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智库“米切尔空天研究所”抛出一份所谓“台海制空权夺取方案”,声称美军只需投入32架F-35、32架F-15EX,再配合32架战略轰炸机,就能在台海冲突中迅速掌控制空权。更夸张的是,他们甚至画出作战流程图,把美军的介入分成“日本方向”与“菲律宾方向”两路,看似精密,却给人一种在作战地图上玩“兵棋桌游”的感觉。问题是,这份推演似乎把中国当成了伊朗,甚至低估到连中国网友都忍不住吐槽:这思路,简直像拿海湾战争那套模板硬套到西太平洋。
▲美国智库发布的作战流程图(机翻版)
按照美方构想,一旦台海有事,美国空军将从日本方向出动8架B-21、B-2A隐身轰炸机,8架B-52、B-1B这类远程战略轰炸机以及16架F-35与16架F-15EX,对登陆舰队和岸边集结部队进行打击;同时,从菲律宾方向出动同样规模的机群完成夹击。非隐身轰炸机负责发射高超音速导弹攻击海上目标,隐身轰炸机直取滩头阵地,而战斗机则担当护航任务。整个方案看上去简洁高效,但实际上漏洞百出——它假定中国几十年来构建的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体系会乖乖挨打,不会主动出击,更忽视了中国在远程探测、空天预警、反隐身拦截和导弹打击上的系统化优势。
首先,美军这个“96架战机+轰炸机”的规模,压根不足以在台海正面抗衡解放军空军。中国目前现役四代、五代战斗机总数已超过1668架,其中歼-20与即将大批量服役的歼-35形成的隐形机群,作战半径和探测能力完全覆盖所谓的美军“安全区”。更不用说解放军的天波超视距雷达可在3000公里外发现来袭编队,并引导前出战机在美机进入导弹射程前实施拦截。
▲东风-21D
其次,美方所谓“500海里安全区”(约合926公里)的概念,在台海冲突中几乎不存在。中近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可在数分钟内摧毁美军在日本、关岛、菲律宾等地的空军基地,东风-17、东风-21D等专为强敌准备的“大杀器”,足以让一二三岛链的美军设施化为废墟。一旦这些前沿基地失效,F-35与F-15EX就算还在机库里,也没有安全起飞的跑道。
至于美军轰炸机,虽然B-21和B-2A具备较强的隐身穿透能力,B-1B和B-52H可挂载LRASM隐身巡航导弹或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但从数量上看也存在硬伤。即便集中4架B-21与4架B-2A投放96枚LRASM,再加上4架B-1B与4架B-52H的174枚,总计也只有270枚巡航导弹。对于一个覆盖多层雷达、远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机动防空分队与电子干扰手段的防御网络来说,这个饱和度远远不够——更何况这是理想状态下的一波齐射,美方还得考虑途中加油、突防路线、战机损耗等问题。
▲六代机将彻底打破美军的空中优势
而且,这份推演几乎完全无视中国的反隐身体系。除了天波雷达外,未来服役的空警-3000大型预警机、米波波段双体无人预警平台,甚至歼-36、歼-50这样的六代机一旦到位,美军轰炸机和隐形战斗机都难以安然接近投射阵位。届时,不仅防守方能提前发现目标,主动出击的拦截机群还能在远海截断美军攻击链条,让所谓“先发制人”变成“有去无回”。
更致命的问题在于,美军假定自家航母能为轰炸机编队提供护航,但在反舰弹道导弹、远程反舰巡航导弹、隐身无人攻击机等多重威胁下,航母能否安全逼近战区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一旦航母战斗群被迫撤出第一岛链,美军的战机出动频率和滞空时间都会大幅下降,所谓的空中优势也就成了空中幻影。
▲一旦冲突爆发,美军第一、二岛链上的任何基地都不会绝对安全
事实上,这份推演的最大问题是战略假设错误。台海不是中东,没有“开着轰炸机在天上慢悠悠巡航、对地丢铁炸弹”的安全环境。这里是全球防空密度最高、电子战干扰最复杂、反舰火力覆盖最广的作战区域之一。一旦冲突爆发,中国不会坐等对手集结完毕才开始防御,而是会主动出击,率先瘫痪周边美军基地、航母与补给节点,从源头削弱美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连部分美国网友都看不下去:“美国的智库简直由一群白痴主导,他们真以为靠32架F-35和32架F-15就能闯入中国空域?他们完全不了解中国在隐形打击、电子战、数据链和作战控制方面的能力。” 这种质疑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对现实差距的清醒认知。
总结来看,美军“64架战机+32架轰炸机夺取台海制空权”的设想,更像是一场纸面游戏,既低估了中国的防御纵深和进攻能力,也高估了自身在西太平洋的兵力投送与持续作战水平。真正的台海战场,远比他们的PPT复杂得多。这里没有“安全区”,只有覆盖天际的“毁灭区”。在这种环境下,任何轻率的军事冒险,都可能让美国在第一天就遭受无法承受的损失。
