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tor 发表评论于 2023-04-21 09:18:00
没有政治问题的时候汽油车出口美国了吗?
sesa2015 发表评论于 2023-04-21 09:23:38中国车通过不了 safety test
That is the key. Made in China cars cannot pass highway collision test in US. They cannot sell their cars in North America.
@sesa2015 发表评论于 2023-04-21 09:23:38中国车通过不了 safety test
That is the key. Made in China cars cannot pass highway collision test in US. They cannot sell their cars in North America.
==================
以蔚来为例,如果可以以高于奥迪的测试评分通过欧洲的安全测试,为什么不能通过美国的?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3-04-21 11:26:04电车的弱势是电池。马斯克没辙,中共电瓶车就更没戏了。
=================
电池上,中国在技术,产量和成本上有绝对优势,马斯克没辙,所以去中国建特斯拉美国外的第一个gigafactory了,不是最好的证明?
西方都承认中国在新能源电池上的优势,就你觉得没戏...
援引英国人的报道:
There is a giant mismatch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capabilities of China, Korea and Japan for battery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capacity, and the stark understanding that they know batteries are the new oil.’
Estimates suggest China has more than 100 operational gigafactories compared with just six in mainland Europe, though many more are planned. And the UK lags even further behind, with only one small-scale battery plant currently up and running.
https://www.carmagazine.co.uk/electric/uk-battery-gigafactories/
@scbean 发表评论于 2023-04-21 09:56:20车就是车!一通骚操作把车整成了剧院,看有多少人追捧吧。
==========
多年前,iPhone出来的时候,也有人说手机就是手机,打电话就行,搞什么触摸,搞什么娱乐,看看现在有多少人追捧。
乔布斯说的:
Some people say give the customers what they want, but that's not my approach. Our job is to figure out what they're going to want before they do.
新事物就是这样出来的
20多年前我在底特律出差。当时大新闻是made in China 的汽车要登陆北美。我记得名字挺怪的,叫Chery先是要参加汽车展,然后开始卖。说得声势浩大,结果啥都没有。现在20年后,路上还是没有一辆中国品牌的汽车。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中国的汽车其实来了,通过一个经营商卖,没有卖出几辆,觉得无法成气候,就自己又退缩回去了。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2023-04-21 13:26:39
20多年前我在底特律出差。当时大新闻是made in China 的汽车要登陆北美。我记得名字挺怪的,叫Chery先是要参加汽车展,然后开始卖。说得声势浩大,结果啥都没有。现在20年后,路上还是没有一辆中国品牌的汽车。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中国的汽车其实来了,通过一个经营商卖,没有卖出几辆,觉得无法成气候,就自己又退缩回去了。
==========================
你知不知道目前中国是最大汽车出口国?
At the end of day, quality and safety and sustainbility are key. The western will cut to front based on China's experience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willing to pay more for quality.
上海国际车展自周二(4月18日)开展以来,中国制电动车大获青睐。观察人士说,中国车市已从燃油车成功跨入新能源车的轨道,且消费者对国产电车品牌的接受度相当高,前景可期。不过,受到地缘政治的冲击,中国制电车未来要打进美国市场恐有难度。另外,上海车展传出“宝马(BMW)冰淇淋”引爆民族情绪的争议。分析人士说,这类公关危机恐也是美商特斯拉(Tesla)缺席今年车展的原因之一。
为期10天的上海车展4月18日登场,这是中国疫情常态化后的首场国际A级车展,展场规模达36万平方米,共吸引到1,000家车厂和零件公司参展,总展出约1,500辆车款,其中有超过120款是全球首发的新车,且近三分之二首发款都是新能源车。
本土电车品牌声量凌驾外资品牌
观察人士说,今年的爆款车型是电动车,传统油车乏人问津,代表中国车市已跨入电动车的轨道,且多为中国国产品牌领军,特别是被视为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也就是,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三家电车品牌,市场声量首度凌驾外资品牌。
英国汽车调研公司LMC Automotive位于上海的总经理曾志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他自己一天内逛了四个展馆,上百家汽车品牌中,只有两家国际品牌和一家本土品牌未推出电车,就连宝马(BMW)、大众(Volkswagen)等大品牌都拥抱电动化。
