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顶尖美高都是富人孩子?美国教育更残酷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1月30日 13点41分 PT
  返回列表
52344 阅读
13 评论
棕榈大道

当我们在讨论美国教育时,总是在谈美国教育到底是快乐的,还是残酷的?后来很多人就开始研究美国教育,才发现,在美国,宽松的快乐教育是留给穷人的,“鸡娃”的教育践行者永远都是精英阶层。

美国的教育是分层的。

而且教育分层,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了。

值得深思的是,中国的教育分层也在渐渐形成...

美国人才选拔标准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先来看下美国学校的招生标准是怎么形成的? 早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的,基本上都是上流社会的子弟们。 比如19世纪的WASP(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是根正苗红的美利坚接班人,哈佛、耶鲁等常春藤盟校要培养的是他们的孩子。 他们给学校捐钱,并对学校的招生标准有所参与——为了阻挡其他族群的孩子进来。

他们开始设立门槛,比如说哈佛、耶鲁这些学校规定必须考希腊语和拉丁文等。

 

 《死亡诗社》里,私立学校的小学生要学拉丁文课,这是大学入学考察的内容。

因为这个规定把其他族群的精英人为地排除在外,所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后,这个规定就被废除了。 学校开始试图按成绩选拔人才,很快,校园很快被勤奋的犹太移民占据。这惹恼了有反犹倾向的白人富裕人士。 于是,学校赶紧再次改了录取标准。为了限制犹太裔入学,在成绩基础上,增加了品格、体育、面试等要求,甚至规定犹太裔新生最多只能占15%,以此保证新教徒占学生的主流。 

当时,美国学校的招生规则设立的实质是排除异己

所以,美国高校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被主流阶级的子女开绿色通道的,其他族群的子女要进来,就必须得通过他们设立的门槛。 直到1970年代教育平权运动,凭借知识崛起的中产阶级不遗余力地让孩子拥有这些高校技能,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他们维护地位最重要的纽带。 此后,进入高等学府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

美国教育分层比你想的更明显

显而易见,这样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将美国底层阶级的一大部分人筛选了出去,因为在美国,教育的内容、目标、使命,各个阶层是完全不一样的。 美国底层人民的教育的目标说白了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美国有一个公立学校叫KIPP,是“the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的缩写,意味“知识就是力量”。它基本上都是办在那些底层人民聚集的地方。

 

这里的学生96%是黑人和拉丁裔,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阶层,其教学方法和我们国内的衡水中学差不多,学校强调遵守规章流程。

整个教学充满死记硬背的机械式程序,几乎没有做选择和做决定的机会。

底层孩子想读优秀的大学,需要的努力绝对不比中国高考要少多少。 

但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它让80%的KIPP学生最终考取大学——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其实对底层孩子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应试教育。 

美国一般中产阶层子女所能得到的,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素质教育。

即使是小学生,学校已经要求学生有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体育和才艺也要样样开始学的。

课堂作业常常是写文章和做演讲,你必须能够自己找到素材、选择方法、组织语言、描述想法。

这基本上是我们大学所在的层次,而这些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搞独立调研了!

比如,一个任务是每人回家统计自己家有多少台电视、冰箱及多少辆汽车等物件,在课堂上每人负责统计其中一项物件的数字、计算全班平均值。

但这还不是美国最牛的小学。

顶级精英的教育往往是由私立学校来承担的,这些学校培养学生的原则只有一条: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

他们的教学观念是,学生是自己的航船的主人,别人是不能替你做什么决策的,一切由你自己决定。

老师不主动提供任何解题方法,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制定公式,也就是规则。

这种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教会孩子怎样欣赏、选择和改变世界,这才是最顶级的精英教育。 说到底,教育分层本身就是社会阶级固化的结果,而美国顶级精英子女的学业压力也不小。

美国的学霸比你想象中更努力

美国的教育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这样的:孩子们每天下午三点放学,然后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周末也不补课,而是各种聚会、户外活动... 尽管美国录取的标准和方式是多元和综合的,但美国精英学校的学生为了挤进名牌大学,所承受的压力是相当的。 

