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和屈原,端午节你愿意纪念谁?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6月5日 0点11分 PT
  返回列表
100025 阅读
12 评论
燕京书评

伍子胥像。(图片来自网络)

伍子胥与屈原都是楚人,但两人性格及命运颇有不同。

东汉杨雄的《十二州箴》中的《荆州牧箴》:

幽幽巫山,在荆之阳。江汉朝宗,其流汤汤。夏君遭鸿,荆衡是调。云梦涂泥,包匦菁茅。金石砥砺,象齿元龟。贡篚百物,世世以饶。战战栗栗,至桀荒溢。曰:我在帝位,若天有日。不顺庶国,孰敢余夺!亦有成汤,果秉其钺。放之南巢,号之以桀。南巢茫茫,包楚与荆。风剽以悍,气锐以刚。有道后服,无道先强。世虽安平,无敢逸豫。牧臣司荆,敢告执御。

杨雄这首诗中的“风剽以悍,气锐以刚”,经常用来形容楚人性格,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生前,就自称自己是楚人性格,比较狂傲、急躁、爆烈。熟悉王元化先生的人,则敬佩其血脉里的傲岸,激情与才学,耿直与刚烈的楚人精神。

对于楚人精神,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亦有很好的概括:“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按照《中国风俗辞典》的记载,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源共有七种,其中两种说法与先秦时期的楚人相关:春秋末期的伍子胥,战国时期的屈原。直到今天,端午节已经和屈原牢牢联系在一起,但是,也有部分地区纪念的是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

据湖北云梦县博物馆的资料,在伍子胥(公元前559-公元前484年)从楚国逃往吴国的途中,在云梦县沙河乡辛安寺村时迷失方向,向庙祝询问离吴国有多远,庙祝告诉他,这里就是楚吴交界处,由此往东就是吴国。伍子胥往东见到一块界碑,这才心安。其后佛教东传,此庙改为“心安寺”。

其后,伍子胥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有人认为,“端午”就是纪念伍子胥为父兄平反昭雪、血亲复仇的日子。

屈原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在先秦时期,人们崇尚的观念是“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血亲复仇被认为是正义行为。孝高于忠,家高于国。以血缘等关系联系起来的小共同体高于国家这样的大共同体。

伍子胥和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很赞赏伍子胥的血亲复仇:

《礼记·檀弓上》,子贡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据《越绝书》书15卷:

问曰:“子胥、范蠡何人也?”“子胥勇而智,正而信。范蠡智而明,皆贤人。”问曰:“子胥死,范蠡去,二人行违,皆称贤,何?”“论语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事君以道言耳。范蠡单身入越,主于伯,有所不合,故去也。”问曰:“不合何不死?”曰:“去止,事君之义也。义无死,胥死者,受恩深也。今蠡犹重也,不明甚矣。”问曰:“受恩死,死之善也。臣事君,犹妻事夫,何以去?”“论语曰:‘三日不朝,孔子行。’行者,去也。传曰:‘孔子去鲁,燔俎无肉;曾子去妻,藜蒸不熟。’微子去,比干死,孔子并称仁。行虽有异,其义同。”“死与生,败与成,其同奈何?”“论语曰:‘有杀身以成仁。’子胥重其信,范蠡贵其义。信从中出,义从外出。微子去者,痛殷道也。比干死者,忠于纣也。箕子亡者,正其纪也。皆忠信之至,相为表里耳。”问曰:“二子孰愈乎?”曰:“以为同耳。然子胥无为能自免于无道之楚,不忘旧功,灭身为主。合,即能以霸;不合,可去则去,可死则死。范蠡遭世不明,被发佯狂,无正不行,无主不止。色斯而举,不害于道。亿则屡中,货财殖聚。作诈成伯,不合乃去。三迁避位,名闻海内。去越入齐,老身西陶。仲子由楚,伤中而死。二子行有始终。子胥可谓兼人乎?”

问曰:“子胥伐楚宫,射其子,不杀,何也?” “弗及耳。楚世子奔逃云梦之山。子胥兵笞平王之墓,昭王遣大夫申包胥入秦请救。于斧渔子进谏子胥,子胥适会秦救至,因引兵还。越见其荣于无道之楚,兴兵伐吴。子胥以不得已,迎之就李。”问曰:“笞墓何名乎?”“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大道不诛,诛首恶。子胥笞墓不究也。”

由此可见,孔子在回答中毫不迟疑地赞成伍子胥。

上海博物馆藏楚国楚竹书,有一篇曰《鬼神之明》,写于5枚竹简之上,专家认为是《墨子》的佚文。其中第三简有:“五子疋者,天下之圣人也。”而“五子疋”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的行为不仅受到春秋时代人们的赞扬,到200多年之后战国时代的屈原,也屡次表示自己要效仿伍子胥。他在《九章·悲回风》中也写到:“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为遭到贵族排挤诽谤屈原,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有人认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都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主义诗人。

伍子胥被称为“天下之圣人”,屈原是伟大的诗人。那么,作为现代人,应当如何纪念伍子胥和屈原?

