间发烧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拉去隔离,解封后发烧不管什么原因都别去医院,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懂医学的?真正懂科学的人呢?
X
XXyourOO
18 楼
: ❌!0分! [1评]
意见没
19 楼
❌!-∞分!
传播爱与光
20 楼
39度以下盖厚被子发汗硬扛,39度以上吃发烧药,高烧持续不断去医院。Common sense!哈哈哈
b
bwolf
21 楼
去门诊的都是有钱人了
俺样
22 楼
接下来能做的,就剩下铺天盖地的宣传了:新冠不死人,不用去医院。问题是,你倒是把检测试纸跟退烧药的库存准备充足呀。
俺样
23 楼
归根结底,比起维护统治,14亿人的命都不值钱。真的威胁到了土共的统治、习包子都会被拖出来祭旗!美其名曰“有集体没个人”。所谓的狗粮接下来过的惨不惨不知道、粉蛆们、在接下来的小半年里,将会是提心吊胆的时期、还得随时接受身边亲人病逝的事实。这一大波过后、再来看看园子里、还有几只“粉蛆”在坚持战斗。 [1评]
我是大炮
24 楼
翻墙狗
夜半寒山
25 楼
: [9楼]评论:abc868[☆品衔R3☆] 12月08日 19:23 十四亿中国猴谁个不出轨就是畜牲养的!
意见没
26 楼
给你的点赞正显示了胎毒1450的特征:点赞量在台湾早上上班时间突增,而给俺的点踩量却几乎不变。这是因为6园的品衔必须是R3以上才能点踩的规定,而1450的特征是像苍蝇一样哪里(所有与大陆有关的中英文网站)有臭味一窝蜂地扑向哪里,完后立马扑向下个目标,所以它们很难只留在6园把品衔积累到品衔R3之上。
t
tosefun
27 楼
如果没查很可能就是流感或者感冒,最近感冒的应该比新冠多 [1评]
t
tosefun
28 楼
能说话都要算政治帐
江南游侠
29 楼
狗粮狗逼不是一直骂中共独裁封控,不让民众自由吗?前段时间举白纸示威,现在如你所愿放开了,还逼逼啥呢,逼你狗粮老母逼。
意见没
30 楼
是新冠。是儿子放假出去完后回家传给我们。老婆自查了是阳性。 [1评]
零点一加一
31 楼
如果能提早停止妖魔化,跟民众普及omicron的症状,好让每一个家庭提早储备一些必备药物如扑热息痛和布洛芬,再逐渐开放的话,现在也不用一团糟。说好的保护老人现在有保护到吗?没打疫苗的还是没打。过去每一朝代都是因为人民不能果腹而动乱更替,你以为现在的统治层不知道吗。 经济不行导致了封锁失效。我老家开放几天就有亲戚朋友中招了,可想而知病毒其实在开放之前就可能已经大量存在。突然开放就是经济退化,人民动乱,而且统治层已知不可能再有经济能力封,三大条件促成。
t
tosefun
32 楼
哦,不过周围知道的确实都是一周内恢复
嘿呀嘿呀啊哟哟
33 楼
中国人均医疗资源是美国1/8,如果一下全放开,那中国必然发生极端医疗挤兑,到时候中国死三百万人轻轻松松。(美国疫情三年超额死亡三百多万人)
z
zlg2001zlg
34 楼
我感染的时候,每天体温在37.2-37.6之间,头痛,咽喉痛,还有就是痰多。吃了一点莲花清瘟和消炎药,躺了5,6天就好了。
不锈钢丝
35 楼
呵呵,你们欧美野爹发烧都去医院?床位再多也不够!
s
snake1101
36 楼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打倒共產黨!再造新中國!造反有理!革命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