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峙:印军偷袭损兵折将 解放军前线陡然升温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6月17日 3点54分 PT
  返回列表
76293 阅读
56 评论
多维新闻

6月16日,一则由印度陆军确认的消息震惊了中印两国。

印方称,在6月15日晚,中印两军在此前对垒的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地区发生“暴力对峙”(a violent face-off)。中印双方未发一枪,用“木棒与石块”,造成了人员伤亡。其中印军有一名上校和两名士兵被打死。

解放军西部战区已在6月16日确认印军违背承诺,越过实控线,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解放军将据点设置在1962年控制线的加勒万河谷河口地区,并在河谷内设置据点和集结点,至此,印方沿什约克河谷的调动均一览无余,中方也打通了进入河谷的渠道。(谷歌地图截图)

环顾近期中印外交接触,北京与新德里之间本有密切接触。首先,印度国安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6月8日已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就双方部队边境对峙问题进行沟通;其次,印度驻北京大使唐勇胜(Vikram Misri)亦在北京参加了解决中印部队边境对峙问题的讨论;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S. Jaishankar)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还计划在22日展开视频会议,讨论对峙问题。本次风波造成的边境局部升温就显得极为突兀。

不过,根据《今日印度》等媒体披露,印方在6月15日的行动中出动了“一个步兵营”的兵力,在印军建制中,营级兵力的指挥官是上校衔军官,其兵力员额在千人上下,约为普通边境巡逻兵力的八至十倍,印方这一偷袭可算有备而来。

由于中印两军在6月12日前后已于加勒万河谷对峙前沿“分段撤离”,印度陆军参谋长亦确认前沿局势在6月上旬“已获控制”。印方此次的目的就很明显:印军试图在解放军于加勒万河谷前沿兵力减少时,一举夺取前沿工事,改变控制线现状,但从嗣后印方与中方继续联络、对话的局面来看,此次行动恐未获成功:在击倒其指挥官后,解放军前沿驻守兵力或已将其击退。

事实上,新德里一侧已经在6月后不断于中印西段边境遭遇惊吓。中国“中央电视台”在6月6日披露了一则大规模军事调动的信息。在报道中,解放军空降兵军的一支旅级作战部队的全部人员、装备在5月仅用数小时就从湖北驻地投送到了“西北高原”。它不仅显示解放军的投送能力较之2017年洞朗危机时有了较大提升。也展示了中方正在逐渐具备改变中印西段边境现状的能力。

解放军在中印西段边境遭遇的对手是曾在1999年卡吉尔冲突中打退巴基斯坦渗透突袭的印度精锐部队。图为印军在卡吉尔冲突取胜后,向媒体展示战利品。(美联社)

解放军投送兵力的能力正在飞速超过印军在西部边境部署的效率。虽然印军在拉达克地区布置了第14集团军两个师下辖六个旅的兵力,但印军的机动展开极不方便。自印度独立并夺取拉达克地区以来,印军工程兵在近50年间,在高山冰川地带很难有更多发挥。

多年来,印军只打通了两条由斯利那加方向前往列城的公路,它们不能全年通行,且需要沿什约克河(Shyok River)谷地绕行。尽管印军在斗拉特别里奥地(Daulat Beg Oldie,简称DBO)军事基地附近修建了机场,可起降C-130J等大型运输机,一次投送100名士兵、两到三辆轻型装甲车辆,但这并不能改变印军在局部地区投入不足的劣势。

的确,解放军跨过什约克河,发动全面战争的可能性极低。印度军方也称“这种场合似乎可算牵强”。但印方也发现,解放军和当地边民正一同行动,从西藏阿里地方出发,在中印西段边境地区对印方形成局部围困的态势,一俟印军无法维持,中方就能以“切香肠”的态势展开反蚕食并将其驱逐。

面对这种局面,新德里可能一直都想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改变现状”。发生在5月上旬的班公湖对峙与暴力事件就变成了某种预演。

此前,印度前国安委员会顾问卡纳德(Bharat Karnad)曾在5月18日和28日先后发表文章,此公鼓吹对华强硬,强调印方要在中印边界“拒止中方蚕食”、“袭击中方设施”,他还先于印度军方和该国主流媒体披露了班公湖北岸对峙后印军“一名上校”和“一名少校”带领的“小巡逻队”遭重创的局面。