最近,美国智库“米切尔空天研究所”抛出一份所谓“台海制空权夺取方案”,声称美军只需投入32架F-35、32架F-15EX,再配合32架战略轰炸机,就能在台海冲突中迅速掌控制空权。更夸张的是,他们甚至画出作战流程图,把美军的介入分成“日本方向”与“菲律宾方向”两路,看似精密,却给人一种在作战地图上玩“兵棋桌游”的感觉。问题是,这份推演似乎把中国当成了伊朗,甚至低估到连中国网友都忍不住吐槽:这思路,简直像拿海湾战争那套模板硬套到西太平洋。
▲美国智库发布的作战流程图(机翻版)
按照美方构想,一旦台海有事,美国空军将从日本方向出动8架B-21、B-2A隐身轰炸机,8架B-52、B-1B这类远程战略轰炸机以及16架F-35与16架F-15EX,对登陆舰队和岸边集结部队进行打击;同时,从菲律宾方向出动同样规模的机群完成夹击。非隐身轰炸机负责发射高超音速导弹攻击海上目标,隐身轰炸机直取滩头阵地,而战斗机则担当护航任务。整个方案看上去简洁高效,但实际上漏洞百出——它假定中国几十年来构建的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体系会乖乖挨打,不会主动出击,更忽视了中国在远程探测、空天预警、反隐身拦截和导弹打击上的系统化优势。
首先,美军这个“96架战机+轰炸机”的规模,压根不足以在台海正面抗衡解放军空军。中国目前现役四代、五代战斗机总数已超过1668架,其中歼-20与即将大批量服役的歼-35形成的隐形机群,作战半径和探测能力完全覆盖所谓的美军“安全区”。更不用说解放军的天波超视距雷达可在3000公里外发现来袭编队,并引导前出战机在美机进入导弹射程前实施拦截。
▲东风-21D
其次,美方所谓“500海里安全区”(约合926公里)的概念,在台海冲突中几乎不存在。中近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可在数分钟内摧毁美军在日本、关岛、菲律宾等地的空军基地,东风-17、东风-21D等专为强敌准备的“大杀器”,足以让一二三岛链的美军设施化为废墟。一旦这些前沿基地失效,F-35与F-15EX就算还在机库里,也没有安全起飞的跑道。
至于美军轰炸机,虽然B-21和B-2A具备较强的隐身穿透能力,B-1B和B-52H可挂载LRASM隐身巡航导弹或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但从数量上看也存在硬伤。即便集中4架B-21与4架B-2A投放96枚LRASM,再加上4架B-1B与4架B-52H的174枚,总计也只有270枚巡航导弹。对于一个覆盖多层雷达、远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机动防空分队与电子干扰手段的防御网络来说,这个饱和度远远不够——更何况这是理想状态下的一波齐射,美方还得考虑途中加油、突防路线、战机损耗等问题。
▲六代机将彻底打破美军的空中优势
而且,这份推演几乎完全无视中国的反隐身体系。除了天波雷达外,未来服役的空警-3000大型预警机、米波波段双体无人预警平台,甚至歼-36、歼-50这样的六代机一旦到位,美军轰炸机和隐形战斗机都难以安然接近投射阵位。届时,不仅防守方能提前发现目标,主动出击的拦截机群还能在远海截断美军攻击链条,让所谓“先发制人”变成“有去无回”。
更致命的问题在于,美军假定自家航母能为轰炸机编队提供护航,但在反舰弹道导弹、远程反舰巡航导弹、隐身无人攻击机等多重威胁下,航母能否安全逼近战区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一旦航母战斗群被迫撤出第一岛链,美军的战机出动频率和滞空时间都会大幅下降,所谓的空中优势也就成了空中幻影。
▲一旦冲突爆发,美军第一、二岛链上的任何基地都不会绝对安全
事实上,这份推演的最大问题是战略假设错误。台海不是中东,没有“开着轰炸机在天上慢悠悠巡航、对地丢铁炸弹”的安全环境。这里是全球防空密度最高、电子战干扰最复杂、反舰火力覆盖最广的作战区域之一。一旦冲突爆发,中国不会坐等对手集结完毕才开始防御,而是会主动出击,率先瘫痪周边美军基地、航母与补给节点,从源头削弱美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连部分美国网友都看不下去:“美国的智库简直由一群白痴主导,他们真以为靠32架F-35和32架F-15就能闯入中国空域?他们完全不了解中国在隐形打击、电子战、数据链和作战控制方面的能力。” 这种质疑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对现实差距的清醒认知。
总结来看,美军“64架战机+32架轰炸机夺取台海制空权”的设想,更像是一场纸面游戏,既低估了中国的防御纵深和进攻能力,也高估了自身在西太平洋的兵力投送与持续作战水平。真正的台海战场,远比他们的PPT复杂得多。这里没有“安全区”,只有覆盖天际的“毁灭区”。在这种环境下,任何轻率的军事冒险,都可能让美国在第一天就遭受无法承受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