透过伍子胥和屈原的经历可以看到,他们都是政治斗争和政治阴谋的受害者。楚平王设计陷害伍子胥的父兄,并且追杀伍子胥以绝后患;而屈原遭到贵族排挤被流放。君主权力的肆意妄为,权臣的构陷造成了两人的厄运。

按照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说法,王制就是君主经过被统治者的同意,按照法律进行统治。僭主制就是君主没有经过被统治者的同意,不按法律进行统治。春秋战国是封建制,但中国素无法治。如果是王制之下,伍子胥就不会遭遇家破人亡的悲惨命运,屈原也不会被流放。

而现代政治的特点之一,就是统治者的权力来自公民同意,国家利用宪法规范统治者及官员、政客的政治行为,权力的争夺和斗争都必须限定于法律的框架之内。无论是总统还是官员、政客,都不得超越法律。在“水门事件”中,美国总统尼克松蔑视法律,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辞职走人。

以我的偏见,端午节究竟是纪念伍子胥和屈原,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许还潜藏着价值观的选择:

伍子胥为父兄报仇雪恨,既符合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即孔子所说的“为父绝君”),并且维护了公平和正义;屈原一腔爱国热忱却遭到流放,报国无门之后愤然自杀,更接近于国家主义。在两者之间,我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前者。

在我看来,伍子胥更值得激赏,也更能体现楚人精神。伍子胥率兵打回楚国,成功复仇,将楚平王墓掘开鞭尸三百,可谓大快人心,足以令暴君昏君惧。对于昏庸无道、滥杀无辜且胡作非为的暴君,没有让他在生前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样做已经算是便宜他了。屈原的经历让人慨叹和同情,但投汨罗江而死于事无补且过于憋屈。

泰傻
1 楼
屈原同志在担任楚国外交部长期间,曾联合其他国家以武力方式抗拒祖国统一大业,因此受到了当时很多上级、下级以及同事的不满而被赶出公务员体系,而在秦国武统楚国行动即将成功之时,屈原同志虽然已经意识到螳臂挡车以及逆历史潮流而为的愚蠢行为,但仍以投江的方式来发泄对秦始皇同志祖国统一大业壮举的不满,从科学发展观看来,屈原同志就是彻头彻尾的楚独份子。与爱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他爱的只是地方割据的小小楚国,而不是奠定数千年大一统的秦国或中国,格局太小了,不足为取,不足为敬。
西
西温哥华
2 楼
伍子胥是真英雄,屈原只是个可怜虫。 屈原的名气大只是因为符合君臣父子,爱国忠君的封建思想,利于统治阶级愚弄人民。
一管之见
3 楼
的确,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结论也不同,美国教育提倡 critical thinking, 能自圆其说便能成立。
祖国万万岁
4 楼
鞭尸300! IT'S MY DUTY!
李目
5 楼
高见,同意!!
白云蓝天
6 楼
伍员报的完全是私仇,所以可以不择手段乃至背叛自己的国家;体现在屈原身上是爱国精神,所以楚国的存亡与强弱是他所唯一关心的。
白云蓝天
7 楼
屈原自杀是因为完全绝望了,看到都城被秦攻陷,眼看楚国要灭亡,而他又无能为力。相比之下,屈原的精神当然要比伍子胥高尚得多。作者是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所以才会认为伍子胥更值得赞赏。
分与合
8 楼
鞭尸是什么意思?鞭子抽打尸吗?这伍子胥够变态的,人死了你鞭尸有个毛用
一条小路
9 楼
先入為主。端午節本是為了防病毒而立。早在他們之前就有了。伍子胥和屈原兩人相差近兩百年。紀念誰?愛誰誰,都可以。
c
chichimao
10 楼
当然纪念同为楚人的偉人了.可惜他不同古人,不肯早投河.不然就完美了
w
welgoindco
11 楼
不同国度,不同取舍。不同时空,不同对错。
O
OldPortland
12 楼
are not good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