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结束后,马克龙仿佛变了一个人。
法国正在成为欧洲第一个敢于公开反对美国的核大国。
在访华前,冯德莱恩就对外发表演讲称,中欧不能脱钩,但是,欧盟应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急脱,而应该缓脱。”欧盟在削减对华依赖度上,不能硬脱钩,要软脱钩。
正是因为冯德莱恩的对华不友好,让中法两国连一个礼貌性的接待都没过。法国拒绝冯德莱恩搭乘马克龙的专机,让她去坐民航自己来。显然,马克龙是不想冯德莱恩跟着一起来的。中方就更加不待见冯德莱恩了,单独给予马克龙顶格接待,而冯德莱恩就随便她吧。
当马克龙访华结束,收获满满地回去后,立马就毫不留情地打了冯德莱恩的脸。马克龙称:“欧洲不能成为美国的追随者,应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一个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一个是“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这真的是旗帜鲜明。在马克龙看来,美国才是妨碍欧洲战略自主的外部威胁。中欧相隔万里,不存在任何领土争端,也没有地缘对抗,是天然的合作对象。马克龙主张的是,联华抗美,利用中国去制衡美国,从而谋求欧洲独立,战略自主。
冯德莱恩就完全不同的。她的主张是,联美制华。在国际舞台上,配合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和打压。不仅要在经济上与中国逐步划清界限,还要在政治、军事上,压制中国,甚至在必要时候介入台海冲突。
这符合美国和英国的利益,但不符合欧盟的利益。在整个欧洲,英国是最积极介入台海争端的。为此,英国不惜与日本达成相互驻军协议,把英国海军部署到了日本。在针对陆权强国时,英美日三国是一致的。即,采取“大陆平衡”战略。对欧洲大陆而言,美国也是一个离岸的超大型岛国。美国要控制欧盟,就必须在内部瓦解欧盟,并给欧盟制造一个外部强敌,让陆权国家相互内斗。
俄乌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欧盟和俄罗斯大打出手,美国远在北美,拉着欧盟一起下水,把欧盟的能源体系打崩了,制造业也打得大规模外流。最重要的是,欧盟内部的东欧、北欧小国都被纳入了美国的防卫体系,欧盟成了一盘散沙。
俄乌战争直接摧毁的就是德国、法国对欧盟的领导力。美国已经完全超越德国、法国,成为了真正的欧洲之主。
队长很早就说过,台海冲突,欧盟介入的可能性很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欧盟介入台海冲突,没有利益。在俄乌战争中,东欧国家有安全需求,害怕俄罗斯西扩,不断扩张领土。北欧的挪威、丹麦、西欧的荷兰、比利时、南欧的意大利、希腊、西班牙都在能源生意中可以分食俄罗斯的利益。
像挪威,就取代俄罗斯,成为了欧盟第一大天然气供应国,一年油气收入超过万亿人民币。支援乌克兰,那都是一点点小钱,根本不放在眼里。可德国、法国则损失巨大,既要高价购买自己小弟的天然气,又要给自己的小弟支付各种过路费,成本最后都摊在了德国、法国的头上。
而德国和法国为了欧盟一哥的体面,还不得不带头军援乌克兰。这么一波操作下来,欧盟两大核心德法都被搞残了,其他小弟们又都跟着美国跑了。别说战略自主了,欧盟以后的话事人到底是德法双核心,还是美国直接隔空领导欧盟,都难说了。
这就是马克龙要联华抗美的根本原因。
当冯德莱恩喊出“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时,马克龙直接喊出“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不仅如此,马克龙还公开反对美国在台海方向挑衅、刺激中国。马克龙明确提出,欧盟不能卷入台海冲突,欧盟要自立,不能去做美国的跟随者。
我们常说,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欧洲而言,也是如此。在马克龙看来,欧洲不能成为美国的小跟班。相反,欧洲应该利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争取经济独立、军事独立、政治独立,成为世界第三极。也就是说,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中美欧三足鼎立的世界。
这也是在为台海冲突铺垫。即,如果中美台海冲突爆发,法国是不会下场的,既不会援助美国,也不会制裁中国。不仅法国要这么做,欧盟都应该这样做,不参与,不对抗,不下场。
对中国而言,这是最好的局面。因为中国不怕美国,怕的是美国拉拢整个西方世界,对中国实施全面经济制裁。可如果欧盟中立,东盟中立,中东中立,俄罗斯就算不帮中国,也会保持中立亲华立场。仅凭美日韩澳联盟,在西太平洋地区是挡不住中国的。其中,韩国有“恐中”情节,还有一个北方大兄弟虎视眈眈,是最可能在关键时候跳反的。
在西太平洋,美国真正的盟友只有日本。澳大利亚从中国赚的钱太多了,身上有严重的资本主义的软弱性,连铁矿石都采取人民币交易了,让澳大利亚去为台海流血,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中东和解,中国与中东在“去美元化”合作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欧洲自立,中国和法国实现首笔人民币天然气订单,还交换了上千亿的订单。因美国的全球霸权存在,任何区域性自立的本质,都是“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马克龙有着欧洲战略自主的决心,可队长并不看好。因为欧盟内部太多利益分歧了。法国想要欧洲自立,那是因为法国是欧盟领导者之一。可对其他欧盟小国而言,谁当大哥,他们都是小弟。欧洲战略自立并不等于其他欧盟小国战略自立。
小国做不了大哥,只有选择大哥的权利。谁给的利益多,就认谁做大哥。马克龙空有雄心壮志,但法国还没能力去领导欧盟自立。