在卡纳德继续批评莫迪(Naredra Modi)当局在国防领域的投入“不足以实现印度的自卫”,认为莫迪政府和印度军方的缄默助长了“中国的侵略行为”时,印度军方甚至也有在局部地区,激于鹰派热忱,发动短促突击的可能。

但遗憾的是,新德里终究需要面对现实。虽然中印对峙六周之后,前方势头渐弱。可印方也要直面中方建立永备工事,在山脊线设置据点,沿边界布置重型火力以及布置快反部队等行动的现实。在印度主流媒体开始有声音认定“中国现时握有改变领土现状的武力”时,印军在加勒万河谷偷袭的遭遇可能也只是个开始。

诡异的中印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印度不胜而胜

中印边界战争的爆发与停火有太多的出人意料。而中国大获全胜后主动后撤、放弃藏南,更是成为困扰中印边界谈判的关键性症结所在。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印度不胜而胜。

1962年,中苏关系彻底决裂,双方剑拔弩张,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准备反攻大陆,频繁对大陆进行武装袭扰。中国大陆大饥荒,经济极为困难。

印度领导阶层特别是印度总理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 认为,中国面临内外交困,印度迎来千载良机,企图把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变为合法,在中印边境频频进行武装挑衅。

对此,中国外交部也一再向印度提出严重抗议,中国政府反复发表声明,中共喉舌《人民日报》经常刊登印度蚕食中国领土杀害中国军民的消息,也曾发表《印度政府应该悬崖勒马》《尼赫鲁先生,是悬崖勒马的时候了!》等社论,但和平举措并没有让印度警醒。

1954年10月21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右)应邀访问中国,与中共开国领袖毛泽东握手。(AFP)

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在中印边界东段(西藏地区)和西段(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发起全面的反击攻势。

当时,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声明:中国建议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屡次遭到印度拒绝,中国边防部队现又遭到印军经过长期准备之后发动的全面进攻。“我方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坚决回击,收复被印军侵占的领土。”

在中国军队的突然打击下,印军全线溃败。在中国军队收回的被占领土中,东段的藏南地区非常富饶,其中达旺地区还是六世达赖喇嘛的诞生地,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环境和面积与浙江省相似,有“西藏江南”之称。加之当地居民此前并不认同印度统治,中国军队完全可以长期驻守。相比之下,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高寒缺氧,不适合人类生存,当时完全是无人区,仅有中国在五十年代修筑的新(疆)(西)藏公路从此经过。印度军队只是侵占了边境线距新藏公路一百多公里外的数十个高海拔据点。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便很快夺回了这些据点。

当时,中国政府对这次战争的宣传声势极大,各种报纸、广播将中国军队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中国大地,甚至还拍摄了纪录片在全国各地放映。

然而,中国在获得压倒性胜利后,却没有就此收复失地,而是选择停火和撤军。当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并归还缴获的印军全部武器装备。在东段将军队后撤至1959年实际控制线、即麦克马洪线以北20公里,放弃藏南地区。在中段和西段,中国军队也从1959年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仅仅保留了西线的阿克赛钦地区靠近新藏公路几十个高海拔据点。

中国军旅作家金辉在其《西藏墨脱的诱惑》一书中这样评价中印战争:“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失败者除了没有胜利的名义,却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

印度人的目标就是麦克马洪线。中印战争的结局反而是中国在麦克马洪线的基础上再后撤20公里。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动这场战争完全是得不偿失,不仅丧失了国土,而且还在中印关系中投下了永远磨灭不掉的阴影。

在中国政府停火后撤声明中,停火后撤有三个目的和理由,第一,为扭转中印边境冲突严重局势;第二,促进中印战争爆发后第四天中国政府提出的停战、和谈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实现;第三,维护中印人民根本利益。

根据中国外交部2008年解密的外交档案,1963年1月的一份中印战争档案写道:为了争取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边防部队不仅主动停火、主动后撤,而且还把战斗中缴获的军用物资主动交换给印度方面。1962年12月14日和16日,中国政府曾两次照会通知印度政府,中国方面表示,中印边界问题应当通过和平方式而不应当通过武力解决,希望中印边境冲突不要再起……向印方移交军用物资,就是中国政府为了争取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所采取的许多友好步骤中的一个步骤。

