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岸的舆论场上战争的氛围特别浓厚,在双方网军不断叫战的情况下,包括一些政治人物与学者专家,也不得不把这个议题列为讨论的焦点。例如,马英九就认为,台湾领导人要有信心与决心不让两岸发生战争,而非只在意发生战争时台湾可以撑几天。而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罗智强则表示,当美中产生局部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再是“擦枪走火”而是极可能发生局部有限的军事冲突,台湾应避免被卷入美中的冲突中。
大陆方面《环球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更是挑动了台湾的敏感神经。这篇文章用了一句“勿谓言之不预也”,这个代表过去解放军开战在即的词,已经让人心惊肉跳。4月15日大陆军事专家更发表解读武统台湾触发条件的文章,让武统又成为舆论场域的重要话题。
以战争的性质来说,最近在大陆播映的一部连续剧“清平乐”,剧中主角宋仁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在宋仁宗的眼里,战争是:“将以利物,不以害物;将以救之,非以危之。”也就是战争是为了拯救,而不是为了带来灾难,亦即“帝王兴师,必本仁义。”
反观,大陆过去对外兴师,依照毛泽东的战争观,都是要本着“正义”两字,也就是只有正义之师,才能攻无不克。而这个“正义”和宋仁宗的“仁义”本质上是有所差别的。
“正义”是在人群间适当分配好的东西——如财富、权力、报酬、尊敬,这也就是一种“分配正义”。既然要讲求分配,就是攸关国家、社会的正义问题,所以两岸统独问题未解,对大陆来说,这是一种国家、社会,甚至是历史使命的问题,如果大陆选择“武统”,那也是大陆要解决国家分裂的问题。
“仁义”就有所不同,它是由于孔子和孟子分别提倡的仁和义,两者经常并称,成为中国读书人最主要的价值观。正如文天祥所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所以“仁义”主要讲求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层面,像宋仁宗这样的一个仁爱之君,绝不轻易以国家的力量去解决人民的问题。因此,宋仁宗在位42年除了一次征西夏之外,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大战争。
宋仁宗虽然不是唐宗、宋祖,也不像成吉思汗可以弯弓射大雕,但是中国历史上要评价真正的好皇帝,宋仁宗应该可以排第一。试想,一个皇帝之死,可以让邻国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为他痛哭,中国历史上除了宋仁宗,还有第二位皇帝吗?
现在回头来谈两岸问题,两岸统独的问题,对大陆来说是国家层次的问题,不是个人问题,对民进党当然也是。所以民进党想要独立,首先要想到的是国家问题,其次才是人民。毕竟,战争一来,不会比新冠疫情好过,所以坚持独立,必然要把人民推到战争的风口浪尖,这不像疫情的或然率,而是必然会发生的现实情况。
同样的,大陆解决两岸的问题也是国家层次的问题,过去邓小平认为解决两岸问题可以推迟到50年、100年之后,就是希望把解决统一的“正义”原则,转化为“仁义”的原则,不希望看到国共内战的延续,让人民再次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邓小平的“仁义”之处。
反之,民进党从去年以“抗中”的选战策略继续赢得政权以后,发现台湾人民就是喜欢吃“抗中”这一套,所以选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主政者仍趁着新冠疫情的肆虐,并未让“抗中”的气氛结束,反而继续挑起“抗中”的情绪,避免若防疫失败,可以不用让火烧到自己。
但是,最让人担心的是,如果仅止于防疫的需要,不得不反中来找替罪羊就罢了,大不了就像是大陆所说的,民进党是“以疫谋独”。就怕是民进党最后积极的推出正名、制宪,而演成“以战谋独”的可能性,这才是大问题。如果民进党认为疫情延烧,正是寻求独立的机会,不惜冒着战争的风险也要独立,而把战争距离向台湾拉近,这才是最该让人忧心的事。
最近两岸的舆论场上战争的氛围特别浓厚,在双方网军不断叫战的情况下,包括一些政治人物与学者专家,也不得不把这个议题列为讨论的焦点。例如,马英九就认为,台湾领导人要有信心与决心不让两岸发生战争,而非只在意发生战争时台湾可以撑几天。而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罗智强则表示,当美中产生局部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再是“擦枪走火”而是极可能发生局部有限的军事冲突,台湾应避免被卷入美中的冲突中。
大陆方面《环球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更是挑动了台湾的敏感神经。这篇文章用了一句“勿谓言之不预也”,这个代表过去解放军开战在即的词,已经让人心惊肉跳。4月15日大陆军事专家更发表解读武统台湾触发条件的文章,让武统又成为舆论场域的重要话题。
以战争的性质来说,最近在大陆播映的一部连续剧“清平乐”,剧中主角宋仁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在宋仁宗的眼里,战争是:“将以利物,不以害物;将以救之,非以危之。”也就是战争是为了拯救,而不是为了带来灾难,亦即“帝王兴师,必本仁义。”
反观,大陆过去对外兴师,依照毛泽东的战争观,都是要本着“正义”两字,也就是只有正义之师,才能攻无不克。而这个“正义”和宋仁宗的“仁义”本质上是有所差别的。
“正义”是在人群间适当分配好的东西——如财富、权力、报酬、尊敬,这也就是一种“分配正义”。既然要讲求分配,就是攸关国家、社会的正义问题,所以两岸统独问题未解,对大陆来说,这是一种国家、社会,甚至是历史使命的问题,如果大陆选择“武统”,那也是大陆要解决国家分裂的问题。
“仁义”就有所不同,它是由于孔子和孟子分别提倡的仁和义,两者经常并称,成为中国读书人最主要的价值观。正如文天祥所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所以“仁义”主要讲求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层面,像宋仁宗这样的一个仁爱之君,绝不轻易以国家的力量去解决人民的问题。因此,宋仁宗在位42年除了一次征西夏之外,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大战争。
宋仁宗虽然不是唐宗、宋祖,也不像成吉思汗可以弯弓射大雕,但是中国历史上要评价真正的好皇帝,宋仁宗应该可以排第一。试想,一个皇帝之死,可以让邻国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为他痛哭,中国历史上除了宋仁宗,还有第二位皇帝吗?
现在回头来谈两岸问题,两岸统独的问题,对大陆来说是国家层次的问题,不是个人问题,对民进党当然也是。所以民进党想要独立,首先要想到的是国家问题,其次才是人民。毕竟,战争一来,不会比新冠疫情好过,所以坚持独立,必然要把人民推到战争的风口浪尖,这不像疫情的或然率,而是必然会发生的现实情况。
同样的,大陆解决两岸的问题也是国家层次的问题,过去邓小平认为解决两岸问题可以推迟到50年、100年之后,就是希望把解决统一的“正义”原则,转化为“仁义”的原则,不希望看到国共内战的延续,让人民再次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邓小平的“仁义”之处。
反之,民进党从去年以“抗中”的选战策略继续赢得政权以后,发现台湾人民就是喜欢吃“抗中”这一套,所以选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主政者仍趁着新冠疫情的肆虐,并未让“抗中”的气氛结束,反而继续挑起“抗中”的情绪,避免若防疫失败,可以不用让火烧到自己。
但是,最让人担心的是,如果仅止于防疫的需要,不得不反中来找替罪羊就罢了,大不了就像是大陆所说的,民进党是“以疫谋独”。就怕是民进党最后积极的推出正名、制宪,而演成“以战谋独”的可能性,这才是大问题。如果民进党认为疫情延烧,正是寻求独立的机会,不惜冒着战争的风险也要独立,而把战争距离向台湾拉近,这才是最该让人忧心的事。