美国高中是四年制。进入高中以后,所有课程的平均绩点GPA,统一考试成绩,选修的大学预科课程数量。

高中阶段的每学期成绩不能放松,因为高中整体学习情况是极为重要的申请资料。 还有课外活动的荣誉和亮点,都会成为大学招生的综合评定指标。 比如赫赫有名的斯蒂文森高中,门槛很高。每年,全纽约有26000人报名参加入学考试,只有成绩最好的800人被录取,录取率低至3%。

 

而一旦成功被录取,压力更大了,斯蒂文森高中的学霸们,不仅成绩突出,各方面课外活动都非常精通擅长。

那些新贵们的孩子,顶着家族巨大的期待,压力可想而知。 简单来说,中国学生是十年磨一剑,而美国学生是两三年内磨十把剑。

想去美高读书的中国学生该怎么做

我们很多家长都想去美高让孩子接受最好的精英教育,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 其实最好的教育大概并不是仅仅为了实现阶层流动,不是为了给社会培养“高质量零件”,而在于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让他们学会“自己如何做主”。 

精英教育的目标,不是去培养一个合格的好学生,和一个标准的上班族。

而是要培养一个社会面很广泛,多才多艺,独立自主,有独立思考能力,将来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能够改变这个社会的人。 另外,教育从来就不只是学校教育,还包含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 所以我们家长要做的不仅仅只是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课外班,参加各种比赛。 

而是要根据孩子兴趣培养,挖掘它的天然的优势跟潜力,从而去培养孩子,那么这样你的优势,还有竞争力就会大一些。 英国有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纪录了十四个来自英国不同社会阶层的7岁小孩,摄制组随后每隔7年便会重新拜访这些孩子,再次将他们的素材集结成片,一直到56岁。

 

这些孩子正如美国教育一般,接受着属于自己阶层的教育,很多人从中看到了阶层的固化,但是其中是否有成功实现阶层流动的?

有。 看似拼的是物质,其实最后决定孩子是否幸福的是思维。学校教育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是,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才是家长和孩子努力的方向。 

雷霆3巨头
1 楼
因为傻逼穷人才会相信快乐教育 世世代代做奴隶
T
Texans
2 楼
真正顶尖的只有伟大领袖习近平博士钦点的正能量理论家周小平!
T
Ttor
3 楼
任正非马云这些世界顶尖的企业管理者肯定不是中国教育能培养出来的,呵呵
T
Ttor
4 楼
那么牛逼的教育怎么社会越来越破败越来越脏乱差?
c
crunchtime
5 楼
才来美国吗? 民主法制就是钱权交易,愚民政策。看看瘪熊,金三,loser这样的弱智就知道了。
T
Texans
6 楼
你说的那个破败,脏乱差怎么把这么牛逼的厉害国干成这样,厉害国倒是厉害一下呀!
l
liuyuan59fen
7 楼
教育分层没有错,大一统才是错误的。 但是分层应该是根据能力,而不是出身。
T
Texans
8 楼
说滴兑!再看看厉害国的伟大领袖习近平博士在全国文艺座谈会钦点的正能量理论家周小平,周带鱼!
T
Ttor
9 楼
校园枪击案每年几十起,总统该剖腹谢罪还是引咎辞职?
龙珠
10 楼
去高大上的旧金山铲屎吧,哈哈哈
抬头看天
11 楼
美国的千万富豪60%以上是没有背景的,也不是名校的精英。靠家里的钱,并不为人尊重。读书,教育是重要的人生第一步。快乐教育,是教书人的研究项目,如何启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比快乐更重要。
b
bigsloth
12 楼
1, 学习不是娱乐,拼的还是资源,特别是脑力资源 2, 富人的孩子能受精英教育,不仅仅是因为有钱,有不少人能成为富人,他们本身有自身的优势,不怀疑有人是有狗屎运的,但时间总会淘汰一些人。 3, 西方是很愿意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因为决策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但不要迷信这种能力,现代社会更倾向于制度,而决策力这种东西如同诺贝尔经济学奖,有指导性,没必然性。同样亚洲的理工生培养道路,有其现实性,决策能力也未必差,因人而异是各种教育都必然面对的。 4, 人不行,再好的教育也出不了大师和舵手,制度不好,人再牛,也很难对抗制度的悲哀。
D
Dimmy
13 楼
旧金山不欢迎这些好吃懒做的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