可是,“中国方面采取的每一个善意行动,至今都没有从印度方面得到积极的响应。相反,却往往遭到印政府的歪曲和污蔑,称中国的自卫反击战是一场‘侵略战争’。”但是,中国政府也对未来寄予希望:“中印边界问题总是要和平解决的,希望印政府改变蓄意敌视中国的态度。”

从这份外交档案的描述可见,中国政府当时认为,中印边界问题总是要和平解决的,因此中国采取了包括主动撤军、退到麦克马洪线以北等许多友好步骤。

但事与愿违,1972年印度将东北边境特区(中国藏南地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印度议会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1987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鲁纳恰尔邦,完成了并吞这片领土的全部法律程序。这便是中印边界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的症结所在。

m
minicono
1 楼
事实证明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装什么谦谦君子,直接占领的全部占领回来,你这么让着阿三,结果呢,打脸不
k
kingcaesar
2 楼
解放军30年没打仗了。刚好拿阿三热手。就像80年代拿越军轮换热手一样
B
Baruntse
3 楼
"数小时就从湖北驻地投送到了“西北高原”。" 数小时之内从平原投放到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部队大多数人还能有作战能力?高原反应将会把2/3以上的人放倒。
d
do360
4 楼
美国撑腰,转嫁内部矛盾应该是印度的勇气
F
FDRC
5 楼
趁中美关系恶化之机,试图夺占更多实利。印度这次不是第一次。印度出兵实际占领中国藏南是在中美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吃了哑巴亏。这次印度故计重演。即使在领土问题上占不到便宜,美国也会给赏赐。
y
yuanfangzhi
6 楼
那说明你不懂“不越界原则”边境不开枪这是原则,死伤再多?也只是肢体冲突,如果开枪?概念就上升至“战争”状态了。 就好比现在美国示威,无论打砸抢?棍棒石头一起上?但是示威者很少有人带枪,这是因为大家都不想越界,如果示威者上街四处开枪?那对付他们的就不是拿棍子的防暴警察?而是军队了。
澳贼
7 楼
: 知道啊,就是觉得比较搞笑
g
gudouchun
8 楼
前面有文章提到印度的营有以前多人,规模相当于中国的团,因此有可能上校。
柴少
9 楼
连一张像样的地图都拿不出。看看土共画的地图,就知道他们有多么藐视专业。
黄金一梦
10 楼
嗯,你是军事专家!你的智商告诉你这些人都是从沿海地区调过去的吧
m
msft.ora
11 楼
Just fuck up Indians
回来了
12 楼
难得你说一两句中肯的话,点赞!
c
chenfengjj
13 楼
对中国的策略一无所知 中国后退的原因是很多因素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补给上不来,没法打。当时是趁苏美导弹危机,拾缀了一下,美苏危机结束后,就停了。美苏都支持印度的。中国占的位置很不错,印度的心脏火箭炮都能打到。还要什么呢?
g
gdby
14 楼
可以可以,阿三自己报死了二十个。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w
werycheng
15 楼
打,打,打,狠打,对付印度阿三这种,种姓奴才国,就是要把他打的服贴,打給西方白皮猪看。
暴风雪来了
16 楼
说的好,必须支持解放军。
x
xingjujj
17 楼
寫這篇文章的是一個牲口---呵呵!
一尘大师
18 楼
9月份开打的,9月末就是大雪天了。 当时如果6月份开打,补给估计更容易一些。
D
DonaldTramp
19 楼
没想到今天还会这样打群架。多准备盾牌,每人兜里揣点石灰粉,见人一把粉拍上去。
深圳足球
20 楼
H
I
Insectcide
21 楼
你终于说了句人话,给你点个赞吧
I
Insectcide
22 楼
确实是,有些贱种必须打趴打服才行
外宣難波
23 楼
印度好
w
wzk1013
24 楼