他说,国产电车在内装的豪华和电子化程度,及其所提供的娱乐电子体验远远超越传统油车,已升级为一种新型的电子消费产品。
曾志凌说:“汽车从一个机械产品转移到消费电子,这个(趋势)已经发生了,但是很多的外资品牌还没有意识到,就是说,消费者坐在车里面的时候,他不是把车当成一个交通工具,从A(地)行驶到B(地)了,而是他要完成许多其他的一些功能。”
他说,本土品牌主流电车所提供的“第三空间”体验大获好评,例如,配备剧院等级的音响,或是内置的大屏幕可以供车主玩沉浸式的3D游戏或欢唱卡拉OK,还有车机整合无人机,让人在车内就可以操控无人机,这些新颖的消费电子功能是外资品牌车系尚未掌握到的市场卖点,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只把车子当交通工具。
曾志凌说:“绝大部分的外资品牌,它延续的决策模式或者研发模式没有太大的改变,它的战略决策部门在海外,它的研发也是在海外进行。比方说,我在这次车展上看到欧洲一个大厂所展出的电动车,就是在欧洲做的研发,在欧洲市场据说反响也不错,但是它和中国市场所销售的主流车型,无论在配置、这种内饰的设计、科技的应用方面,应该来讲,落后了4到5年不止。”
中国新能源车时代来临
LMC Automotive预测,中国市场的电车销售量可望从今年的847万辆,或35%的渗透率,成长至2028年的1436万辆,渗透率达52%。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受到疫后终端消费仍疲软的影响,今年1-3月,乘用车销量达513.8万辆,同比下降7.3%。不过,同一时间的新能源车销量却逆势成长,达158.6万辆,同比增长26.2%,市占率升至 26.1%。
中银国际位于上海的汽车行业分析师楼佳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说,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电车的接受度很高,已经打破过去买油车以奔驰(Mercedes-Benz)、宝马、丰田(Toyota)或大众等为希企车款的“品牌固化”心态,而且本土电车品牌也已摆脱“抄袭”外资品牌的“追随者”地位,一跃成为领军新能源车的中坚势力,尤其日系车企在电动智能化的步伐相对缓慢,跟不上中国车市脉动。
她说,上海周边的汽车制造业虽一度因防疫封关而严重断链,但现已复常,而一度走涨的电池成本也下探,再加上,大厂特斯拉近期降价超过10%,以冲销量,引燃价格战的导火索。
新能源车价格战开打
楼佳说:“价格战其实从今年年初就开打了。你看车展,你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市场太挤了,就是各家都在推(电车),同质化竞争也比较严重,所以价格是在往下,我觉得就是必然的一个趋势。没办法,最后车企比拼还是品牌力、产品力以及成本控制力,因为你价格是消费者选产品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她说,电车未来降价的幅度取决于特斯拉和比亚迪(BYD)车款的价位走势,毕竟两大厂掌握了整体行业的定价权。
为鼓励转换新能源车,中国祭出免徵10%购置税的补贴,但此优惠将于今年底退场,恐冲击到中国消费者购置新能源车的意愿。对此,八六证券研究位于上海的汽车行业分析师王瀚洋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A0级的中低段电车售价约在3-5万人民币,就算是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主流车款,都几乎已做到油电同价,因此,价格对购车意愿的影响有限,未来只要充电站的障碍解决,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应会呈“飞跃性的成长”,他预估今年中国市场应能卖出850-900万辆新能源车。
他还说,除了国内市场,中国电车品牌都有意愿抢占海外市场,不过,考量到贸易障碍以及海外营销人才和经验都不足的劣势,应会避开地缘政治风险较高的美国。
中国制电车恐难抢攻欧美市场
王瀚洋:“从一个比较长期的角度上来看的话,电动汽车会成为中国出口的下一个全球产品,在消费电子和家电之后。从产品的利益、价格来说,中国制的电动车都已经具备了充足的市场竞争力了,我们觉得,出口的市场会优先从欧洲、东南亚和南美开始。”
三位分析师都同意,基于地缘竞争态势,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比较排斥,再加上关税壁垒,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太多中国电车品牌考虑打进美国市场,而且基于文化差异,中国热卖的车款也不一定会受西方消费者青睐,尤其欧美消费者还是有品牌固化的心态,可能仍比较偏好奔驰、宝马和大众这些高端品牌。
曾志凌指出,LMC Automotive的调研发现,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年龄层较低,七成的人对包括自动驾驶等车载科技的接受度非常高,但反观欧美国家,七成的汽车消费者都无法接受车内大量安装摄像头、定位装置或录音器材等这些让他们感到必须让渡个人用路信息等隐私或具有资安疑虑的设备。因此,他说,欧美市场对本土电车品牌还是挑战性颇高。
至于造车制程上,三位分析师都说,本土品牌在关键零部件的话语权很强,多数底盘技术、电机和电控软件,几乎都能做到全国产,除了部分高端车种的技术或高阶自动驾驶所须的芯片还受制于美商,如英伟达(Nvidia)和高通(Qualcomm)等。不过,他们说,高阶自动驾驶短期内还难以实现,而且目前各大厂在车用芯片供给上的合作大于竞争,短期内,中国应不会被卡脖子。
宝马汽车陷冰淇淋公关危机
另外,两位上海车展参观者近日至宝马汽车的Mini品牌展台领取冰淇淋赠品被拒后,却发现数位外国人仍可领取赠品,此视频片段经网络疯传后,引发中国网民对宝马中外消费者差别待遇、“辱华”的大肆批评,一度登上微博的热搜话题。
宝马频频致歉,4月21日再度发布新闻稿解释,Mini展台于4月18-19日共计发出了600份冰淇淋,视频中的4-5位老外是员工,不是消费者,他们拿到的是极少数预留给员工的冰淇淋,宝马未对中国和外国消费者有差别待遇。
分析人士说,此类车企的公关危机让人联想到2021年特斯拉车主在上海车展的维权争议,两造在车主超速和特斯拉车子煞车失灵的说法上,争执不下,但特斯拉形象已首当其冲大受打击。因此,这样的公关灾难恐也是特斯拉今年缺席上海车展的原因之一。
楼佳和王瀚洋都说,特斯拉自带流量,自办技术或出行发布会的营销效果比参加车展好,因此,今年缺席上海车展,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