访华结束后,马克龙仿佛变了一个人。
法国正在成为欧洲第一个敢于公开反对美国的核大国。
在访华前,冯德莱恩就对外发表演讲称,中欧不能脱钩,但是,欧盟应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急脱,而应该缓脱。”欧盟在削减对华依赖度上,不能硬脱钩,要软脱钩。
正是因为冯德莱恩的对华不友好,让中法两国连一个礼貌性的接待都没过。法国拒绝冯德莱恩搭乘马克龙的专机,让她去坐民航自己来。显然,马克龙是不想冯德莱恩跟着一起来的。中方就更加不待见冯德莱恩了,单独给予马克龙顶格接待,而冯德莱恩就随便她吧。
当马克龙访华结束,收获满满地回去后,立马就毫不留情地打了冯德莱恩的脸。马克龙称:“欧洲不能成为美国的追随者,应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一个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一个是“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这真的是旗帜鲜明。在马克龙看来,美国才是妨碍欧洲战略自主的外部威胁。中欧相隔万里,不存在任何领土争端,也没有地缘对抗,是天然的合作对象。马克龙主张的是,联华抗美,利用中国去制衡美国,从而谋求欧洲独立,战略自主。
冯德莱恩就完全不同的。她的主张是,联美制华。在国际舞台上,配合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和打压。不仅要在经济上与中国逐步划清界限,还要在政治、军事上,压制中国,甚至在必要时候介入台海冲突。
这符合美国和英国的利益,但不符合欧盟的利益。在整个欧洲,英国是最积极介入台海争端的。为此,英国不惜与日本达成相互驻军协议,把英国海军部署到了日本。在针对陆权强国时,英美日三国是一致的。即,采取“大陆平衡”战略。对欧洲大陆而言,美国也是一个离岸的超大型岛国。美国要控制欧盟,就必须在内部瓦解欧盟,并给欧盟制造一个外部强敌,让陆权国家相互内斗。
俄乌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欧盟和俄罗斯大打出手,美国远在北美,拉着欧盟一起下水,把欧盟的能源体系打崩了,制造业也打得大规模外流。最重要的是,欧盟内部的东欧、北欧小国都被纳入了美国的防卫体系,欧盟成了一盘散沙。
俄乌战争直接摧毁的就是德国、法国对欧盟的领导力。美国已经完全超越德国、法国,成为了真正的欧洲之主。
队长很早就说过,台海冲突,欧盟介入的可能性很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欧盟介入台海冲突,没有利益。在俄乌战争中,东欧国家有安全需求,害怕俄罗斯西扩,不断扩张领土。北欧的挪威、丹麦、西欧的荷兰、比利时、南欧的意大利、希腊、西班牙都在能源生意中可以分食俄罗斯的利益。
像挪威,就取代俄罗斯,成为了欧盟第一大天然气供应国,一年油气收入超过万亿人民币。支援乌克兰,那都是一点点小钱,根本不放在眼里。可德国、法国则损失巨大,既要高价购买自己小弟的天然气,又要给自己的小弟支付各种过路费,成本最后都摊在了德国、法国的头上。
而德国和法国为了欧盟一哥的体面,还不得不带头军援乌克兰。这么一波操作下来,欧盟两大核心德法都被搞残了,其他小弟们又都跟着美国跑了。别说战略自主了,欧盟以后的话事人到底是德法双核心,还是美国直接隔空领导欧盟,都难说了。
这就是马克龙要联华抗美的根本原因。
当冯德莱恩喊出“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时,马克龙直接喊出“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不仅如此,马克龙还公开反对美国在台海方向挑衅、刺激中国。马克龙明确提出,欧盟不能卷入台海冲突,欧盟要自立,不能去做美国的跟随者。
我们常说,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欧洲而言,也是如此。在马克龙看来,欧洲不能成为美国的小跟班。相反,欧洲应该利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争取经济独立、军事独立、政治独立,成为世界第三极。也就是说,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中美欧三足鼎立的世界。
这也是在为台海冲突铺垫。即,如果中美台海冲突爆发,法国是不会下场的,既不会援助美国,也不会制裁中国。不仅法国要这么做,欧盟都应该这样做,不参与,不对抗,不下场。
对中国而言,这是最好的局面。因为中国不怕美国,怕的是美国拉拢整个西方世界,对中国实施全面经济制裁。可如果欧盟中立,东盟中立,中东中立,俄罗斯就算不帮中国,也会保持中立亲华立场。仅凭美日韩澳联盟,在西太平洋地区是挡不住中国的。其中,韩国有“恐中”情节,还有一个北方大兄弟虎视眈眈,是最可能在关键时候跳反的。
在西太平洋,美国真正的盟友只有日本。澳大利亚从中国赚的钱太多了,身上有严重的资本主义的软弱性,连铁矿石都采取人民币交易了,让澳大利亚去为台海流血,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中东和解,中国与中东在“去美元化”合作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欧洲自立,中国和法国实现首笔人民币天然气订单,还交换了上千亿的订单。因美国的全球霸权存在,任何区域性自立的本质,都是“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马克龙有着欧洲战略自主的决心,可队长并不看好。因为欧盟内部太多利益分歧了。法国想要欧洲自立,那是因为法国是欧盟领导者之一。可对其他欧盟小国而言,谁当大哥,他们都是小弟。欧洲战略自立并不等于其他欧盟小国战略自立。
小国做不了大哥,只有选择大哥的权利。谁给的利益多,就认谁做大哥。马克龙空有雄心壮志,但法国还没能力去领导欧盟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