既然阿三上次不服,今次就应该新账旧账一次算。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个世界都是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c
chiropractor
25 楼
没错,如果包子能收回藏南和台湾他就是千古一帝了!
火星滚滚
26 楼
对阿三就不能太仁慈,这已经是第几次阿三趁人之危了?
r
rally
27 楼
炒作外部冲突,转移对内部危机的视线。
霍比特村
28 楼
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打仗,完全就没对,要打就打城市!到时候看看三哥撤不撤兵。
r
rockyfei521
29 楼
慈不掌兵 义不经商。这么简单的道理还不懂?!还要和平解决?那只有让步付出巨大的损失
y
yayidaye
30 楼
遇到的印度人,文化低劣,人品差,也是世界拖后腿的垃圾。 没想到,世界之争变化快,那边,挑动黑鬼垃圾搞垮美国,这边,有暗戳戳的鼓动阿三对付中国,真有趣,这两个大国就是制裁打嘴炮,真干的就是这些傻逼国家和黑鬼。
c
cds
31 楼
文章写的很明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装瞎?每次都没得到便宜,还每次都阿Q精神的催。歇了吧。
b
bignoseyan
32 楼
可伶印度军人,被政治家和媒体操弄!!再挑衅估计下次更惨!
b
bignoseyan
33 楼
你懂个屁
名刀夜
34 楼
中共支持越共,越共背信弃义,中共打到河内就撤了,至此越南和中国变成敌人,中共也吃了亏。和印度打也是一样,打赢了撤什么。中国就是窝里斗能戴,内战时这么没打赢就撤那。
水货
35 楼
说得好,民族大义最重要,要是印度赢了国运,以后怎么吃水煮牛肉
I
Iam567
36 楼
放弃藏南是因为补给困难,军火粮草根本没法运输,62年10月份结束战争后撤。冬天的大雪会使任何军火补给无法输送到藏南,无险可守可据。所以果断放弃藏南。而阿克赛钦却是我方占据高海拔优势,一个冲刺直接打进新的里。如今的火箭弹都能差不多覆盖新的里。当年的指挥员们是高瞻远瞩。a可赛亲的地理位置太关键了,阿三最怕的就是那里。
a
anubisv
37 楼
如果连印度这种烂军纪没士气的部队都打不过,那就跟谁也别打了
忍者不忍
38 楼
: 怎么会闹大,都知道不会战争,所以都是小动作
射刁英雄
39 楼
三个摔死的,十七个冻死的,与我何干?解放军乃和平文明之师。
妻妾成群1225
40 楼
打印度能让我们预备役上不?这样的对手至于派正规部队吗?
如如不动
41 楼
中国陆军无敌
爱和做爱
42 楼
一手消息,我们0死亡,受伤严重的已经运下去了。他们越界过来打我们的施工队,有俩个开挖掘机的没跑掉被揍了,其他工人跑回来喊了我们大部队,200多人的大部队带着盾牌狼牙棒钢管加上施工队的带着铁锹围殴还在施工现场搞破坏的60多个阿三,结果就是形式一面倒。 阿三最开始只有一个被开瓢了,后来被三面揍的顶不住了,往坡下溃散逃跑。我们这边就开始丢石头,由于我们在上方石头砸下去就比较猛了,逃跑的有掉进河里的,有掉进坑里的,晚上逃回去阿三又不敢过来找人等着报告高级军官后让高级军官来协调救人导致延误了整整一夜,所以昨天新增了冻死和失血死亡。
b
bett
43 楼
傻逼,不撤在印度领导阿三吗?
中华游子2017
44 楼
印度、巴基斯坦我先后都去过,累计起来近4年时间,对两国的文化、宗教、国情、世仇等还是有充分的了解,基于这点,我认为对印作战意义非凡,不亚于收复台湾。台湾方向的兵种不同,因此不用担心台湾有变。而且中国不同于美国,中国的后勤保障能力太强大了,而且皆是国土防卫作战,战线不长,即使两线作战,也能确保胜利。采用极限运输方案,即面向西藏采取道路军事管制,全部改成单向运输,火车按照10分钟的处置间隔考虑(从军事角度采取极端措施,也许更快),一昼夜可以动员10万兵力,可以实现奇袭的效果(路上每人一个氧包,下了火车、翻过喜马拉雅之后就没有了高反)。不考虑奇袭,新藏、川藏、青藏、滇藏公路同时动员,结合运输机作业,一周大约能够动员50万兵力和装备,如果洞朗事件之后,军方在西藏做了战略准备,那主要就是人员动员了,一周动员100万兵力是没有问题的。 对印度作战有以下优势: 1)印度除了极少数的狂热分子,多数印度人甚至没有国家的概念; 2)印度没有统一的语言,且文化、宗教复杂差异大,讲印地语者不足47%,讲英语者不足40%。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化,就没有统一的国家意志,战争动员能力差,作战命令的下达、贯彻也会成问题。既然没有统一的语言、澄清谣言困难,我们可以利用视频平台,利用印度内部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阶层矛盾,制造点惊喜,效果会奇佳; 3)印度受教育程度差,国民整体素质偏低,相应的战争兵员素质也低; 4)印度社会矛盾重重,“毛主义”、泰米尔分裂组织比较活跃,如果给以秘密资金、武器的支持,他们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会给边境减很大压力。如果印度仍然纠结麦克马洪给他们的侵略“遗产”,国家可能面临肢解的风险; 5)印度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给印度埋下隐雷无数,因此印度不得不采取愚民政策,让他们寄希望于来世,但是随着媒体时代的来临,这招越来越不灵。但是如果现在强调平等,印度的社会资源不足以支撑90%“低等级国民的新诉求”。这个是死结,无解。从战争、政治的角度好好分析、利用,加一点点催化剂,这些雷就可以爆,如上所说,视频自媒体平台可以善加利用; 6)印度和巴基斯坦边境冲突、克什米尔争议不断,可以发动巴基斯坦同时行动,助力巴基斯坦占领整个克什米尔,并鼓励巴基斯坦占领靠印巴边境的印度最富裕的古吉拉特邦,这应当是一张好牌; 7)手术刀式攻击印度新德里、孟买、金奈、加尔各答、果阿的政府、军事机构,对印度的官方、军方心理将造成很大的打击,首要是新德里,毕竟离边境近,而且是首都。视打击效果再决定是否攻击其它城市。 总之,我们两条线作战,先从印度的内线开始,辅以边境的猛烈打击,废掉麦克马洪线、推回至我们原有边界,唾手可得。边境上、国际上也能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冒险家。 正面战场上,应当考虑三线作战, 1) 西线派尖刀部队(随时策援巴铁,但着巴铁复装或者无标识军服)、特战、顾问协助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古吉拉特方向出击。北面克什米尔方向以中国军队为主,从阿克赛钦挥师南下,直指新德里;中路从拉哈尔方向,以巴铁为主,也直指新德里;南线从古吉拉特方向,攻入并稳定后,北上进攻新德里。中方军队主要作战目的是攻入新德里、签订和平条约、废掉耻辱的麦克马洪线,以和平条约形式保障印度洋的出海口。巴铁一直面临印度的军事倾轧,主要作战目的是建立自克什米尔至印度洋的和平走廊,作为两国之间的战略缓冲; 2)东线面向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以防守为主,保留进攻选项和军力,如果西线快速推进至新德里,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但边境上的钉子户必须扫平、军用机场的飞机全部摧毁、弹药军资等补给全部摧毁。辅以政治攻势,该邦的所有居民可以立刻拥有中国国籍,废除种姓制度,享有中国国民的一切平等待遇,包括教育、就业等; 3)中线自亚东出击,两个作战目的,一是卡住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的脖子;二是挥师南下,直指加尔各答这个印度东部的经济中心,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 4)战前用石墨炸弹摧毁印度的电网,同时摧毁北方的电站和变电站,以印度的能力,满足战备需求至少需要2周恢复时间;全部恢复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时间。 中方军队主要作战目的为废掉耻辱的麦克马洪线,恢复中印边境几个被印度侵略国家的自治权,建立两国间的战略缓冲区,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共建印度洋出海口、共同发展经济。同时协助泰米尔邦、西孟加拉帮等独立,帮助印度解决长久以来的乱象。 此一战的意义不亚于台湾回归,除了地缘政治的红利,还可以解马六甲之困局、南海战略压力,中国的能源运输多了道安全保障;在国际社会的丛林法则中,具有树旗汇流的风向标意义;力变中印地缘之争为合作发展之典范,为巴铁建立和平走廊、树立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